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二

關燈
複能積集諸善功德。

    六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諸惡友而常遠離。

    于不善法皆能棄舍。

    七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諸有情常起慈心而生慜念。

    八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諸有情常起悲心。

    于險難中而常救護。

    九者菩薩堅持禁戒。

    愛樂正法如遊園觀生大喜樂。

    十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違順境心常舍離皆悉平等。

    舍利子。

    此十種戒行之相。

    菩薩摩诃薩。

    皆能如是清淨圓滿。

     複次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複有十種清淨行相。

    何等為十。

    一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諸施度善能調伏一切有情。

    二者菩薩堅持禁戒。

    常行忍辱于自己心而常防護。

    三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諸善法精進不退。

    四者菩薩堅持禁戒于諸定聚而常加行不生散亂。

    五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勝慧中常樂多聞而無厭足。

    六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菩薩藏而求正法。

    常修聞慧堅固無懈。

    七者菩薩堅持禁戒。

    而常伺察諸無常法。

    志求菩提不惜身命。

    八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自壽命而常伺察如夢如幻刹那生滅。

    九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自意願及諸有情。

    一切善行清淨圓滿。

    十者菩薩堅持禁戒。

    以持戒力願于當來生佛會中。

    及諸有情悉同圓滿清淨戒行。

    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皆能圓滿如是十種清淨戒相。

    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如是圓滿清淨戒行。

    當獲天上及于人間種種吉祥殊勝妙果。

    菩薩于諸世間種種事業。

    悉皆明了。

    菩薩于諸世間種種妙欲悉能施與。

    一切有情而不自著。

    菩薩行慈行時。

    與諸有情等行慈行。

    互相憐慜而無損害。

    菩薩行菩薩行時。

    深信正法而無虛妄。

    複于一切有情。

    皆生父母之想。

    複于一切有情。

    親近随順而生信愛。

    于有為法。

    念念而生無常之想。

    于有為行皆生覺悟。

    于自身命而能棄舍故。

    得圓滿清淨戒行。

    爾時世尊。

    為諸菩薩說伽陀曰。

     色相光明妙無比宣說諸佛正法門 清淨禁戒堅護持法身上妙當獲得 遠離愚盲諸苦惱癃殘百疾不能侵 清淨禁戒堅護持當獲諸根悉圓滿 勢力廣大無與等威德熾盛亦複然 智慧猛利超世間降伏一切諸魔障 以慧愛力攝群動能破一切諸疑網 天龍八部鹹歸依國王王屬皆供養 能離一切諸恐怖安住禁戒無退轉 不堕一切惡趣中行大法故具名稱 一切有情著睡眠菩薩而能常警覺 複能遊往遍四方為利有情求善法 最上珍寶及妻妾離我執故悉能舍 為求無上大菩提安住圓滿清淨戒 為求無上正法故于諸佛教生尊重 常作世間人中師能廣供養于塔廟 能除一切嗔恚心于諸惡作悉能忍 以忍辱力而自安一切诽謗皆不動 能于言行悉相應一切時中無虛妄 當坐菩提大道場三千世界悉震動 而能盡求諸佛法亦不歸依諸天趣 棄舍外道邪見心無上菩提誓成就 一切器杖及毒藥有情持以互相害 菩薩救護于其中是故名為大智者 我于俱胝多劫中慜念一切含生類 若見受其苦惱時委身代彼無懈倦 一切有情多虛诳來菩薩所欲侵奪 造諸惡業閻浮中唯佛正法能除斷 能施一切諸珍寶而常親近諸善友 若諸有情侵害時終不起于恚惡意 一切有情身邊處而常棄舍愚夫法 諸佛妙行獲圓成清淨戒足常不舍 而常善住諸佛法亦能于法皆随轉 菩提行願悉能行得成正覺菩提果 淨證三明甘露法亦常善住于戒蘊 一切法習悉能成天上人間獲妙供 為求一切無上法于諸事業悉明了 善解有情取舍心堪受人天諸供養 宣說最上甘露法于戒蘊中常清淨 悟了無上菩提因一切魔障悉遠離 詣菩提樹安坐已譬如日月照世間 具大威德熾盛光于世間中為最上 慧眼最上出世間于無畏語先成就 示正道已悉圓成當施有情諸無畏 菩薩不起愛樂心于身命财能棄舍 世間珍寶無所貪當證無上菩提果 衆等不舍菩提道具足持戒常精進 而能安住正法中遠離一切諸谄诳 菩薩安住戒蘊中世間或有谄诳者 來菩薩所伸語言以真實語而教示 或有常持衣缽者多行谄诳而不實 欲施菩薩而無施菩薩正念無所動 複次舍利子。

    如是菩薩摩诃薩。

    圓滿清淨諸戒行已。

    于諸世間有為法中不生愛樂。

    于諸有情常生母想。

    于五欲中生無著想。

    了知世法悉皆無相。

    心行平等無諸險惡。

    現前成辦菩薩之行。

    何以故。

    菩薩摩诃薩。

    行平等心時。

    不離涅槃。

    若染污心而生執著。

    令諸險惡轉生增勝。

    眼著色故。

    菩薩了知從識心生。

    煩惱虛假。

    離自性故而皆斷滅。

    于諸攀緣而生計執。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