(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彙考卷第五

關燈


    以平江官田百五十頃。

    賜大龍翔集慶寺。

    及大崇禧萬壽寺。

    十二月以西僧辇真吃剌思為帝師。

    诏僧尼。

    徭役一切無有所與。

    辛卯命帝師。

    率其徒作佛事於凝晖閣。

    诏諸僧寺田自金宋所有。

    及累朝賜予者。

    悉除其租。

    其有當輸租者。

    仍免其役。

    僧還俗者。

    聽複為僧。

    己亥遣使驿緻故帝師舍利還其國。

    給以金五百兩。

    銀二千五百兩。

    鈔千五百錠。

    币五千匹。

    壬寅命江浙行省。

    印佛經二十七藏。

    甲辰以明年正月武宗忌辰。

    命高麗漢僧三百四十人。

    預誦佛經二藏於大崇恩福元寺。

    壬子織武宗禦容成。

    即神禦殿作佛事 按蓋苗傳。

    苗擢監察禦史。

    天曆初。

    文宗诏以建康潛邸為佛寺。

    務窮壯麗。

    毀民居七十餘家。

    仍以禦史大夫。

    督其役。

    苗上封事曰。

    臣聞。

    使民以時。

    使臣以禮。

    自古未有不由斯道。

    而緻隆平者。

    陛下龍潛建業之時。

    居民困於供給。

    幸而獲睹今日之運。

    百姓跂足舉首。

    以望非常之恩。

    今奪農時。

    以創佛寺。

    又廢民居。

    使之家破産蕩。

    豈聖人禦天下之道乎。

    昔漢高帝興於豐沛。

    為複兩縣。

    光武中興。

    南陽免稅三年。

    既不務此。

    而隆重佛氏。

    何以滿斯民之望哉。

    且佛以慈悲為心。

    方便為教。

    今尊佛氏。

    而害生民。

    無乃違其方便之教乎。

    台臣職專糾察。

    表正百司。

    今乃委以修繕之役。

    豈其禮哉。

    書奏。

    禦史大夫。

    果免督役。

     至順元年。

    帝及皇後。

    燕王。

    明宗皇子。

    并受佛戒。

    大賜諸寺鈔币田土為永業。

    遣使赍金銀詣杭州。

    書佛經。

    命河南諸行省。

    誦藏經。

    是歲以中書省臣言。

    減上都歲作佛事百六十五所。

    為百四所。

    永為例 按元史文宗本紀。

    至順元年春正月。

    遣使赍金千五百兩。

    銀五百兩。

    詣杭州書佛經。

    賜海南大興龍普明寺。

    鈔萬錠。

    市永業地。

    戊寅賜隆禧總管府。

    田千頃。

    二月丁酉。

    帝及皇後。

    燕王阿剌忒納答剌。

    并受佛戒。

    己亥命明宗皇子。

    受佛戒。

    诏谕樞密院。

    以屯田子粒鈔萬錠。

    助建佛寺。

    免其軍卒土木之役。

    命市故瀛國公趙[顯-頁]田。

    為大龍翔集慶寺永業。

    禦史台臣言。

    不必予其直。

    帝曰。

    吾建寺為子孫黎民計。

    若取人田。

    而不予直。

    非朕志也。

    夏四月壬午朔。

    命西僧作佛事。

    於仁智殿。

    自是日始。

    至十二月終罷。

    以陝西饑。

    勅有司作佛事七日。

    壬辰。

    以所籍張珪諸子田四百頃。

    賜大承天護聖寺為永業。

    壬寅括益都般陽甯海閑田十六萬二千九十頃。

    賜大承天護聖寺為永業。

    立益都廣農提舉司。

    及益都般陽甯海諸提領所。

    并隸隆祥總管府。

    五月己卯。

    遣使詣五台山作佛事。

    六月命河南湖廣江西甘肅行省。

    誦藏經六百五十部。

