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七處三觀經

關燈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彼時佛告比丘。

    諸畏是謂為欲。

    比丘。

    謂諸苦是謂為欲。

    比丘。

    諸疾病是謂為欲。

    比丘。

    諸結是謂為欲。

    比丘。

    諸瘡是謂為欲。

    比丘。

    諸染泥是謂為欲。

    比丘。

    諸著是謂為欲。

    比丘。

    諸堕母腹中是謂為欲。

     比丘。

    何以故。

    諸畏為欲。

    用世間癡人為貪欲所泆。

    為貪欲所縛。

    用現世不得脫諸畏。

    後世亦不得脫。

    比丘。

    以是故諸畏為欲。

     比丘。

    何以故。

    諸苦為欲。

    用世間癡人為貪欲所泆。

    為貪欲所縛。

    用現世不得脫諸畏。

    後世亦不得脫。

    比丘。

    以是故諸苦為欲。

     比丘。

    何以故。

    諸病為欲。

    用世間癡人為貪欲所泆所縛。

    用現世不得脫諸畏。

    後世亦不得脫。

    比丘。

    以是故諸病為欲。

     比丘。

    何以故。

    諸結為欲。

    用世間癡人為貪欲所泆。

    為貪欲所縛。

    用現世不得脫諸畏。

    後世亦不得脫。

    以是故諸結為欲。

     比丘。

    何以故。

    諸瘡為欲。

    用世間癡人為貪欲所泆。

    為貪欲所縛。

    用現世不得脫諸畏。

    後世亦不得脫。

    比丘。

    以是故諸瘡為欲。

     比丘。

    何以故。

    諸染泥為欲。

    用世間癡人為貪欲所泆。

    為貪欲所縛。

    用現世不得脫諸畏。

    後世亦不得脫。

    比丘。

    以是故諸染為欲。

     比丘。

    何以故。

    諸著為欲。

    用世間癡人為貪欲所泆。

    為貪欲所縛。

    用現世不得脫諸畏。

    後世亦不得脫。

    比丘。

    以是故諸著為欲。

     比丘。

    何以故。

    諸堕母腹中為欲。

    用世間癡人為貪欲所泆。

    為貪欲所縛。

    用現世不得脫諸畏。

    後世亦不得脫。

    比丘。

    是故諸堕母腹中為欲。

    佛以說是從後說絕。

     畏苦病結瘡是謂為欲。

    癡人為是所縛已。

    可色從彼堕母腹中。

    上頭所說。

    比丘正意已知莫離諸畏。

    為深黠人度彼。

    當觀世間生老行展轉。

    時佛說如是。

     瘡有八輩。

    一為疑瘡。

    二為愛瘡。

    三為貪瘡。

    四為嗔恚瘡。

    五為癡瘡。

    六為憍慢瘡。

    七為邪瘡。

    八為生死瘡。

     (二九)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佛便請比丘。

    比丘至。

    佛便說是譬喻。

    比丘人有腫之歲。

    若幹歲聚便為所腫九孔九痛九漏。

    從所孔所漏所渧所走。

    但為不淨出。

    但為不淨走。

    真惡難惡出流走腫。

    比丘為是身四因緣。

    名是四因緣身者。

    為九孔九痛為九漏從所漏所渧所走。

    但為不淨出。

    但為不淨流。

    但為臭惡出流走。

    如是比丘。

    為因緣腫。

    可慚可怖可畏可學。

    如是比丘。

    佛說如是。

    比丘受行歡喜。

     (三○)佛說積骨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舍國雞山中。

    便告比丘。

    人居世間一劫中生死。

    取其骨藏之不腐不消不滅。

    積之與須彌山等。

    人或有百劫生死者。

    或有千劫生死者。

    尚未能得阿羅漢道泥洹。

    佛告比丘。

    人一劫中合會其骨與須彌山等。

    我故現其本因緣。

    比丘。

    若曹皆當拔其本根去離本惡。

    用是故不複生死。

    不複生死便得度世泥洹道。

    佛說如是。

     佛說九橫 (三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佛告諸比丘。

    有九輩因緣人命未盡便橫死。

    何等為九。

    一為不應飯。

    二為不量飯。

    三為不習飯飯。

    四為不出生。

    五為止熟。

    六為不持戒。

    七為近惡知識。

    八為入裡不時不如法行。

    九為可避不避。

    如是為九因緣人命為橫盡。

    諸比丘聞佛語歡喜作禮。

