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此說是名菩薩摩诃薩于神境通智業圓滿。
舍利子。
又雲何名為菩薩摩诃薩神通。
複何名智。
以彼天眼正觀色相。
此說名為神通。
彼幻法智不作正行。
此說名智。
又舍利子。
若于一切有情實有所聞。
此說名為神通。
而于前際過失俱不可得。
此說名智。
又舍利子。
若彼了知一切心行。
此說名為神通。
于心滅智不滅正行。
此說名智。
又舍利子。
而于前際念彼無礙。
此說名為神通。
若于三世智都無礙。
此說名智。
又舍利子。
于一切刹土随意往來。
此說名為神通。
于虛空刹土智都無礙。
此說名智。
又舍利子。
立法分位。
此說名為神通。
于法觀察。
此說名智。
又舍利子。
于諸世間善巧化導。
此說名為神通。
于諸世間都無系著。
此說名智。
又舍利子。
出過一切釋梵護世。
此說名為神通。
出過一切聲聞緣覺。
此說名智。
複次舍利子。
如是所說。
是名神通智業圓滿。
又舍利子。
所有煩惱散亂。
菩薩摩诃薩定分行心。
及加持智。
乃至一切有情染心散亂。
及菩薩摩诃薩定分行等。
應知積集。
舍利子。
此菩薩摩诃薩。
普遍積集而得安住。
此說名為三摩呬多。
又此一切有情。
是名三摩呬多。
心常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意常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善巧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意中極深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布施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持戒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忍辱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精進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禅定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勝慧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彼一切法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若于一切法平等。
即一切有情平等。
及一切菩提平等。
如是普遍入解。
此說名為三摩缽那。
又若普遍入解諸法如虛空等。
此說名為三摩缽那。
又若普遍平等入解無相無願無積集行。
此說名為三摩缽那。
又若普遍入解諸法音聲。
此說名為三摩缽那。
又于一切饒益不饒益等處。
心平等如地。
心平等如水。
心平等如火。
心平等如風。
心平等如空。
高離掉舉。
下無昏沉。
而善安住。
一切道行而得不動。
名三摩呬多。
于道行自體而無分别。
名三摩缽那。
雖言辭充滿無口過失。
無高無下亦無動亂。
相應順成一切世間法義時分。
然于世間八法。
而能超越。
一切煩惱悉無所著。
遠離愦鬧尋伺境界。
如是法行名三摩呬多。
又于一切世間。
工巧造作悉能顯現。
于彼事相亦不棄舍。
而菩薩摩诃薩。
于禅定波羅蜜多平等入解。
而複出生智慧方便。
不為大悲心緣之所随縛。
觀察有情平等入解。
方便寂靜極寂靜等。
是名智慧。
令佛智慧不現在前。
是名方便。
又若平等入解諸法不為随縛。
是名智慧。
又一切法都無取舍。
是名方便。
于彼法界無計度念。
是名智慧。
若于佛身平等入解。
不生現前作證。
是名方便。
于彼法身念無所住。
是名智慧。
若于佛聲相平等入解。
于妙梵音具足領悟。
是為方便。
又複思念法無可說。
是為智慧。
又于金剛心時平等入解。
而能極勝安住。
是為方便。
于彼正念念無散亂。
是為智慧。
又于往昔願是平等入解。
而能成熟有情極勝安住。
是為方便。
于一切有情念無實我。
是為智慧。
念彼善根證無所證。
是為方便。
又念彼無根及無住著。
是為智慧。
又于佛刹平等入解。
而使現前清淨。
是為方便。
念彼刹土如虛空等。
是為智慧。
又念于菩提道場平等入解。
而使現前莊嚴。
是為方便。
又念彼止息或諸染法。
是為智慧。
若于轉法輪中平等入解。
而能普應機緣。
是為方便。
又念彼轉無所轉。
是為智慧。
乃至菩提分行平等入解。
而能現前舍離。
是為方便。
乃至念彼。
于一切法而非相應。
及諸随惑。
以如來智慧禅定妙樂無諸熱惱。
于相無相一切攀緣降伏。
悉皆了知。
彼一切菩薩摩诃薩。
定非定位以善出離。
如是相應。
是為智慧。
而諸菩薩摩诃薩。
獲得無盡禅定波羅蜜多。
諸有魔事皆不得便。
得善安住諸佛法器。
舍利子。
如是所說智慧方便。
彼菩薩摩诃薩。
于禅定波羅蜜多。