    施鈔三萬錠。

    秋七月命西僧。

    為皇子燕王作佛事。

    閏七月籍鎖住野裡牙等庫藏田宅奴仆牧畜。

    給大承天護聖寺為永業。

    中書省臣言。

    内外佛寺三百六十七所。

    用金銀鈔币不赀。

    今國用不充。

    宜從裁省。

    命省人及宣政院臣。

    裁減上都歲作佛事。

    百六十五所。

    定為百四所。

    令有司永為歲例。

    八月有言蔚州廣靈縣地産銀者。

    诏中書大禧院。

    遣人莅其事。

    歲所得銀。

    歸大承天護聖寺。

    辛酉以世祖是月生。

    命京師率僧百七十人作佛事。

    九月丙午。

    命西僧作佛事於大明殿。

    至治初以白雲宗田。

    給壽安山寺為永業。

    至是其僧沈明琦以為言。

    有旨令中書省改正之。

    十一月命帝師率西僧作佛事。

    内外凡八所。

    以是日始。

    歲終罷。

    十二月诏龍翔集慶寺工役佛事。

    江南行台。

    悉給之。

    丁卯命西僧於興聖光天宮十六所。

    作佛事。

     至順二年。

    加僧寶峰司徒。

    立廣教總管府。

    以掌僧尼之政。

    又以僧為國師。

    賜金玉印。

    大建寺作佛事。

    以金書佛經。

    是歲以宣政院臣言。

    列聖神禦殿。

    及諸寺佛事。

    歲二百十六。

    勅汰其十六。

    為定式 按元史文宗本紀。

    至順二年春正月庚辰。

    住持大承天護聖寺僧寶峰加司徒。

    丁亥以壽安山英宗所建寺未成。

    诏中書省給鈔十萬錠供其費。

    仍命燕鐵木兒撒迪等。

    總督其工役。

    戊子以晉邸部民劉元良等二萬四千餘戶。

    隸壽安山大昭孝寺為永業戶。

    二月戊申。

    立廣教總管府。

    以掌僧尼之政。

    凡十六所。

    曰京畿山後道。

    曰河東山右道。

    曰遼東山北道。

    曰河南荊北道。

    曰兩淮江北道。

    曰湖北湖南道。

    曰浙西江東道。

    曰浙東福建道。

    曰江西廣東道。

    曰廣西兩海道。

    曰燕南諸路。

    曰山東諸路。

    曰陝西諸路。

    曰甘肅諸路。

    曰四川諸路。

    曰雲南諸路。

    秩正三品。

    府設達魯花赤總管同知府事判官。

    各一員。

    宣政院選流内官。

    拟注以聞。

    總管則僧為之。

    己未命西僧為皇子古納答剌作佛事一周歲。

    甲子中書省臣言。

    陛下不用經費。

    不勞人民。

    創建大承天護聖寺。

    臣等願上向所易鈔本十萬錠。

    銀六百錠。

    助建寺之需。

    從之。

    甲戌命田賦總管府稅礦銀。

    輸大承天護聖寺。

    三月特令沙津愛護持必剌忒納失裡。

    為三藏國師。

    賜玉印。

    戊子以西僧旭你疊八答剌班的。

    為三藏國師。

    賜金印。

    以籍入速速班丹徹理帖木兒赀産。

    賜大承天護聖寺。

    為永業。

    庚子以将幸上都。

    命西僧作佛事於乘輿次舍之所。

    夏四月命西僧於五台及霧靈山作佛事。

    各一月。

    為皇太子古讷答剌祈福。

    發衛卒三千。

    助大承天護聖寺工役。

    诏以泥金畏兀字書無量壽佛經千部。

    五月丙戌太禧宗禋院臣言。

    累朝所建大萬安等十二寺。

    舊額僧三千一百五十人。

    歲例給糧。

    今其徒猥多。

    請汰去九百四十三人。

    制可。

    乙未诏以泥金書佛經一藏。

    甲辰宣政院臣言。

    舊制列聖神禦殿。

    及諸寺所作佛事。

    每歲計二百十六。

    今汰其十六。

