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人便拟定當取。
誰有心眼。
誰強誰弱。
若也如此。
天地懸殊。
更說什麼見性。
問。
既言性即見。
見即性。
秖如性。
自無障礙。
無齊限。
雲何隔物即不見。
又于虛空中。
近即見。
遠即不見者。
如何 師雲。
此是你妄生異見。
若言隔物不見。
無物言見。
便謂性有隔礙者。
全無交涉。
性且非見非不見。
法亦非見非不見。
若見性人。
何處不是我之本性。
所以六道四生.山河大地。
總是我之性淨明體。
故雲。
見色便見心。
色心不異故。
秖為取相作見聞覺知。
去卻前物。
始拟得見者。
即堕二乘人中依通見解也。
虛空中。
近則見。
遠則不見。
此是外道中收。
分明道。
非内亦非外。
非近亦非遠。
近而不可見者。
萬物之性也。
近尚不可見。
更道遠而不可見。
有什麼意智。
問。
學人不會。
和尚如何指示 師雲。
我無一物。
從來不曾将一物與人。
你無始已來。
秖為被人指示。
覓契覓會。
此可不是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你但知一念不受。
即是無受身。
一念不想。
即是無想身。
決定不遷流造作。
即是無行身。
莫思量蔔度分别。
即是無識身。
你如今才瞥起一念。
即入十二因緣。
無明緣行。
亦因亦果。
乃至老死。
亦因亦果。
故善财童子一百一十處求善知識。
秖向十二因緣中求。
最後見彌勒。
彌勒卻指見文殊。
文殊者。
即汝本地無明。
若心心别異。
向外求善知識者。
一念才生即滅。
才滅又生。
所以汝等比丘。
亦生亦老。
亦病亦死。
酬因答果已來。
即五聚之生滅。
五聚者。
五陰也。
一念不起。
即十八界空。
即身便是菩提華果。
即心便是靈智。
亦雲靈台。
若有所住著。
即身為死屍。
亦雲守死屍鬼。
問。
淨名默然。
文殊贊歎雲。
是真入不二法門。
如何 師雲。
不二法門。
即你本心也。
說與不說。
即有起滅。
無言說時。
無所顯示。
故文殊贊歎。
雲。
淨名不說時。
聲有斷滅否 師雲。
語即默。
默即語。
語默不二。
故雲聲之實性亦無斷滅。
文殊本聞亦不斷滅。
所以如來常說。
未曾有不說時。
如來說即是法。
法即是說。
法說不二故。
乃至報化二身。
菩薩聲聞。
山河大地。
水鳥樹林。
一時說法。
所以語亦說。
默亦說。
終日說而未嘗說。
既若如是。
但以默為本。
問。
聲聞人藏形于三界。
不能藏于菩提者。
如何 師雲。
形者。
質也。
聲聞人但能斷三界見修。
已離煩惱。
不能藏于菩提。
故還被魔王。
于菩提中捉得。
于林中宴坐。
還成微細見菩提心也。
菩薩人已于三界菩提決定不舍不取。
不取故。
七大中覓他不得。
不舍故。
外魔亦覓他不得。
你但拟著一法。
印子早成也。
印著有。
即六道四生文出。
印著空。
即無相文現。
如今但知決定不印一切物。
此印為虛空。
不一不二。
空本不空。
印本不有。
十方虛空世界。
諸佛出世。
如見電光一般。
觀一切蠢動含靈。
如響一般。
見十方微塵國土。
恰似海中一滴水相似。
聞一切甚深法。
如幻如化。
心心不異。
法法不異。
乃至千經萬論。
秖為你之一心。
若能不取一切相。
故言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莊嚴。
問。
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
如何 師雲。
仙人者。
即是你心。
歌利王者。
好求也。
不守王位。
謂之貪利。
如今學人。
積功累德。
見者便拟學。
與歌利王何别。
如見色時。
壞卻仙人眼。
聞聲時。
壞卻仙人耳。
乃至覺知時。
亦複如是。
喚作節節支解 雲。
秖如仙人忍時。
不合更有節節支解。
不可一心忍。
一心不忍也 師雲。
你作無生見.忍辱解.無求解。
總是傷損 雲。
仙人被割時。
還知痛否 師雲。
痛 雲。
此中無受者。
是誰受痛師雲。
你既不痛。
出頭來覓個什麼。
問。
然燈佛授記。
為在五百歲中。
五百歲外 師雲。
五百歲中不得授記。
所言授記者。
你本心決定不忘不失。
