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四

關燈
持諸禁戒常得遠離諸險苦難。

    于自身分常生厭離。

    持諸禁戒于無常想而能伺察。

    于自壽命複能棄舍。

    持諸禁戒而常不樂久住于世。

    唯常遠離諸相違行。

    持諸禁戒于自心意。

    常極清淨離諸熱惱。

    持諸禁戒遠離貪愛。

    不自貢高而能謙下。

    持諸禁戒純直無谄。

    柔和軟語如實相應。

    持諸禁戒獲大名稱。

    普遍一切而自調伏。

    持諸禁戒常無嗔恚。

    好樂寂靜。

    以善語言化利有情。

    持諸禁戒如實而說悉無違背。

    以四攝法攝受有情。

    持諸禁戒常護正法。

    于自法财而無匮乏。

    諸有智者于此戒蘊悉皆具足。

    而能行諸菩薩之行。

    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以是持戒波羅蜜多故。

    而能發起勇猛之心。

    所有魔事及魔眷屬。

    悉皆隐蔽諸娆惱事。

    亦複不現。

     忍辱波羅蜜多品第八之餘 舍利子。

    雲何菩薩摩诃薩忍辱波羅蜜多。

    是菩薩摩诃薩。

    為護禁戒發起勇猛。

    修行具足忍辱波羅蜜多。

    修是行時。

    世間所有一切娆惱不饒益事。

    皆能忍受。

    若寒熱饑渴暴風酷日。

    若蚊虻水蛭毒蟲之類。

    共來觸惱悉能安受。

    若諸衆生以惡語言互來毀謗。

    及欲損害菩薩身命。

    菩薩爾時心無恐怖。

    不生恚惱亦無怨結。

    已生現生當生悉能忍耐。

    舍利子。

    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具足。

    忍辱波羅蜜多。

    又舍利子。

    我于往昔長夜之中。

    常修如是忍辱觀法。

    若一切有情固來毀罵。

    加諸嗔恚而行捶打。

    以粗惡語種種诽謗。

    我于爾時不生忿恚。

    不生嫉妒不生惱害。

    亦不以其不饒益事反相加害。

    舍利子。

    我自成就忍辱觀已。

    常起悲心慜念有情。

    增長忿怒嗔恚嫉妒。

    堕煩惱中。

    複以善巧種種方便而覺悟之。

    令得出離獲妙果報。

    若諸有情棄背菩薩。

    不從善化返增惡行。

    于一切處常獲醜陋不如意報。

    何以故。

    嗔恚行業是醜陋因。

    是不善業。

    是雜染業是下劣業。

    非正士業。

    非善友業。

    此不應作。

    當知嗔恚諸不善業。

    能令引趣堕三惡道。

    能令引趣焰魔羅界。

    能令引趣随地獄道生畜生中。

    于焰魔羅界以為眷屬。

    如是嗔恚諸惡行業。

    能令引趣無财下劣夜叉趣中。

    能令引趣無财下劣餓鬼趣中。

    如是嗔恚諸惡行業。

    能令引趣貧窮下賤醜陋人中。

    舍利子。

    我自往昔不曾修作如是行相。

    菩薩摩诃薩亦應不修如是行相。

    又舍利子。

    此中雲何是别異法。

    雲何種種别異修作。

    我等所修善法相應。

    彼等所修非善法相應是别異法别異修作。

    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應當如是随我修學。

    何以故。

    菩薩摩诃薩當修學時。

    或有有情來相娆惱。

    不起忿怒嗔恚之心。

    于諸行相亦不作意。

    常自思惟作忍辱觀。

    成熟有情諸善根本。

    舍利子。

    假使有人以金銀琉璃砗磲碼瑙珊瑚琥珀末尼珠等。

    滿四大洲以用布施。

    不如行此忍辱波羅蜜多。

    何以故。

    菩薩摩诃薩。

    以忍辱故能令有情不堕輪回。

    趣無漏道。

     複次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應當不起嗔恚之心。

    而常作意念佛念法念僧。

    何以故。

    以是歸命功德之力。

    當得成就無量善根。

    亦令有情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作是念時常得覺悟。

    我與有情何善何惡。

    若不思念佛法僧寶。

    即被忿怒嗔恚。

    惡行常相纏縛。

    菩薩作是思惟。

    若起嗔恚即非正理。

    若能忍辱即是正理。

    菩薩應當遠離一切嗔恚業行。

    當行忍辱波羅蜜多時。

    應先思念佛法僧寶。

    是三寶力。

    能令一切有情同行是行。

    舍利子。

    我已成就如是行相。

    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諸有情轉妙法輪。

    願諸如來攝受于我。

    善男子。

    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

    為諸有情轉妙法輪。

    當獲諸佛勝無礙解無量知見。

    菩薩修是忍辱波羅蜜多。

    如是行相。

    對治忿怒嗔恚惡行。

    亦當憶念東方有殑伽沙等世界。

    彼有殑伽沙等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現住說法利益有情。

    時諸菩薩為彼如來之所授記。

    善男子。

    我亦已發如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為諸有情說法教化。

    如是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有殑伽沙等世界。

    彼有殑伽沙等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現住說法利益有情。

    時諸菩薩為彼如來之所授記。

    善男子。

    我亦已發如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為諸有情說法教化。

    常樂稱贊忍辱波羅蜜多。

    作師子吼。

    永得遠離忿怒嗔恚諸惡行法。

    若諸有情或樂修作種種利益。

    菩薩爾時。

    見諸有情如是修作。

    我亦随順作諸義利。

    雲何此中種種難作易作。

     複次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與一切有情。

    應當如是修學忍辱波羅蜜多。

    若不随順如是修學。

    非我善友。

    若能随順作義利事。

    是名善友。

    是故了知無所侵害。

    是義利事。

    我當深樂。

    不舍有情作諸義利。

    爾時世尊。

    說伽陀曰。

     我于俱胝億劫中荷負有情不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