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綸貫

關燈
妙法蓮華經者。

    諸佛究竟之極談也。

    原夫釋迦牟尼如來。

    實成佛道以來。

    已經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為度衆生。

    無有休息。

    數數示生。

    數數示滅。

    未種善根者。

    令種善根。

    已種善根者。

    令其成熟。

    已經成熟者。

    令得解脫。

    所有法味。

    不出藏通别圓等四種。

    所有化儀。

    不出頓漸秘密不定等四種。

    且據此番八相成道。

    說法四十九年。

    畧為五時。

    初坐菩提道場。

    為大根衆生說大乘法。

    名第一華嚴時。

    于化儀為頓。

    譬如日出。

    先照高山。

    又如從牛出乳。

    于化法為圓兼别。

    圓被界外利根。

    别被界外鈍根。

    此則小機絕分。

    不見不聞。

    所以不動寂場。

    而遊鹿苑。

    為五比丘等。

    說四谛法。

    诠生滅理。

    及說十二因緣。

    事六度等。

    名第二阿含時。

    于化儀為漸之始。

    譬如日照幽谷。

    又如從乳出酪。

    于化法為藏。

    但被界内鈍根。

    令其轉凡成聖。

    次借維摩等諸大士。

    互相酬唱。

    彈偏斥小。

    歎大褒圓。

    名第三方等時。

    于化儀為漸之中。

    譬如食時。

    又如從酪出生酥。

    于化法為四教并談。

    對半明滿。

    藏為半字教。

    通别圓為滿字教。

    使利根得滿益。

    鈍根得半益。

    先成聖者。

    密得通益。

    次與四大弟子共轉法輪。

    會一切法皆摩诃衍。

    名第四般若時。

    于化儀為漸之終。

    譬如禺中。

    又如從生酥出熟酥。

    于化法為帶通别。

    正明圓教。

    使界内機。

    得通教三乘共般若益。

    界外機。

    得别圓不共般若益。

    先成聖者。

    密得别益。

    次乃于靈山會上開權顯實。

    開近顯遠。

    名第五法華時。

    于化儀為會漸歸頓。

    亦名非頓非漸。

    譬如日輪當午。

    大地普照。

    罄無側影。

    又如從熟酥出醍醐。

    于化法為純圓。

    無有一人不得作佛。

    出世本懷。

    于茲始暢。

    舉凡如來化度衆生之方便。

    施設教網之宏綱。

    鹹于此經開發顯示。

    所以獨名為妙。

    至于涅槃扶律談常。

    不過曲為末世鈍根。

    重施方便。

    令同會真實耳。

    其秘密不定二種化儀。

    徧在前之四時。

    惟法華是顯露。

    非秘密。

    是決定。

    非不定也。

    此經靈山演說。

    凡有八年。

    貝葉傳持。

    積至八裡。

    流入震旦者。

    凡有三譯。

    今鸠摩羅什所譯。

    共七卷。

    二十八品。

    自古注家。

    紛紛不一。

    或簡或繁。

    莫得真要。

    惟天台智者大師。

    初見南嶽慧思大師于光州大蘇山。

    思授以普賢道場。

    令修法華三昧。

    誦經至藥王菩薩本事品。

    是真精進。

    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豁然大悟。

    寂而入定。

    親見靈山一會。

    俨然未散。

    獲一旋陀羅尼。

    自是以後。

    照了法華。

    如曦和之臨萬象。

    達諸法相。

    似清風之遊太虛。

    遂以五重玄義。

    解釋總題。

    章安尊者記成玄義十卷。

    複以四意消釋經文。

    章安尊者記成文句十卷。

    言五重玄義者。

    一法喻為名。

    二實相為體。

    三一乘因果為宗。

    四斷疑生信為用。

    五無上醍醐為教相也。

    言四意消文者。

    一因緣。

    二約教。

    三本迹。

    四觀心也。

    消文浩博。

    未暇委悉。

    今畧出五重玄義。

    一法喻為名者。

    妙法二字謂之法。

    蓮華二字謂之喻。

    法者。

    畧而言之。

    衆生法。

    佛法。

    心法也。

    妙者。

    畧而言之。

    相待妙。

    絕待妙也。

    經雲。

    為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若衆生無佛知見。

    何所論開。

    當知佛之知見。

    蘊在衆生。

    故衆生法妙也。

