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彙考卷第五

關燈
子建佛寺。

    請買民地益之。

    給鈔萬七百錠有奇。

    十一月建佛寺於五台山。

    十二月丁巳。

    以中書省言國用浩穰。

    民貧歲歉。

    诏宣政院。

    并省佛事。

    中書省臣言。

    自元貞以來。

    以作佛事之故。

    放釋有罪。

    失於太寬。

    故有司無所遵守。

    今請凡内外犯法之人。

    悉歸有司。

    依法裁決。

    從之。

    十二月勅内庭作佛事。

    母釋重囚。

    以輕囚釋之。

     武宗至大元年。

    立營繕署及白雲宗攝所。

    又立萬億河渠司以僧為之。

    又以西番僧為翰林承旨。

    是歲大建佛寺。

    為水陸大會 按元史武宗本紀。

    至大元年春二月。

    發軍五千百人。

    修五台山佛寺。

    己未。

    以皇太子建佛寺。

    立營繕署。

    秩五品。

    三月複立白雲宗攝所。

    秩從二品。

    設官三員。

    五月丙子以西番僧從駕上都。

    途中擾民。

    禁之禁白蓮社。

    毀其祠宇以其人還隸民籍。

    八月戊申立中都萬億司甯夏立河渠司。

    秩五品官二員。

    參以二僧為之。

    冬十月甲辰。

    從帝師請以釋教都總管朵兒隻八。

    兼領囊八地産錢物。

    為都總管府達魯花赤。

    總其财賦。

    以西蕃僧教瓦班。

    為翰林承旨。

    乙巳改護國仁王寺昭應規運總管府為會福院。

    秩從二品。

    十一月以軍五千人。

    供造寺工役。

    辛巳以銀七百五十兩。

    鈔二千二百錠。

    币帛三百匹。

    施昊天寺。

    為水陸大會。

    癸未皇太後造寺五台山。

    摘軍六千五百人供其役。

    閏十一月勅河西僧戶準先朝定制。

    從軍輸稅。

    一與民同。

     至大二年。

    罷白雲宗攝所。

    立頭陀禅錄司。

    诏僧俗相犯照舊法治租稅亦不許奏免。

    又诏封西僧子為甯國公賜金印 按元史武宗本紀。

    至大二年三月辛卯。

    罷杭州白雲宗攝所。

    立湖廣頭陀禅錄司。

    六月以皇太子言宣政院先奉旨毆西番僧者截其手詈之者斷其舌。

    此法昔所未聞。

    有乖國典且於僧無益。

    僧俗相犯已。

    有明憲。

    乞更其令。

    又言宣政院文案不檢核於憲章有礙。

    遵舊制為宣。

    并從之。

    九月以大都城南建佛寺。

    十二月封西僧迷不韻子。

    為甯國公。

    賜金印。

     至大三年。

    營五台寺。

    改承華普慶寺總管府。

    為崇祥監。

    封僧亦憐真乞烈思。

    為文國公。

    是歲立規運總管府。

    又改為隆禧院 按元史武宗本紀。

    至大三年春正月。

    營五台寺。

    役工匠千四百人。

    軍三千五百人。

    夏四月改大承華普慶寺總管府。

    為崇祥監。

    六月庚戌立規運都總管府。

    秩正三品。

    領大崇恩福元寺錢糧。

    置提舉司。

    資用庫。

    大益倉隸之。

    冬十月封僧亦憐真乞烈思為文國公。

    賜金印。

    十一月壬午。

    改大崇恩福元寺規運總管府。

    為隆禧院。

    秩二品。

     至大四年。

    仁宗即位。

    賜國師闆的答。

    鈔萬錠建寺。

    又以西僧藏不班八為國師。

    賜玉印。

