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依住一切有無諸法。
世間出世間法。
亦不作不依住知解。
亦不依住無依住知解。
自心是佛。
照用屬菩薩。
心心是主宰。
照用屬客塵。
如波說水。
照萬像以無功。
若能寂照。
不自玄旨。
自然貫穿古今。
如雲神無照功。
至功常存。
能一切處為導師。
衆生性識。
他為未曾蹋佛階梯。
是黐膠性。
多時黏著有無諸法。
乍吃玄旨藥不得。
乍聞格外語。
他信不及。
所以菩提樹下三七日默然思惟。
智惠冥朦難說。
無可比喻。
說衆生有佛性。
亦謗佛法僧。
說衆生無佛性。
亦謗佛法僧。
若言有佛性。
名執著謗。
若言無佛性。
名虛妄謗。
如雲說佛性有。
則增益謗。
說佛性無。
則損減謗。
說佛性亦有亦無。
則相違謗。
說佛性非有非無。
則戲論謗。
始欲不說。
衆生無解脫之期。
始欲說之。
衆生又随語生解。
益少損多。
故雲我甯不說法。
疾入于涅槃。
向後返尋。
過去諸佛皆說三乘法。
向後假說假立名字。
本不是佛。
向渠說是佛。
本不是菩提。
向渠說是菩提.涅槃.解脫等。
知渠檐百石檐不起。
且與渠一升一合檐。
知渠難信了義教。
且與渠說不了義教。
且得善法流行。
亦勝于惡法。
善果限滿。
惡果便到。
得佛。
則有衆生到。
得涅槃。
則有生死到。
得明。
則有暗到。
但是有漏因果翻覆。
無有不相酬者。
若欲免見翻覆之事。
但割斷兩頭句。
量數管不著。
不佛不衆生。
不親不疏。
不高不下。
不平不等。
不去不來。
但不著文字。
隔渠兩頭。
捉汝不得。
免苦樂相形。
免明暗相酬。
實理真實亦不真實。
虛妄亦不虛妄。
不是量數物。
喻如虛空不可修治。
若心有少許作解。
即被量數管著。
亦如卦兆。
被金木水火土管。
亦如黐膠。
五處俱黏。
魔王捉得。
自在還家。
夫教語皆三句相連。
初.中.後善。
初。
直須教渠發善心。
中。
破善心。
後。
始明好善。
菩薩即非菩薩。
是名菩薩。
法非法非今法。
總與磨也。
若秖說一句。
令衆生入地獄。
若三句一時說。
渠自入地獄。
不于教主事。
說道如今鑒覺是自己佛。
是初善。
不守住如今鑒覺。
是中善。
亦不作不守住知解。
是後善。
如前屬然燈後佛。
秖是不凡亦不聖。
莫錯說佛今非凡非聖。
此土初祖雲。
無能無聖為佛聖。
若言佛聖者。
秖如九品精靈.龍畜之類。
及釋梵等。
皆能通變。
上品精靈。
亦知今古百劫時事。
豈得是佛。
如阿修羅王身極長大。
敵兩倍須彌山。
與帝釋戰時。
知力不如。
領百萬兵衆入藕絲孔裡藏。
通變辨才不少。
他且不是佛教語。
節級奢緩。
升降不同。
未悟未解時名貪嗔。
悟了喚作佛慧。
故雲不異舊時人。
秖異舊時行履處。
問。
斬草伐木。
掘地墾土。
為有罪報相否 師雲。
不得定言有罪。
亦不得定言無罪。
有罪無罪。
事在當人。
若貪染一切有無等法。
有取舍心在。
透三句不過。
此人定言有罪。
若透三句外。
心如虛空。
亦莫作虛空想。
此人定言無罪。
又雲。
罪若作了。
道不見有罪。
無有是處。
若不作罪。
道有罪。
亦無有是處。
如律中。
本迷教人。
及轉相殺。
尚不得殺罪。
何況禅宗下相承。
心如虛空。
不停留一物。
亦無虛空相。
将罪何處安著。
亦名禅道不用修。
但莫污染。
亦雲但融冶表裡心盡即得。
亦雲但約照境。
秖如今照一切有無等法。
都無貪取。
亦莫取著。
亦雲。
合與磨學。
今似浣垢衣。
今是本有。
垢是外來。
聞說一切有無聲色。
如似垢膩。
都莫将心湊泊。
菩提樹下。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屬色。
十二分教屬聲。
秖如今截斷一切有無聲色流過。
心如虛空相似。
合與磨學。
如救頭然始得。
臨命終時。
尋舊熟路。
行尚不徹。
到與磨時。
新調始學。
如何了得。
臨終之際。
所有習念。
盡為勝境現前。
随心所愛。
重處先受。
秖如今不作惡事。
當此之時。
亦無惡境。
縱有惡境。
