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诏譯
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四
複次舍利子。
在家菩薩于諸如來所設契經如實行相。
雖複聽已不樂多聞。
于少欲行不樂修習。
及于同類諸契經等。
亦不信受。
于彼如來大乘教中。
複生毀謗。
而皆堕于諸惡趣中。
雲何名為諸惡趣中。
所謂焰魔羅界餓鬼畜生。
又複邊地諸惡律儀。
縱得為人身不具足。
垢穢障重具諸邪見。
舍利子。
如是所呵厭處。
諸佛菩薩。
皆悉遠離不樂生彼。
乃至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舍利子。
在家菩薩于有大勢力堅樂依止。
所謂國王大臣及諸人民。
大富豪傑增諸嗔恚。
所出言辭多生谄僞。
積集惡事诳惑于人。
複生侮慢。
是人以不善語故。
堕惡趣中。
身體羸瘦具諸惡相。
舍利子。
此名在家菩薩五種之法。
以是因緣。
不能值遇諸佛出世。
亦複不能親近善友。
不能值遇好時。
所集善根悉皆毀壞。
于持戒菩薩摩诃薩等。
不能随學。
乃至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
欲重明斯義。
說伽陀曰。
若人行是五種法于此勝慧不增長 而複遠離調禦尊不能速疾成正覺 虛诳一切有情故如王家臣諸仆使 悉斷一切善根力不能值遇佛出世 又或驚怖諸有情語令捉縛加捶打 如是作諸惡業已于無上尊常遠離 複于苾刍苾刍尼破他淨戒生病苦 刹那不得值好時于諸佛所常遠離 父母妻孥諸眷屬于非法行常無間 而于正法不樂聞堕癡迷中難出離 設逢佛世求親近于刹那間不能得 或複愛樂出家時彼等競來為障難 或時聽是正法已随處演說真實空 彼等競生嗔恚心乃說此為非正法 如是種種諸障難十六分中未及一 由是毀謗正法因世世生盲無所見 彼不能見正覺尊縱見不生清淨信 當獲人身不具足後堕一切傍生中 若人歸向佛菩提及于菩薩生愛樂 一切障難悉蠲除善能修習真正行 所有父母并眷屬及餘一切有情類 數數引導令出家速能攝受歸正道 唯母最初引導已複能贊歎令出家 即當往詣善逝尊發心開悟大菩提 複次舍利子。
出家菩薩複有如是五種之法。
于諸善友亦複遠離。
諸佛出世于刹那時不能值遇如是積集諸善根力亦皆破壞。
而于持戒菩薩摩诃薩。
不能随學。
乃至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雲何五法。
一者以邪思故破諸淨戒。
二者以不信故毀謗正法。
三者耽著利養及樂名聞。
四者執著我見入諸險難。
五者于他善行而生嫉妒。
舍利子。
而出家菩薩。
具足如是五種之法。
于諸善友亦複遠離。
不能值遇諸佛出世。
以要言之。
乃至不能速疾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子。
以是義故。
譬如餓犬羸瘦憔悴皮骨連立。
匆見枯骨而生食想。
複于靜處以力舐齧。
自傷其口血塗骨上。
不自覺知妄生貪愛。
于其飽滿終無所得。
時有刹帝利婆羅門長者居士。
自遠而來。
見是餓犬齧彼枯骨。
極生嗟念。
是時餓犬複自思惟。
彼所來者奪我美味。
時犬乃作惡聲惡眼[齒*(崖-山)][齒*來]号吠。
舍利子。
于意雲何。
彼諸人衆見是枯骨悉無血肉為侵奪不。
舍利子言。
不也世尊。
不也善逝。
佛告舍利子。
雲何彼犬作如是相。
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
由犬餓故。
齧彼枯骨如甘露味。
妄生貪愛故。
現如是惡聲惡眼[齒*(崖-山)][齒*來]号吠。
恐彼人衆之所侵奪。
佛告舍利子。
如我滅後有諸苾刍。
于種族中乃至便利不淨。
深生愛著之所纏縛。
如是行相。
于刹那時成就佛事亦不能得。
彼諸苾刍我今所說。
于佛法中如彼餓犬。
匪惟如來作是诃毀。
若諸有情見彼苾刍如是行相。
亦複诽謗如彼餓犬。
舍利子。
複有菩薩摩诃薩。
廣為利樂一切有情。
求佛智慧。
于自身命亦複棄舍。
何況于他善業而生憎嫉。
複次舍利子。
複有世間愚癡之人。
以自活命愛樂世間财寶飲食。
身為奴仆。
為彼系縛責役驅使。
于他族中親近诳妄。
以貪求故。
複于他人而生嫉妒。
舍利子。
如彼苾刍為貪利養。
先在彼族見後來者。
而複發起憎嫉之心。
謂後來者而作是言。
我先住此。
汝等諸人從何所來。
今此族中諸長者等。
先發願言。
所有衣服飲食卧具醫藥決定施我。
作如是言。
彼後來者雲何當得。
因是發生三種過失。
何等為三。
一者樂著住處。
二者不樂本住。
三者于世間法而能解了。
出世間法不能解了。
又彼苾刍于此長者族中不樂安住。
而彼苾刍又發是言。
住處有三。
一者愛樂處住。
二者和合處住。
三者如實處住。
汝諸長者多行過失。
應當于我深生恭敬。
于我法中稱揚贊歎。
舍利子。
由是種族生憎嫉過。
于潔白法悉皆減沒。
複次舍利子。
複有種族多諸嫉妒虛妄不實。
或有持戒不持戒者。
于菩薩摩诃薩所。
悉皆遠離而不随學。
如是譬喻應當了知。
複次舍利子。
于過去無量無邊廣大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彼時彼分有佛出世。
