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
此是菩薩第十發心。
爾時世尊。
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所有難調諸衆生内心谄诳複險惡 違背師尊教誨言不能堪任谛忍受 此難調伏既知已應當随順師教誨 如其教令所宣揚即得大仙聖财寶 所謂信财及戒财聞财舍财亦複然 其中最勝曰慧财慚愧等财為七種 了知如是聖财已七種伏藏用無盡 其中若或不能知此即名為非法器 若是法器衆生者彼即圓具諸佛法 無谄善調可稱揚發勤精進修施行 勝妙法欲心尊重損棄身命不為難 修佛菩提法器成知已修持常無間 法界平等無差别佛調禦尊親所宣 此菩薩藏正法門能于菩提善安住 如其所說廣大法即是諸佛真實财 為一切法無我門無相亦複無空相 無其壽命無作者亦無戲論無含藏 于一切法自性中無生無相本如是 諸法無成亦無壞谛觀諸法本無相 善調伏者如教行随諸教令善修作 若得見佛自然智随自境入解脫門 如其信财及戒财聞舍慚愧慧等七 如是聖财無上寶七法圓成用無盡 聞其法藏廣施門善調心意皆随順 于諸善友常親近一切善行常修作 頂重無上大菩提勤行諸法亦如是 發生如是勝心已如渴思飲而無懈 清水盈滿淨器中廣大愛樂心獻奉 舍利子。
此是菩薩第十發心。
由發心已。
即于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
親近承事諸阿阇梨。
随諸所作。
總略乃至給奉水瓶。
由此最勝善根力故。
修菩薩行者。
得四種法。
何等為四。
一者如阿阇梨所說。
速得一切善法。
二者随順阿阇梨言。
三者修行速得成辦。
四者圓滿修行法因。
複次舍利子。
修菩薩行者。
生于人間得四種法。
何等為四。
一者教授多人。
一切善法随能安住。
二者居岩窟處。
得彼多人衆皆歡喜。
三者以廣大心。
于晝夜中多人鹹詣。
四者無所發起。
趣命終已得生天界。
複次舍利子。
修菩薩行者。
生于天中得四種法。
何等為四。
一者得彼天衆與最上座。
二者一切所向得彼天衆觀其面相。
三者随有所說領受解了。
四者時詣帝釋天主之處。
請決所疑而不詣彼餘天衆處。
天中得彼宮殿受用。
舍利子。
修菩薩行者。
生彼天中得如是等四種之法。
若生人中亦得無量百千法門。
爾時世尊。
欲重明斯義。
說伽他曰。
天中得彼高勝座複得天衆常恭信 一切天衆所觀詹如是常聞善說法 一切所作皆智者問法帝釋無吝心 殊妙宮殿得彼天天中沒已來人界 複得人中勝生處作轉輪王統四洲 人中沒已即還生于彼天中受勝樂 天界不複經苦受頂重師尊此為因 如是四種勝妙門常得如是廣大事 由起如是無著心頂奉師尊善所作 以清淨心給水瓶愛樂尊重常無倦 又得一切天人龍所應供養常尊奉 于彼所生天界中亦複得其四種法 雲何名為四種法先所作業悉能知 積集善行及善因現生所作常無減 又複由其善法故而悉了知生滅處 現生無動亦能知是故了知諸法行 能為諸天廣宣說依法顯示及教誨 廣作利喜勝行門然後還從天界沒 複次舍利子。
修菩薩行者。
得四種法(此中文标四法隻有一二阙其二四梵本元無不可添足)何等為四。
一者天中沒已來于人間。
同禁戒者同分中生。
二者生人中已于現生中得五種悲法。
何等為五。
一者現生得于善法中生。
二者現生儀相具足。
三者現生淨戒圓滿。
四者現生眷屬廣多。
五者現生于諸衆生起慈心觀。
又複當得五種不破壞法。
何等為五。
一者善友知識常不破壞。
二者身不速壞。
三者富樂受用常不破壞。
四者所發菩提心堅不能壞。
五者于饑馑時法樂豐熟。
又複當得五種希有之法。
何等為五。
一者以空瓶器置于一處。
自然有其清淨水滿。
水中盈積諸妙珍寶。
二者渴須水時自然有其八功德水出現于前。
三者身中離諸災難。
所謂若毒若刀若火若水若飲伏威光若吞啖怖畏。
四者若值刀兵劫時。
疾疫劫時。
饑馑劫時。
火災劫時。
水災劫時。
風災劫時。
渴乏劫時。
災熱劫時。
夜叉難時。
現生閻浮提中者。
即得天界中生受諸快樂。
所受妙樂如金剛嬉戲。
此是希有之法。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
