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盤道。
我說是名菩薩不退精進之行。
複次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修不退精進行時。
所謂身作業善。
語作業善。
意作業善。
乃至所有一切精進波羅蜜多。
皆悉不離身語意業之所修習。
然于三業發生精進意為最勝。
雲何意業精進最勝。
謂無分别及有分别。
雲何無分别謂菩提心。
雲何有分别。
謂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
雲何無分别。
謂于忍智悟無我理。
雲何有分别。
謂能攝受一切有情。
雲何無分别。
謂雖能攝受一切有情而無取相。
雲何有分别。
謂厭離輪回。
無分别者。
謂于三界都無所得。
有分别者。
謂諸有财寶随樂舍施。
無分别者。
謂于布施無取于相。
有分别者。
謂于持戒有所積集。
無分别者。
謂于持戒不取于相。
有分别者。
謂安受苦忍。
無分别者。
謂于刹那心無所住。
有分别者。
謂能發起諸善根法。
無分别者。
謂常靜慮。
有分别者。
謂于禅定有所積集。
無分别者。
謂心常決定安住不動。
有分别者。
謂修聞慧而無厭足。
無分别者。
謂于内心專注善巧。
有分别者。
謂于聞慧廣說諸法。
無分别者。
謂于法性都無記念。
有分别者。
謂于智慧有所修作。
無分别者。
謂于諸法離諸戲論。
有分别者。
謂于諸梵行積集修作。
無分别者。
謂于諸慧性悉能棄舍。
有分别者。
謂于五神通而能圓滿。
無分别者。
謂盡諸有漏。
有分别者。
謂于觀想而常思惟。
無分别者。
謂于内心而常正念。
有分别者。
謂于四正斷悉能巧妙。
無分别者。
謂能超越一切善根。
有分别者。
謂著文字相欲求出離。
無分别者。
謂于廣大福報普遍無相。
有分别者。
謂于諸有情善達根宜。
無分别者。
謂善能觀察諸善根法。
而無所得。
有分别者。
謂于諸力有所修習。
無分别者。
謂于是處無所損壞。
有分别者。
謂能出生菩提分法。
無分别者。
謂于諸法離分别智。
有分别者。
謂于正道而能求進。
無分别者。
觀諸神變猶如虛空。
有分别者。
謂于定門而能積集。
無分别者。
謂住奢摩他而唯一境。
有分别者。
謂于毗缽舍那而有積集。
無分别者。
謂善入法性。
有分别者。
善能入解諸因緣法。
無分别者。
謂善能了知非因緣法。
有分别者。
謂著勝義聲故。
無分别者。
謂行正法行故。
有分别者。
謂莊嚴法身。
無分别者。
謂于法身離諸莊嚴。
有分别者。
謂莊嚴語言。
無分别者。
謂依諸聖能常寂默。
有分别者。
謂依三解脫門而生樂欲。
無分别者。
謂無增上我故。
有分别者。
謂能遠離四種魔事。
無分别者。
謂能棄舍煩惱習氣種故。
有分别者。
謂能善解巧方便故。
無分别者。
謂于智慧如實知見。
有分别者。
謂離攀緣有所見故。
無分别者。
謂離超越見故。
有分别者。
謂有想念見。
無分别者。
謂意業見。
此說名為意業精進。
于精進中最為殊勝。
我說是名菩薩摩诃薩修不退轉精進之行。
複次舍利子。
如是菩薩摩诃薩行不退轉精進行時。
行是五種最上極妙之法。
速疾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雲何五種最上極妙之法。
一者而常思念佛出于世。
二者而能親近諸善知識。
三者而常值遇好時。
四者而常積集諸善根法。
常令堅固。
五者随學菩薩摩诃薩具足戒品。
而得圓滿。
是名五種最上極妙之法。
由是菩薩。
速疾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尊者舍利子。
重白佛言。
世尊。
若諸菩薩離此五種最上極妙之法。
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佛言。
舍利子。
若諸菩薩。
不常思念佛出于世。
不能親近諸善知識。
若不值遇好時。
不能積集諸善根法。
不令堅固。
不能随學諸菩薩摩诃薩。
具足戒品而不圓滿。
如是遠離五種最上極妙之法。
不能速疾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違而得者。
無有是處。
舍利子。
雲何在家菩薩遠離五種之法。
所謂如王家臣。
住大衆中。
恃其威勢。
恐怖多人。
又語衆言。
我能為汝作種種事。
但以欺诳而實不作。
乃至如是安住虛诳語言等事。
舍利子。
由是虛诳不能得生諸天善趣。
如是行相。
亦不能得值遇好時。
舍利子。
又此行相在家菩薩。
唯自具足資養等事。
不能利他。
亦複不能值佛出世。
乃至不能速疾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舍利子。
又在家菩薩住城邑中。
有諸障難而常娆惱。
雲何城邑有諸障難。
舍利子。
有諸如來出世成等正覺。
為諸天人阿修羅等說法教化。
初中後善其義深遠。
其語巧妙。
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及四部衆圍繞恭敬。
雖複親近供養禮拜苾刍苾刍尼優婆塞優婆夷。
然彼聚落城邑巷陌。
舍宅人民國王大臣長者居士。
悉住其中。
由是因緣不能具足清淨戒蘊。
我說是名城中障難。
若在家菩薩如是樂著五欲。
不能思念佛出于世。
乃至不能速疾得成無上正等正覺。
複次舍利子。
在家菩薩而自宣說現行法律。
複多障難。
所謂父母男女妻妾奴婢姊妹兄弟朋友眷屬。
于長夜中而為障難。
舍利子。
如是之法。
能為在家菩薩作諸障難。
亦複不樂佛出于世。
乃至不能速疾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七