号勝高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在家菩薩于諸如來所設契經如實行相。
雖複聽已不樂多聞。
于少欲行不樂修習。
及于同類諸契經等。
亦不信受。
于彼如來大乘教中。
複生毀謗。
而皆堕于諸惡趣中。
雲何名為諸惡趣中。
所謂焰魔羅界餓鬼畜生。
又複邊地諸惡律儀。
縱得為人身不具足。
垢穢障重具諸邪見。
舍利子。
如是所呵厭處。
諸佛菩薩。
皆悉遠離不樂生彼。
乃至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舍利子。
在家菩薩于有大勢力堅樂依止。
所謂國王大臣及諸人民。
大富豪傑增諸嗔恚。
所出言辭多生谄僞。
積集惡事诳惑于人。
複生侮慢。
是人以不善語故。
堕惡趣中。
身體羸瘦具諸惡相。
舍利子。
此名在家菩薩五種之法。
以是因緣。
不能值遇諸佛出世。
亦複不能親近善友。
不能值遇好時。
所集善根悉皆毀壞。
于持戒菩薩摩诃薩等。
不能随學。
乃至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
欲重明斯義。
說伽陀曰。
若人行是五種法于此勝慧不增長 而複遠離調禦尊不能速疾成正覺 虛诳一切有情故如王家臣諸仆使 悉斷一切善根力不能值遇佛出世 又或驚怖諸有情語令捉縛加捶打 如是作諸惡業已于無上尊常遠離 複于苾刍苾刍尼破他淨戒生病苦 刹那不得值好時于諸佛所常遠離 父母妻孥諸眷屬于非法行常無間 而于正法不樂聞堕癡迷中難出離 設逢佛世求親近于刹那間不能得 或複愛樂出家時彼等競來為障難 或時聽是正法已随處演說真實空 彼等競生嗔恚心乃說此為非正法 如是種種諸障難十六分中未及一 由是毀謗正法因世世生盲無所見 彼不能見正覺尊縱見不生清淨信 當獲人身不具足後堕一切傍生中 若人歸向佛菩提及于菩薩生愛樂 一切障難悉蠲除善能修習真正行 所有父母并眷屬及餘一切有情類 數數引導令出家速能攝受歸正道 唯母最初引導已複能贊歎令出家 即當往詣善逝尊發心開悟大菩提 複次舍利子。
出家菩薩複有如是五種之法。
于諸善友亦複遠離。
諸佛出世于刹那時不能值遇如是積集諸善根力亦皆破壞。
而于持戒菩薩摩诃薩。
不能随學。
乃至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雲何五法。
一者以邪思故破諸淨戒。
二者以不信故毀謗正法。
三者耽著利養及樂名聞。
四者執著我見入諸險難。
五者于他善行而生嫉妒。
舍利子。
而出家菩薩。
具足如是五種之法。
于諸善友亦複遠離。
不能值遇諸佛出世。
以要言之。
乃至不能速疾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子。
以是義故。
譬如餓犬羸瘦憔悴皮骨連立。
匆見枯骨而生食想。
複于靜處以力舐齧。
自傷其口血塗骨上。
不自覺知妄生貪愛。
于其飽滿終無所得。
時有刹帝利婆羅門長者居士。
自遠而來。
見是餓犬齧彼枯骨。
極生嗟念。
是時餓犬複自思惟。
彼所來者奪我美味。
時犬乃作惡聲惡眼[齒*(崖-山)][齒*來]号吠。
舍利子。
于意雲何。
彼諸人衆見是枯骨悉無血肉為侵奪不。
舍利子言。
不也世尊。
不也善逝。
佛告舍利子。
雲何彼犬作如是相。
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
由犬餓故。
齧彼枯骨如甘露味。
妄生貪愛故。
現如是惡聲惡眼[齒*(崖-山)][齒*來]号吠。
恐彼人衆之所侵奪。
佛告舍利子。
如我滅後有諸苾刍。
于種族中乃至便利不淨。
深生愛著之所纏縛。
如是行相。
于刹那時成就佛事亦不能得。
彼諸苾刍我今所說。
于佛法中如彼餓犬。
匪惟如來作是诃毀。
若諸有情見彼苾刍如是行相。
亦複诽謗如彼餓犬。
舍利子。
複有菩薩摩诃薩。
廣為利樂一切有情。
求佛智慧。
于自身命亦複棄舍。
何況于他善業而生憎嫉。
複次舍利子。
複有世間愚癡之人。
以自活命愛樂世間财寶飲食。
身為奴仆。
為彼系縛責役驅使。
于他族中親近诳妄。
以貪求故。
複于他人而生嫉妒。
舍利子。
如彼苾刍為貪利養。
先在彼族見後來者。
而複發起憎嫉之心。
謂後來者而作是言。
我先住此。
汝等諸人從何所來。
今此族中諸長者等。
先發願言。
所有衣服飲食卧具醫藥決定施我。
作如是言。
彼後來者雲何當得。
因是發生三種過失。
何等為三。
一者樂著住處。
二者不樂本住。
三者于世間法而能解了。
出世間法不能解了。
又彼苾刍于此長者族中不樂安住。
而彼苾刍又發是言。
住處有三。
一者愛樂處住。
二者和合處住。
三者如實處住。
汝諸長者多行過失。
應當于我深生恭敬。
于我法中稱揚贊歎。
舍利子。
由是種族生憎嫉過。
于潔白法悉皆減沒。
複次舍利子。
複有種族多諸嫉妒虛妄不實。
或有持戒不持戒者。
于菩薩摩诃薩所。
悉皆遠離而不随學。
如是譬喻應當了知。
複次舍利子。
于過去無量無邊廣大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彼時彼分有佛出世。
号勝高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