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彙考卷第四

關燈
乞加贈恤。

    上蹙然曰。

    死於鋒镝。

    誠為可憫。

    即勅直學士院胡松年具詞。

    建水陸大齋。

    以為濟度。

    是夕也有見鬼神來會甚衆。

    有夢戰死者。

    鹹忻然相慶。

    以為自此得生善趣者。

    上聞之大說。

     紹興五年。

    诏道法師。

    入内祈雨。

    賜金缽。

    又賜僧應如度牒銀币 按宋史高宗本紀。

    不載 按佛祖統紀。

    紹興五年。

    彌月大旱。

    诏道法師。

    入内祈雨。

    結壇作法。

    以四金瓶。

    各盛鮮鲫。

    噀水默祝。

    遣四急足投諸江。

    使未回。

    而雨已洽。

    上大悅。

    特賜金缽。

    九月上幸天竺大士殿炷香。

    住山應如奏對如流。

    上悅。

    賜萬歲香山。

    以供大士。

    及度牒銀币之類。

     紹興七年。

    诏有額寺院。

    充墳寺功德者。

    并令改正 按宋史高宗本紀。

    不載 按佛祖統紀。

    紹興七年。

    左司谏陳公輔上疏。

    乞照祖宗成法。

    不許執政指射有額寺院。

    應臣僚前曾陳乞有額寺院。

    充墳寺功德者。

    并令改正。

    許與無額小院。

    诏可。

    初是知院李綱占常州普利。

    及邵武興聖。

    台臣論奏。

    以兩處。

    俱為有額。

    有所違礙。

    诏令别占無額小院。

    士論為快。

    又樞密沈與求奏稱。

    墳寺妙嚴院雖本家建造。

    既元有勅額。

    不當撥賜。

    上以為自造之屋。

    不必改正。

    時谏臣謂與求能體祖宗法意。

    革今日之币。

    宣從所請。

    有旨許之。

     紹興九年。

    勅天下州郡。

    立報恩光孝禅寺。

    為徽宗專建追嚴之所 按宋史高宗本紀。

    不載 按佛祖統紀紀雲雲。

     紹興十二年五月。

    停給度僧牒 按宋史高宗本紀雲雲 按佛祖統紀。

    十二年左修職郎詹叔義上财賦表。

    乞住賣度牒。

    朝廷從之。

    時臨安府乞度牒。

    修天竺大士殿。

    敕給錢五萬缗。

    謂侍臣曰。

    朕觀古者人主。

    欲除釋老二教。

    或毀其像。

    或廢其徒。

    皆不及久。

    往往愈熾。

    今不放度牒。

    則自可漸銷而制勝。

     紹興十三年。

    勅建佛寺壽星院。

    僧乞撥度牒。

    不許 按宋史高宗本紀。

    不載 按佛祖統紀。

    十三年勅西湖北山建天申萬壽圓覺寺。

    再修西湖壽星院。

    主事者乞撥度牒。

    上曰言者皆欲賣牒。

    以資國用。

    然一牒所得。

    不過二百缗。

    而一夫不耕矣。

    若住撥十年。

    則其徒自少矣。

     紹興二十四年。

    诏以上天竺。

    為禦前道場。

    特免科敷等事。

     紹興三十年十一月。

    住靈隐道昌禅師上表。

    乞頒行度牒。

    不報。

     紹興三十一年。

    禮部侍郎吳子才。

    奏乞頒行度牒。

    言事者以佞佛斥之。

    罷歸田裡 按以上宋史高宗本紀。

    俱不載 按佛祖統紀雲雲。

     紹興三十二年。

    孝宗即位。

    出内府玉器。

    施大士殿 按宋史孝宗本紀。

    不載 按佛祖統紀。

    紹興三十二年五月。

    禅位於太子。

    十月淫雨不止。

    上遣内侍。

    禱於上天竺。

    燎煙始升。

    曉日開霁。

    上喜。

    出内府玉器三品。

    以施大士殿。

    壽成太後。

    施七寶冠。

     孝宗乾道元年。

    召僧子琳入見。

    勅禁毀辱僧尼 按宋史孝宗本紀。

    不載 按佛祖統紀。

    乾道元年二月。

    召靈山子琳法師入見。

    問曰朕欲讀經。

    以何為要。

    師曰金剛圓覺。

    最為要道。

    問參禅之法師曰。

    直須自悟。

    上悅。

    賜号慈受。

    三月以鄭國公主出家。

    勅品官庶民。

    有毀辱僧尼。

    罵稱秃字者。

    依祥符宣和勅旨。

    品官勅停。

    庶民流千裡。

    仰天下州軍。

    徧榜曉谕。

    仍許僧尼錄白指揮與度牒随身永同公據應僧尼過犯。

    官司不得私理。

    須奏聞取旨施行。

     乾道三年。

    幸上天竺。

    授僧若讷右街僧錄。

    勅建内觀堂於禁中。

    一遵上竺制度 按宋史孝宗本紀。

    不載 按佛祖統紀。

    乾道三年二月。

    駕幸上天竺。