    佛法不出權實。

    經雲。

    是法甚深妙。

    難見難可了。

    一切衆生類。

    無能知佛者。

    卽是歎實智妙。

    又雲。

    及佛諸餘法。

    亦無能測者。

    卽是歎權智妙。

    惟佛與佛。

    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諸法是卽實之權。

    實相是卽權之實。

    故佛法妙也。

    安樂行品雲。

    修攝其心。

    觀一切法不動不退。

    普賢觀雲。

    我心自空。

    罪福無主。

    觀心無心。

    法不住法。

    淨名雲。

    觀身實相。

    觀佛亦然。

    諸佛解脫。

    當于衆生心行中求。

    華嚴雲。

    心佛及衆生。

    是三無差别。

    故心法妙也。

    相待妙者。

    待半字為粗。

    明滿字為妙。

    三藏但半字生滅門。

    不能通滿理。

    故粗。

    滿字是不生不滅門。

    能通滿理。

    故妙。

    又方等般若。

    帶方便通滿理。

    故粗。

    今經直顯滿理。

    故妙。

    絕待妙者。

    說無分别法。

    卽邊而中。

    無非佛法。

    亡泯清淨。

    無複有法可相形比。

    待誰為粗。

    形誰為妙。

    無所可待。

    亦無可絕。

    不知何名。

    強言為絕。

    妙名不可思議。

    不因乎粗而名為妙。

    若謂獨有法界廣大獨絕者。

    此則大有所有。

    何謂為絕。

    今法界清淨。

    不可以待示。

    不可以絕示。

    滅待滅絕。

    故言寂滅。

    用是兩妙。

    妙上三法。

    衆生之法。

    亦具二妙。

    佛法心法。

    亦具二妙。

    故稱妙法。

    又廣釋妙者。

    有迹門十妙。

    本門十妙。

    觀心十妙。

    迹門十妙者。

    一境妙。

    二智妙。

    三行妙。

    四位妙。

    五三法妙。

    六感應妙。

    七神通妙。

    八說法妙。

    九眷屬妙。

    十功德利益妙。

    實相之境。

    非佛天人所作。

    本自有之。

    非适今也。

    故居最初。

    迷理故起惑。

    解理故生智。

    智為行本。

    因于智目。

    起于行足。

    目足及境。

    三法為乘。

    乘于是乘。

    入清涼池。

    登于諸位。

    位何所住。

    住于三法秘密藏中。

    住是法已。

    寂而常照。

    照十界機。

    機來必應。

    若赴機垂應。

    先用身輪。

    神通駭動。

    次以口輪。

    宣示開導。

    旣沾法雨。

    禀教受道。

    成法眷屬。

    拔生死本。

    開佛知見得大利益。

    前五約自行。

    因果具足。

    後五約化他。

    能所具足。

    經雲。

    惟佛與佛。

    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所謂諸法如是相。

    如是性。

    如是體。

    如是力。

    如是作。

    如是因。

    如是緣。

    如是果。

    如是報。

    如是本末究竟等。

    卽境妙也。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以此妙慧。

    求無上道。

    卽智妙也。

    本從無數佛。

    具足行諸道。

    行此諸道已。

    道場得成果。

    佛子行道已。

    來世得作佛。

    卽行妙也。

    天雨四華。

    表住。

    行。

    向。

    地。

    開示悟入。

    亦是位義。

    乘是寶乘。

    遊于四方。

    直至道場。

    四方。

    是因位。

    道場。

    是果位。

    卽位妙也。

    佛自住大乘。

    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莊嚴。

    大乘。

    卽真性軌。

    定。

    卽資成軌。

    慧。

    卽觀照軌。

    是三法妙也。

    于三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

    我以佛眼觀。

    見六道衆生等。

    卽感應妙也。

    入定。

    雨華。

    動地放光等。

    卽神通妙也。

    其所說法。

    皆悉到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