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暗缺漏苦還增
而複重受地獄殃由不了故當墜堕
經曆久時後當得人身具足善相圓
諸根既具勝力增依時淨住而思忖
若于諸法義相應即得同歸出離道
修菩提道證菩提我當思惟如是事
所有諸大菩薩藏和合甚深正法義
經曆俱胝千劫中發生淨信極難得
若此若餘廣多數諸佛妙法不思議
随諸修作能受持為佛菩提勝根本
我當親近及承事尊重信奉阿阇梨
諸佛菩薩亦複然即得最上清淨信
發生如是淨心已即是菩薩廣大心
勝慧方便悉圓成給奉水瓶常精進
舍利子。
此是菩薩第八發心。
複次舍利子。
菩薩發如是心。
痛哉世間一切衆生。
以其愛著于身命故。
常為一切無義利行颠倒随逐。
何者名為無義利行。
謂彼衆生愛著身命。
不能愛樂菩提分法。
以其我見而為先導。
執著心堅癡冥所覆。
摧毀破壞衆事随逐。
此說是名無義利行。
又複衆生愛身命故。
以其我見而為先導。
愛戀妻室男女知識以愛著心隐覆癡暗。
遠離諸饒益事。
此說是名無義利行。
又複衆生愛身命故。
以其我見而為先導。
顧惜奴婢作事人等詹視防護。
此說名為無義利行。
複次世間一切衆生有義利行。
常所随逐者。
謂若衆生不惜身命。
愛樂菩提分法。
以菩提心而為先導。
善修身語意業。
此說名為有義利行。
又複衆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
以菩提心而為先導。
積集布施波羅蜜多。
乃至積集般若波羅蜜多。
此說名為有義利行。
又複衆生不惜身命。
而常愛樂菩提分法。
以菩提心而為先導。
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普攝一切衆生。
此說名為有義利行。
又複衆生不惜身命。
而常愛樂。
菩提分法。
以菩提心而為先導。
修習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勝菩提分。
此說名為有義利行。
又複衆生不惜身命。
而常愛樂菩提分法。
以菩提心而為先導。
聽受父母及阿阇梨諸有教誨。
禮拜贊歎恭信合掌奉諸所作。
此說名為有義利行。
又複衆生不惜身命。
而常愛樂菩提分法。
以菩提心而為先導。
常以淨心營三寶事。
此說名為有義利行。
又複衆生作如是念。
我以惜身命故。
無義利事常随逐我。
我當發勤精進。
親近承事諸阿阇梨不惜身命随諸所作。
厭此不真實身。
悕取堅固真實之身。
福智勝力當得圓具。
以圓具故。
所作慣習悉能成辦。
詣菩提場當證聖果。
舍利子。
此是菩薩第九發心。
爾時世尊。
欲重明斯義。
說伽陀曰。
若人愛惜身命故菩提分法不愛樂 三不善業造圓成此乃愚夫異生類 愛樂己身及妻室并諸男女眷屬等 此無義利執著心旋轉三界愚癡者 又于奴婢作業人不覺了心常顧戀 此無義利愛著深資生蓄養四足等 廣多聚積諸财谷不自受用不與人 此無義利愛著深秘護伏藏不彰顯 此無義利染著故彼愚夫心常愛惜 返于菩薩善意中棄舍不能生愛樂 若能不惜于身命愛樂菩提勝分法 三種善業造圓成此即名為有義利 施戒忍辱及精進禅定勝慧亦複然 與彼方便行相應此即名為有義利 承事父母為先導遵奉師尊亦複然 審谛思惟三寶門此即名為有義利 諸大菩薩甚深藏普攝一切勝法門 受持誦念廣宣揚此即名為有義利 此有義利諸勝行乃是諸佛親所宣 如其所說義相應是名佛子廣大行 發生如是大心已複起清淨谛信心 親近承事阿阇梨給奉水瓶随諸作 舍利子。
此是菩薩第九發心。
複次舍利子。
菩薩發如是心。
痛哉世間一切衆生。
不能如理調伏心意。
違背阿阇梨所有教誨。
彼人不得阿阇梨财。
何者名為阿阇梨财。
所謂信财戒财聞财舍财慧财慚财愧财。
如是七法名阿阇梨财。
由其不得如是财故。
當受貧苦逼惱其心。
智者應當善調伏心。
随順阿阇梨所有教誨。
習行布施作諸善行。
何以故。
若能善調伏心。
随順教誨。
修布施行。
彼人即得阿阇梨财此複何名阿阇梨财。
謂得菩薩藏正法。
普攝一切菩薩勝行善調伏法。
如是知已。
當于菩薩藏正法。
勤求修習廣為他人宣布演說。
若能安住菩薩藏者。
即得畢竟斷除貧苦。
