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彙考卷第五

關燈
使祀興國寺。

    又集僧誦大藏經 按元史世祖本紀。

    至元九年春正月。

    勅燕王遣使持香旛。

    祀五台興國寺。

    秋七月集都城僧誦大藏經九會。

    十二月建大聖壽萬安寺。

     至元十一年。

    以亦鄰真襲帝師位 按元史世祖本紀。

    至元十一年三月。

    帝師八合思八歸土番國。

    以其弟益鄰真襲位。

    建大護國仁王寺成。

     至元十三年。

    設資戒會。

    又命國師作佛事 按元史世祖本紀。

    至元十三年二月辛酉。

    車駕幸上都。

    設資戒大會於順德府開元寺。

    閏三月甲子。

    禁西番僧持軍器。

    九月壬辰朔。

    命國師益鄰真。

    作佛事於太廟。

    辛酉設資戒會於京師。

     至元十四年二月。

    诏以僧亢吉益鄰真加加瓦。

    并為江南總攝掌釋教。

    除僧租賦。

    禁擾寺宇者 按元史世祖本紀雲雲。

     至元十六年命散都修佛事。

    置大護國仁王寺總管府。

    帝師卒勅設齋賜号 按元史世祖本紀。

    至元十六年夏四月令泉州僧。

    依宋例。

    輸稅以給軍饷。

    五月丙寅。

    勅江南僧司文移母輙入遞。

    七月命散都修佛事十有五日。

    八月置大護國仁王寺總管府。

    十二月建聖壽萬安寺於京城。

    帝師亦鄰吉卒。

    勅諸國教師禅師百有八人。

    即大都萬安寺。

    設齋圓戒賜衣 按八思巴傳。

    至元十六年。

    八思巴卒。

    訃聞赙贈有加賜号。

    皇天之下一人之上。

    宣文輔治。

    大聖至德。

    普覺真智。

    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

    大元帝師。

     至元十七年。

    立都功德使司賜國師掌教所印。

    又印造戒本。

    頒諸路僧人 按元史世祖本紀。

    至元十七年三月乙卯。

    立都功德使司從二品。

    掌奏帝師所統僧人。

    五月辛酉。

    賜國師掌教所印。

    十二月勅镂闆印造帝師八合思八新譯戒本五百部。

    頒降諸路僧人至元十九年。

    罷都功德使。

    诏帝師答耳麻八剌剌吉。

    統領釋教 按元史世祖本紀。

    至元十九年夏四月。

    禁土番僧給驿太煩擾害於民。

    自今非奉旨勿給。

    秋七月阇婆國貢金佛塔冬。

    十一月罷都功德使脫烈其修設佛事妄費官物。

    皆征還之。

    十二月诏立帝師答耳麻八剌剌吉塔。

    掌玉印統領諸國釋教。

    造帝師八合思八舍利塔。

     至元二十年。

    春正三月。

    台臣言五台山造寺伐木及南城建新寺役重。

    诏罷之 按元史世祖本紀雲雲至元二十一年。

    以宋陵冢金銀寶器。

    修天衣寺 按元史世祖本紀。

    至元二十一年春二月。

    立法輪竿於大内萬壽山高百尺。

    秋九月丙申以江南總攝楊琏真加。

    發宋陵冢所收金銀寶器。

    修天衣寺。

     至元二十二年。

    毀宋郊天台為佛寺。

    大集諸路僧。

    作資戒會。

     按元史世祖本紀。

    至元二十二年春正月。

    毀宋郊天台桑哥言。

    楊琏真加雲。

    會稽有泰甯寺宋毀之以建甯宗等攢宮。

    錢塘有龍華寺宋毀之以為南郊皆勝地也。

    宣複為寺以為皇上東宮祈壽。

    時甯宗等攢宮已毀建寺。

    勅毀郊天台亦建寺焉。

    辛卯發諸衛軍六千八百人。

    給護國寺修造。

    十二月集諸路僧四萬於西京普恩寺。

    作資戒會七日夜命帝師也憐八合失甲自羅二思八等。

    遞作佛事於萬安興教慶壽等寺。

    凡一十九會。

     至元二十三年。

    以亦攝思憐為帝師。

    命西僧作佛事。

    凡三十會 按元史世祖本紀。

    至元二十三年春正月。

    以江南廢寺田土為人占據者。

    悉付總統楊琏真加修寺。

    是歲以亦攝思憐為帝師。

    命西僧遞作佛事於萬壽山玉塔殿萬安寺凡三十會。

     至元二十四年。

    十二月癸亥。

    立尚乘寺。

    是歲命西僧監臧宛蔔蔔思哥等作佛事。

    坐靜於大殿寝殿萬壽山五台山等寺。

    凡三十三會 按元史世祖本紀雲雲。

     至元二十五年。

    以宋宮室為塔寺。

    改釋教總制院。

    為宣政院。

    是歲作佛事。

    凡五十四會 按元史世祖本紀。

