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關燈
天聖廣燈錄卷第一 鎮國軍節度使驸馬都尉臣 李遵勖 金仙以大法眼藏。

    謂之教外别行。

    故有授記然燈。

    付囑迦葉。

    而賢劫次第。

    前有六佛。

    景德傳燈錄中。

    先已具載。

    今之編次。

    從因地以至傳法來曆。

    繼自釋迦佛以降。

     天竺釋迦牟尼佛 佛在舍衛城竹林精舍。

    阿難白言。

    如來往昔供養幾佛求于菩提。

    複于何佛最初種諸善根。

     佛告阿難。

    我念過去無量劫中。

    閻浮提有一刹利王。

    名降魔冤。

    住蓮華大城。

    十善化世。

    時有佛出世。

    号然燈。

    其王聞佛功德。

    躬迎供養。

     時雪山南有一大姓婆羅門之子雲童。

    為五百婆羅門子上首。

    年十六。

    諸珍寶仙人受學毗陀等論。

    卒業辭還。

    仙曰。

    我法教中。

    弟子學道得成。

    應須厚報。

    雲童曰。

    未審何物堪酬訓道。

    仙曰。

    當須金寶瓶缽。

    杖蓋革屣。

    悉用金裝。

    雲童答曰。

    我今唯此一身。

    仙若聽我丐求。

    即來奉上。

     乃辭行。

    至輸羅波奢大城之中。

    有一婆羅門名祭祀德。

    家世富饒。

    正設般遮于瑟。

    (無遮齋也)最後一日。

    雲童至會。

    衆久已欽名。

    歡喜逢迎。

    推為上座。

    受第一供養。

    雲童收哒嚫已。

    持奉仙師。

    行至蓮華大城。

    見嚴麗有若諸天集會。

    即問城人。

    欲何所作。

    答曰。

    汝不聞然燈如來出世。

    今降冤王請佛入城。

    故斯嚴潔。

     雲童即自念。

    我今應往起居。

    酬仙未晚。

    又念。

    佛法唯重以法供養最為殊勝。

    我未具法。

    可贖華以奉供。

     時王裒市香華奉佛。

    不許私賣。

    雲童求買。

    了不能得。

    忽于裡巷見一青衣。

    名為賢者。

    密持七莖優缽羅華藏于瓶内。

    雲童見已歡喜。

    乃出金錢買之。

    賢者曰。

    王禁私鬻華者。

    雲童曰。

    願潛辍五枚。

    誓不相忘。

    賢者曰。

    欲将何用。

    雲童曰。

    我适聞然燈如來出世。

    志買妙華以為供養。

    賢者曰。

    若仁者能與我作未來因。

    長為夫婦。

    及出家得道。

    願同修梵行。

    為汝弟子者。

    即與汝華。

    雲童曰。

    善。

    我若行菩薩道。

    舍國城.妻子.頭目.髓腦等。

    時卿能不作障礙者。

    即随汝願。

    賢者曰。

    随喜所作。

    我無吝惜。

    即收金錢。

    付華五枚。

    并寄餘華同奉予佛。

     雲童持華。

    随王獻佛。

    生希有心而發願言。

    若我身得同佛身不謬者。

    是華住于空中。

    變大華蓋。

    才發願已。

    其華成蓋。

    住虛空中。

    覆佛頂上。

    是時。

    天人各脫上妙寶衣。

    敷地供養。

    雲童唯有所著鹿皮。

    亦以布地。

    衆人罵辱。

    擲之遠處。

    時雲童怅然涕淚。

    自念孤窮。

    佛知其心。

    即變前途忽為泥濘。

    衆皆避之。

    雲童遽往泥中。

    敷鹿皮衣。

    仆面布發。

    願言。

    佛及人天皆當踐過。

    若如來不與我受菩提記。

    我終不起。

     時然燈佛與諸大衆。

    徐步而來。

    先踐其發。

    次履其身。

    顧大衆曰。

    汝等不得辄踐摩那婆身發。

    唯除如來。

    無可蹈者。

    複告雲童曰。

    汝能發此廣大誓願。

    荷負如來。

    不惜身命。

    此是第二阿僧祗劫最初發菩提心之因地。

    自今已後。

    淨修三業。

    行諸波羅蜜門。

    心不放逸。

    如救頭然。

    三十七品具足八萬聖行。

    憐愍衆生。

    護持正法。

    三昧正受。

    觀法無我。

    入甚深義。

    澤趣正覺。

    中無退屈。

    汝若能辦是事。

    即自唱言。

    我能。

     時雲童聞佛教誨。

    悲喜兼盈。

    三唱是言。

    我能。

    然燈如來始告曰。

    摩那婆。

    (此雲善男子也)卻後無數劫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具足十号。

    如我無異。

    既獲授記。

    身意輕安。

    忽升虛空。

    高七多羅樹。

    向佛作禮。

    佛告雲童曰。

    汝觀東方。

    即見河沙諸佛為雲童授澤定記。

    如是四維上下皆然。

    雲童即禮佛足。

    願求出家。

    然燈即為授具。

    十億諸天。

    共持一發。

    歸天供養。

     佛告阿難。

    爾時雲童者。

    即我身是也。

    我從然燈佛所。

    第二發菩提心已來。

    常供養河沙諸佛。

    行菩薩道。

    以至成等正覺。

     餘如本行經說。

    釋迦自迦葉佛所。

    正念往生兜率陀天。

    位當補處。

    名護明菩薩。

    化知足天。

    即現五種衰相。

    二十八天俱來悲感。

    護明為說法要。

    斷除攀緣。

    乃告金團天子。

    令選生處。

    有刹利灌頂甘蔗釋種淨飯王。

    劫初已來。

    輪王不斷。

    堪為一生菩薩作其父王。

    其家具六十種功德。

    母亦具三十二勝相。

    (即天臂城釋種。

    名善覺。

    女摩耶夫人也。

    摩耶此雲淨行也)護明菩薩下生。

    兜率諸天勸請。

    護明止曰。

    我常為汝等說一切有處皆是無常。

    如芭蕉堅。

    如借物用。

    會必别離。

    無有究竟。

    汝等沉醉。

    聞已旋忘。

    今更為汝說一百八法門。

    與汝憶念。

    (法門如經)護明乃一心正念。

    舍天壽命。

     時摩耶夫人于夜初分。

    遂白王曰。

    我從今夜。

    請受八關齋戒。

    玄除五欲娛樂。

    王即許之。

    摩耶夫人是夜夢菩薩乘六牙白象從空而來。

    入于右脅而住。

    (當[北士]姬周第五主昭王二十三年癸醜之歲七月十五日夜矣)。

     後及誕月。

    夫人遊于園中。

    攀波羅叉樹。

    菩薩從右脅而降生。

    (即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歲四月八日)周行七步。

    目顧四方。

    分手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