亦變成好境。
若怕臨終之時。
慞狂不得自由。
即須如今便自由始得。
秖如今于一一境法。
都無愛染。
亦莫依住知解。
便是自由人。
如今是因。
臨終是果。
果業已現。
如何怕得。
怕是古今。
古若有今。
今亦有古。
古若有佛。
今亦有佛。
如今若得。
直至未來際得。
秖如今一念一念不被一切有無等法管。
自古自今。
佛秖是人。
人秖是佛。
亦是三昧定。
不用将定入定。
不用将禅想禅。
不用将佛覓佛。
如雲法不求法。
法不得法。
法不行法。
法不見法。
自然得法。
不以得更得。
所以菩薩應如是正念諸法。
罄然獨存。
亦無知獨存之法。
智性自如如。
非因所置。
亦名體結。
亦名體集。
不是智知。
不是識識。
絕思量處。
凝寂體盡。
忖度永亡。
如海大流盡。
波浪不複生。
亦雲如大海水。
無風匝匝之波。
忽知匝匝之波。
此是細中之粗。
亡知于知。
還如細中之細。
是佛境界。
從此初知。
名三昧之頂。
亦名三昧王。
亦名爾焰智。
出生一切諸三昧。
灌一切諸法王子頂。
于一切色聲香味觸法刹土成等正覺。
内外通達。
悉無有礙。
一色一塵。
一佛一色。
一切佛一切色。
一切塵一切佛。
一切色聲香味觸法亦複如是。
一一遍滿一切刹土。
此是細中之粗。
是善境界。
是一切上流知覺聞見。
亦是一切上流出生入死。
度一切有無等法。
是上流所說。
亦是上流涅槃。
是無上道。
是無等等咒。
是第一之說。
于諸說中最為甚深。
無人能到。
諸佛護念。
猶如清波。
能說一切水清濁.深流.廣大之用。
諸佛護念。
行住坐卧。
若能如是。
我時為現清淨光明身。
又雲。
如汝自等.語等。
我亦如然。
一佛刹聲。
一佛刹香。
一佛刹味。
一佛刹觸。
一佛刹事。
悉皆如是。
從此上至蓮華藏世界。
縱廣總皆如是。
若守初知為解。
名頂結。
亦名堕頂結。
是一切塵勞之根本。
自生知見。
無繩自縛。
所知故系世有二十五。
又散一切諸煩惱門縛著于他。
此初知。
二乘見之。
名為爾焰識。
亦名微細煩惱。
便即斷除。
既得斷已。
名為回神住空窟。
亦名三昧酒所醉。
亦名解脫魔所縛。
世界成壞。
定力所持。
漏向别國土都不覺知。
亦名解脫深坑可畏之處。
菩薩悉皆遠離。
夫讀經看教。
語言皆須宛轉。
歸就自己。
但是一切言教。
秖明如今鑒覺自性。
但不被一切有無諸境轉。
是汝導師。
能照破一切有無諸境。
是金剛惠。
即有自由獨立分。
若不能與磨會得。
縱然誦得十二圍陀典。
秖成個增上慢。
卻是謗佛。
不是修行。
但離一切聲色。
亦不住于離。
亦不住于知解。
是修行。
讀經看教。
若準世間。
是好事。
若向明理人邊數。
此是壅塞人。
十地之人脫不去。
流入生死河。
但是三乘教。
皆治貪嗔等病。
秖如今念念若有貪嗔等病。
先須治之。
不用覓義句知解。
知解屬貪。
今卻變成病。
秖如今但離一切有無諸法。
亦離于離。
透過三句外。
自然與佛無差。
既自是佛。
何慮佛不解語。
秖恐不是佛。
被有無諸法縛。
不得自由。
是以理未立。
先有福智。
被福智載。
如賤如貴。
不如先立理。
後有福智。
若要福智。
臨時作得。
撮金成土。
撮土為金。
變海水為酥酪。
碎須彌為微塵。
攝四大海水入一毛孔。
于一義作無量義。
于無量義作一義。
亦雲失腳作轉輪王。
令四天下人一日行十善。
此福智猶不能算。
自己鑒覺名王。
緣念着有無諸法。
名轉輪王。
秖如今于藏腑中都不納一切有無等法。
離四句外名空今。
名不死藥。
為喚前王名不死藥。
雖雲不死藥。
與王共服。
亦非二物。
亦非一物。
若作一二解。
亦名轉輪王。
秖如今有人以福智四事。
供養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
随其所欲。
滿八十年。
已後作是念。
然此衆生皆已衰老。
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
令得須陀洹果。
乃至阿羅漢道。
如是施主。
但施衆生一切樂具。
功德尚自無量。
何況令得須陀洹果。
