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

關燈
天聖廣燈錄卷第六 第二十八祖菩提達磨者 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也。

    姓刹利帝。

    本名菩提多羅。

    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羅至本國受王供養。

    因試令與兄辨所施寶珠。

    發明心地。

    既而尊者謂曰。

    汝于諸法已得通量。

    夫達磨者。

    通大之義也。

    宜名達磨。

    因改号菩提達磨。

    乃告尊者曰。

    我當行何國。

    願垂開示。

     尊者曰。

    未可遠遊。

    且止南天。

    六十七載。

    當往震旦。

    慎勿速行。

    哀于日下。

     達磨曰。

    彼有大士。

    堪為法器否。

    千歲之内。

    有留難否。

     尊者曰。

    吾滅後六十餘年。

    彼國有難。

    水中文布。

    自善降之。

    汝往南方勿住。

    為彼唯好有為功業。

    不明佛理。

    汝縱至彼。

    亦不可久留。

    聽吾谶曰。

     路行跨水複逢羊  獨自栖栖暗渡江 日下可憐雙象馬  二株嫩桂久昌昌 又問曰。

    此後更有何事。

     尊者曰。

    從是已去一百五十年而有小難。

    聽吾谶曰。

     心中雖吉外頭兇  川下僧房名不中 為遇毒龍生武子  忽逢小鼠寂無窮 又問曰。

    此後更有何事。

     尊者曰。

    從是已去一百六十年末有一小難。

    子父相繼。

    亦當不久。

    作一二三五歲。

    當此過已。

    有見其意。

    聽吾谶曰。

     路上忽逢深處水  等閑見虎又逢豬 小小牛兒雖有角  清溪龍出總須輸 又問。

    此後如何。

     曰。

    卻後二百二十年。

    林下見一人。

    當得道果。

    聽吾谶曰。

     震旦雖闊無别路  要假侄孫腳上行 金雞解銜一顆米  供養十方羅漢僧 又問。

    于此後更有何事。

     曰。

    卻後三百八十年。

    有一比丘暗學明用。

    吾以三谶。

    而當志之。

     八月商尊飛有聲  巨福來祥鳥不驚 懷抱一雞重起會  手把龍蛇在兩楹 寄公席帽權時脫  蚊子之蟲足去形 東海象歸披石脹  二處蒙恩總不輕 日月并行若不動  即無冠子上山行 更惠一峰添翠岫  玉教人識知始名 尊者曰。

    大器當現。

    逢雲即登。

    吾道無淪。

    汝心有寄。

     達磨又問。

    此後如何。

     曰。

    卻後四百六十年。

    遇一無衣人。

    欲作魔難。

    聽吾谶曰。

     高嶺無人又脫衣  小蛇雖毒不能為 可中井底着天近  小小沙彌善大機 尊者曰。

    此之小難。

    黑衣童子而釋之。

     又問。

    此後如何。

     曰。

    卻後六百年。

    不生之樹。

    為作障難。

    雖作其難。

    二人出現。

    當自甯靜。

    聽吾谶曰。

     大浪雖高不足知  百年凡木長幹枝 一鳥南飛卻歸北  二人東往複還西 尊者曰。

    白衣和尚說法無量。

    若解此記。

    皈而不向。

     又問。

    此後如何。

     曰。

    卻後八百年。

    當有四龍共作一難。

    聽吾谶曰。

     可憐明月獨當天  四個龍兒各自遷 東西南北奔波去  日頭平上照無邊 尊者曰。

     吾此記詞  腰長腳短  合掌向天  回頭失伴 身著紅衣  又如素絹  立在目前  還如不見 好好思量  水清月現 又問。

    此後如何。

     曰。

    卻後三千歲間。

    總有一十三難。

    其中大難有九。

    餘四小難。

    聽吾谶曰。

     鳥來上高堂欲驚  白雲入地色還青 天上金龍日月明  東陽海水清不清 手捧珠輪重複輕  雖無心眼轉醒醒 不具耳目善觀聽  身體元無空有形 不說姓字但簽名  意尋書卷錯看經 口說恩幸心無情  或去或來身不停 尊者曰。

    卻後多難悉在此一十句中。

    我雖廣印。

    汝亦不見。

    師恭禀教谕。

    服勤左右。

    垂四十年。

     迨尊者須世。

    有跋陀三藏。

    達磨亦嘗緻訊。

     跋陀有弟子那連邪舍者。

    與優婆塞萬天懿多談教典。

    懿因問邪舍曰。

    西域聖衆弘揚次第。

    可得聞乎。

     耶舍曰。

    諸祖師自迦葉宜傳。

    其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弟子達磨。

    當魏明帝朝至雒陽。

    止少林寺。

     懿曰。

    北師滅後。

    何人繼嗣。

     耶舍答曰。

     尊勝今藏古  無肱又有肱  龍來方授寶 奉物伏嫌名 懿曰。

    于此師後。

    踵襲者誰。

     耶舍曰。

     起自求不礙  師言我沒繩  路上逢僧禮 足下六枝分 懿複問之。

    耶舍曰。

     三四全無我  隔水受心燈  尊号過諸量 從嗔不起增 懿複問之。

    耶舍曰。

     奉物可曾物  言勤又不勤  唯書四句偈 為對瑞田人 懿複問之。

    耶舍曰。

     心裡能藏事  說向漢江濱  湖波探水月 将照二三人 懿複問之。

    耶舍曰。

     領得彌勒語  離鄉日日敷  來梁移近路 餘算腳天途 懿複問之。

    耶舍曰。

     艮地生玄旨  通尊媚亦尊  比肩三吼族 足下一毛生 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