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要
關燈
小
中
大
!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
何等為十?一、于諸衆生普施無畏;二、常于衆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嗔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恒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寝覺快樂;八、滅除怨結,衆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随心自在壽命。
』 要究竟十善業,須永離十惡業。
每離一惡業,即除去種種煩惱,又得成就種種功德。
若離殺生業,即是除一切兇惡之法,得到人天安樂之法。
能常常生起大慈心,永斷除嗔恨心,使一切衆生見之不生怖畏心,就是成就大無畏施。
如此則生前獲得無病長壽晝夜安樂;且為天龍八部等非人之所守護。
死時又無地獄餓鬼等惡道的怖畏,得生天國。
此離殺業即菩薩行,若能以此功德回向無上正等正覺(阿、無也,耨多羅、上也、三、正也,藐、等也,三、正也,菩提、覺也),将來成佛時,便能得佛随心自在的壽命。
佛的真身等虛空遍法界,壽命是無量無盡的。
應身住世的壽命或長或短,視衆生的機緣,滅住皆可随心自在。
如阿彌陀佛,此雲“無量壽”。
皆由永離殺生而得來的──以下文義易曉,解釋從略。
丙二、明離偷盜功德
『‘複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
何等為十?一、資财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贊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衆無畏;八、财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是為十。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 世間資财,有五種事可使消滅貧乏:一、國王,二、盜賊,三、水災,四、火災,五、非愛子──俗稱敗家子。
若能永離偷盜業,即常得資财豐滿,不為此五事所散滅。
且有善名流布,辯才無礙,為一切人所愛敬贊美。
不為人欺,命終亦得生天,若能回向無上菩提,将來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丙三、明離邪行功德
『‘複次、龍王!若離邪行,即得四種智所贊法。
何等為四?一、諸根調順;二、永離諠掉;三、世所稱歎;四、妻莫能侵:是為四。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 諸根、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
調順者,調善和順也。
諠掉、煩擾不安靜也。
若能永離邪行,即得身心清淨,夫妻貞良,不為外人侵犯。
若更能回向無上菩提者,将來成佛時,即得佛大丈夫隐密藏相。
──三十二相之一,即馬陰藏相。
『‘複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贊法。
何等為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花香;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衆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是為八。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 優缽華是梵語,此雲青蓮花,氣味清香。
若能永離虛妄不實之語,則口常清香;發言成證,無有錯失;善能安慰一切衆生,令尊重奉行;為人天之所敬愛,若更能以此功德回向無上菩提,将來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丙五、明離兩舌功德
『‘複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
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诳惑故:是為五。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 兩舌最易破壞他人之事。
若能永離兩舌間之語,則能獲得己身、眷屬、信心、法行、善知識的五種不壞功德。
若更能以此功德回向無上菩提,将來成佛時,即得菩薩眷屬,不為魔外之所敗壞。
丙六、明離惡口功德
『‘複次、龍王!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
何等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是為八。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 若能永離粗惡之語,即能成就八種淨業。
發言必合真理,美妙順利,不乖法度,使一切人信用領受,無有譏謗。
若能以此功德回向無上菩提,将來成佛時,即得具足如來梵音聲相──三十二相之一,即梵音深遠相。
梵音者,清淨嘹亮之音也。
丙七、明離绮語功德
『‘複次、龍王!若離绮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
何等為三?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于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如來所授記皆不唐捐。
』 若能永離花言巧語文飾之言,即能獲得三種決定功德。
一、定為智者所愛,因绮語是無義之語,隻能诳惑愚人,智者所厭聞,能離绮語,故為智者所愛。
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答人之問,要如實才能解疑。
三、定于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所謂事實為最大之雄辯。
離開绮語所發之言,即是就事實和真理而言,故人天皆佩其威德。
若能以此功德回向無上菩提,将來成佛時,即得如來授記功德,皆不唐捐──授記者,佛功德之一。
如佛謂衆生何時成佛,何時堕地獄,吉兇禍福言必有準;然系如實知如實說,非如上帝之主宰而與之禍福也。
不唐捐者,不空棄也。
丙八、明離貪欲功德
『‘複次、龍王!若離貪欲,即得成就五種自在。
何等為五?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賊不奪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于昔時不悭嫉故:是為五。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 若能永離貪欲,即能獲得種種自在。
自在、即随心自由。
三業、指身、語、意。
諸根、即眼等六根,此為身内之财。
珍奇妙物為身外之物。
内财外财無不具足,且能所獲過于所求數十百倍。
若能以此功德回向無上菩提,将來成佛之時,即得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丙九、明離嗔恚功德
