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二

關燈
真實法而為善法。

    菩薩知是虛妄自内心起。

    而生勝解。

    于諸煩惱盡得解脫。

    身亦解脫。

    于貪嗔癡悉皆盡故。

    何以故。

    此之貪法刹那盡故。

    若或别有貪法。

    若或别有盡法。

    悉皆真實。

    如是貪法真實了知。

    真實盡故。

     複次舍利子。

    然此貪法非于内心真實所起。

    是遍計故。

    彼人于法。

    若生分别亦非真實。

    若于真實知非真實。

    于諸苦惱而皆解脫。

    若離苦惱名真實者。

    彼真實無諸苦惱。

    性本清淨是涅盤義。

    本非貪法。

    何以故。

    是涅盤中非想念故。

    彼貪盡處而是涅盤。

    若見貪盡而非貪盡。

    若見涅盤而非涅盤。

    而乃是名真實涅盤。

    何以故。

    貪及涅盤自性無異。

    本性和合。

    智者于此。

    知彼自性而求涅盤。

    若非真實而皆虛假。

    彼虛假中自性空故。

    雲何名空。

    為其計執我我所故。

    而或計執我性常故。

    而或計執我性斷故。

    而或計執一切諸法悉無變異。

    若無我人及無壽者。

    畢竟不生貪嗔癡法。

    彼法若生此法定有。

    是故複生我我所故。

    于我我所而皆複起一切行故。

    舍利子。

    起一切行者。

    由其四種積集之行。

    何等為四。

    一者身積集行。

    二者語積集行。

    為于尋伺發粗惡語。

    所作行業娆惱他故。

    三者心積集行。

    四者想積集行。

    為于自他計執想念故。

    諸有情悉被纏縛。

    (此上文标四行内二有解二阙解文梵本元無不可添足)。

     複次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見諸有情。

    如是色相。

    如是計想。

    如是颠倒。

    而皆不能與諸菩薩同修勝行。

    而生解了。

    何以故。

    菩薩摩诃薩。

    若與有情同修行時。

    恐彼損減。

    而我常求無畏法故。

    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如是緣故。

    于一切有情而生信重無有疑惑。

    舍利子。

    雲何菩薩而生信重。

    菩薩摩诃薩。

    于一切有情如父母想。

    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于一切有情無有遺餘。

    而于無邊世界。

    無始時來一切有情。

    皆悉曾為我之父母眷屬。

    時彼有情。

    以貪愛故而生忘失。

    不記曾為父母眷屬。

    複起嗔恙心時亦皆忘失曾為父母眷屬。

    遂生棄舍。

    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

    以此緣故而為譬喻。

    應當了知。

    菩薩摩诃薩于一切有情。

    常生眷屬之想。

    舍利子。

    于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

    複于不可說不可說無邊廣大不可思議世。

    時于彼世中有佛。

    名為最上衆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出現于世。

    住于世間九十俱胝歲有九十俱胝那逾多大聲聞衆。

    諸菩薩摩诃薩。

    悉來集會。

    時彼會中有一菩薩摩诃薩。

    得正念住。

    而生王宮勝種族中。

    當初生已。

    其王及後。

    各令八萬四千采女而為侍衛。

    于是太子色相殊妙。

    身體端直潔白圓滿。

    諸相具足人所樂見。

    由是外族眷屬。

    見是太子威嚴色相。

    而皆來集親近侍衛。

    舍利子。

    時彼太子有三善友。

    共營所居殊妙樓閣。

    謂于熱時雨時寒時。

    于三時中而為娛樂。

    遊往安住各遂其宜。

    複有千萬人衆。

    悉來随時。

    各奏音樂而共嬉戲。

    親近承事供給。

    普遍發諸妙聲。

    皆悉和合。

    時彼太子忽然思念生滅之法。

    息其音樂。

    尋思樂聲從何而來。

    從何發生。

    何處是滅。

    雲何是生。

    雲何是滅。

    晝夜思念曾無睡眠。

    惟念無常厭離生滅。

    舍利子。

    此菩薩摩诃薩。

    得正念已。

    于四萬歲心常厭離音樂之聲。

    複于四萬歲中。

    不樂世間所有諸欲。

    時彼菩薩未出家時。

    常勤修習四禅諸定。

    而得成辦五種神通。

    從自舍宅騰空。

    往詣最上衆如來之所。

    親近瞻仰禮拜供養。

    欲問世尊諸善法要。

    舍利子。

    是時最上衆如來已般涅盤。

    時彼菩薩而伸請問。

    諸大比丘及善男子。

    最上衆如來已涅盤邪。

    善男子。

    我最上衆如來已般涅盤菩薩聞是語已悲啼号泣悶絕躄地。

    良久乃蘇。

    時彼菩薩憶念如來說伽陀曰。

     我佛明照于世間超一切法登彼岸 諸放逸行已遠離清淨妙果得成就 我于百千俱胝劫難值如來出世間 不逢供養染障深自舍如來誰救護 世間慈母非善友亦不稱贊于如來 多生正法未曾聞于佛世尊難值遇 世間慈父非善友令我耽著于五欲 随順五欲增染心使我不見如來相 我佛六十種妙音未嘗得聞于佛所 故于善惡不能知令我永沒生死海 複于多劫不遇佛于諸世間生慜念 發慜念中悉能行了一切法到彼岸 我于俱胝多劫中不曾親近供養佛 以放逸故曆多生由是深障不見佛 我聞如來出于世到佛所已般涅盤 父母恩愛為所纏令我不得見調禦 若值如來久住世我必得聆于正法 廣修供養親近時六十妙音聞具足 六十妙音本清淨三世如來鹹具足 我雖生住于世間不得親聞梵音響 我生緣業多重障佛滅度已而來此 諸佛正法藏甚深無能開示于我等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