    為定式。

    制可。

    秋七月命西僧於大都萬歲山憫忠閣。

    作佛事。

    起八月八日。

    至車駕還大都日止。

    九月禦史台臣言。

    大聖壽萬安寺壇主司徒嚴吉祥。

    盜公物畜妻孥。

    宜免其司徒壇主之職。

    從之。

    冬十月辛酉。

    命西僧作佛事於興聖宮。

    十有五日。

     至順三年。

    置興瑞司。

    掌中宮佛事。

    以作佛事。

    釋囚。

    遣使往帝師所居。

    以珠織制書谕其屬。

    仍分賜鈔币。

    又給僧司徒印。

    是歲甯宗即位。

    以皇弟受戒於西僧 按元史文宗本紀。

    至順三年三月。

    置興瑞司。

    掌中宮歲作佛事。

    秩正三品。

    乙未以帝師泛舟於西山高梁诃。

    調衛士三百挽舟。

    四月以作佛事祈福。

    釋禦史台所囚定興劉縣尹及刑部囚二十六人。

    五月遣使往帝師所居撤思吉牙之地。

    以珠織制書宣谕其屬。

    仍給鈔四千錠。

    币帛各五千匹。

    分賜之。

    辛卯複以司徒印。

    給萬安寺僧嚴吉祥。

    诏給鈔五萬錠。

    修帝師巴思八影殿。

    秋七月乙亥。

    命僧於鐵幡竿修佛事。

    施金百兩。

    銀千兩。

    币帛各五百匹。

    布二千匹。

    鈔萬錠 按甯宗本紀。

    至順三年十月。

    帝即位。

    以皇弟燕帖古思。

    受戒於西僧加兒麻哇剌。

     順帝元統二年。

    诏節佛事冗費 按元史順帝本紀。

    元統二年春正月癸卯。

    勅僧道與民一體充役。

    三月甲辰。

    中書省臣言。

    興和路起建佛事。

    一路所費。

    為鈔萬三千五百三十餘錠。

    請依上都大都例給膳僧錢。

    節其冗費。

    從之。

    夏四月乙酉。

    中書省臣言。

    佛事布施費用太廣。

    以世祖時較之。

    歲增金三十八錠。

    銀二百三錠四十兩。

    繪帛六萬一千六百餘匹。

    鈔二萬九千二百五十餘錠。

    請除累朝期年忌日之外。

    餘皆罷。

    從之。

     至元元年冬十二月。

    诏凡有妻室之僧。

    令還俗為民。

    既而複聽為僧 按元史順帝本紀雲雲。

     至元二年。

    冬十一月丁巳。

    遣河南行省。

    平章政事玥珞普華於西番為僧。

    十二月以燕鐵木兒居第。

    賜灌頂國師曩哥星吉。

    号大覺海寺。

    塑千佛於其内。

     至元三年冬十二月。

    征西域僧伽剌麻。

    至京師。

    号灌頂國師。

    賜玉印。

     至元五年。

    春正月癸亥。

    禁濫予僧人名爵。

     至正元年春正月。

    命永明寺。

    寫金字經一藏 按以上俱元史順帝本紀雲雲。

     至正二年。

    以納麟言。

    行宣政院。

    設崇教所。

    治僧獄訟 按元史順帝本紀。

    不載 按納麟傳。

    至正二年。

    麟除行宣政院使。

    上天竺耆舊僧彌戒。

    徑山耆舊僧惠州。

    恣縱犯法。

    納麟皆坐以重罪。

    請行宣政院設崇教所。

    拟行省理問官。

    秩四品。

    以治僧獄訟。

    從之。

     至正三年。

    冬十二月丙申。

    诏寫金字藏經。

     至正六年。

    冬十二月甲申。

    诏複立大護國仁王寺。

    诏應宮财用規運總管府。

    凡貸民間錢二十六萬餘錠至正七年。

    春二月甲戌朔。

    興聖宮作佛事。

    賜鈔二千錠。

    三月壬申。

    遣使修上都大乾元寺。

    冬十一月。

