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關燈
地言。

    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

     相者曰。

    太子具三十二相。

    有二種報。

    在家為轉輪聖王。

    治四天下。

    出家成阿耨菩提。

    化三千界。

    以瑞異故。

    立名悉達多。

    (此雲一切利成)複有阿私陀仙人。

    知佛出世。

    自天而來。

    至于王所。

    王命太子見之。

    仙人拱立而謂王曰。

    我及一切人天。

    應當作禮。

    菩薩若返禮者。

    頭破七分。

     王曰。

    國之相師說有二種果報。

    未知決定是非耶。

     私陀曰。

    彼人妄說。

    今我誠言。

    此子出家。

    成正覺道。

    為人天師。

    轉妙法輪。

    願王善保聖子。

    福祐無疆。

     太子既生七日。

    摩耶遂薨。

    王選姨母摩诃波阇波提。

    令其傅育。

    年十九。

    王每慮太子舍家。

    為造三時殿。

    多方以娛之。

    時淨居天知時已至。

    于虛空中告曰。

    昔菩薩在兜率天時。

    發大誓願。

    願度衆生。

    今久處王宮。

    時已至矣。

    勿貪世樂。

    即說偈曰。

     世間事無常  猶如雲出電  尊者今時至 應舍家出家 太子深厭紛華。

    始有四門遊觀。

    次第見生.老.病.死。

    屢咨父母。

    堅求出家。

    慈愛所鐘。

    莫從其欲。

    太子是夜感五夢。

    始席此大地。

    枕以須彌。

    撮四大海水。

    置于手足。

    次則有草一枝。

    名為建立。

    自臍輪而至阿迦膩吒天。

    複見雜色四鳥。

    各從方來。

    至于足下。

    皆變白色。

    又有一獸。

    黧首白身。

    舐太子足。

    最後見一糞壤。

    高峻如山。

    在上遊行。

    不為潰染。

     淨居天子複來告曰。

    諸天八部。

    遍滿虛空。

    贊助法王。

    不宜久住。

    是夜三更。

    逾城而去。

    遂至迦藍氏大仙所。

     仙人問曰。

    仁者發心。

    欲求何事。

     太子曰。

    我見世間生.老.病.死。

    三界愛纏。

    不能出離。

    我要成佛。

    度于未度。

     仙曰。

    善哉。

    貪愛者是世間大惡蛟龍。

    居衆生心水。

    失一切善利。

    仁者頓能感寤。

    是大智人。

    即說偈曰。

     一切法勝唯有行  清淨寂定不過心 染著恩愛最冤家  諸有恐怖是老死 太子問曰。

    諸根不定。

    雲何調伏。

     仙曰。

    凡衆生者。

    有其二義。

    一者本性。

    二者變化。

    本性者。

    謂地.水.火.風.空.我及無相。

    變化者。

    謂諸根境界。

    手足語言。

    動轉去來。

    及以心識。

    若能分别此之二義。

    不生愛染。

    名為解脫。

    又複衆生不了四種煩惱。

    貪著世間。

    一者無信。

    二者著我。

    三者有疑。

    四者無定。

    複說偈曰。

     山羊被殺因作聲  飛蛾投燈由火色 水魚懸鈎為吞餌  世人趣死以境牽 複曰。

    若能離諸有相。

    即獲無相。

    既若不生。

    即名非想。

     悉達聞已。

    默而識之。

    蓋非究竟之法。

    安令我得至涅槃。

    說偈辭去。

     本無生老病死過  并及地火水風空 湛然三世無師教  常淨自然證解脫 次至優陀羅二仙所。

    白言。

    大仙所行之法如何。

     大仙言。

    凡所于相及于非相。

    此是大患大癡。

    若正意思惟。

    獨有微妙體性。

    寂定殊勝。

    至非想非非想處。

    命壽遐永。

    仙聖所居。

     悉達就彼二仙五年修學。

    知非究竟。

    即詣雪山。

    六年苦行。

    成等正覺。

     (今概舉也)受大梵天王請。

    至鹿野苑中。

    始以四谛法度五仙人。

    憍陳如等。

    為劣解者。

    令出三界火難。

    說四谛法。

    而證聲聞。

    如兔渡河。

    乘号羊車。

    為中根者。

    令觀生死根本。

    因起無明。

    如是十二攀緣。

    輪回不息。

    使順逆推究。

    滅無明根。

    證緣覺果。

    如馬渡河。

    乘名鹿車。

    為大根者。

    頓開實相。

    直示菩提。

    即色即空。

    一則一切。

    修波羅蜜行。

    不住三輪。

    入薩婆若城。

    無虧四攝。

    次登十地。

    漸斷三愚。

    等妙圓明。

    成大菩薩。

    如香象渡河。

    乘白牛車。

     如來經行至多子塔前。

    命摩诃迦葉分座令座。

    遂告雲。

    吾以微妙正法眼藏密付于汝。

    汝當保護。

    傳付将來。

    無令斷絕。

    此大法眼藏。

    自爾為初。

    人囑一人。

    不擇凡聖。

     爾時。

    如來複為迦葉說是偈曰。

     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 又曰。

    吾今以僧伽梨衣用付于汝。

    汝當護持。

    為吾傳授慈氏如來。

    乃往拘屍那城娑羅雙林示入涅槃。

    (娑羅樹。

    行列四雙。

    佛将圓寂。

    俄合為二。

    因名雙樹。

    色白如練。

    故名鶴樹)複告純陀曰。

    諸佛境界。

    皆悉無常。

    諸行性相。

    亦複如是。

     如來既以種種法要示教菩薩.緣覺.聲聞。

    化諸天仙.外道。

    最後度須跋陀羅。

    遺教後代。

    即廣現神變已。

    右脅累足。

    北首而卧。

    入大寂滅定。

    應盡還源。

     是時大迦葉在外。

    最後而至。

    佛從金棺中出現雙足。

    迦葉作禮已。

    人天衆奉梅檀薪。

    終不能然。

    迦葉乃請如來三昧火自阇維之。

    即時金棺從七寶床外舉。

    繞俱屍那城七匝。

    卻還本處。

    化火光三昧而自焚之。

    阿泥盧豆等收舍利八斛四鬥。

    貯以金壇。

    阿阇世王與八國諸王。

    各嚴兵護。

    散分起塔。

    人天供養。

     天聖廣燈錄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