乃至阿羅漢
世間出世間法。
亦不作不依住知解。
亦不依住無依住知解。
自心是佛。
照用屬菩薩。
心心是主宰。
照用屬客塵。
如波說水。
照萬像以無功。
若能寂照。
不自玄旨。
自然貫穿古今。
如雲神無照功。
至功常存。
能一切處為導師。
衆生性識。
他為未曾蹋佛階梯。
是黐膠性。
多時黏著有無諸法。
乍吃玄旨藥不得。
乍聞格外語。
他信不及。
所以菩提樹下三七日默然思惟。
智惠冥朦難說。
無可比喻。
說衆生有佛性。
亦謗佛法僧。
說衆生無佛性。
亦謗佛法僧。
若言有佛性。
名執著謗。
若言無佛性。
名虛妄謗。
如雲說佛性有。
則增益謗。
說佛性無。
則損減謗。
說佛性亦有亦無。
則相違謗。
說佛性非有非無。
則戲論謗。
始欲不說。
衆生無解脫之期。
始欲說之。
衆生又随語生解。
益少損多。
故雲我甯不說法。
疾入于涅槃。
向後返尋。
過去諸佛皆說三乘法。
向後假說假立名字。
本不是佛。
向渠說是佛。
本不是菩提。
向渠說是菩提.涅槃.解脫等。
知渠檐百石檐不起。
且與渠一升一合檐。
知渠難信了義教。
且與渠說不了義教。
且得善法流行。
亦勝于惡法。
善果限滿。
惡果便到。
得佛。
則有衆生到。
得涅槃。
則有生死到。
得明。
則有暗到。
但是有漏因果翻覆。
無有不相酬者。
若欲免見翻覆之事。
但割斷兩頭句。
量數管不著。
不佛不衆生。
不親不疏。
不高不下。
不平不等。
不去不來。
但不著文字。
隔渠兩頭。
捉汝不得。
免苦樂相形。
免明暗相酬。
實理真實亦不真實。
虛妄亦不虛妄。
不是量數物。
喻如虛空不可修治。
若心有少許作解。
即被量數管著。
亦如卦兆。
被金木水火土管。
亦如黐膠。
五處俱黏。
魔王捉得。
自在還家。
夫教語皆三句相連。
初.中.後善。
初。
直須教渠發善心。
中。
破善心。
後。
始明好善。
菩薩即非菩薩。
是名菩薩。
法非法非今法。
總與磨也。
若秖說一句。
令衆生入地獄。
若三句一時說。
渠自入地獄。
不于教主事。
說道如今鑒覺是自己佛。
是初善。
不守住如今鑒覺。
是中善。
亦不作不守住知解。
是後善。
如前屬然燈後佛。
秖是不凡亦不聖。
莫錯說佛今非凡非聖。
此土初祖雲。
無能無聖為佛聖。
若言佛聖者。
秖如九品精靈.龍畜之類。
及釋梵等。
皆能通變。
上品精靈。
亦知今古百劫時事。
豈得是佛。
如阿修羅王身極長大。
敵兩倍須彌山。
與帝釋戰時。
知力不如。
領百萬兵衆入藕絲孔裡藏。
通變辨才不少。
他且不是佛教語。
節級奢緩。
升降不同。
未悟未解時名貪嗔。
悟了喚作佛慧。
故雲不異舊時人。
秖異舊時行履處。
問。
斬草伐木。
掘地墾土。
為有罪報相否 師雲。
不得定言有罪。
亦不得定言無罪。
有罪無罪。
事在當人。
若貪染一切有無等法。
有取舍心在。
透三句不過。
此人定言有罪。
若透三句外。
心如虛空。
亦莫作虛空想。
此人定言無罪。
又雲。
罪若作了。
道不見有罪。
無有是處。
若不作罪。
道有罪。
亦無有是處。
如律中。
本迷教人。
及轉相殺。
尚不得殺罪。
何況禅宗下相承。
心如虛空。
不停留一物。
亦無虛空相。
将罪何處安著。
亦名禅道不用修。
但莫污染。
亦雲但融冶表裡心盡即得。
亦雲但約照境。
秖如今照一切有無等法。
都無貪取。
亦莫取著。
亦雲。
合與磨學。
今似浣垢衣。
今是本有。
垢是外來。
聞說一切有無聲色。
如似垢膩。
都莫将心湊泊。
菩提樹下。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屬色。
十二分教屬聲。
秖如今截斷一切有無聲色流過。
心如虛空相似。
合與磨學。
如救頭然始得。
臨命終時。
尋舊熟路。
行尚不徹。
到與磨時。
新調始學。
如何了得。
臨終之際。
所有習念。
盡為勝境現前。
随心所愛。
重處先受。
秖如今不作惡事。
當此之時。
亦無惡境。
縱有惡境。
亦變成好境。
若怕臨終之時。
慞狂不得自由。
即須如今便自由始得。
秖如今于一一境法。
都無愛染。
亦莫依住知解。