    撥山東地土十六萬二千餘頃。

    屬大承天護聖寺。

     至正十三年。

    春正月庚午朔。

    用帝師請。

    釋放在京罪囚。

    三月甲申。

    诏修大承天護聖寺。

    賜鈔二萬錠 按以上俱元史順帝本紀雲雲。

     至正十四年。

    作朵思哥兒好事建佛寺。

    皇太子以修佛事釋囚 按元史順帝本紀。

    至正十四年春正月丁醜。

    帝謂脫脫曰。

    朕嘗作朵思哥兒好事。

    迎白傘蓋遊皇城。

    實為天下生靈之故。

    今命剌麻選僧一百八人。

    仍作朵思哥兒好事。

    凡所用物。

    官自給之。

    毋擾於民。

    二月建清河大壽元忠國寺。

    以江浙廢寺田歸之。

    冬十一月皇太子修佛事。

    釋京師死罪以下囚 按帝師八思巴傳。

    歲時祝厘禱祠之常号稱好事者。

    其目不一。

    有曰鎮雷阿藍納四。

    華言慶贊也。

    有曰亦思滿藍。

    華言藥師壇也。

    有曰搠思串蔔。

    華言護城也。

    有曰朵兒禅。

    華言大施食也。

    有曰朵兒隻列朵四。

    華言美妙金剛回遮施食也。

    有曰察兒哥朵四。

    華言回遮也。

    有曰籠哥兒。

    華言風輪也。

    有曰咱朵四。

    華言作施食也。

    有曰出朵兒。

    華言出水濟六道也。

    有曰黨剌朵四。

    華言回遮施食也。

    有曰典朵兒。

    華言常川施食也。

    有曰坐靜。

    有曰魯朝。

    華言獅子吼道場也。

    有曰黑牙蠻答哥。

    華言黑獄帝主也。

    有曰搠思江朵兒麻。

    華言護江神施食也。

    有曰赤思古林搠。

    華言自受主戒也。

    有曰鎮雷坐靜。

    有曰吃剌察坐靜。

    華言秘密坐靜也。

    有曰斟惹。

    華言文殊菩薩也。

    有曰古林朵思。

    華言至尊大黑神回遮施食也。

    有曰歇白咱剌。

    華言大喜樂也。

    有曰必思禅。

    華言無量壽也。

    有曰睹思哥兒。

    華言白傘蓋咒也。

    有曰收劄沙剌。

    華言五護陀羅尼經也。

    有曰阿昔答撒答昔裡。

    華言八十頌般若經也。

    有曰撒思納屯。

    華言大理天神咒也。

    有曰闊兒魯弗蔔屯。

    華言大輪金剛咒也。

    有曰且八迷屯。

    華言無量壽經也。

    有曰亦思羅八。

    華言最勝王經也。

    有曰撒思納屯。

    華言護神咒也。

    有曰南占屯。

    華言懷相金剛也。

    有曰蔔魯八。

    華言咒法也。

    又有作擦擦者。

    以泥作小浮屠也。

    又有作答兒剛者。

    其作答兒剛者。

    或一作二所。

    以至七所。

    作擦擦者。

    或十萬二十萬。

    以至三十萬。

    又嘗造浮屠二百一十有六。

    實以七寶珠玉。

    半置海畔。

    半置水中。

    以鎮海災。

     至正二十二年。

    皇太子召西番高麗諸僧。

    列坐清甯殿 按元史順帝本紀。

    至正二十二年。

    冬十二月。

    皇太子常坐清甯殿。

    分布長席。

    列坐西番高麗諸僧。

    皇太子曰。

    李好文先生教我儒書多年。

    尚不省其義。

    今聽佛法。

    一夜即能曉焉。

    於是頗崇尚佛學。

     至正二十四年。

    秋八月。

    禁止西番僧人好事 按元史順帝本紀雲雲。

     (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彙考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