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令出家。
尊者即與披剃受具。
名伽耶舍多。
時風吹銅鳴聲。
尊者問曰。
鈴鳴耶。
風鳴耶。
伽耶曰。
非風鈴鳴。
我心鈴耳。
尊者曰。
非風鈴鳴。
我心誰爾。
伽耶曰。
俱寂靜故。
非三昧也。
尊者曰。
善哉。
繼吾嗣者。
非子而誰。
即告曰。
如來以大法眼藏付囑迦葉。
如是展轉以至于吾。
吾今付汝。
汝善護持。
流布将來。
勿令斷絕。
汝受吾教。
聽吾偈曰。
心地本無生 因地從緣起 緣種不相妨 花果亦複爾 付法已。
攀樹而化。
衆議曰。
尊者樹下歸寂。
其垂蔭後裔乎。
将奉全身葬子高原。
而衆力不能舉。
即就樹起塔。
當前漢昭帝朝矣。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摩提國人也。
姓郁頭藍。
父天蓋。
母方聖。
夢大神持鑒。
因而有娠。
凡七日而誕。
體瑩如琉璃。
未嘗洗沐。
自然香潔。
幼好閑靜。
語非常童。
持鑒出遊。
遇難提尊者。
至大月氏國。
見一婆羅門舍有異氣。
尊者将入彼舍。
舍主鸠摩羅多問曰。
是何從衆。
曰。
佛弟子。
彼聞佛号。
心神竦然。
即時閉戶。
尊者有頃自扣其扉。
羅多曰。
此舍無人。
尊者曰。
答無者誰。
羅多聞語。
知是異人。
遽開關延接。
尊者曰。
者如來記。
吾滅後千年。
有大士出現于月氏國。
紹隆玄化。
今汝值吾。
應斯嘉運。
于是鸠摩羅多發宿命智。
投滅出家。
披剃受具訖。
乃告之曰。
如來以正法眼藏付囑迦葉。
次第傳授而至于吾。
吾今付汝。
汝善護持。
流布将來。
無令斷絕。
汝受吾教。
聽吾偈曰。
有種有心地 因緣能發萌 于緣不相礙 當生生不生 尊者付法已。
踴身虛空。
現十八變。
自焚其軀。
以舍利起塔。
即成帝朝也。
第十九祖鸠摩羅多尊者 大月氏國婆羅門之子也。
昔為自在天人。
見菩薩璎珞。
忽起愛心。
堕生忉利。
聞帝釋說法。
複生梵天。
以根利故。
善談法要。
諸天尊為導師。
遂降月氏。
後至中天竺國。
有大士名阇夜多。
問曰。
我家父母素重三寶。
而嘗嬰疾瘵。
凡所營作。
皆不如意。
而我鄰家久為旃陀羅行。
而身常勇健。
所作和合。
彼何幸。
而我何辜。
尊者曰。
何足疑乎。
且善惡之報。
有三世焉。
凡人但見仁夭暴壽。
逆吉義兇。
便為亡因果。
虛罪福。
殊不知影響相随。
毫厘靡忒。
縱經百千萬劫。
亦不磨滅。
時阇耶多聞是語已。
頓釋所疑。
尊者曰。
汝雖已信三業。
而未明業從惑生。
惑從識有。
識依不覺。
不覺依心。
心本清淨。
無生滅.無造作.無報應.無勝負.寂寂然.靈靈然。
汝若入此法門。
可與諸佛同矣。
一切善惡.有為無為。
皆如夢幻。
阇夜多承言領旨。
即發宿慧。
懇求出家。
既受具。
尊者告曰。
吾今寂滅時至。
如來以正法眼藏囑授迦葉。
展轉相付而至于吾。
吾今付汝。
汝善護持。
流布将來。
無令斷絕。
汝受吾教。
聽吾偈曰。
性上本無生 為對求人說 于法既無得 何懷決不決 師曰。
此是妙音如來見性清淨之句。
汝宜傳布。
言訖。
即于座上放大光明。
照曜四衆。
而入寂滅。
阇夜多起塔崇奉。
即王莽時也。
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北天竺國人也。
智慧淵沖。
化導無量。
後至羅閱城。
數揚頓教。
彼有學衆。
唯尚辯論。
為之首者。
名婆修槃頭。
常一食不卧。
六時禮佛。
清淨無欲。
為衆所歸。
尊者将欲度之。
先問彼衆曰。
此遍行頭陀能修梵行。
可得佛道乎。
衆曰。
道由行證。
必獲聖果。
尊者曰。
今此頭陀與道遠矣。
不久當堕。
衆曰。
尊者有何德行而譏我師。
尊者曰。
我不求道。
亦不颠倒。
我不禮拜。
亦不輕慢。
我不長坐。
亦不懈怠。
我不一食。
亦不雜食。
我不知足。
亦不貪欲。
心無所希。
名之曰道。
時遍行聞已。
發無漏智。
歡喜贊歎尊者。
而說偈曰。
稽首三昧尊 不求于佛道 不禮亦不慢 心不生颠倒 不坐不懈怠 但食無所好 雖慢而不遲 雖急而不躁 今我遇尊者 和南依師教 尊者謂衆曰。
會吾語否。
吾所以然者。
為其求道心切。
夫弦急即斷。
故吾不贊。
令其住安樂地。