有為中不取菩提。
但以了世非世。
亦不出五百歲外别得授記。
亦不于五百歲中得授記 雲。
了世非世三際相可得已否 師雲。
無一法可得 雲。
何故言頻經五百世。
前後極時長 師雲。
五百世長遠。
當知猶是仙人。
故然燈授記時。
實無少法可得。
問。
教中雲。
銷我億劫颠倒想。
不曆僧秖獲法身者。
如何 師雲。
若以三無數劫修行。
有所證得者。
盡恒沙劫不得。
若于一刹那中獲得法身。
直了見性者。
猶是三乘教之極談也。
何以故。
以見法身可獲故。
皆屬不了義教中收。
問。
見法頓了者。
見祖師意否 師雲。
祖師心。
出虛空外 雲。
有限劑否 師雲。
有無限劑。
此皆數量對待之法。
祖師心。
且非有限量。
非無限量。
亦非非有無限量。
以絕對故。
你如今學者。
未能出得三乘教外。
争喚作禅師。
分明向你道。
一等學禅。
莫取次妄生異見。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一行一住。
一刹那間。
念念不異。
若不如是。
不免輪回。
問。
佛身無為。
不堕諸數。
何故佛身舍利八斛四鬥 師雲。
你作如是見。
祗見假舍利。
不見真舍利 雲。
舍利為是本有。
為複功勳 師雲。
非是本有。
亦非功勳 雲。
若非本有。
又非功勳。
何故如來舍利。
唯煉唯精。
金骨常存 師乃呵雲。
你作如此見解。
争喚作學禅人。
你見虛空。
曾有骨否。
諸佛心同太虛。
覓什麼骨 雲。
如今既有舍利。
此是何法 師雲。
此從你妄想心生。
即見舍利 雲。
和尚還有舍利否。
請将出來看 師雲。
真舍利難見。
你但以十指撮盡妙高峰為微塵。
即見真舍利。
夫參禅學道。
須得一切處不生心。
秖論忘機即佛道隆。
分别即魔軍盛。
畢竟無毛頭許少法可得。
問。
祖師傳法。
付與何人 師雲。
無法與人 雲。
何故二祖請師安心 師雲。
你若道有。
二祖即合覓得心。
覓心不可得故。
所以道。
與你安心竟。
若有所得。
全歸生滅。
問。
佛窮得無明否即 師雲。
無明即是一切諸佛得道之處。
所以緣起是道場。
所見一塵一色。
便合無邊理性。
舉足下足不離道場。
道場者。
無所得也。
我向你道。
秖為無所得。
名為坐道場 雲。
無明者。
為明為暗 師雲。
非明非暗。
明暗是代謝之法。
無明且不明亦不暗。
不明隻是本明。
不明不暗。
秖是本明。
不明不暗。
秖者一句子。
亂卻天下人眼。
所以道。
假使滿世間。
皆如舍利弗。
盡思共度量。
不能測佛智。
其無礙慧出過虛空。
無你語論處。
釋迦量等三千大千世界。
忽有一菩薩出來一跨。
跨卻。
三千大千世界。
不出普賢一毛孔。
你如今把什麼本領拟學他 雲。
既是學不得。
為什麼道歸源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如之何 師雲。
歸智。
其無礙惠。
出過虛空。
無你語論處。
釋迦量等三千大千世界。
忽有一菩薩出來一跨。
跨卻三千大千世界。
不出普賢一毛孔。
你如今把什麼本領拟學他 雲。
既是學不得。
為什麼道歸源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如之何 師雲。
歸源性無二者。
無明實性即諸佛性。
方便有多門者。
聲聞人見無明生。
亦見無明滅。
緣覺人但見無明滅。
不見無明生。
念念證寂滅。
諸佛見衆生。
終日生而無生。
終日滅而無滅。
無生無滅。
即大乘果。
所以道。
果滿菩提圓。
花開世界起。
舉足即佛。
下足即衆生。
諸佛兩足尊者。
即理足.變足.衆生足.生死涅槃一切等足。
足故不求。
是你如今念念學佛。
即嫌著衆生。
若嫌著衆生。
即是謗他十方諸佛。
所以佛出世來。
執除糞器。
蠲除戲論之糞。
秖教你除卻從來學心.見心。
除得盡。
即不随戲論。
亦雲般糞出。
秖教你不生心。
心若不生。
自然成大智。
大智者。
決定不分别佛與衆生。
一切盡不分别。
始得入我曹溪門下。
故自古先聖雲。
少人行我此法門。
所以無行為法門。
秖是一心門。
一切人到者裡盡不敢入。
不道全無。
秖是少人得。
今者即是佛。
珍重 師于大中年中終于本山 唐宣宗敕斷際禅師。
塔曰廣業。
