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天聖廣燈錄卷第四 第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 迦毗羅國人也。

    行化至室羅筏城。

    有河名曰金水。

    見五佛影。

    乃曰。

    此河之源。

    凡五百裡。

    僧伽難提居于彼處。

    如來志一千年後。

    當紹聖位。

    語已。

    溯流而上。

    至一大山石窟中。

    僧伽難提安然在定。

    尊者伺之。

    曰。

    汝身定邪。

    心定邪。

     難提曰。

    身心俱定。

     尊者曰。

    身心俱定。

    何有出入。

     曰。

    雖有出入。

    不失定相。

    如金在井。

    如金出井。

    世相去來。

    金體常寂。

     尊者曰。

    水金在井。

    若金出井。

    金無動靜。

    何物出入。

     曰。

    言金動靜。

    何物出入。

    言金出入。

    金非動靜。

     尊者曰。

    若金在井。

    出者何金。

    若金出井。

    在者何物。

     曰。

    金若出井。

    在者非金。

    金若在井。

    出者非物。

     尊者曰。

    此義不然。

     曰。

    彼理非著。

     尊者曰。

    此義當堕。

     曰。

    彼義不成。

     尊者曰。

    彼義不成。

    我義成矣。

     曰。

    我義雖成。

    法非我故。

     尊者曰。

    我義已成。

    我無我故。

     曰。

    我無我故。

    複成何義。

     尊者曰。

    我無我故。

    成于汝義。

     曰。

    仁者師于何聖。

    得是無我。

     尊者曰。

    我師迦那提婆。

    證是無我。

     難提偈曰。

     稽首提婆尊  而出于仁者  仁者無我故 我欲師仁者 羅睺羅多以偈答曰。

     我已無我故  汝須見我我  汝若師我故 知我非我我 難提心意豁然。

    願師度脫。

    胡跪而說偈曰。

     三界一明燈  回光而照我  十方悉開朗 如日虛空住  我得遇大聖  願依師解脫 志誠頭面禮  唯垂賜納受 尊者曰。

    汝心解脫。

    自性清淨。

    語已。

    即以右手持金缽。

    舉至梵宮。

    取彼香飯。

    将齋大衆。

    而大衆慮金飯少。

    心各生厭。

    不得就食。

     尊者曰。

    非我之咎。

    即命僧伽難提分坐同食。

    衆複訝之。

     尊者曰。

    汝不得食。

    由心不了故。

    當知與吾分座同餐者。

    即過去婆羅樹王如來也。

    愍物降迹。

    汝輩亦莊嚴劫中已至三果。

    未證無漏者也。

     衆曰。

    我師神力斯可信矣。

    彼雲過去佛者。

    即切疑焉。

     僧伽難提知衆生慢。

    乃曰。

    自雙林示滅八百餘年。

    人無至信。

    正念輕微。

    不敬真如。

    唯愛神力。

    言訖。

    以右手漸展入地。

    至金剛輪際。

    取甘露水。

    以琉璃器持至會所。

    大衆即時欽慕。

    作禮悔過。

     于是尊者告僧伽難提曰。

    如來以正法眼藏付囑迦葉。

    次第傳授而至于吾。

    吾今付汝。

    汝可護持。

    流布将來。

    無令斷絕。

    偈曰。

     于法實無證  不取亦不離  法非有無相 内外雲何起 僧伽難提聞已。

    即于座前以偈贊曰。

     善哉大聖者  心明如日月  一光照世界 暗魔無不滅 付法已。

    安座示滅。

    衆奉全身起塔。

    即前漢武帝朝也。

     第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 室羅筏城寶莊嚴王子也。

    生而能言。

    常贊佛事。

    七歲即厭世樂。

    以偈告于父母曰。

     稽首大慈父  和南骨血母  我今欲出家 幸願哀愍故 父母聞偈。

    固止之。

    遂誓曰。

    我今不食。

    自取命終。

    乃聽宮内出家。

    命沙門禅利多就宮傳導。

    經十九年。

    尊者每自念曰。

    身居王宮。

    胡為出家。

    一夕。

    天光下燭。

    見一大路坦平。

    徐行數裡。

    至一大山。

    下有石窟焉。

    乃宴寂于中。

    父既失子。

    即擯禅利多訪尋之。

    不知所在。

     尊者後遊摩提國。

    忽有微風襲衆。

    清涼休适。

    衆不知其然。

    尊者曰。

    此道德之風也。

    當有聖者出世。

    嗣續祖燈乎。

     言訖。

    以神力攝諸大衆。

    登一高峰。

    名寶落迦。

    尊者曰。

    此山頂有紫雲如蓋。

    聖人居此矣。

     尊者見一童子持圓鑒直造尊者前。

    尊者問。

    汝幾歲耶。

     曰。

    我當百歲。

     尊者曰。

    汝年尚幼。

    何言百歲。

     曰。

    我不會理。

    正當百歲。

     尊者曰。

    汝善機耶。

     曰。

    佛言。

     若人生百歲  不解諸佛機  未若生一日 而得決了之 師曰。

    汝持鏡者。

    意何所明。

     答曰。

     諸佛大圓鏡  内外無瑕翳  兩人同得見 心眼皆相似 父母奇之。

    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