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拾遺錄

關燈
打他。

    安曰。

    和尚也須吃一頓始得。

    悟顧佛眼吐舌。

    眼曰。

    未在。

    卻顧安問曰。

    空手把鋤頭。

    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

    橋流水不流。

    意作麼生。

    安曲躬曰。

    所供并皆詣實。

    眼大笑曰。

    元來是屋裡人。

    安又至五祖自和尚處通書。

    自曰。

    書裡說什麼。

    安曰。

    文彩已彰。

    自曰。

    畢竟說甚麼。

    安曰。

    當陽揮寶劍。

    自曰。

    近前來。

    這裡不識數字。

    安曰。

    莫詐敗。

    自顧侍者雲。

    這是那裡僧。

    安曰。

    莫。

    侍者曰。

    此上座曾在和尚會下去。

    自曰。

    怪得恁麼滑頭。

    安曰。

    曾被和尚鈍置來。

    自乃将書于爐上熏雲。

    南無三滿陀沒陀南。

    安進前彈指而已。

    自便開書。

    安複至蔣山度夏。

    圓悟俾之立僧。

    解夏。

    德山遣人來迎安。

    安治裝次。

    悟至問曰。

    你來日行有甚所須。

    安曰。

    短歌要求數十丈。

    長句隻消三兩言。

    悟遂以頌送之曰。

    使乎不辱命。

    臨機貴專對。

    安禅捋虎須。

    著著超方外。

    不惟明窗下安排。

    掇向禅床拶險崖。

    拈捶豎拂奮雄辯。

    金聲玉振猶奔雷。

    九旬落落提綱宗。

    衲子濟濟長趨風。

    解黏去縛手段辣。

    驅耕奪食尤雍容。

    夏滿思山要歸去。

    了卻武陵一段事。

    勃窣理窟乃胸中。

    行行不患無知己。

    臨行索我送行篇。

    栗棘蓬裹金剛圈。

    短歌須要數十丈。

    長句隻消三兩言。

    金毛獅子解翻身。

    個是叢林傑出人。

    不日孤峰大哮吼。

    五葉一花天地春。

    後開法靈岩。

    嗣佛性。

     回禅師。

    婺州人。

    嗣法于育王谌和尚。

    住南劍西岩。

    新行經界法。

    回芟去茶窠。

    植松柏。

    人訴于有司。

    追之甚峻。

    回曰。

    少待。

    吾行也。

    即剃頭沐浴。

    升堂辭衆曰。

    使命追呼不暫停。

    争如長往事分明。

    從前有個無生曲。

    且喜今朝調已成。

    瞑目而化。

    有司遂寝其事。

     舒州太平燈禅師。

    頗習經論。

    傍教說禅。

    白雲演和尚以偈寄之曰。

    白雲山頭月。

    太平松下影。

    良夜無狂風。

    都成一片境。

    燈得偈誦之。

    未久。

    于宗門方徹淵奧。

    後雪堂和尚雲。

    後兩句。

    學者往往增其解路。

    不若隻看前兩句。

    自有徑正發藥人底道理。

     淨因成禅師。

    同法真.圓悟.慈受并十大法師。

    齋于太尉陳公良弼府第。

    時 徽宗私幸觀其法會。

    善華嚴者。

    對衆問諸禅師曰。

    吾佛設教。

    自小乘至圓頓。

    掃除空有。

    獨證真常。

    然後萬德莊嚴。

    方名為佛。

    禅師一喝轉凡成聖。

    與諸經論。

    似相違背。

    今一喝若能入五教。

    是為正說。

    若不能入。

    是為邪說。

    諸禅師顧成。

    成曰。

    如法師所問。

    不足三大禅師之酬。

    淨因小長老可以使法師無惑也。

    成召善。

    善應諾。

    成曰。

    法師所謂佛法小乘教者。

    乃有義也。

    大乘始教者。

    乃空義也。

    大乘終教者。

    乃不有不空義也。

    大乘頓教者。

    乃即有即空義也。

    一乘圓教者。

    乃不空而不有。

    不有而不空義也。

    如我一喝。

    非惟能入五教。

    至于百工伎藝。

    諸子百家。

    悉皆能入。

    成乃喝一喝。

    問善曰。

    還聞麼。

    善曰。

    聞。

    成曰。

    汝既聞。

    則此一喝是有。

    能入小乘教。

    成須臾又召善曰。

    還聞麼。

    曰。

    不聞。

    成曰。

    汝既不聞。

    則适來一喝是無。

    能入始教。

    成又顧善曰。

    我初一喝。

    汝既道有。

    喝久聲消。

    汝複道無。

    道無則元初實有。

    道有則于今實無。

    不有不無。

    能入終教。

    成又曰。

    我有一喝之時。

    有非是有。

    因無故有。

    無一喝之時。

    無非是無。

    因有故無。

    即有即無。

    能入頓教。

    成又曰。

    我此一喝不作一喝用。

    有無不及。

    情解俱忘。

    道有之時。

    纖塵不立。

    道無之時。

    橫遍虛空。

    即此一喝入百千萬億喝。

    百千萬億喝入此一喝。

    是能入圓教。

    善不覺身起于坐。

    再拜于成之前。

    成複為善曰。

    非惟一喝為然。

    乃至語默動靜.一切時.一切處.一切物.一切事。

    契理契機。

    周遍無餘。

    于是四衆歡喜。

    聞所未聞龍顔大悅。

     佛日和尚。

    出世住徑山。

    知府請就靈隐開堂。

    下座。

    馮侍郎問。

    和尚嘗言。

    不作這蟲豸。

    為什麼敗阙。

    日曰。

    盡大地是杲上座。

    作麼生摸[打丁+索]。

    馮拟議。

    佛日便掌。

    時僚衆失色。

    馮大笑曰。

    某與長老佛法相見也。

    後白楊順和尚聞之。

    代馮擎起掌曰。

    念你作新長老。

    又代佛日提起袈裟曰。

    幾多人要不能得。

     元禮首座。

    受業焦山。

    初參演和尚于舒之太平。

    凡入室。

    演語之曰。

    衲僧家明取缁素好。

    經二年。

    頓明己見。

    詣方丈。

    演颔之。

    演遷五祖。

    以禮俱往。

    時佛眼年方十七。

    亦投師席。

    凡有所問。

    演曰。

    我不如你。

    你自會得好。

    或曰。

    我不會。

    我不如你。

    佛眼于是疑之不能決。

    乃問曰。

    座下誰得和尚說話。

    演曰。

    我曾向禮上座道。

    參學須是具缁素眼始得。

    禮卻會得。

    眼求教于禮。

    閱數載。

    方谕厥旨。

    後眼出世。

    禮尚無恙。

    有僧自龍門來。

    禮問。

    龍門有何言句。

    僧曰。

    有問。

    透網金鱗以何為食。

    答曰。

    羅籠不肯住。

    呼喚不回頭。

    禮曰。

    遠兄名不虛得。

    雪堂嘗有頌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