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綸貫

關燈
智地。

    已今當說。

    最為難信難解等。

    卽說法妙也。

    但教化菩薩。

    無聲聞弟子。

    卽眷屬妙也。

    現在未來若聞一句一偈。

    我皆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須臾聞之。

    卽得究竟三菩提。

    不令一人獨得滅度。

    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

    卽功德利益妙也。

    本門十妙者。

    一本因妙。

    二本果妙。

    三本國土妙。

    四本感應妙。

    五本神通妙。

    六本說法妙。

    七本眷屬妙。

    八本涅槃妙。

    九本壽命妙。

    十本利益妙。

    本因妙者。

    本初發菩提心。

    行菩薩道。

    所修因也。

    若十六王子。

    在大通佛時。

    宏經結緣。

    皆是中間所作。

    非本因也。

    過是塵點劫前所行道者。

    名本因妙。

    本果妙者。

    本初所行圓妙之因。

    契得究竟常樂我淨。

    乃是本果。

    不取寂場舍那成佛為本果也。

    但取成佛以來甚大久遠初證之果。

    名本果妙。

    本國土妙者。

    本旣成果。

    必有依國。

    今旣迹在同居。

    或在三土。

    中間亦有四土。

    本佛亦有四土。

    複居何處。

    文雲。

    自從是來。

    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

    按此文者。

    實非今日迹中娑婆。

    亦非中間權迹處所。

    乃是本之娑婆。

    卽本土妙也。

    本感應者。

    旣已成果。

    卽有本時所證二十五王三昧。

    慈悲誓願。

    機感相關。

    能卽寂而照。

    故言本感應也。

    本神通者。

    亦是昔時所得無記化化禅。

    與本因時諸慈悲合。

    施化所作神通。

    駭動可度衆生。

    故言本神通也。

    本說法者。

    卽是往昔初坐道場。

    始成正覺。

    初轉法輪。

    四辯所說之法。

    名本說法也。

    本眷屬者。

    本時說法所被之人。

    如下方住者。

    彌勒不識。

    卽本之眷屬也。

    本涅槃者。

    本時所證斷德涅槃亦是本時應處同居方便二土。

    有緣旣盡。

    唱言入滅。

    卽本涅槃也。

    本壽命者。

    旣唱入滅。

    則有長短遠近壽命也。

    本利益者。

    本時眷屬所獲諸功德也。

    觀心十妙者。

    迹門本門。

    皆論觀心。

    迹門觀心散在諸文。

    本門觀心者。

    佛如衆生如。

    一如無二如。

    佛旣觀心。

    得此本妙。

    迹用廣大。

    不可稱說。

    我如如佛如。

    亦當觀心出此大利。

    亦願我如速如佛如。

    故文雲聞佛壽無量。

    深心須臾信。

    其福過于彼。

    願我于未來。

    長壽度衆生。

    如今日世尊。

    諸釋中之王。

    道場師子吼。

    說法無所畏。

    我等于未來。

    一切所尊敬。

    坐于道場時。

    說壽亦如是。

    此卽觀心本妙。

    得六卽利益之相也。

    次明蓮華者。

    譬喻妙法也。

    華有多種。

    或狂華無果。

    可喻外道空修梵行。

    無所尅獲。

    或一華多果。

    可喻凡夫供養父母。

    報在梵天。

    或多華一果。

    可喻聲聞種種苦行。

    止得涅槃。

    或一華一果。

    可喻緣覺一遠離行。

    亦得涅槃。

    或前果後華。

    可喻須陀洹卻後修道。

    或前華後果。

    可喻菩薩先藉緣修。

    生後真修。

    此皆粗華不可以喻妙法。

    惟此蓮華。

    華果俱多。

    可譬因含萬行。

    果圓萬德。

    又為蓮故華。

    華實具足。

    可喻卽實而權。

    華開蓮現。

    可喻卽權而實。

    華落蓮成。

    蓮成亦落。

    可喻非權非實。

    故以蓮華喻于妙法。

    又以此華喻迹本兩門。

    各有三喻。

    迹門三者。

    一華生必有于蓮為蓮故華。