便是自由人。
如今是因。
臨終是果。
果業已現。
如何怕得。
怕是古今。
古若有今。
今亦有古。
古若有佛。
今亦有佛。
如今若得。
直至未來際得。
秖如今一念一念不被一切有無等法管。
自古自今。
佛秖是人。
人秖是佛。
亦是三昧定。
不用将定入定。
不用将禅想禅。
不用将佛覓佛。
如雲法不求法。
法不得法。
法不行法。
法不見法。
自然得法。
不以得更得。
所以菩薩應如是正念諸法。
罄然獨存。
亦無知獨存之法。
智性自如如。
非因所置。
亦名體結。
亦名體集。
不是智知。
不是識識。
絕思量處。
凝寂體盡。
忖度永亡。
如海大流盡。
波浪不複生。
亦雲如大海水。
無風匝匝之波。
忽知匝匝之波。
此是細中之粗。
亡知于知。
還如細中之細。
是佛境界。
從此初知。
名三昧之頂。
亦名三昧王。
亦名爾焰智。
出生一切諸三昧。
灌一切諸法王子頂。
于一切色聲香味觸法刹土成等正覺。
内外通達。
悉無有礙。
一色一塵。
一佛一色。
一切佛一切色。
一切塵一切佛。
一切色聲香味觸法亦複如是。
一一遍滿一切刹土。
此是細中之粗。
是善境界。
是一切上流知覺聞見。
亦是一切上流出生入死。
度一切有無等法。
是上流所說。
亦是上流涅槃。
是無上道。
是無等等咒。
是第一之說。
于諸說中最為甚深。
無人能到。
諸佛護念。
猶如清波。
能說一切水清濁.深流.廣大之用。
諸佛護念。
行住坐卧。
若能如是。
我時為現清淨光明身。
又雲。
如汝自等.語等。
我亦如然。
一佛刹聲。
一佛刹香。
一佛刹味。
一佛刹觸。
一佛刹事。
悉皆如是。
從此上至蓮華藏世界。
縱廣總皆如是。
若守初知為解。
名頂結。
亦名堕頂結。
是一切塵勞之根本。
自生知見。
無繩自縛。
所知故系世有二十五。
又散一切諸煩惱門縛著于他。
此初知。
二乘見之。
名為爾焰識。
亦名微細煩惱。
便即斷除。
既得斷已。
名為回神住空窟。
亦名三昧酒所醉。
亦名解脫魔所縛。
世界成壞。
定力所持。
漏向别國土都不覺知。
亦名解脫深坑可畏之處。
菩薩悉皆遠離。
夫讀經看教。
語言皆須宛轉。
歸就自己。
但是一切言教。
秖明如今鑒覺自性。
但不被一切有無諸境轉。
是汝導師。
能照破一切有無諸境。
是金剛惠。
即有自由獨立分。
若不能與磨會得。
縱然誦得十二圍陀典。
秖成個增上慢。
卻是謗佛。
不是修行。
但離一切聲色。
亦不住于離。
亦不住于知解。
是修行。
讀經看教。
若準世間。
是好事。
若向明理人邊數。
此是壅塞人。
十地之人脫不去。
流入生死河。
但是三乘教。
皆治貪嗔等病。
秖如今念念若有貪嗔等病。
先須治之。
不用覓義句知解。
知解屬貪。
今卻變成病。
秖如今但離一切有無諸法。
亦離于離。
透過三句外。
自然與佛無差。
既自是佛。
何慮佛不解語。
秖恐不是佛。
被有無諸法縛。
不得自由。
是以理未立。
先有福智。
被福智載。
如賤如貴。
不如先立理。
後有福智。
若要福智。
臨時作得。
撮金成土。
撮土為金。
變海水為酥酪。
碎須彌為微塵。
攝四大海水入一毛孔。
于一義作無量義。
于無量義作一義。
亦雲失腳作轉輪王。
令四天下人一日行十善。
此福智猶不能算。
自己鑒覺名王。
緣念着有無諸法。
名轉輪王。
秖如今于藏腑中都不納一切有無等法。
離四句外名空今。
名不死藥。
為喚前王名不死藥。
雖雲不死藥。
與王共服。
亦非二物。
亦非一物。
若作一二解。
亦名轉輪王。
秖如今有人以福智四事。
供養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
随其所欲。
滿八十年。
已後作是念。
然此衆生皆已衰老。
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
令得須陀洹果。
乃至阿羅漢道。
如是施主。
但施衆生一切樂具。
功德尚自無量。
何況令得須陀洹果。
乃至阿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