『‘複次、龍王!若離嗔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
何等為八?一、無損惱心;二、無嗔恚;三、無诤訟心;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衆生心;七、身相端嚴,衆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為八。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無礙心,觀者無厭。
』 若能永離嗔恚,即能獲得種種喜悅功德。
常得柔和慈祥之心,無嗔訟損惱之心,善能利益安樂一切衆生,生前身相端嚴,為人恭敬──嗔心發時,臉赤心悸,即身相不端嚴。
死後得生梵世──梵世為得禅定者,及三果以上之聖人所生處。
若能以此功德回向無上菩提,将來成佛之時,即艿梅鹞薨模
何等為十?一、于諸衆生普施無畏;二、常于衆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嗔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恒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寝覺快樂;八、滅除怨結,衆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随心自在壽命。
』
每離一惡業,即除去種種煩惱,又得成就種種功德。
若離殺生業,即是除一切兇惡之法,得到人天安樂之法。
能常常生起大慈心,永斷除嗔恨心,使一切衆生見之不生怖畏心,就是成就大無畏施。
如此則生前獲得無病長壽晝夜安樂;且為天龍八部等非人之所守護。
死時又無地獄餓鬼等惡道的怖畏,得生天國。
此離殺業即菩薩行,若能以此功德回向無上正等正覺(阿、無也,耨多羅、上也、三、正也,藐、等也,三、正也,菩提、覺也),将來成佛時,便能得佛随心自在的壽命。
佛的真身等虛空遍法界,壽命是無量無盡的。
應身住世的壽命或長或短,視衆生的機緣,滅住皆可随心自在。
如阿彌陀佛,此雲“無量壽”。
皆由永離殺生而得來的──以下文義易曉,解釋從略。
何等為十?一、資财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贊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衆無畏;八、财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是為十。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
若能永離偷盜業,即常得資财豐滿,不為此五事所散滅。
且有善名流布,辯才無礙,為一切人所愛敬贊美。
不為人欺,命終亦得生天,若能回向無上菩提,将來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何等為四?一、諸根調順;二、永離諠掉;三、世所稱歎;四、妻莫能侵:是為四。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
調順者,調善和順也。
諠掉、煩擾不安靜也。
若能永離邪行,即得身心清淨,夫妻貞良,不為外人侵犯。
若更能回向無上菩提者,将來成佛時,即得佛大丈夫隐密藏相。
──三十二相之一,即馬陰藏相。
何等為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花香;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衆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是為八。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
若能永離虛妄不實之語,則口常清香;發言成證,無有錯失;善能安慰一切衆生,令尊重奉行;為人天之所敬愛,若更能以此功德回向無上菩提,将來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诳惑故:是為五。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
若能永離兩舌間之語,則能獲得己身、眷屬、信心、法行、善知識的五種不壞功德。
若更能以此功德回向無上菩提,将來成佛時,即得菩薩眷屬,不為魔外之所敗壞。
何等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是為八。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
發言必合真理,美妙順利,不乖法度,使一切人信用領受,無有譏謗。
若能以此功德回向無上菩提,将來成佛時,即得具足如來梵音聲相──三十二相之一,即梵音深遠相。
梵音者,清淨嘹亮之音也。
何等為三?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于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如來所授記皆不唐捐。
』
一、定為智者所愛,因绮語是無義之語,隻能诳惑愚人,智者所厭聞,能離绮語,故為智者所愛。
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答人之問,要如實才能解疑。
三、定于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所謂事實為最大之雄辯。
離開绮語所發之言,即是就事實和真理而言,故人天皆佩其威德。
若能以此功德回向無上菩提,将來成佛時,即得如來授記功德,皆不唐捐──授記者,佛功德之一。
如佛謂衆生何時成佛,何時堕地獄,吉兇禍福言必有準;然系如實知如實說,非如上帝之主宰而與之禍福也。
不唐捐者,不空棄也。
何等為五?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賊不奪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于昔時不悭嫉故:是為五。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
自在、即随心自由。
三業、指身、語、意。
諸根、即眼等六根,此為身内之财。
珍奇妙物為身外之物。
内财外财無不具足,且能所獲過于所求數十百倍。
若能以此功德回向無上菩提,将來成佛之時,即得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何等為八?一、無損惱心;二、無嗔恚;三、無诤訟心;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衆生心;七、身相端嚴,衆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為八。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無礙心,觀者無厭。
』
常得柔和慈祥之心,無嗔訟損惱之心,善能利益安樂一切衆生,生前身相端嚴,為人恭敬──嗔心發時,臉赤心悸,即身相不端嚴。
死後得生梵世──梵世為得禅定者,及三果以上之聖人所生處。
若能以此功德回向無上菩提,将來成佛之時,即艿梅鹞薨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