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十報法經卷下

關燈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第一八法。

    行者為增本行未得慧法八因緣。

    何等八。

    一為若行者依受教誡行。

    亦依慧者同學者。

    是本行。

    未得慧便得慧。

    是為一法因緣。

     已依佛亦餘慧者同學者。

    得時時聞微法經。

    是增本行。

    不得本慧便得本慧。

    是為二法因緣已聞法。

    卻身卻意。

    從是本行因緣。

    不得慧便得慧。

    是為三法因緣。

     已聞法。

    精進行。

    從是增本行。

    不得慧便得慧。

    是為四法因緣。

     守意行盡力自久作久說欲念得念。

    是增行。

    不得慧便得慧。

    是為五法因緣。

     受語亦如受法行。

    是增行。

    不得慧便得慧。

    是為六法因緣樂法樂行數說經。

    是增行。

    不得慧便得慧。

    是為七法因緣。

     知五陰增減見行。

    若是色若是色習。

    若從是色得滅。

    是痛癢思想生死識。

    是識是從是識得度。

    是增本行。

    未得慧便得慧。

    是為八法因緣。

     第二八法。

    可行得道者。

    八種道。

    一為直見。

    二為直念。

    三為直語。

    四為直法。

    五為直業。

    六為直方便。

    七為直意。

    八為直定。

     第三八法。

    當知八世間法。

    一為利。

    二為不利。

    三為名聞。

    四為不名聞。

    五為論議。

    六為稱譽。

    七為樂。

    八為不樂。

     第四八法可舍。

    一為不直見。

    二為不直念。

    三為不直語。

    四為不直法。

    五為不直業。

    六為不直方便。

    七為不直意。

    八為不直定。

     第五八法。

    可減。

    八瞢瞢不精進道。

    行者。

    若在郡在縣在聚亦餘處。

    依行清朝起。

    著衣持應器。

    入郡縣求食。

    意計當得多可意啖食。

    已行不得多可啖食。

    便念今日自不得多可意啖食。

    身羸不能坐。

    當傾卧便傾卧。

    不複求度世方便。

    未得當得。

    未解當解。

    當自知不自知。

    是為一瞢瞢種不精進道。

     行者。

    若在郡在縣在聚亦餘處。

    依行清朝起。

    著衣持應器。

    入郡縣求食。

    意計。

    當多可意啖食。

    自得多可啖食。

    自意念我為朝得多可啖食。

    便自念朝得多可啖食。

    為我身重。

    不能行不能坐。

    令我傾卧。

    便卧。

    無有度世方便。

    所應得不得。

    所應解無解。

    所應自知不自知。

    是為二瞢瞢種。

     或有時行者。

    或時應出行道。

    便意生我為應出行道。

    我不能出行道。

    不能受教誡行。

    令我傾卧。

    不複求度世方便。

    當得未得。

    當解未解。

    當自知未自知。

    是為三瞢瞢種。

     或時行者。

    晝日行道。

    意計朝行道來。

    念身羸不能坐行。

    令我傾卧。

    便傾卧。

    無有度世方便。

    當得不得。

    當解不解。

    當自知證不自知證。

    是為四瞢瞢種。

     或時行者。

    應好行。

    便計我應好行。

    我不能行。

    不能奉受教誡。

    令我須臾間傾卧。

    便傾卧。

    不求度世方便。

    應及者不及。

    應解者不解。

    應自知證不自知證。

    是為五瞢瞢種。

     或時行者計。

    我朝以行道。

    已身羸不能坐。

    令我傾卧。

    已傾卧。

    不求度世方便。

    應得不得。

    應解不解。

    應自知證不自知證。

    是為六瞢瞢種。

     或時行者。

    已得病苦。

    便念我已苦得病。

    身羸不能行不能坐。

    令我傾卧。

    便傾卧。

    無有度世方便。

    當得不得。

    當解不解。

    當自知證不自知證。

    是為七瞢瞢種。

     或時行者。

    适從病起。

    不久便念。

    我為适從病起。

    身羸不能行坐。

    令我傾卧。

    便傾卧。

    不求度世方便。

    當得不得。

    當解不解。

    當自知證不自知證。

    是為八瞢瞢種。

     第六八法。

    行增道。

    八精進方便道。

    行者。

    若在郡在縣在聚亦餘處。

    依行清朝起。

    著衣持應器。

    入郡縣求食。

    意計。

    當得多可啖食。

    不得多可啖食。

    自意計。

    我朝不得多可啖食。

    身輕能行坐。

    令我作方便。

    未得令得。

    未解令解。

    未自知令自知。

    是為一精進方便。

     或時行者。

    若在郡在縣在聚亦餘處。

    依行清朝起。

    著衣持應器。

    入郡縣求食。

    意計。

    當得多可啖食。

    便得多可啖食。

    便念已。

    朝得多可啖食。

    身有力能前坐行。

    令我求方便。

    未得當得。

    未解當解。

    未自知當自知。

    是為二精進方便。

     或時行者。

    當出行意生。

    我為應出。

    身不能行。

    亦不能受教誡行。

    令我教敕求方便。

    為自作道方便。

    未得者緻得。

    未解者緻解。

    未自知緻自知。

    是為三精進方便。

     或時行者。

    已行道生。

    我已行道來。

    不能自行道。

    不能奉事教誡。

    令我開所犯。

    令有方便。

    未得當得。

    未解當解。

    未自知當自知。

    是為四精進方便。

     或時行者。

    應行便念。

    我不能作行成教。

    或令我居前求方便。

    便前行方便。

    末得當得。

    未解當解。

    未自知當。

    自知。

    是為五精進方便。

     或時行者。

    盡行便念。

    我已盡行。

    不能複行。

    成教誡。

    令我能得閉所犯。

    便求方便。

    所犯閉。

    未得當得。

    未解當解。

    未自知當自知。

    是為六精進方便。

     或時行者。

    身有病苦極。

    便念我有病苦極。

    有時從是病死。

    念我須臾間求方便行。

    未得當得。

    未解當解。

    未自知當自知。

    是為七精進方便。

     或時行者。

    适從病起不久便念。

    身适從病起畏恐病複來。

    今我居前求方便行。

    便居前求方便行。

    未得得未解解。

    未自知自知。

    是為八精進方便。

     第七八法難受八解脫。

    或時行者。

    内想色外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