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拾遺錄

關燈
死心和尚。

    住洪之翠岩。

    寝室後有齊安王祠。

    乃李三景遠也。

    居民烹宰淫祀無虛日。

    師惡之。

    移其祠于寺之西。

    就其址建方丈。

    未幾。

    師卧于中。

    有修蟒蟠身側。

    叱之而遁。

    一夜。

    忽夢神人峨冠而前。

    告曰。

    弟子為師所叱。

    不遑安處。

    欲之廣南。

    假莊夫六十人。

    師夢中諾之。

    未幾。

    莊夫疫死者滿其數。

    師後問學者曰。

    且道果有鬼神否。

    若道有。

    又不打殺死心。

    若道無。

    莊夫為什麼卻死。

    答者皆不契。

    适真淨會中元首座至。

    師如前問。

    元雲。

    甜爪徹蒂甜。

    苦瓠連根苦。

    師大喜之。

    元乃辯才高弟也。

     自禅師。

    在五祖會中。

    時圓悟為座元立僧。

    祖令自參之。

    自不得已而往。

    悟見來。

    語之曰。

    與公同參。

    不須來探水也。

    自曰。

    己事未明。

    敢望慈悲。

    悟曰。

    公不自欺。

    但有疑處舉來。

    自乃舉。

    德山小參。

    今夜不答話。

    問話者三十棒。

    悟曰。

    禮拜。

    禮拜。

    我作得你師。

    舉話尚不會。

    自燒香作禮罷。

    悟曰。

    再舉前話看。

    自雲德山小參不答話。

    悟忽掩其口曰。

    舉到此。

    但隻恁麼看。

    自行至後架。

    以坐具摵地雲。

    屈。

    屈。

    衆問其故。

    自曰。

    那裡公案隻教人看一句。

    或有勉之者曰。

    公但谛信。

    座元須有方便。

    自既為人勉之。

    遂體究。

    不一月有省。

    後出世住五祖。

     金陵俞道婆。

    參琅玡起和尚。

    婆賣油糍為業。

    一日。

    聞貧子唱蓮花樂雲。

    不因柳毅傳書信。

    何緣得到洞庭湖。

    忽然契悟。

    抛油糍于市。

    其夫雲。

    你颠也。

    婆打一掌雲。

    非公境界。

    乃往琅玡。

    起印可之。

    後凡見僧。

    便雲。

    兒。

    兒。

    才拟議。

    便掩卻門。

    時珣佛燈往勘之。

    婆見。

    便雲。

    兒。

    兒。

    珣雲。

    娘。

    娘。

    爺在甚處。

    婆轉身拜露柱。

    珣蹋倒雲。

    将謂有多少奇特。

    便出。

    婆蹶起雲。

    兒。

    兒。

    來。

    我惜你則個。

    珣竟不顧。

    又安首座亦往見之。

    婆問。

    甚處來。

    安雲。

    德山來。

    婆雲。

    德山泰乃婆兒子。

    安雲。

    婆是甚人兒子。

    婆雲。

    被上座一問。

    直得立地放尿。

    婆嘗頌馬祖不安因緣雲。

    日面月面。

    虛空閃電。

    雖然截斷天下衲子舌頭。

    分明隻道得一半。

     玑道者。

    住洪之翠岩。

    張無盡作漕。

    入山訪之。

    玑門迎。

    無盡問曰。

    如何是翠岩境。

    答曰。

    門近洪崖千尺井。

    石橋分水繞松杉。

    無盡握玑手曰。

    聞道者之名久矣。

    何能如此祗對。

    玑曰。

    适然爾。

    無盡大笑。

    複哦雲。

    野僧迎客下煙岚。

    試問如何是翠岩。

    門近洪崖千尺井。

    石橋分水繞松杉。

    時林下傳為盛事。

     黃龍恭首座。

    出世住禅林。

    訪法昌遇和尚。

    遇問曰。

    見說你要為黃龍燒香。

    是否。

    曰。

    不敢。

    遇曰。

    龍生龍子。

    須是解興雲吐霧始得。

    恭曰。

    随家豐儉。

    遇曰。

    你未拈香。

    早鈍置黃龍了也。

    恭曰。

    且莫多口。

    遇曰。

    你且道黃龍實頭處作麼生。

    恭提起坐具。

    遇喚行者讨坐具來。

    行者提在手中。

    遇便打雲。

    你三十年後也道見老僧來。

    恭後住衡之華光。

    乃有坥率之風。

    罹有司民其衣。

    華光既遭回祿。

    而恭語錄于灰爐中。

    字畫無損。

    餘紙悉盡。

    信般若之明驗矣。

    恭。

    上饒人。

    博山受業。

    與祐禅師同行。

     文殊能禅師。

    天姿閑暇。

    甘于枯寂。

    嘗頌麻三斤曰。

    見前三昧。

    料水打碓。

    漏洩天機。

    失錢遭罪。

    又頌臘月火燒山曰。

    巢知風。

    穴知雨。

    可憐謝三郎。

    月下自搖橹。

    圓悟住道林。

    每推敬之。

    偶武陵太守張通之以書抵圓悟曰。

    鼎澧無尊宿可語者。

    悟遂薦能。

    以真淨高弟。

    所造極深。

    通之邀至府中。

    見其貌寒。

    蘊藉枯淡。

    略不顧。

    能長揖而退。

    未幾。

    悟過鼎澧。

    再令诏能于通之席上與論五家宗派。

    能辯若懸河。

    通之方尊尚之。

    乃謂悟曰。

    非吾師。

    則幾失一尊宿矣。

     白楊順和尚。

    病中示衆雲。

    久病未嘗推木枕。

    人來多是問如何。

    山僧據問随緣對。

    窗外黃鹂口更多。

    衆中作者。

    試為山僧指出病源。

    七尺之軀。

    什麼處受病。

    衆下語皆不契。

    自代撫掌一下。

    開口作嘔吐聲。

    又雲。

    好個木枕子。

     佛性和尚。

    出世住德山。

    遣安首座往蔣山通法嗣書。

    圓悟于法堂上接書雲。

    千裡馳達。

    不辱宗風。

    公案見成。

    如何通信。

    安曰。

    觌面相呈。

    更無回互。

    悟雲。

    此是德山底。

    那個是上座底。

    安曰。

    豈有第二人。

    悟曰。

    背後底聻。

    安便度書。

    悟曰。

    作家禅客。

    天然有在。

    安曰。

    分付蔣山。

    次至僧堂前。

    安捧書問訊首座。

    座雲。

    玄沙白紙。

    此自何來。

    安呈起書雲。

    見麼。

    座引手接書。

    安執書雲。

    久默斯要。

    不務速說。

    今日拜呈。

    幸希一覽。

    座便喝。

    安曰。

    作家首座。

    座又喝。

    安遂打一書。

    座拟議。

    安曰。

    未明三八九。

    不免自沉吟。

    又打一書雲。

    接。

    圓悟與佛眼于法堂上看見。

    悟曰。

    打我首座死了也。

    眼雲。

    官馬厮踢。

    有甚憑據。

    安聞之。

    乃雲。

    說什麼官馬厮踢。

    正是龍象蹴蹋。

    悟喚來曰。

    我五百衆中首座。

    你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