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诏譯
持戒波羅蜜多品第七之三
複次舍利子。
菩薩發如是心。
世間衆生應如是念。
我于長夜中。
遠離善知識親近惡知識。
發起懈怠下劣精進。
癡冥疲乏如喑啞人。
無見無忍亦無善愛。
無惡業惡報。
無善業善報。
無雜業雜報。
既不自知。
亦複不能請問沙門婆羅門諸阿阇梨。
何者是善。
何者不善。
何者有罪。
何者無罪。
何者所應親近。
何者不應親近。
何者所應作。
何者不應作。
何者作已。
于長夜中無義無利。
生諸苦惱。
由是我慢增長。
不能了知善業根本。
唯造一切不善之業。
縱得人身諸根殘缺。
又于人中不能活命。
不能行于布施。
又于人中。
盲聾喑啞無諸色相。
善說惡說悉不能知。
由如是故不樂布施。
我今應當回發是心。
親近善知識。
若得人身諸根完具。
能活其命。
習行布施不惜軀命。
具諸色力。
善說惡說悉能了知。
複能請問師尊智者。
何者是善。
何者不善。
何者有罪。
何者無罪。
何者所應親近。
何者不應親近。
何者諸所作時。
違背聲聞緣覺之法。
順向菩薩藏義。
親近承事諸阿阇梨。
随諸所作。
厭此不真實身。
悕取堅固真實之身。
總略乃至給奉水瓶。
此是菩薩第七發心。
爾時世尊。
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欲近善友作利益我乃遠離多百劫 不能請問善惡門有罪無罪果報等 增上慢心堕地獄傍生餓鬼諸趣中 親近罪業諸友朋多劫曆苦而無盡 縱得人身根殘缺多千劫中受輪回 不能了知善惡門有罪無罪果報等 若得人身離艱苦諸根完具善相圓 人相完具離難時如一眼龜值浮木 得睹世間燈照曜佛教中聞無染法 爾時請問世間尊諸善不善果報等 悭者雲何所趣向何不悭者能行施 貪谄毀戒複雲何又何不破淨戒者 雲何恚惡心無動雲何懈怠散亂心 精進禅定樂雲何惡慧癡冥何所為 雲何得彼真實慧雲何菩提行方便 六種賢行竟雲何慈心廣大世間勝 惡趣衆生雲何救雲何樂法心無厭 菩提行藏廣勤求十方刹中善安住 雲何親詣世間尊雲何禮奉營諸福 普賢行門複雲何如我今時善親近 雲何請問阿阇梨願聞師尊尊重事 生阿阇梨歡喜心此心生已真佛子 福力智力為增上是中所成廣大智 智力增強發勝心給奉水瓶生歡喜 舍利子。
此是菩薩第七發心。
複次舍利子。
菩薩發如是心。
世間衆生應如是念。
我于長夜中。
遠離善知識親近惡知識。
發起懈怠下劣精進。
癡冥疲乏如喑啞人。
所有世間一切文句。
與義句合。
與法句合。
法句合故。
住于寂靜與離貪合。
寂滅正智。
與沙門婆羅門涅盤同住。
于一切處所。
作我乃棄舍。
不能了知文義句合。
乃至不與涅盤同住。
亦複不能受持讀誦。
亦複無力。
又無精進無士夫力用。
無士夫勢。
無士夫勤勇。
無最上精進。
無因無緣。
諸衆生煩惱亦無因無緣。
衆生雜染無因無緣。
衆生清淨無因無緣。
此等無因依止諸見。
不能了知所作善業。
唯造惡業。
縱得人身諸根殘缺。
又于人中不能活命不能行施。
癡迷所覆盲聾喑啞無諸色力。
不能了知文義句合。
乃至不與涅槃同住。
亦複不能受持讀誦。
由如是故不能親近習行善法。
我今應當回發是心親近善法。
乃至不惜軀命了知文義句合。
于出離道涅槃同住。
于菩薩藏正法。
勤求修習受持讀誦。
發勤精進。
親近承事諸阿阇梨。
于菩薩藏正法。
受持讀誦厭此不真實身。
悕取堅固真實之身。
福智勝力當得圓具。
以福智力得圓具故所作慣習。
而能積集菩薩藏正法。
親近承事諸阿阇梨。
随諸所作。
總略乃至給奉水瓶。
此是菩薩第八發心。
爾時世尊。
欲重明斯義。
說伽陀曰。
所有法義相應故于正道分修道行 寂滅理中作證門而涅槃道得真實 若于此法遠離者即于諸法無所利 無義利句設相應不能親近彼正法 無力亦複無精進士夫勢用悉皆無 無他勤勇亦複然于一切處無所得 即見無佛亦無法無父無母及宗親 由斯善惡業皆無一切皆無諸報應 此諸如是罪業見數數親近罪根深 一向艱惡日增多堕地獄中經久遠 地獄出受傍生報餓鬼趣中罪複深 其後縱得人中生聾騃癡冥而無舌 餘業複受喑啞報癡