天聖廣燈錄卷第八
誰有心眼。
誰強誰弱。
若也如此。
天地懸殊。
更說什麼見性。
問。
既言性即見。
見即性。
秖如性。
自無障礙。
無齊限。
雲何隔物即不見。
又于虛空中。
近即見。
遠即不見者。
如何 師雲。
此是你妄生異見。
若言隔物不見。
無物言見。
便謂性有隔礙者。
全無交涉。
性且非見非不見。
法亦非見非不見。
若見性人。
何處不是我之本性。
所以六道四生.山河大地。
總是我之性淨明體。
故雲。
見色便見心。
色心不異故。
秖為取相作見聞覺知。
去卻前物。
始拟得見者。
即堕二乘人中依通見解也。
虛空中。
近則見。
遠則不見。
此是外道中收。
分明道。
非内亦非外。
非近亦非遠。
近而不可見者。
萬物之性也。
近尚不可見。
更道遠而不可見。
有什麼意智。
問。
學人不會。
和尚如何指示 師雲。
我無一物。
從來不曾将一物與人。
你無始已來。
秖為被人指示。
覓契覓會。
此可不是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你但知一念不受。
即是無受身。
一念不想。
即是無想身。
決定不遷流造作。
即是無行身。
莫思量蔔度分别。
即是無識身。
你如今才瞥起一念。
即入十二因緣。
無明緣行。
亦因亦果。
乃至老死。
亦因亦果。
故善财童子一百一十處求善知識。
秖向十二因緣中求。
最後見彌勒。
彌勒卻指見文殊。
文殊者。
即汝本地無明。
若心心别異。
向外求善知識者。
一念才生即滅。
才滅又生。
所以汝等比丘。
亦生亦老。
亦病亦死。
酬因答果已來。
即五聚之生滅。
五聚者。
五陰也。
一念不起。
即十八界空。
即身便是菩提華果。
即心便是靈智。
亦雲靈台。
若有所住著。
即身為死屍。
亦雲守死屍鬼。
問。
淨名默然。
文殊贊歎雲。
是真入不二法門。
如何 師雲。
不二法門。
即你本心也。
說與不說。
即有起滅。
無言說時。
無所顯示。
故文殊贊歎。
雲。
淨名不說時。
聲有斷滅否 師雲。
語即默。
默即語。
語默不二。
故雲聲之實性亦無斷滅。
文殊本聞亦不斷滅。
所以如來常說。
未曾有不說時。
如來說即是法。
法即是說。
法說不二故。
乃至報化二身。
菩薩聲聞。
山河大地。
水鳥樹林。
一時說法。
所以語亦說。
默亦說。
終日說而未嘗說。
既若如是。
但以默為本。
問。
聲聞人藏形于三界。
不能藏于菩提者。
如何 師雲。
形者。
質也。
聲聞人但能斷三界見修。
已離煩惱。
不能藏于菩提。
故還被魔王。
于菩提中捉得。
于林中宴坐。
還成微細見菩提心也。
菩薩人已于三界菩提決定不舍不取。
不取故。
七大中覓他不得。
不舍故。
外魔亦覓他不得。
你但拟著一法。
印子早成也。
印著有。
即六道四生文出。
印著空。
即無相文現。
如今但知決定不印一切物。
此印為虛空。
不一不二。
空本不空。
印本不有。
十方虛空世界。
諸佛出世。
如見電光一般。
觀一切蠢動含靈。
如響一般。
見十方微塵國土。
恰似海中一滴水相似。
聞一切甚深法。
如幻如化。
心心不異。
法法不異。
乃至千經萬論。
秖為你之一心。
若能不取一切相。
故言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莊嚴。
問。
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
如何 師雲。
仙人者。
即是你心。
歌利王者。
好求也。
不守王位。
謂之貪利。
如今學人。
積功累德。
見者便拟學。
與歌利王何别。
如見色時。
壞卻仙人眼。
聞聲時。
壞卻仙人耳。
乃至覺知時。
亦複如是。
喚作節節支解 雲。
秖如仙人忍時。
不合更有節節支解。
不可一心忍。
一心不忍也 師雲。
你作無生見.忍辱解.無求解。
總是傷損 雲。
仙人被割時。
還知痛否 師雲。
痛 雲。
此中無受者。
是誰受痛師雲。
你既不痛。
出頭來覓個什麼。
問。
然燈佛授記。
為在五百歲中。
五百歲外 師雲。
五百歲中不得授記。
所言授記者。
你本心決定不忘不失。
有為中不取菩提。
但以了世非世。
亦不出五百歲外别得授記。
亦不于五百歲中得授記 雲。
了世非世三際相可得已否 師雲。