    又大賜普慶寺 按元史仁宗本紀。

    至大四年春正月。

    武宗崩。

    二月戊申。

    罷運江南所印佛經。

    禦史台臣言。

    白雲宗總攝所統江南為僧之有發者不養父母。

    避役損民。

    乞追收所受玺書銀印。

    勒還民籍。

    從之。

    丁卯命西番僧。

    非奉玺書驿券。

    及無西番宣慰司文牒者。

    勿輙至京師。

    仍戒黃河津吏。

    驗問禁。

    止罷總統所及各處僧錄僧正都綱司。

    凡僧人訴訟。

    悉歸有司。

    三月庚寅帝即位。

    夏四月罷僧道也裡可溫答失蠻頭陀白雲宗諸諸司。

    五月癸未賜國師闆的答鈔萬錠以建寺於舊城。

    六月己未。

    複置長信寺。

    閏七月辛亥。

    以西僧藏不班八為國師。

    賜玉印。

    冬十月己巳。

    勅繪武帝禦容。

    奉安大崇恩福元寺月四上祭。

    辛未賜大普慶寺金千兩。

    銀五千兩。

    鈔萬錠。

    西錦彩緞紗羅布帛萬端。

    田八萬畝。

    邸舍四百間。

    丁醜禁諸僧寺。

    母得冒侵民田。

    辛巳罷宣政院理問僧人詞訟。

     仁宗皇慶元年。

    陛崇祥監。

    為崇祥院。

    置五台寺濟民局。

    又賜西僧金币及諸寺地。

    勅拘還回回合的先降玺書 按元史仁宗本紀。

    皇慶元年春正月癸卯。

    勅諸僧犯奸盜詐僞鬥訟。

    仍令有司專治之。

    己未陛崇祥監。

    為崇祥院。

    秩正二品。

    二月壬申。

    遣使賜西僧金五千兩。

    銀二萬五千兩。

    币帛三萬九千九百匹。

    三月置五台寺濟民局。

    秩從五品。

    賜汴梁路上方寺地百頃。

    夏四月辛未。

    給鈔萬錠。

    修香山永安寺。

    六月壬申賜崇福寺河南官地百頃。

    十二月勅回回合的。

    如舊祈福。

    凡詞訟悉歸有司。

    仍拘還先降玺書。

     皇慶二年。

    勅修佛事。

    以蔬食。

    毋釋重囚諸王驸馬佛寺毋微田擾民僧俗辨訟。

    令有司及主僧同問 按元史仁宗本紀。

    皇慶二年春二月。

    各寺修佛事日用羊九千四百四十。

    勅遵舊制。

    易以蔬食。

    丁亥功德使亦憐真等。

    以佛事奏釋重囚。

    不允。

    賜西僧搠思吉斡節兒鈔萬錠。

    夏四月乙酉。

    禦史台臣言西僧以作佛事之故。

    累釋重囚。

    外任之官身犯刑憲。

    輙營。

    求内旨以免罪。

    諸王驸馬寺觀臣僚土田每歲征租。

    亦極為擾民。

    請悉革其币。

    制曰可六月乙亥诏谕僧俗辨訟有司。

    及主僧同問。

    續置土田。

    如例輸稅。

    秋七月癸巳。

    以作佛事。

    釋囚徒二十九人。

    九月以相兒加思巴為帝師。

    勅鎮江路建銀山寺。

    勿徒寺傍茔冢。

     延佑元年。

    以作佛事擇釋獄囚 按元史仁宗本紀延佑元年三月乙巳。

    以僧人作佛事。

    擇釋獄囚。

    命中書審察。

    閏三月罷咒僧月給俸。

    六月甲辰。

    拘河西僧。

    免輸租。

    賦玺書。

     延佑二年。

    春正月己巳。

    置大聖壽萬安寺都總管府。

    秩正三品。

    二月庚子诏以公哥羅古羅思監藏班藏蔔為帝師。

    賜玉印。

    仍诏天下冬十月授白雲宗主沈明仁榮祿大夫司空 按元史仁宗本紀雲雲。

     延佑三年。

    賜諸寺田。

    置織佛像提調所。