     何等為不應飯者。

    名為不可意飯。

    亦為以飯腹不停諷。

    是名為不應飯。

     何等為不量飯者。

    名為不知節度多飯過足。

    是名為不量飯。

     何等為不習飯飯者。

    名為不知時。

    冬夏為至他郡國不知俗宜。

    不能消飲食未習故。

    是名為不習飯飯。

     何等為不出生者。

    名為飯物未消。

    複從上飯不服藥吐下不時消。

    是名為不出生。

     何等為止熟者。

    名為大便小便來時不即行。

    噫吐嚏下風來時制之。

    是名為止熟。

     何等為不持戒者。

    名為犯五戒。

    殺盜犯人婦女兩舌飲酒。

    亦有餘戒以犯便入縣官。

    或強死或得杖死。

    或得字亦餓便從是死。

    或以得脫外從怨家得手死。

    或驚怖念罪憂死。

    是為不持戒。

     何等為近惡知識者。

    名為惡知識以作惡便及人。

    何以故。

    坐不離惡知識故。

    不覺善惡。

    不計惡知識惡态。

    不思惟惡知識惡行。

    是名為近惡知識。

     何等為入裡不時者。

    名為冥行。

    亦裡有譊譊诤時行。

    亦遇縣官長吏出追捕不避不可避行者。

    入裡妄入他家舍中。

    妄見不可見。

    妄聽不可聽。

    妄犯不可犯。

    妄說不可說。

    妄憂不可憂。

    妄索不可索。

    是名為入裡不時不如法行。

    何等為可避不避者。

    名為當避弊象弊馬牛奔車馳馬蛇虺坑井水火拔刀醉人惡人。

    亦餘若幹。

    是名為可避不避。

     比丘。

    如是為因緣九人輩命未盡當坐是盡。

    黠人當識是當避是因緣。

    以避乃得兩福。

    一者得長壽。

    二者以長壽乃得聞道好語善言亦能為道。

    佛說如是。

    皆歡喜受。

     (三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佛告比丘。

    二人世間難得。

    何等二人。

    一者前施人者。

    二者有返複不忘恩。

    佛說如是。

     (三三)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佛告比丘。

    二人世間難得。

    何等二人。

    一者所不可為行恩。

    二者受恩複報恩。

    佛說如是。

     (三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佛告比丘。

    二人世聞難得。

    何等二人。

    一者得得聚。

    二者得得不駐遣。

    佛說如是。

     (三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佛告比丘。

    二人世間易厭。

    何等二人。

    一者得得聚守。

    二者得得遣去。

    佛說如是。

     (三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佛告比丘。

    二人世間難得。

    何等二人。

    一者人飽。

    二者能飽。

    佛說如是。

     (三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佛告比丘。

    二人世間難得。

    何等二人。

    一者布施意無有悔。

    二者比丘從正得無為。

    佛說如是。

     (三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佛告比丘。

    二人世間難得。

    何等二人。

    一者離垢悭意家中行牧手手易與。

    常樂成布施等分布施。

    二者比丘從正得無為。

    佛說如是。

     (三九)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佛告比丘。

    二人世間難斷難勝。

    何等二人。

    一者家中居施衣飯食床應病瘦藥所用當與。

    二者若比丘信不用家舍行一切身舍斷愛卻受向無為不離無為。

    佛說如是。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

    行在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佛告比丘。

    二清白法能得觀世間。

    何等二。

    一者愧。

    二者慚。

    設是世間無有是二法。

    為不得分别若父若母若兄若弟若男女若從學若師若君若大人。

    設有是世間不正。

    譬如牛馬象雞豬狗亦畜生。

    但觀是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