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二

關燈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诏譯 持戒波羅蜜多品第七之五 爾時世尊。

    說是義已。

    複增教示諸大菩薩摩诃薩衆。

    說伽陀曰。

     應觀世間能救護一切有情最勝因 諸無邊智悉了知獲得涅盤無量樂 往來殊勝獲妙果永斷世間諸苦因 遍善調伏生天中刹那遠離諸惡趣 我今速得見諸佛遠離一切苦難因 世間伏藏無有邊随意自在悉獲得 一切資财與珍寶随念應現于世間 八功德水亦複然河沙池沼悉澄湛 免離種種醜陋因一切不生諸苦惱 聾盲癞病等因緣善調伏者獲妙果 所有世間諸患者若完若缺衆生類 背伛癵躄矬陋形諸染著故悉減沒 遠離一切異類相當獲最上殊勝報 面貌具足悉圓美善調伏者得妙果 色相端嚴大名稱諸天鹹來伸供養 八部皆生恭敬心一切有情亦如是 複次善調伏者得此果利。

    除滅一切諸惡趣已。

    然後得生諸天界中。

    速疾成就大菩提果。

    善調伏者得此果利。

    善解一切諸有情心。

    善能通達諸有情行。

    行七步已。

    于諸世間發大音聲。

    于諸識中獲大智慧最勝解脫。

    皆得成就最上智慧。

    與諸有情皆悉明了。

    于智慧中善能安立。

    最勝智慧皆悉清淨。

    于諸佛所皆悉成就。

    于諸體性智慧明了。

    于自他中皆悉成就。

    若諸有情具智慧力。

    于諸作用皆悉成就。

    善能如是宣說此義。

    少欲有情悉無願力。

    多貪有情皆悉迷著。

    罪業因緣皆悉增上。

    積集惡業無量無邊。

    于諸正法不能信受。

    若有有情諸少欲者。

    于正法中不生尊重。

    于諸有情不生恭敬極嗔恚相生染污心。

    自謂已得阿羅漢果。

    所有世間衰老病者諸大苦惱悉集其身。

    彼人獲得如是果報。

    所有一切諸不善相。

    虛受應供諸飲食等。

    作不善業當堕地獄。

    不能持彼清淨戒行。

    何況複得阿羅漢果。

    若生信解造諸塔廟。

    發恭敬心得生善處。

    如是持戒修行業已。

    舍利子。

    諸菩薩摩诃薩。

    求趣大乘正法藏者。

    應當親近諸軌範師。

    而常獲得無量善法。

    如是如是稱贊功德。

    皆悉獲得諸善果報。

    然後轉增無量無邊不可思不可量不可數無邊功德。

    如是成已。

    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安住菩薩藏者。

    得善調伏清淨戒行圓滿具足。

    諸菩薩行皆悉成辦。

    雲何名為戒行清淨悉得圓滿。

    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有十種行相。

    何等為十。

    一者一切有情于菩薩所不生娆害。

    二者菩薩于諸有情所有财寶不生貪著。

    三者菩薩遠離一切諸有眷屬。

    四者菩薩于諸有情不生欺诳。

    五者菩薩于諸有情及自眷屬。

    不起離間諸惡語言。

    六者菩薩于無量劫。

    以柔軟語化利有情。

    七者菩薩于諸有情不發绮語。

    八者菩薩于諸有情資生之具不生貪愛。

    九者菩薩于諸有情不生嗔恚。

    所有诽謗皆能忍受。

    十者菩薩遠離邪見。

    亦不歸依諸天趣故。

    舍利子。

    此十種法。

    皆是菩薩摩诃薩清淨戒行具足之相。

     複次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複有十種清淨戒行。

    何等為十。

    一者菩薩于諸戒行堅持不破。

    不被無明之所侵娆。

    二者菩薩堅持戒行絕諸瑕玼。

    于諸險難而不生故。

    三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諸煩惱雜染等事悉皆遠離。

    四者菩薩持戒清淨。

    于潔白法常不遠離。

    五者菩薩持諸禁戒。

    常行平等随心自在。

    六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諸智者不生毀謗而得安隐。

    七者菩薩堅持禁戒。

    而皆遠離一切過失。

    八者菩薩堅持禁戒密護諸根令不起故。

    九者菩薩堅持禁戒。

    防護諸根初中後時皆悉成就。

    十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正念中普盡無餘皆悉圓滿。

    舍利子。

    此十種法。

    菩薩摩诃薩皆悉成就。

     複次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複有十種持戒行相。

    何等為十。

    一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諸飲食少欲知足。

    二者菩薩堅持禁戒。

    斷貪嗔癡生喜足故。

    三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其身心不生貪愛。

    四者菩薩堅持禁戒。

    遠離一切諸女人故。

    行住坐卧居曠野中。

    五者菩薩堅持禁戒。

    行頭陀行常不忘失諸功德故。

    六者菩薩堅持禁戒。

    自在成辦諸善根故。

    七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勝種族常生歡喜。

    亦不正視餘諸相好。

    八者菩薩堅持禁戒。

    言行相應于人天中不生欺诳。

    九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自身中常行伺察。

    自心決定不生過失。

    于他過失亦不起見常行庇護。

    十者菩薩堅持禁戒。

    以四攝法化利有情常不棄舍。

    舍利子。

    如是十法。

    菩薩摩诃薩。

    皆能圓滿清淨戒行。

     複次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複有十種清淨圓滿戒行之相。

    何等為十。

    一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佛信解不生退屈。

    二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正法中常能擁護。

    三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大衆中常生尊重。

    四者菩薩堅持禁戒。

    趣求菩提志意柔和。

    于無上果心不暫舍。

    五者菩薩堅持禁戒。

    于諸善友常能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