    禮敬大士。

    問住山若讷曰。

    大士之前。

    合拜不合拜。

    師曰。

    不拜則各自稱尊。

    拜則遞相恭敬。

    上欣然緻拜。

    又問歲旦修光明忏之意。

    師曰佛為梵釋四王。

    說金光明三昧之道。

    囑其護國護人。

    後世祖師。

    立為忏儀。

    於歲旦奉行其法。

    為國祈福。

    此盛世之典也。

    上悅。

    授右街僧錄。

    複賜錢。

    即道翊法師故居。

    建十六觀堂。

    命内翰樓鑰作記。

    三月勅於禁中。

    建内觀堂。

    一遵上竺制度。

     乾道四年。

    召僧若讷。

    領五十僧。

    入内觀堂。

    修佛事 按宋史孝宗本紀。

    不載 按佛祖統紀。

    乾道四年四月八日。

    召上竺讷法師。

    領五十僧。

    入内觀堂。

    行護國金光明三昧。

    齋罷說法。

    上曰佛法固妙。

    安得如許經卷。

    師曰有本者如是。

    上悅。

    進授左街僧錄慧光法師。

    自是歲歲佛生日。

    賜入内僧帛五十匹。

    修舉佛事。

     乾道七年。

    召僧慧遠。

    入對選德殿 按宋史孝宗本紀。

    不載 按佛祖統紀。

    乾道七年二月。

    靈隐慧遠禅師。

    入對選德殿。

    上曰。

    如何免得生死。

    對曰。

    不悟大乘終。

    未能免。

    上曰。

    如何得悟對曰。

    本有之性。

    磨以歲月。

    自然得悟。

    上曰。

    悟後如何對曰悟後始知今日問答皆非。

    上曰。

    一切處不是後如何。

    對曰脫體現前。

    更無可見之相。

    上有省。

    首肯之。

     乾道八年。

    幸天竺寺。

    召諸僧集内觀堂。

    賜齋 按宋史孝宗本紀。

    乾道八年春正月丁酉。

    幸天竺寺玉津園 按佛祖統紀。

    八年正月。

    車駕幸靈隐錫赉有加。

    八月召天竺讷法師徑山印禅師靈隐遠禅師。

    及三教之士。

    集内觀堂。

    賜齋。

    複令遠禅師獨對東閣賜坐。

    問曰。

    前日睡中忽聞鐘聲。

    不知夢覺是同是别。

    對曰。

    夢覺無殊。

    教誰分别。

    上曰。

    鐘聲從何處起。

    對曰從陛下問處起。

    十月賜靈隐慧遠佛海禅師。

     乾道九年。

    幸天竺寺。

    召讷法師。

    獨對選德殿 按宋史孝宗本紀。

    乾道九年正月辛酉。

    幸天竺寺玉津園 按佛祖統紀。

    九年正月。

    召上竺讷法師。

    獨對選德殿賜坐。

    問大士曆代靈迹。

    及法華經旨。

     淳熙元年。

    诏於上竺建藏殿。

    召僧入對禁中 按宋史孝宗本紀。

    不載 按佛祖統紀。

    淳熙元年二月。

    賜内帑於上竺。

    建藏殿。

    及賜大藏經。

    皇太子為書殿榜。

    四月召雁山靈峰中仁禅師。

    入對禁中。

    五月召靈隐遠禅師。

    入對便殿。

     淳熙二年。

    诏建護國金光明道場。

    召僧若讷入對。

    遣中使迎佛舍利塔 按宋史孝宗本紀。

    不載 按佛祖統紀。

    淳熙二年三月。

    駕幸上竺。

    炷香禮敬大士。

    诏建護國金光明道場。

    賜白雲堂印令天下三教諸宗。

    并詣白雲堂公舉用。

    印甲明有司六月召上竺讷法師。

    獨對内觀堂十二月遣中使至阿育王山。

    迎佛舍利塔。

    上瞻禮之頃。

    見塔上有如月輪。

    他日複見如水晶者。

    勅迎往東宮。

    皇太子見相輪上累累若水晶貫珠。

     淳熙三年。

    迎舍利於碧琳堂。

    诏以天台教文入藏。

    召僧德光。

    入對選德殿 按宋史孝宗本紀。

    不載 按佛祖統紀。

    淳熙三年正月。

    迎舍利於碧琳堂。

    上見塔角有光。

    若金珠者。

    勅内侍奉塔還山。

    具齋以謝靈贶。

    又勅福州。

    依天聖二年已降聖旨天台一宗教部。

    付開元東禅。

    镂版入藏。

    先是慈雲式法師。

    奏乞天台教文入藏。

    诏可之。

    二月诏台州報恩德光禅師。

    入住靈隐。

    十一月入對選德殿。

    上問曰。

    釋迦雪山六年。

    所成者何事。

    師曰。

    将謂陛下忘卻。

    上說賜号佛照禅師。

     淳熙四年。

    召光禅師。

    入對内殿 按宋史孝宗本紀。

    不載 按佛祖統紀。

    淳熙四年。

    召靈隐光禅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