    禁僧以所佩印。

    移文有司 按元史仁宗本紀。

    延佑三年春正月壬戌。

    賜上都開元寺江浙田二百頃。

    華嚴寺百頃。

    秋七月辛酉。

    賜普慶寺益都田百七十頃。

    八月戊戌置織佛像工匠提調所。

    秩七品設官二員。

    十一月大萬甯寺住持僧米普雲濟。

    以所佩國公印。

    移文有司。

    紊亂官政。

    勅禁之。

     延佑四年。

    給帝師寺廪食及鈔。

    禁總攝沈明仁以印移文有司 按元史仁宗本紀。

    延佑四年春正月己未。

    給帝師寺廪食鈔萬錠。

    六月癸亥禁總攝沈明仁所佩司空印。

    毋移文有司 按八思巴傳。

    延佑四年。

    宣徽使會每歲内庭佛事。

    所供。

    其費以斤數者。

    用面四十三萬九千五百。

    油七萬九千。

    酥二萬一千八百七十。

    蜜二萬七千三百。

     延佑五年。

    書金字藏經。

    升印經提舉司。

    為延福監。

    置永福寺都總管府。

    是歲以作佛事釋囚 按元史仁宗本紀。

    延佑五年二月。

    給。

    書西天字維摩經金三千兩。

    三月給金九百兩。

    銀百五十兩。

    書金字藏經。

    夏四月升印經提舉司。

    為延福監。

    秩正三品。

    九月甲戌。

    以作佛事。

    釋重囚三人。

    輕囚五十三人。

    辛巳置大永福寺都總管府。

    秩三品。

    冬十月勅僧人除宋舊有及朝廷撥賜土田免租稅。

    餘田與民一體科征。

    壬辰建帝師巴思八殿於大興教寺。

    給鈔萬錠。

     延佑六年。

    授僧從吉祥等大司空司徒及開府儀同三司。

    又大賜諸寺鈔。

    仍升乾元寺提點所。

    為總管府。

    是歲以作佛事。

    釋輕重囚 按元史仁宗本紀。

    延佑六年春二月。

    特授僧從吉祥榮祿大夫大司空。

    如榮祿大夫大司徒。

    僧文吉祥開府儀同三司。

    三月壬午賜大興教寺僧齋食鈔二萬錠。

    六月壬子賜大乾元寺鈔萬錠。

    俾營子錢供繕修之費仍升其提點所。

    為總管府。

    給銀印。

    秩正三品。

    給鈔四十萬錠。

    秋七月甲戌。

    皇姊大長公主祥哥剌吉作佛事。

    釋全甯府重囚二十七人。

    勅按問全甯守臣阿從不法。

    仍追所釋囚還獄。

    命分簡奴兒及流囚罪稍輕者。

    屯田肇州。

    九月癸巳。

    以作佛事釋大辟囚七人。

    流以下囚。

    六人。

    十月中書省臣言。

    白雲宗總攝沈明仁強奪民田二萬頃。

    诳誘愚俗十萬人。

    私賂近侍。

    妄受名爵。

    已奉旨追奪。

    請汰其徒。

    還所奪民田。

    其諸不法事。

    宜令核問。

    有旨。

    朕知沈明仁奸惡。

    其嚴鞫之。

     延佑七年。

    英宗以白雲宗攝沈明仁坐罪诏籍冒為白雲僧者為民。

    罷諸僧濫爵。

    及即位以西僧為法師授金印。

    大作佛事建佛寺。

    又诏各郡建帝師殿。

    召西僧。

    赴京師 按元史仁宗本紀。

    延佑七年春正月辛卯。

    江浙行省丞相。

    黑驢言白雲僧沈明仁擅度僧四千八百餘人獲鈔四萬餘錠。

    既已辭伏。

    今遣其徒沈崇勝潛赴京師。

    行賄求援。

    請逮赴江浙。

    并治其罪。

    從之 按英宗本紀七年春正月。

    仁宗崩。

    二月壬子罷造永福寺。

    丁巳修佛事。

    丁卯白雲宗攝沈明仁為不法坐罪。