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發心已。
即能随順阿阇梨教。
行布施等。
厭此不真實身。
悕取堅固真實之身。
親近承事諸阿阇梨。
随諸所作。
總略乃至給奉水瓶。
舍利子
此是菩薩第八發心。
複次舍利子。
菩薩發如是心。
痛哉世間一切衆生。
以其愛著于身命故。
常為一切無義利行颠倒随逐。
何者名為無義利行。
謂彼衆生愛著身命。
不能愛樂菩提分法。
以其我見而為先導。
執著心堅癡冥所覆。
摧毀破壞衆事随逐。
此說是名無義利行。
又複衆生愛身命故。
以其我見而為先導。
愛戀妻室男女知識以愛著心隐覆癡暗。
遠離諸饒益事。
此說是名無義利行。
又複衆生愛身命故。
以其我見而為先導。
顧惜奴婢作事人等詹視防護。
此說名為無義利行。
複次世間一切衆生有義利行。
常所随逐者。
謂若衆生不惜身命。
愛樂菩提分法。
以菩提心而為先導。
善修身語意業。
此說名為有義利行。
又複衆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
以菩提心而為先導。
積集布施波羅蜜多。
乃至積集般若波羅蜜多。
此說名為有義利行。
又複衆生不惜身命。
而常愛樂菩提分法。
以菩提心而為先導。
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普攝一切衆生。
此說名為有義利行。
又複衆生不惜身命。
而常愛樂。
菩提分法。
以菩提心而為先導。
修習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勝菩提分。
此說名為有義利行。
又複衆生不惜身命。
而常愛樂菩提分法。
以菩提心而為先導。
聽受父母及阿阇梨諸有教誨。
禮拜贊歎恭信合掌奉諸所作。
此說名為有義利行。
又複衆生不惜身命。
而常愛樂菩提分法。
以菩提心而為先導。
常以淨心營三寶事。
此說名為有義利行。
又複衆生作如是念。
我以惜身命故。
無義利事常随逐我。
我當發勤精進。
親近承事諸阿阇梨不惜身命随諸所作。
厭此不真實身。
悕取堅固真實之身。
福智勝力當得圓具。
以圓具故。
所作慣習悉能成辦。
詣菩提場當證聖果。
舍利子。
此是菩薩第九發心。
爾時世尊。
欲重明斯義。
說伽陀曰。
若人愛惜身命故菩提分法不愛樂 三不善業造圓成此乃愚夫異生類 愛樂己身及妻室并諸男女眷屬等 此無義利執著心旋轉三界愚癡者 又于奴婢作業人不覺了心常顧戀 此無義利愛著深資生蓄養四足等 廣多聚積諸财谷不自受用不與人 此無義利愛著深秘護伏藏不彰顯 此無義利染著故彼愚夫心常愛惜 返于菩薩善意中棄舍不能生愛樂 若能不惜于身命愛樂菩提勝分法 三種善業造圓成此即名為有義利 施戒忍辱及精進禅定勝慧亦複然 與彼方便行相應此即名為有義利 承事父母為先導遵奉師尊亦複然 審谛思惟三寶門此即名為有義利 諸大菩薩甚深藏普攝一切勝法門 受持誦念廣宣揚此即名為有義利 此有義利諸勝行乃是諸佛親所宣 如其所說義相應是名佛子廣大行 發生如是大心已複起清淨谛信心 親近承事阿阇梨給奉水瓶随諸作 舍利子。
此是菩薩第九發心。
複次舍利子。
菩薩發如是心。
痛哉世間一切衆生。
不能如理調伏心意。
違背阿阇梨所有教誨。
彼人不得阿阇梨财。
何者名為阿阇梨财。
所謂信财戒财聞财舍财慧财慚财愧财。
如是七法名阿阇梨财。
由其不得如是财故。
當受貧苦逼惱其心。
智者應當善調伏心。
随順阿阇梨所有教誨。
習行布施作諸善行。
何以故。
若能善調伏心。
随順教誨。
修布施行。
彼人即得阿阇梨财此複何名阿阇梨财。
謂得菩薩藏正法。
普攝一切菩薩勝行善調伏法。
如是知已。
當于菩薩藏正法。
勤求修習廣為他人宣布演說。
若能安住菩薩藏者。
即得畢竟斷除貧苦。
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發心已。
即能随順阿阇梨教。
行布施等。
厭此不真實身。
悕取堅固真實之身。
親近承事諸阿阇梨。
随諸所作。
總略乃至給奉水瓶。
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