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七

關燈
子。

    時毗婆屍如來為彼童子及諸人衆。

    發如是言。

    我今為汝授作佛記。

    勿生疑惑。

    善自安慰勿複異見。

    所以者何。

    汝于往昔為大自在天子。

    我于彼時。

    已曾為汝授作佛記。

    過是已後經俱胝那由他劫不堕惡趣。

    又過俱胝那由他劫。

    于彼轉輪聖王族姓中生。

    得成為佛。

    名曰大悲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具大名稱。

    父名淨飯。

    離諸暗鈍。

    母名摩耶。

    離諸憂惱。

    其子爾時亦如我子。

    字羅睺羅。

    出現世已。

    求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于菩提道既成就已。

    其佛壽命滿十萬歲。

    彼佛光明普能照耀十萬逾繕那國土。

    彼世界中一切有情。

    有緣無緣悉皆承佛光明照觸。

    時佛光中有百俱胝。

    那由陀俱胝。

    百千那由他俱胝。

    大聲聞衆皆來集會。

    複有一俱胝衆。

    皆是大阿羅漢。

    具足白法諸漏已盡。

    無複煩惱心得自在。

    具八解脫得六神通。

    舍利子。

    如是大阿羅漢皆來集會。

    複有無量大菩薩衆皆來集會。

    複有彼佛往昔一切父母亦來集會。

    時大悲如來說法教化。

    無量阿僧祇有情。

    皆住不退轉地。

    于諸有情作善利已。

    即于是時入般涅盤。

    正法住世一俱胝歲。

    彼佛舍利。

    于諸世間廣大流布。

    如我滅後流布舍利等無有異。

    舍利子。

    說是語時諸有正士。

    發起勇猛廣大精進。

    而起尋伺觀察世間。

    利樂有情心無退轉。

    複有菩薩摩诃薩發起正念。

    轉複增勝心無間斷。

    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經于無量阿僧祇劫。

    願于生死流轉之中。

    化利有情求佛菩提。

    舍利子。

    我于彼時亦發是願。

    盡生死際被精進铠。

    化利有情圓滿一劫精進行願。

    勇猛精進心無退轉。

    願成菩提。

    複次舍利子。

    雲何菩薩摩诃薩不退勇猛精進。

    若菩薩摩诃薩。

    行不退勇猛精進行時。

    設見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火聚。

    為求如來正等菩提。

    應當發起勇猛精進。

    入是火中而能安忍不生懈倦。

    彼諸菩薩聞是法時。

    即得超越圓滿一劫精進行願。

    又諸菩薩聞是法時。

    于不退轉勇猛精進。

    即得增長無量善根。

    複次舍利子。

    若菩薩摩诃薩。

    行不退轉勇猛精進時。

    而為利益一切有情求證涅盤。

    純一無雜常住堅固。

    于善不善起大悲慜。

    于諸有情行相應行。

    複次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當行勇猛精進悉無懈怠。

    于一切處舉足下足。

    常不離于菩提之心。

    觀諸三寶常在目前。

    亦不棄舍一切有情。

    亦不随順一切煩惱。

     複次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當行勇猛精進悉無懈怠。

    于已生未生諸善根力。

    悉令回向菩提正道複令善根增長無盡。

    舍利子。

    譬如百川流注大海其水無盡。

    今此善根回向菩提。

    亦複如是無有窮盡。

    是故說名不退勇猛精進。

    複次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當行不退勇猛精進之時。

    悉無懈怠。

    于諸正行一切智智積集善根。

    複能利樂一切有情。

    是故說名不退勇猛精進。

     複次舍利子。

    我今略說菩薩摩诃薩乃至一切有情所獲福蘊。

    乃至有學無學聲聞緣覺所獲福蘊。

    不及如來一毛端量所獲福蘊。

    何況如來遍身毛孔所有福蘊。

    為由如來于無量劫積集修行廣大福蘊。

    設有廣大積集福蘊。

    如實行相百分千分。

    不及如來一大人相。

    何況如來一切相好。

    又諸福蘊。

    不及如來眉間白毫一珂月相。

    何況百千匝中所有功德。

    又諸福蘊。

    不及如來一無見頂相。

    何況如來大丈夫相。

    乃至烏瑟膩沙諸根相好出生百千俱胝所有功德。

    又諸福蘊。

    不及如來大法螺音一說法相。

    何況如來廣大法音。

    普能遍滿無量世界。

    令諸有情諸根調适皆生歡喜。

    随其勝解得善調伏。

    于如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生知解。

    如是菩薩于無量世界随學。

    如來發大音聲。

    普令有情悉皆得聞。

    被精進铠發堅固意。

    樂習菩薩不退勇猛精進之行。

     複次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修精進行時。

    而無退屈。

    假使普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

    具足成就勝解智力。

    若諸有情于此菩薩藏正法。

    随順成就具足智力。

    比前功德。

    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

    乃至烏波尼殺昙分。

    不及其一。

    以要言之。

    如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

    悉令獲得須陀洹智力。

    斯陀含智力。

    阿那含智力。

    阿羅漢智力。

    又令獲得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不退轉地智力。

    一生補處菩薩之位。

    乃至廣說無量世界一切有情。

    普令獲得一生補處菩薩智力。

    若諸有情。

    于如來無分别及有分别智力等。

    如是聽已。

    不驚不怖。

    當于彼時次第樂欲甚深智力。

    比前功德。

    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阿僧祇分。

    乃至烏波尼殺昙分。

    不及其一。

    而菩薩樂欲發起勇猛精進。

    甯棄身命頭目髓腦一切支分。

    于如來智力。

    不樂暫時間斷修習。

    如是棄舍勇猛精進。

    我說是名菩薩不退精進之行。

    複次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應當如是修學。

    不退轉地乃至發起一心。

    遍入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有情無量無邊心行差别。

    若諸有情具足充滿貪嗔癡等一切煩惱而複回入菩薩之心。

    是時菩薩以智慧力。

    譬喻言辭種種推求。

    如是發起勇猛精進。

    見是色相一切有情貪嗔癡等之所燒煮。

    是時菩薩以諸方便。

    普令止息一切苦惱。

    如彼灰燼散滅無餘。

    複令修習趣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