    诏籍江南冒為白雲僧者為民。

    己巳修鎮雷佛事於京城四門。

    罷上都乾元寺規運總管府。

    奪僧辇真吃剌思等所受司徒國公制。

    仍銷其印。

    三月帝即位。

    甲午作佛事於寶慈殿。

    夏四月以西僧牙八的裡為元水延教三藏法師。

    授金印。

    乙醜仁宗喪卒哭作佛事。

    七日五月己卯。

    禁僧馳驿。

    仍收元給玺書。

    壬寅監察禦史請罷僧道濫爵及建寺之費。

    丙午禦史劉恒請興義倉。

    及奪僧道官。

    六月京師疫。

    修佛事於萬壽山。

    辛酉诏免僧人雜役。

    辛未修甯夏欽察魯佛事。

    給鈔二百一十二萬貫。

    秋七月乙未。

    賜西僧沙加鈔萬五千貫。

    九月甲申。

    建壽安山寺。

    給鈔千萬貫。

    冬十月壬子。

    作佛事於文德殿。

    四十日庚申。

    勅譯佛書。

    乙醜幸大護國仁王寺帝師請以醮八兒監藏為土番宣慰司都元師。

    從之。

    庚午命拜住督造壽安山寺。

    十一月丁亥。

    作佛事於光天殿。

    丁酉诏各郡。

    建帝師八思巴殿。

    其制視孔子廟有加。

    十二月庚戌。

    鑄銅為佛像。

    置玉德殿。

    壬戌召西僧辇真哈剌思赴京師。

    勅所過郡縣肅迎。

    己巳勅罷明年二月八日迎佛。

     英宗至治元年。

    大建佛寺作佛像。

    及金浮屠又金書西番經制禦服珠袈裟。

    又以僧法洪為司徒遣使賜西番僧金銀币帛。

    有差 按元史英宗本紀。

    至治元年春正月丁醜。

    修佛事於文德殿。

    以壽安山造佛寺置庫掌财帛。

    秩從七品。

    二月己酉。

    作仁宗神禦殿於普慶寺。

    辛亥調軍三千五百人。

    修。

    上都華嚴寺。

    大永福寺成賜金五百兩。

    銀二千五百兩。

    鈔五十萬貫。

    币帛萬匹監察禦史觀音保鎖咬兒哈的迷失成珪李謙亨谏造壽安山佛寺。

    殺觀音保鎖咬兒哈的迷失杖珪謙亨竄於奴兒幹地。

    丁卯以僧法洪為釋源宗主。

    授榮祿大夫司徒三月丙子建帝。

    師八思巴寺於京師。

    辛巳遣使賜西番撒思加地僧金二百五十兩。

    銀二千二百兩。

    袈裟二萬。

    币帛旛茶。

    各有差。

    壬午遣咒師朵兒隻往牙濟班十二國取佛經。

    癸未制禦服珠袈裟。

    乙酉寶集寺金書西番波若經。

    成置大内香殿。

    益壽安山造寺役軍。

    五月丙子。

    毀上都回回寺以其地。

    營帝師殿。

    丁亥修佛事於大安閣。

    六月作金浮屠於上都。

    藏佛舍利。

    冬十二月。

    車駕幸西僧灌頂寺。

    命帝師公哥羅古羅思監藏班藏蔔。

    詣西番受具足戒。

    賜金千三百五十兩。

    銀四千五十兩。

    币帛萬匹鈔五十萬貫。

    乙醜置中瑞司。

    冶銅五十萬斤。

    作壽安山寺佛像。

     至治二年。

    以西僧為司徒。

    又以西僧疾。

    诏為釋囚。

    複賜鈔。

    遣迎帝師於宣德府。

    是歲稅江浙僧寺田。

    括僧有妻者為民 按元史英宗本紀。

    至治二年春正月癸巳。

    以西僧羅藏為司徒。

    二月西僧亦思剌蠻展普疾。

    诏為釋大辟囚一人。

    笞罪二十人。

    三月庚辰。

    勅江浙僧寺田。

    除宋故有永業。

    及世祖所賜者。

    餘悉稅之閏五月癸卯禁白蓮佛事。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