    至元二十五年春二月。

    江淮總攝楊琏真加言。

    以宋宮室為塔一為寺五已成。

    诏以水陸地百五十頃養之。

    夏四月甲戌。

    萬安寺成。

    佛像及窗壁。

    皆金飾之。

    凡費金五百四十兩有奇。

    水銀二百四十斤遼陽省新附軍逃還各衛者。

    令助造尚書省仍命分道招集之。

    冬十月瀛國公。

    趙[顯-頁]學佛法於土番。

    十一月改釋教總制院。

    為宣政院。

    秩從一品。

    印用三台。

    十二月命亦思麻等七百餘人。

    作佛事。

    坐靜於玉塔殿寝殿。

    萬壽山護國仁王等寺凡五十四會。

     至元二十六年。

    诏集僧誦梵寺所貯經。

    命帝師及西僧作佛事 按元史世祖本紀。

    至元二十六年冬十二月。

    诏天下梵寺所貯藏經。

    集僧看誦。

    仍給所費。

    俾為歲例。

    幸大聖壽萬安寺置旃檀佛像。

    命帝師及西僧。

    作佛事坐靜二十會。

     至元二十七年。

    立營田提舉司。

    掌僧寺赀産。

    禁諸王遣僧建寺擾民。

    是歲作佛事凡七十二會 按元史世祖本紀。

    至元二十七年三月。

    立江南營田提舉司。

    秩從五品。

    掌僧寺赀産。

    六月繕寫金字藏經。

    凡糜金三千二百四十四兩。

    九月乙巳。

    禁諸王遣僧建寺撥民。

    是歲命帝師西僧。

    遞作佛事。

    坐靜於萬壽山厚載門茶罕腦兒聖壽萬安寺桓州南屏庵雙泉等所。

    凡七十二會。

     至元二十八年。

    以辇真朮納思為釋教都總統。

    授吃剌思八斡節兒為帝師 按元史世祖本紀。

    至元二十八年春二月癸酉。

    以隴西四川總攝辇真朮納思。

    為諸路釋教都總統。

    五月遣脫脫塔剌海忽辛三人追究僧官江淮總攝楊琏真加等盜用官物。

    辛亥罷脫脫塔剌海忽辛等理算僧官錢谷十二月宣政院臣言。

    宋全太後瀛國公母子以為僧尼。

    有地三百六十頃。

    乞如例免征其租從之。

    辛卯授吃剌思八斡節兒為帝師。

    統領諸國僧尼釋教事。

    宣政院上天下寺宇四萬二千三百一十八區僧尼二十一萬三千一百四十八人。

     至元二十九年。

    給還楊琏真加。

    土田人口之隸僧坊者。

    诏聽僧食鹽不輸課。

    是歲修佛事七十二會 按元史世祖本紀。

    至元二十九年春三月壬戌。

    給還楊琏真加。

    土田人口之隸僧坊者。

    初琏真加重賂桑哥。

    擅發宋諸陵。

    取其寶玉。

    凡發冢一百有一所戕人命四攘盜詐掠諸贓為鈔十一萬六千二百錠。

    田二萬三千畝。

    金銀珠玉寶器稱是。

    台省諸臣乞正典刑。

    以示天下。

    帝猶貸之死。

    而給還其人口土田。

    六月戊辰诏聽僧食鹽不輸課。

    十二月命國師諸僧咒師修佛事七十二會。

     至元三十年。

    冬十月戊申。

    僧官總統以下有妻者罷之。

    是歲作佛事祈福五十一 按元史世祖本紀雲雲。

     至元三十一年。

    成宗即位。

    以合剌思八斡節而為帝師 按元史成宗本紀。

    至元三十一年夏四月即位。

    六月以合剌思八斡節而為帝師賜玉印。

    冬十二月用帝師奏。

    釋京師大辟三十人杖以下百人。

    賜諸鳏寝貧民鈔二百錠。

     成宗元貞元年。

    以國忌飯僧七萬。

    賜帝師佛冠及玉印。

    是歲大建佛寺 按元史成宗本紀。

    元貞元年春正月壬戌。

    以國忌即大聖壽萬安寺。

    飯僧七萬。

    二月制寶玉五方佛冠賜帝師。

    三月以東作方殷。

    罷諸不急營造。

    惟帝師塔及張法師宮不罷。

    四月丙午為皇太後建佛事於五台山。

    以前工部尚書。

    涅隻為将作院使。

    領工部事。

    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使宋德柔為工部尚書。

    董其役。

    以大都保定真定平陽太原大同河間大名順德廣平十路。

    應其所需。

    五月戊寅以魯國大長公主建佛寺於應昌。

    給鈔千錠金五十兩。

    九月乙亥用帝師奏。

    釋大辟三人杖以下四十七人。

    冬十二月荊南僧普照等僞撰佛書。

    有不道語。

    伏誅。

    甲子賜帝師雙龍紐玉印。

     大德元年。

    皇太後将往佛寺祈祝。

    李元禮止之 按元史成宗本紀。

    大德元年春三月。

    五台山佛寺成。

    皇太後将親往祈祝。