    而蓮不可見。

    此譬為實施權。

    意在于實無能知者。

    二華開蓮現。

    而須以華養蓮。

    譬權中有實。

    昔無人知。

    今開權顯實。

    意須于權廣識恒沙佛法者。

    秖為成實。

    使深識佛知見耳。

    三華落蓮成。

    譬廢權立實。

    唯一佛乘。

    直至道場。

    菩薩有行。

    見不了了。

    但如華開。

    諸佛以不行故。

    見則了了。

    譬如華落蓮成也。

    本門三者。

    一華必有蓮。

    譬迹必有本。

    迹含于本。

    意雖在本。

    佛旨難知。

    彌勒不識。

    二華開蓮現。

    譬開迹顯本。

    意在于迹。

    能令菩薩識佛方便。

    旣識迹已。

    還識于本。

    增道損生。

    三華落蓮成。

    譬廢迹顯本。

    旣識本已。

    不複迷迹。

    但于法身修道圓滿上地也。

    又經中凡有七喻。

    皆喻權實。

    今以蓮華而總喻之。

    七喻者。

    一火宅中三車一車喻。

    以三車喻權。

    大白牛車譬實。

    二信解品中窮子喻。

    以雇作譬權。

    付業譬實。

    三藥草喻。

    以三草二木譬權。

    一地譬實。

    四化城喻。

    以作化譬權。

    寶處譬實。

    五授記品系珠喻。

    以少有所得譬權。

    寶珠貿易譬實。

    六安樂行品輪王喻。

    以随功賞賜譬權。

    解髻明珠譬實。

    此六皆迹門開權顯實喻也。

    七壽量品中良醫喻。

    以使告父死譬權。

    來歸使見譬實。

    此卽本門開近顯遠喻也。

    更有王饍鑿井二喻。

    旣非全譬一期開顯。

    所以智者大師畧而不舉。

    後世辄雲九喻。

    可謂依文不依義矣。

    經者佛所說法之通名也。

    梵雲薩達磨。

    芬陀利。

    修多羅。

    薩達磨。

    此翻妙法。

    分陀利此翻蓮華。

    具如前釋。

    此名異于衆典。

    故稱為别。

    一代時教。

    皆名為修多羅。

    故稱為通。

    修多羅或翻為經。

    或翻為契。

    或翻為法本。

    或翻為線。

    或翻為善語教。

    或雲無翻。

    而含五義。

    一法本。

    亦雲出生。

    二微發。

    亦雲顯示。

    三湧泉。

    四繩墨。

    五結鬘。

    就此翻五含五。

    各具教行理三。

    教卽世界悉檀。

    行卽為人對治二種悉檀。

    理卽第一義悉檀也。

    又此方聖說為經。

    經者訓法。

    訓常法以軌持為義。

    教可軌。

    行可軌。

    理可軌。

    故名為法。

    常者。

    不變為義。

    天魔外道不能改壞。

    卽教常。

    真正無雜。

    無能逾過。

    卽行常。

    湛然不動。

    決無異趣。

    卽理常也。

    二實相為體者。

    經雲。

    今佛放光明。

    助發實相義。

    又雲。

    諸法實相義。

    已為汝等說。

    又雲。

    惟佛與佛。

    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又雲。

    諸佛法久後。

    要當說真實。

    又雲。

    我以相嚴身。

    為說實相印。

    又雲。

    開方便門。

    示真實相。

    又雲。

    觀諸法實相。

    故知諸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

    秖令衆生開佛知見。

    見此一實。

    非因非果之理耳。

    三一乘因果為宗者。

    此經始從序品。

    訖安樂行品。

    破廢方便。

    開顯真實佛之知見。

    亦明弟子實因實果。

    亦明師門權因權果。

    文義雖廣。

    撮其樞要。

    為成弟子實因實果。

    因正果傍。

    故于前段明迹因迹果也。

    從湧出品訖勸發品。

    發迹顯本。

    廢方便之近壽。

    明長遠之實果。

    亦明弟子實因實果。

    亦明師門實因實果。

    而顯師之實果。

    果正因傍。

    故于後段明本因本果也。

    四斷疑生信為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