無一法可得 雲。
何故言頻經五百世。
前後極時長 師雲。
五百世長遠。
當知猶是仙人。
故然燈授記時。
實無少法可得。
問。
教中雲。
銷我億劫颠倒想。
不曆僧秖獲法身者。
如何 師雲。
若以三無數劫修行。
有所證得者。
盡恒沙劫不得。
若于一刹那中獲得法身。
直了見性者。
猶是三乘教之極談也。
何以故。
以見法身可獲故。
皆屬不了義教中收。
問。
見法頓了者。
見祖師意否 師雲。
祖師心。
出虛空外 雲。
有限劑否 師雲。
有無限劑。
此皆數量對待之法。
祖師心。
且非有限量。
非無限量。
亦非非有無限量。
以絕對故。
你如今學者。
未能出得三乘教外。
争喚作禅師。
分明向你道。
一等學禅。
莫取次妄生異見。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一行一住。
一刹那間。
念念不異。
若不如是。
不免輪回。
問。
佛身無為。
不堕諸數。
何故佛身舍利八斛四鬥 師雲。
你作如是見。
祗見假舍利。
不見真舍利 雲。
舍利為是本有。
為複功勳 師雲。
非是本有。
亦非功勳 雲。
若非本有。
又非功勳。
何故如來舍利。
唯煉唯精。
金骨常存 師乃呵雲。
你作如此見解。
争喚作學禅人。
你見虛空。
曾有骨否。
諸佛心同太虛。
覓什麼骨 雲。
如今既有舍利。
此是何法 師雲。
此從你妄想心生。
即見舍利 雲。
和尚還有舍利否。
請将出來看 師雲。
真舍利難見。
你但以十指撮盡妙高峰為微塵。
即見真舍利。
夫參禅學道。
須得一切處不生心。
秖論忘機即佛道隆。
分别即魔軍盛。
畢竟無毛頭許少法可得。
問。
祖師傳法。
付與何人 師雲。
無法與人 雲。
何故二祖請師安心 師雲。
你若道有。
二祖即合覓得心。
覓心不可得故。
所以道。
與你安心竟。
若有所得。
全歸生滅。
問。
佛窮得無明否即 師雲。
無明即是一切諸佛得道之處。
所以緣起是道場。
所見一塵一色。
便合無邊理性。
舉足下足不離道場。
道場者。
無所得也。
我向你道。
秖為無所得。
名為坐道場 雲。
無明者。
為明為暗 師雲。
非明非暗。
明暗是代謝之法。
無明且不明亦不暗。
不明隻是本明。
不明不暗。
秖是本明。
不明不暗。
秖者一句子。
亂卻天下人眼。
所以道。
假使滿世間。
皆如舍利弗。
盡思共度量。
不能測佛智。
其無礙慧出過虛空。
無你語論處。
釋迦量等三千大千世界。
忽有一菩薩出來一跨。
跨卻。
三千大千世界。
不出普賢一毛孔。
你如今把什麼本領拟學他 雲。
既是學不得。
為什麼道歸源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如之何 師雲。
歸智。
其無礙惠。
出過虛空。
無你語論處。
釋迦量等三千大千世界。
忽有一菩薩出來一跨。
跨卻三千大千世界。
不出普賢一毛孔。
你如今把什麼本領拟學他 雲。
既是學不得。
為什麼道歸源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如之何 師雲。
歸源性無二者。
無明實性即諸佛性。
方便有多門者。
聲聞人見無明生。
亦見無明滅。
緣覺人但見無明滅。
不見無明生。
念念證寂滅。
諸佛見衆生。
終日生而無生。
終日滅而無滅。
無生無滅。
即大乘果。
所以道。
果滿菩提圓。
花開世界起。
舉足即佛。
下足即衆生。
諸佛兩足尊者。
即理足.變足.衆生足.生死涅槃一切等足。
足故不求。
是你如今念念學佛。
即嫌著衆生。
若嫌著衆生。
即是謗他十方諸佛。
所以佛出世來。
執除糞器。
蠲除戲論之糞。
秖教你除卻從來學心.見心。
除得盡。
即不随戲論。
亦雲般糞出。
秖教你不生心。
心若不生。
自然成大智。
大智者。
決定不分别佛與衆生。
一切盡不分别。
始得入我曹溪門下。
故自古先聖雲。
少人行我此法門。
所以無行為法門。
秖是一心門。
一切人到者裡盡不敢入。
不道全無。
秖是少人得。
今者即是佛。
珍重 師于大中年中終于本山 唐宣宗敕斷際禅師。
塔曰廣業。
天聖廣燈錄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