    監察禦史李元禮上封事止之。

    五月給鈔千錠建臨洮佛寺。

     大德二年三月戊子。

    诏僧人犯奸盜詐僞。

    聽有司專決。

    輕者與僧官約斷約不至者罪之 按元史成宗本紀雲雲。

     大德三年。

    命補陀僧使日本。

    罷江南諸路釋教總統所 按元史成宗本紀。

    大德三年春三月癸巳。

    命妙慈弘濟大師江浙釋教總統。

    補陀僧一山赍诏使日本。

    诏曰。

    有司奏陳向者世祖皇帝常遣補陀禅僧如智及王積翁等兩奉玺書。

    通好日本。

    鹹以中途有阻而還。

    爰自朕臨禦以來。

    綏懷諸國。

    薄海内外。

    靡有遐遺。

    日本之好宜複通問今如智已老。

    補陀甯一山道行素高。

    可令往谕。

    附商舶以行庶可必達。

    朕特從其請蓋欲成先帝遺意耳。

    至於惇好息民之事。

    王其審圖之。

    五月壬午。

    罷江南諸路釋教總統所。

    秋七月庚辰。

    中書省臣言。

    江南諸寺佃戶五十餘萬。

    本皆編民。

    自楊總攝冒入寺籍宜加厘正。

    從之。

     大德五年。

    賜諸寺地仍賜鈔 按元史成宗本紀。

    大德五年。

    春二月戊戌。

    賜昭應宮興教寺地各百頃興教仍賜鈔萬五千錠。

    上都乾元寺地九十頃。

    鈔皆如興教之數。

    萬安寺地六百頃。

    鈔萬錠。

    南寺地百二十頃。

    鈔如萬安之數。

    七月癸醜。

    诏禁畏吾兒僧陰陽巫觋道人咒師。

    自今有大祠禱必請而行。

    違者罪之。

    命禦史台檢照。

    宣政院并僧司案牍。

     大德六年。

    诏僧犯罪禦史台與宣政院同鞫。

    以星變命設水陸大會 按元史成宗本紀。

    大德六年春正月诏。

    自今僧官僧人犯罪。

    禦史台與内外宣政院同鞫。

    宣政院官徇情不公者。

    聽禦史台治之三月壬寅。

    太陰犯輿鬼。

    命僧設水陸大會七晝夜。

    十一月诏江南寺觀。

    凡續置民田及民。

    以施入為名者。

    并輸租充役。

     大德七年。

    罷修寺工役禁僧人以修寺擾民。

    又罷白雲宗攝所仁王寺營田提舉司及僧官有妻者。

    按元史成宗本紀。

    大德七年三月。

    罷修建僧寺工役。

    夏四月左丞相答剌罕言。

    僧人修佛事畢。

    必釋重囚。

    有殺人及妻妾殺夫者。

    皆指名釋之。

    生者苟免死者負冤。

    於福何有。

    帝嘉納之五月辛巳。

    诏僧人與民均當差役。

    秋七月禁僧人以修建寺宇為名。

    赍諸王令旨。

    乘傳擾民。

    罷江南白雲宗攝所其田令依例輸租。

    八月己醜罷護國仁王寺。

    元設江南營田提舉司。

    九月丙子罷僧官有妻者。

    十一月甲子命依十二章斷僧官罪大德八年。

    以辇真監藏為帝師 按元史成宗本紀。

    大德八年春正月庚午以辇真監藏為帝師冬十一月丁卯。

    複免僧人租。

    壬申诏僧奸盜人者。

    聽有司專決。

     大德九年。

    以相加班為帝師 按元史成宗本紀。

    大德九年。

    春正月戊午。

    帝師辇真監藏卒。

    赙金五百兩銀千兩币帛萬匹。

    鈔三千錠。

    仍建塔寺。

    二月乙未建大天壽萬甯寺。

    三月庚戌以吃剌八思斡節兒侄相加班為帝師。

    冬十月常州僧錄林起佑以官田二百八十頃。

    冒為己業施河西寺勅募民耕種。

    輸其租於官。

     大德十年。

    罷江南白雲宗都僧錄司 按元史成宗本紀。

    大德十年春正月戊午。

    罷江南白雲宗都僧錄司。

    汰其民歸州縣。

    僧歸各寺。

    田悉輸租。

    五月癸未诏西番僧往還者。

    不許馳驿。

    給以舟車。

     大德十一年。

    武宗即位。

    以别不花建寺為國祝厘诏厚賜之。

    又诏諸寺僧誦藏經為三宮祈福。

    以中書省言。

    诏省佛事。

    又诏作佛事毋釋重囚 按元史武宗本紀。

    大德十一年五月即位。

    六月徽政使[仁-二+瓜]頭等言。

    别不花以私錢建寺。

    為國祝厘。

    其父為諸王斡忽所害。

    請賜以斡忽所得歲賜命以五年與之。

    甲寅勅内郡江南高麗四川雲南諸寺僧。

    誦藏經。

    為三宮祈福。

    八月丙午建佛閣於五台寺。

    九月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