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八

關燈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诏譯 勝慧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六 複次舍利子。

    略說菩薩一種聖道。

    謂是菩薩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單己無二。

    以自勇猛大精進力。

    深心攝受。

    不藉他緣及他開示。

    而自成辦極大力用。

    能被如是堅固甲胄。

    而諸有情難得能得。

    諸新發意住菩薩乘。

    未得今得。

    又複一切難施能施。

    持戒忍辱精進禅定勝慧。

    亦複如是。

    又于波羅蜜多無能建立者。

    而是菩薩。

    于諸波羅蜜多悉能建立。

    以要言之。

    乃至廣大覺悟種諸善根。

    無能及者。

    于是法行單己無二。

    詣菩提場坐金剛座。

    摧伏魔力。

    一刹那頃勝慧相應。

    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決定平等無複退轉。

    舍利子。

    是名菩薩摩诃薩于勝慧波羅蜜多獲得菩薩聖道善巧。

     雲何菩薩緣生善巧。

    謂此菩薩于晝夜中。

    獨處宴坐發善尋伺。

    蘊由何起當由何力。

    謂由如是不如理作意。

    發生無明。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及随煩惱方便集起。

    又複由如是法。

    無體無作及無主宰。

    謂善因惡因無記因。

    一切緣生。

    又諸有情各有分量。

    謂根因增上根因業因果因。

    有無邊際究竟等因。

    一切集生而皆了知。

    此說是名緣生善巧。

    又複蘊滅。

    當雲何滅。

    謂不如理作意滅。

    則無明滅。

    無明滅則行滅。

    行滅則識滅。

    識滅則名色滅。

    名色滅則六入滅。

    六入滅則觸滅。

    觸滅則受滅。

    受滅則愛滅。

    愛滅則取滅。

    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

    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而于此中得如是智。

    又緣生善巧者。

    謂一切法系屬因緣之所和合。

    即能加持。

    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

    于如是等得無計度。

    而諸菩薩于此緣生。

    複能建立一切佛法及菩提相。

    于有盡滅應妙觀察。

    于無盡滅攝化有情。

    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于勝慧波羅蜜多。

    獲得如是緣生善巧。

     雲何菩薩一切法善巧。

    一切法者。

    謂有為無為。

    而諸菩薩于有為無為善巧。

    應如是知。

    有為善巧者。

    謂身語意所有善行。

    觀察有為菩提向一切智。

    是名有為善巧。

    又有為善巧者。

    謂積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五種波羅蜜多。

    若複于勝慧波羅蜜多得無為智。

    于五波羅蜜多亦無棄舍。

    善求一切波羅蜜多。

    信解無漏菩提向一切智。

    是名無為善巧。

    又有為善巧者。

    謂于有情行四攝事無所對遣。

    雖複攝受有情。

    而實攝受無我無人。

    于攝事善巧亦無所取。

    信解無為菩提向一切智。

    是名無為善巧。

    又複有為善巧者。

    謂斷諸行相續系縛。

    即斷輪回及煩惱縛。

    于菩提相。

    有所任持相續系縛。

    微細方分而不集行。

    此說是名有為善巧。

    若複于空無相無願。

    以智伺察善解諸法因緣。

    修菩提行而不取證無為。

    是名無為善巧。

    又複雖行三界。

    而不為三界煩惱之所系著。

    是名有為善巧。

    若以智了知出離三界。

    而不離三界。

    亦無堕落。

    是名無為善巧。

    若說一切法善巧。

    即一切智悉是增語。

    若于一切智。

    通達圓滿無所損減。

    說此勝慧善巧。

    是即名為一切法善巧。

    舍利子。

    諸菩薩摩诃薩安住勝慧波羅蜜多行時。

    于勝慧分。

    獲得如是十種善巧。

     佛告舍利子。

    雲何勝慧。

    雲何波羅蜜多。

    勝慧者。

    謂觀察了知善不善法。

    是名勝慧。

    分别無量如實法門。

    是名勝慧。

    通達諸見得無礙法。

    是名勝慧。

    安住一切正願。

    而實舍諸願求。

    是名勝慧。

    離諸熱惱而得輕安。

    是名勝慧。

    斷諸攀緣得大法樂。

    是名勝慧。

    随義觀察。

    是名勝慧。

    得住一切菩提分法。

    是名勝慧于相無相如實了知。

    是名勝慧。

    以智照解諸法體性。

    是名勝慧。

    超諸險難獲無障礙。

    是名勝慧。

    攝受正達。

    是名勝慧。

    于諸善法使得清淨。

    是名勝慧。

    斷煩惱習。

    是名勝慧。

    由先修證一切善法。

    是名勝慧。

    于自然生等。

    而起覺悟引導遠離。

    是名勝慧。

    不著三界。

    是名勝慧。

    于諸聖願相續不斷。

    是名勝慧。

    以諸無相伏除遍計。

    對治清淨。

    是名勝慧。

    離諸闇鈍。

    成就一切相應行地。

    是名勝慧。

    于一切智智住光明道。

    是名勝慧。

    于無明闇蔽作諸明眼。

    是名勝慧。

    如是信解得無漏眼根。

    是名勝慧。

    于眼境道超諸勝義。

    是名勝慧。

    真實出離不動調伏。

    是名勝慧。

    照智慧門無有窮盡。

    是名勝慧。

    遍一切處無有相違。

    是名勝慧。

    于解脫道而常高顯。

    是名勝慧。

    離諸煩惱及障礙法。

    悉不共住。

    是名勝慧。

    舍利子。

    諸菩薩以如是勝慧。

    而能入解一切有情心之所趣。

    業行差别諸塵勞門。

    乃至以如是慧。

    于執持門。

    而能遍知一切聲聞辟支佛三藐三佛陀。

    此說是名勝慧。

    而諸菩薩。

    于是句義一切當學。

    又舍利子。

    波羅蜜多者。

    謂是勝慧了知一切善不善法。

    名波羅蜜多。

    以要言之。

    乃至于是句義一切當學。

    名波羅蜜多。

    又複于菩薩行殊勝圓滿。

    名波羅蜜多。

    一切智智圓滿。

    名波羅蜜多。

    于有為無為法悉無所著。

    名波羅蜜多。

    為令覺悟輪回過失。

    名波羅蜜多。

    普能顯示無盡法藏。

    名波羅蜜多。

    離諸攀緣解脫圓滿。

    名波羅蜜多。

    于布施持戒。

    忍辱精進禅定勝慧。

    普令覺悟。

    名波羅蜜多。

    究竟善巧。

    于有情界引導一切。

    為令圓滿無生法忍。

    至不退地。

    名波羅蜜多圓滿佛刹化度有情。

    至菩提場除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