而能出離。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二
舍利子。
又雲何名為菩薩摩诃薩神通。
複何名智。
以彼天眼正觀色相。
此說名為神通。
彼幻法智不作正行。
此說名智。
又舍利子。
若于一切有情實有所聞。
此說名為神通。
而于前際過失俱不可得。
此說名智。
又舍利子。
若彼了知一切心行。
此說名為神通。
于心滅智不滅正行。
此說名智。
又舍利子。
而于前際念彼無礙。
此說名為神通。
若于三世智都無礙。
此說名智。
又舍利子。
于一切刹土随意往來。
此說名為神通。
于虛空刹土智都無礙。
此說名智。
又舍利子。
立法分位。
此說名為神通。
于法觀察。
此說名智。
又舍利子。
于諸世間善巧化導。
此說名為神通。
于諸世間都無系著。
此說名智。
又舍利子。
出過一切釋梵護世。
此說名為神通。
出過一切聲聞緣覺。
此說名智。
複次舍利子。
如是所說。
是名神通智業圓滿。
又舍利子。
所有煩惱散亂。
菩薩摩诃薩定分行心。
及加持智。
乃至一切有情染心散亂。
及菩薩摩诃薩定分行等。
應知積集。
舍利子。
此菩薩摩诃薩。
普遍積集而得安住。
此說名為三摩呬多。
又此一切有情。
是名三摩呬多。
心常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意常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善巧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意中極深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布施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持戒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忍辱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精進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禅定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勝慧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彼一切法平等。
是名三摩呬多。
若于一切法平等。
即一切有情平等。
及一切菩提平等。
如是普遍入解。
此說名為三摩缽那。
又若普遍入解諸法如虛空等。
此說名為三摩缽那。
又若普遍平等入解無相無願無積集行。
此說名為三摩缽那。
又若普遍入解諸法音聲。
此說名為三摩缽那。
又于一切饒益不饒益等處。
心平等如地。
心平等如水。
心平等如火。
心平等如風。
心平等如空。
高離掉舉。
下無昏沉。
而善安住。
一切道行而得不動。
名三摩呬多。
于道行自體而無分别。
名三摩缽那。
雖言辭充滿無口過失。
無高無下亦無動亂。
相應順成一切世間法義時分。
然于世間八法。
而能超越。
一切煩惱悉無所著。
遠離愦鬧尋伺境界。
如是法行名三摩呬多。
又于一切世間。
工巧造作悉能顯現。
于彼事相亦不棄舍。
而菩薩摩诃薩。
于禅定波羅蜜多平等入解。
而複出生智慧方便。
不為大悲心緣之所随縛。
觀察有情平等入解。
方便寂靜極寂靜等。
是名智慧。
令佛智慧不現在前。
是名方便。
又若平等入解諸法不為随縛。
是名智慧。
又一切法都無取舍。
是名方便。
于彼法界無計度念。
是名智慧。
若于佛身平等入解。
不生現前作證。
是名方便。
于彼法身念無所住。
是名智慧。
若于佛聲相平等入解。
于妙梵音具足領悟。
是為方便。
又複思念法無可說。
是為智慧。
又于金剛心時平等入解。
而能極勝安住。
是為方便。
于彼正念念無散亂。
是為智慧。
又于往昔願是平等入解。
而能成熟有情極勝安住。
是為方便。
于一切有情念無實我。
是為智慧。
念彼善根證無所證。
是為方便。
又念彼無根及無住著。
是為智慧。
又于佛刹平等入解。
而使現前清淨。
是為方便。
念彼刹土如虛空等。
是為智慧。
又念于菩提道場平等入解。
而使現前莊嚴。
是為方便。
又念彼止息或諸染法。
是為智慧。
若于轉法輪中平等入解。
而能普應機緣。
是為方便。
又念彼轉無所轉。
是為智慧。
乃至菩提分行平等入解。
而能現前舍離。
是為方便。
乃至念彼。
于一切法而非相應。
及諸随惑。
以如來智慧禅定妙樂無諸熱惱。
于相無相一切攀緣降伏。
悉皆了知。
彼一切菩薩摩诃薩。
定非定位以善出離。
如是相應。
是為智慧。
而諸菩薩摩诃薩。
獲得無盡禅定波羅蜜多。
諸有魔事皆不得便。
得善安住諸佛法器。
舍利子。
如是所說智慧方便。
彼菩薩摩诃薩。
于禅定波羅蜜多。
而能出離。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