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

關燈
報應。

    皆由多智之者妄構其說。

    國内耆舊。

    前王之所尊禮者。

    并從廢棄。

     達磨知已。

    即念無相宗中二首領。

    其一波羅提者。

    與王有緣。

    其二宗勝者。

    非不聰辨。

    而無宿因。

    時六宗徒衆亦各念言。

    佛法有難。

    言已。

    各至達磨所作禮問訊。

     宗勝曰。

    自惟淺薄。

    敢憚請行。

     達磨曰。

    汝雖辨慧。

    道力未全。

     宗勝疑雲。

    此師恐我見王。

    作大佛事。

    名譽顯達。

    映奪尊威。

    縱彼福慧為王。

    我是沙門。

    受佛教旨。

    豈難制焉。

     既而贊至王所。

    廣說法要。

    世界苦樂。

    人天善惡。

    王與之往返詢诘。

    王曰。

    汝今所解。

    其法何在。

     宗勝曰。

    如王治化。

    當合其道。

    王所有道。

    其道何在。

     王曰。

    我所有道。

    将除邪法。

    汝所有法。

    當伏何人。

     達磨知宗勝欲堕處。

    告波羅提曰。

    宗勝不禀吾教。

    潛化于王。

    須臾理屈。

    汝可速行。

    波羅提承禀旨命。

    乃至殿前。

    默然而住。

     時王方诘問宗勝。

    忽見波羅提前至。

    王問曰。

    是邪是正。

     答曰。

    我非邪正。

    而來正邪。

    王心若正。

    我無邪正。

    宗勝即從擯逐。

     波羅提曰。

    王若有道。

    何擯沙門。

    我雖無解。

    願王緻問。

     王怒問曰。

    何者是佛。

     答曰。

    見性是佛。

     王曰。

    師見性否。

     答曰。

    我見佛性。

     王曰。

    性在何處。

     答曰。

    性在作用。

     王曰。

    是何作用。

    今不見之。

     答曰。

    今見作用。

    王自不見。

     王曰。

    于我有否。

     答曰。

    王若作用。

    衆諸皆是。

    王若不用。

    體亦難見。

     王曰。

    若當用時。

    遣處出現。

     答曰。

    若出現時。

    當有其八。

     王曰。

    願為我說。

     波羅提遂說偈曰。

     在胎為身  處世名人  在眼曰見  有耳曰聞 在鼻辨香  在口談論  在手執捉  在足運奔 遍現俱該沙界  收接在一微塵 識者知是佛性  不識喚作精魂 王聞偈已。

    悔謝前非。

     宗勝既被斥逐。

    念曰。

    我今百歲。

    八十為非。

    不能禦歎。

    生亦奚顔。

    言訖。

    自投崖谷。

    俄有一神人捧承之。

    置于岩石。

    神人說偈告宗勝曰。

     師壽于百歲  八十而造次  為近至尊故 熏修而入道  雖具少智慧  而多有彼我 所見諸賢等  未嘗生珍敬  四五修功德 其心未恬靜  聰明輕慢故  而獲緻于此 得王不敬者  當感果知是  自今不疏怠 不久成其智  諸聖悉在心  如來亦複爾 宗勝聞偈忻然。

    即于岩間安坐。

    時異見王複問波羅提曰。

    仁者智辨。

    當師何人。

     答曰。

    我所出家師者。

    即是王叔菩提達磨。

     王聞師名。

    驚駭久之。

    遂來近臣。

    特加迎請。

    達磨随使至宮。

    為王忏悔。

    尋诏宗勝還歸本國。

    大臣奏曰。

    宗勝被谪。

    身殒高崖。

     師曰。

    宗勝甚健。

    宴息岩間。

    但遣使召。

     王即禀教。

    遣使入山。

    果見宗勝端居禅寂。

    曰。

    深愧王意。

    誓處岩泉。

    達磨王叔。

    六衆之師。

    願王敬仰。

    以福皇基。

     師謂王曰。

    汝如宗勝來否。

     王曰。

    未知。

     師曰。

    再命可已。

     有頃。

    使還。

    果如師語。

    師遂辭王曰。

    汝善修德。

    不乃疾興。

    經七日。

    遂乃得疾。

    國醫診治。

    有如無瘳。

    亟發使告師曰。

    王之疾甚。

    殆至彌留。

    願叔慈悲。

    遠來轸救。

     師至王所。

    慰問其疾。

    時宗勝再承王召。

    即别岩間。

    波羅提久受國恩。

    亦來問疾。

    波羅提曰。

    此王今至大漸。

    當生何道。

     達磨曰。

    若人臨終。

    頭冷足暖者。

    當堕地獄。

    頭足俱冷.心胸偏暖者。

    生于人道。

    眼暖餘冷者。

    當生天上。

    唯腹間暖.餘處冷者。

    生鬼趣中。

    此名候五蘊法。

    汝宜志之。

    今此王身。

    頂冷暖足。

    決入泥犁。

     波羅提曰。

    當何施為。

    令免苦報。

     師即令太子為王宥罪施恩。

    崇奉三寶。

    複為忏悔雲。

    願罪消滅。

    如是三說。

    王即有間。

     師念震旦緣熟。

    至王所慰而勉之曰。

    當勤修白業。

    護持三寶。

    吾去非晚。

    一九即回。

     王聞師言。

    涕淚交集。

    曰。

    此國何罪。

    彼土何祥。

    叔既赴緣。

    非我所止。

    惟願不忘父母之國。

    象駕早還。

    王即具大舟。

    躬率臣僚。

    送至海壖。

     既達南海。

    廣州刺史蕭昂表奏。

    武帝即遣使诏赴京師。

    十月一日。

    至金陵。

    車駕為之出郊。

    遂延居别殿。

     寺志公修高座寺。

    謂寺主靈觀曰。

    名靈觀否。

     答曰。

    凡情不測。

     志公曰。

    從西有大乘菩薩今入國中。

    非久而出。

    聽吾谶曰。

     仰睹兩扇  低腰撚鈎  九鳥射盡  唯有一頭 至即不至  要假須刀  逢龍不住  遇水即逃 靈觀聞已。

    默而志之。

     達摩在王宮。

    帝問。

    自即位以來。

    造寺.寫經.度僧。

    不可勝紀。

    有何功德。

     師曰。

    并無功德。

     帝曰。

    何無功德。

     師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