入
尊者即與披剃受具。
名伽耶舍多。
時風吹銅鳴聲。
尊者問曰。
鈴鳴耶。
風鳴耶。
伽耶曰。
非風鈴鳴。
我心鈴耳。
尊者曰。
非風鈴鳴。
我心誰爾。
伽耶曰。
俱寂靜故。
非三昧也。
尊者曰。
善哉。
繼吾嗣者。
非子而誰。
即告曰。
如來以大法眼藏付囑迦葉。
如是展轉以至于吾。
吾今付汝。
汝善護持。
流布将來。
勿令斷絕。
汝受吾教。
聽吾偈曰。
心地本無生 因地從緣起 緣種不相妨 花果亦複爾 付法已。
攀樹而化。
衆議曰。
尊者樹下歸寂。
其垂蔭後裔乎。
将奉全身葬子高原。
而衆力不能舉。
即就樹起塔。
當前漢昭帝朝矣。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摩提國人也。
姓郁頭藍。
父天蓋。
母方聖。
夢大神持鑒。
因而有娠。
凡七日而誕。
體瑩如琉璃。
未嘗洗沐。
自然香潔。
幼好閑靜。
語非常童。
持鑒出遊。
遇難提尊者。
至大月氏國。
見一婆羅門舍有異氣。
尊者将入彼舍。
舍主鸠摩羅多問曰。
是何從衆。
曰。
佛弟子。
彼聞佛号。
心神竦然。
即時閉戶。
尊者有頃自扣其扉。
羅多曰。
此舍無人。
尊者曰。
答無者誰。
羅多聞語。
知是異人。
遽開關延接。
尊者曰。
者如來記。
吾滅後千年。
有大士出現于月氏國。
紹隆玄化。
今汝值吾。
應斯嘉運。
于是鸠摩羅多發宿命智。
投滅出家。
披剃受具訖。
乃告之曰。
如來以正法眼藏付囑迦葉。
次第傳授而至于吾。
吾今付汝。
汝善護持。
流布将來。
無令斷絕。
汝受吾教。
聽吾偈曰。
有種有心地 因緣能發萌 于緣不相礙 當生生不生 尊者付法已。
踴身虛空。
現十八變。
自焚其軀。
以舍利起塔。
即成帝朝也。
第十九祖鸠摩羅多尊者 大月氏國婆羅門之子也。
昔為自在天人。
見菩薩璎珞。
忽起愛心。
堕生忉利。
聞帝釋說法。
複生梵天。
以根利故。
善談法要。
諸天尊為導師。
遂降月氏。
後至中天竺國。
有大士名阇夜多。
問曰。
我家父母素重三寶。
而嘗嬰疾瘵。
凡所營作。
皆不如意。
而我鄰家久為旃陀羅行。
而身常勇健。
所作和合。
彼何幸。
而我何辜。
尊者曰。
何足疑乎。
且善惡之報。
有三世焉。
凡人但見仁夭暴壽。
逆吉義兇。
便為亡因果。
虛罪福。
殊不知影響相随。
毫厘靡忒。
縱經百千萬劫。
亦不磨滅。
時阇耶多聞是語已。
頓釋所疑。
尊者曰。
汝雖已信三業。
而未明業從惑生。
惑從識有。
識依不覺。
不覺依心。
心本清淨。
無生滅.無造作.無報應.無勝負.寂寂然.靈靈然。
汝若入此法門。
可與諸佛同矣。
一切善惡.有為無為。
皆如夢幻。
阇夜多承言領旨。
即發宿慧。
懇求出家。
既受具。
尊者告曰。
吾今寂滅時至。
如來以正法眼藏囑授迦葉。
展轉相付而至于吾。
吾今付汝。
汝善護持。
流布将來。
無令斷絕。
汝受吾教。
聽吾偈曰。
性上本無生 為對求人說 于法既無得 何懷決不決 師曰。
此是妙音如來見性清淨之句。
汝宜傳布。
言訖。
即于座上放大光明。
照曜四衆。
而入寂滅。
阇夜多起塔崇奉。
即王莽時也。
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北天竺國人也。
智慧淵沖。
化導無量。
後至羅閱城。
數揚頓教。
彼有學衆。
唯尚辯論。
為之首者。
名婆修槃頭。
常一食不卧。
六時禮佛。
清淨無欲。
為衆所歸。
尊者将欲度之。
先問彼衆曰。
此遍行頭陀能修梵行。
可得佛道乎。
衆曰。
道由行證。
必獲聖果。
尊者曰。
今此頭陀與道遠矣。
不久當堕。
衆曰。
尊者有何德行而譏我師。
尊者曰。
我不求道。
亦不颠倒。
我不禮拜。
亦不輕慢。
我不長坐。
亦不懈怠。
我不一食。
亦不雜食。
我不知足。
亦不貪欲。
心無所希。
名之曰道。
時遍行聞已。
發無漏智。
歡喜贊歎尊者。
而說偈曰。
稽首三昧尊 不求于佛道 不禮亦不慢 心不生颠倒 不坐不懈怠 但食無所好 雖慢而不遲 雖急而不躁 今我遇尊者 和南依師教 尊者謂衆曰。
會吾語否。
吾所以然者。
為其求道心切。
夫弦急即斷。
故吾不贊。
令其住安樂地。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