菩薩發如是心。
世間衆生應如是念。
我于長夜中。
遠離善知識親近惡知識。
發起懈怠下劣精進。
癡冥疲乏如喑啞人。
無見無忍亦無善愛。
無惡業惡報。
無善業善報。
無雜業雜報。
既不自知。
亦複不能請問沙門婆羅門諸阿阇梨。
何者是善。
何者不善。
何者有罪。
何者無罪。
何者所應親近。
何者不應親近。
何者所應作。
何者不應作。
何者作已。
于長夜中無義無利。
生諸苦惱。
由是我慢增長。
不能了知善業根本。
唯造一切不善之業。
縱得人身諸根殘缺。
又于人中不能活命。
不能行于布施。
又于人中。
盲聾喑啞無諸色相。
善說惡說悉不能知。
由如是故不樂布施。
我今應當回發是心。
親近善知識。
若得人身諸根完具。
能活其命。
習行布施不惜軀命。
具諸色力。
善說惡說悉能了知。
複能請問師尊智者。
何者是善。
何者不善。
何者有罪。
何者無罪。
何者所應親近。
何者不應親近。
何者諸所作時。
違背聲聞緣覺之法。
順向菩薩藏義。
親近承事諸阿阇梨。
随諸所作。
厭此不真實身。
悕取堅固真實之身。
總略乃至給奉水瓶。
此是菩薩第七發心。
爾時世尊。
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欲近善友作利益我乃遠離多百劫 不能請問善惡門有罪無罪果報等 增上慢心堕地獄傍生餓鬼諸趣中 親近罪業諸友朋多劫曆苦而無盡 縱得人身根殘缺多千劫中受輪回 不能了知善惡門有罪無罪果報等 若得人身離艱苦諸根完具善相圓 人相完具離難時如一眼龜值浮木 得睹世間燈照曜佛教中聞無染法 爾時請問世間尊諸善不善果報等 悭者雲何所趣向何不悭者能行施 貪谄毀戒複雲何又何不破淨戒者 雲何恚惡心無動雲何懈怠散亂心 精進禅定樂雲何惡慧癡冥何所為 雲何得彼真實慧雲何菩提行方便 六種賢行竟雲何慈心廣大世間勝 惡趣衆生雲何救雲何樂法心無厭 菩提行藏廣勤求十方刹中善安住 雲何親詣世間尊雲何禮奉營諸福 普賢行門複雲何如我今時善親近 雲何請問阿阇梨願聞師尊尊重事 生阿阇梨歡喜心此心生已真佛子 福力智力為增上是中所成廣大智 智力增強發勝心給奉水瓶生歡喜 舍利子。
此是菩薩第七發心。
複次舍利子。
菩薩發如是心。
世間衆生應如是念。
我于長夜中。
遠離善知識親近惡知識。
發起懈怠下劣精進。
癡冥疲乏如喑啞人。
所有世間一切文句。
與義句合。
與法句合。
法句合故。
住于寂靜與離貪合。
寂滅正智。
與沙門婆羅門涅盤同住。
于一切處所。
作我乃棄舍。
不能了知文義句合。
乃至不與涅盤同住。
亦複不能受持讀誦。
亦複無力。
又無精進無士夫力用。
無士夫勢。
無士夫勤勇。
無最上精進。
無因無緣。
諸衆生煩惱亦無因無緣。
衆生雜染無因無緣。
衆生清淨無因無緣。
此等無因依止諸見。
不能了知所作善業。
唯造惡業。
縱得人身諸根殘缺。
又于人中不能活命不能行施。
癡迷所覆盲聾喑啞無諸色力。
不能了知文義句合。
乃至不與涅槃同住。
亦複不能受持讀誦。
由如是故不能親近習行善法。
我今應當回發是心親近善法。
乃至不惜軀命了知文義句合。
于出離道涅槃同住。
于菩薩藏正法。
勤求修習受持讀誦。
發勤精進。
親近承事諸阿阇梨。
于菩薩藏正法。
受持讀誦厭此不真實身。
悕取堅固真實之身。
福智勝力當得圓具。
以福智力得圓具故所作慣習。
而能積集菩薩藏正法。
親近承事諸阿阇梨。
随諸所作。
總略乃至給奉水瓶。
此是菩薩第八發心。
爾時世尊。
欲重明斯義。
說伽陀曰。
所有法義相應故于正道分修道行 寂滅理中作證門而涅槃道得真實 若于此法遠離者即于諸法無所利 無義利句設相應不能親近彼正法 無力亦複無精進士夫勢用悉皆無 無他勤勇亦複然于一切處無所得 即見無佛亦無法無父無母及宗親 由斯善惡業皆無一切皆無諸報應 此諸如是罪業見數數親近罪根深 一向艱惡日增多堕地獄中經久遠 地獄出受傍生報餓鬼趣中罪複深 其後縱得人中生聾騃癡冥而無舌 餘業複受喑啞報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