此是菩薩第十發心。
爾時世尊。
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所有難調諸衆生内心谄诳複險惡 違背師尊教誨言不能堪任谛忍受 此難調伏既知已應當随順師教誨 如其教令所宣揚即得大仙聖财寶 所謂信财及戒财聞财舍财亦複然 其中最勝曰慧财慚愧等财為七種 了知如是聖财已七種伏藏用無盡 其中若或不能知此即名為非法器 若是法器衆生者彼即圓具諸佛法 無谄善調可稱揚發勤精進修施行 勝妙法欲心尊重損棄身命不為難 修佛菩提法器成知已修持常無間 法界平等無差别佛調禦尊親所宣 此菩薩藏正法門能于菩提善安住 如其所說廣大法即是諸佛真實财 為一切法無我門無相亦複無空相 無其壽命無作者亦無戲論無含藏 于一切法自性中無生無相本如是 諸法無成亦無壞谛觀諸法本無相 善調伏者如教行随諸教令善修作 若得見佛自然智随自境入解脫門 如其信财及戒财聞舍慚愧慧等七 如是聖财無上寶七法圓成用無盡 聞其法藏廣施門善調心意皆随順 于諸善友常親近一切善行常修作 頂重無上大菩提勤行諸法亦如是 發生如是勝心已如渴思飲而無懈 清水盈滿淨器中廣大愛樂心獻奉 舍利子。
此是菩薩第十發心。
由發心已。
即于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
親近承事諸阿阇梨。
随諸所作。
總略乃至給奉水瓶。
由此最勝善根力故。
修菩薩行者。
得四種法。
何等為四。
一者如阿阇梨所說。
速得一切善法。
二者随順阿阇梨言。
三者修行速得成辦。
四者圓滿修行法因。
複次舍利子。
修菩薩行者。
生于人間得四種法。
何等為四。
一者教授多人。
一切善法随能安住。
二者居岩窟處。
得彼多人衆皆歡喜。
三者以廣大心。
于晝夜中多人鹹詣。
四者無所發起。
趣命終已得生天界。
複次舍利子。
修菩薩行者。
生于天中得四種法。
何等為四。
一者得彼天衆與最上座。
二者一切所向得彼天衆觀其面相。
三者随有所說領受解了。
四者時詣帝釋天主之處。
請決所疑而不詣彼餘天衆處。
天中得彼宮殿受用。
舍利子。
修菩薩行者。
生彼天中得如是等四種之法。
若生人中亦得無量百千法門。
爾時世尊。
欲重明斯義。
說伽他曰。
天中得彼高勝座複得天衆常恭信 一切天衆所觀詹如是常聞善說法 一切所作皆智者問法帝釋無吝心 殊妙宮殿得彼天天中沒已來人界 複得人中勝生處作轉輪王統四洲 人中沒已即還生于彼天中受勝樂 天界不複經苦受頂重師尊此為因 如是四種勝妙門常得如是廣大事 由起如是無著心頂奉師尊善所作 以清淨心給水瓶愛樂尊重常無倦 又得一切天人龍所應供養常尊奉 于彼所生天界中亦複得其四種法 雲何名為四種法先所作業悉能知 積集善行及善因現生所作常無減 又複由其善法故而悉了知生滅處 現生無動亦能知是故了知諸法行 能為諸天廣宣說依法顯示及教誨 廣作利喜勝行門然後還從天界沒 複次舍利子。
修菩薩行者。
得四種法(此中文标四法隻有一二阙其二四梵本元無不可添足)何等為四。
一者天中沒已來于人間。
同禁戒者同分中生。
二者生人中已于現生中得五種悲法。
何等為五。
一者現生得于善法中生。
二者現生儀相具足。
三者現生淨戒圓滿。
四者現生眷屬廣多。
五者現生于諸衆生起慈心觀。
又複當得五種不破壞法。
何等為五。
一者善友知識常不破壞。
二者身不速壞。
三者富樂受用常不破壞。
四者所發菩提心堅不能壞。
五者于饑馑時法樂豐熟。
又複當得五種希有之法。
何等為五。
一者以空瓶器置于一處。
自然有其清淨水滿。
水中盈積諸妙珍寶。
二者渴須水時自然有其八功德水出現于前。
三者身中離諸災難。
所謂若毒若刀若火若水若飲伏威光若吞啖怖畏。
四者若值刀兵劫時。
疾疫劫時。
饑馑劫時。
火災劫時。
水災劫時。
風災劫時。
渴乏劫時。
災熱劫時。
夜叉難時。
現生閻浮提中者。
即得天界中生受諸快樂。
所受妙樂如金剛嬉戲。
此是希有之法。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