我說是名菩薩不退精進之行。
複次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修不退精進行時。
所謂身作業善。
語作業善。
意作業善。
乃至所有一切精進波羅蜜多。
皆悉不離身語意業之所修習。
然于三業發生精進意為最勝。
雲何意業精進最勝。
謂無分别及有分别。
雲何無分别謂菩提心。
雲何有分别。
謂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
雲何無分别。
謂于忍智悟無我理。
雲何有分别。
謂能攝受一切有情。
雲何無分别。
謂雖能攝受一切有情而無取相。
雲何有分别。
謂厭離輪回。
無分别者。
謂于三界都無所得。
有分别者。
謂諸有财寶随樂舍施。
無分别者。
謂于布施無取于相。
有分别者。
謂于持戒有所積集。
無分别者。
謂于持戒不取于相。
有分别者。
謂安受苦忍。
無分别者。
謂于刹那心無所住。
有分别者。
謂能發起諸善根法。
無分别者。
謂常靜慮。
有分别者。
謂于禅定有所積集。
無分别者。
謂心常決定安住不動。
有分别者。
謂修聞慧而無厭足。
無分别者。
謂于内心專注善巧。
有分别者。
謂于聞慧廣說諸法。
無分别者。
謂于法性都無記念。
有分别者。
謂于智慧有所修作。
無分别者。
謂于諸法離諸戲論。
有分别者。
謂于諸梵行積集修作。
無分别者。
謂于諸慧性悉能棄舍。
有分别者。
謂于五神通而能圓滿。
無分别者。
謂盡諸有漏。
有分别者。
謂于觀想而常思惟。
無分别者。
謂于内心而常正念。
有分别者。
謂于四正斷悉能巧妙。
無分别者。
謂能超越一切善根。
有分别者。
謂著文字相欲求出離。
無分别者。
謂于廣大福報普遍無相。
有分别者。
謂于諸有情善達根宜。
無分别者。
謂善能觀察諸善根法。
而無所得。
有分别者。
謂于諸力有所修習。
無分别者。
謂于是處無所損壞。
有分别者。
謂能出生菩提分法。
無分别者。
謂于諸法離分别智。
有分别者。
謂于正道而能求進。
無分别者。
觀諸神變猶如虛空。
有分别者。
謂于定門而能積集。
無分别者。
謂住奢摩他而唯一境。
有分别者。
謂于毗缽舍那而有積集。
無分别者。
謂善入法性。
有分别者。
善能入解諸因緣法。
無分别者。
謂善能了知非因緣法。
有分别者。
謂著勝義聲故。
無分别者。
謂行正法行故。
有分别者。
謂莊嚴法身。
無分别者。
謂于法身離諸莊嚴。
有分别者。
謂莊嚴語言。
無分别者。
謂依諸聖能常寂默。
有分别者。
謂依三解脫門而生樂欲。
無分别者。
謂無增上我故。
有分别者。
謂能遠離四種魔事。
無分别者。
謂能棄舍煩惱習氣種故。
有分别者。
謂能善解巧方便故。
無分别者。
謂于智慧如實知見。
有分别者。
謂離攀緣有所見故。
無分别者。
謂離超越見故。
有分别者。
謂有想念見。
無分别者。
謂意業見。
此說名為意業精進。
于精進中最為殊勝。
我說是名菩薩摩诃薩修不退轉精進之行。
複次舍利子。
如是菩薩摩诃薩行不退轉精進行時。
行是五種最上極妙之法。
速疾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雲何五種最上極妙之法。
一者而常思念佛出于世。
二者而能親近諸善知識。
三者而常值遇好時。
四者而常積集諸善根法。
常令堅固。
五者随學菩薩摩诃薩具足戒品。
而得圓滿。
是名五種最上極妙之法。
由是菩薩。
速疾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尊者舍利子。
重白佛言。
世尊。
若諸菩薩離此五種最上極妙之法。
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佛言。
舍利子。
若諸菩薩。
不常思念佛出于世。
不能親近諸善知識。
若不值遇好時。
不能積集諸善根法。
不令堅固。
不能随學諸菩薩摩诃薩。
具足戒品而不圓滿。
如是遠離五種最上極妙之法。
不能速疾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違而得者。
無有是處。
舍利子。
雲何在家菩薩遠離五種之法。
所謂如王家臣。
住大衆中。
恃其威勢。
恐怖多人。
又語衆言。
我能為汝作種種事。
但以欺诳而實不作。
乃至如是安住虛诳語言等事。
舍利子。
由是虛诳不能得生諸天善趣。
如是行相。
亦不能得值遇好時。
舍利子。
又此行相在家菩薩。
唯自具足資養等事。
不能利他。
亦複不能值佛出世。
乃至不能速疾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舍利子。
又在家菩薩住城邑中。
有諸障難而常娆惱。
雲何城邑有諸障難。
舍利子。
有諸如來出世成等正覺。
為諸天人阿修羅等說法教化。
初中後善其義深遠。
其語巧妙。
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及四部衆圍繞恭敬。
雖複親近供養禮拜苾刍苾刍尼優婆塞優婆夷。
然彼聚落城邑巷陌。
舍宅人民國王大臣長者居士。
悉住其中。
由是因緣不能具足清淨戒蘊。
我說是名城中障難。
若在家菩薩如是樂著五欲。
不能思念佛出于世。
乃至不能速疾得成無上正等正覺。
複次舍利子。
在家菩薩而自宣說現行法律。
複多障難。
所謂父母男女妻妾奴婢姊妹兄弟朋友眷屬。
于長夜中而為障難。
舍利子。
如是之法。
能為在家菩薩作諸障難。
亦複不樂佛出于世。
乃至不能速疾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