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七

關燈
沒生死不能解脫。

    五蘊殺者常所殺害。

    菩薩為令解脫五蘊。

    超越輪回曠野險難。

    出離三界。

    宣說正法。

    是為菩薩于諸衆生轉大悲心。

     又複菩薩觀見世間一切衆生。

    作諸不善。

    如棘刺樹雖生無成。

    造不善業亦複如是。

    此世他世五趣輪回。

    不能順向涅盤聖道。

    菩薩為其開涅盤門使令趣入。

    宣說正法。

    是為菩薩于諸衆生轉大悲心。

     複次太子。

    菩薩如是觀察世間諸衆生故。

    以十種相轉大悲心。

    何等為十。

    一者無谄诳心轉。

    虛空出離故。

    二者深固心轉。

    能善出離故。

    三者無虛假神通轉。

    正道出離故。

    四者無屈曲心轉。

    止諸曲心善出離故。

    五者真實心轉。

    于一切衆生悉無高下平等出離故。

    六者随護他轉。

    自心清淨善出離故。

    七者堅固慧心轉。

    離動靜心而常安住善出離故。

    八者棄舍己樂轉。

    無愛著出離故。

    九者随授他樂轉。

    利他出離故。

    十者荷負衆生極重檐轉。

    堅固精進善出離故。

    菩薩摩诃薩以如是等十種勝相。

    于諸衆生轉大悲心。

    又複菩薩或有衆生。

    應以大乘法得出離者。

    即起悲心而為出離。

    此說是為菩薩大悲。

     又複衆生應修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勝慧法者。

    即起悲心随應出離。

    此說是為菩薩大悲。

     又複衆生應修念處正勤。

    神足根力覺道。

    歡喜根本最勝事業。

    及次第諸定。

    乃至十善業道廣大章句。

    随應為轉。

    從悲心起佛自然智。

    而為飲食資養慧命。

    此說是為菩薩大悲。

     又複菩薩自諸所行極善所作。

    起大悲心。

    随諸衆生應何所作。

    悉能圓滿衆生意樂。

    此說是為菩薩大悲。

    若諸菩薩摩诃薩。

    具足如是大悲心者。

    即能觀察衆生。

    悉令獲得如是等法。

    此乃菩薩思惟愍念起大悲心。

     複次太子。

    雲何是為菩薩喜心。

    所謂菩薩于諸善法。

    随所思念适悅歡喜。

    聞諸善法。

    不驚不懼不生懈倦。

    蠲除一切别異心意。

    安然愛樂一切法樂。

    心喜身順。

    自心清淨歡喜意生。

    睹如來身相好莊嚴。

    勤求愛樂增上适悅。

    聽法無倦。

    依法修行歡喜愛樂。

    諸來惡語歡喜忍受。

    随所生起諸歡喜法。

    于一切衆生起無礙心。

    廣為宣說令生勝解。

    無秘惜心攝伏悭吝。

    随所求者歡喜而施。

    面常熙怡攝護毀戒。

    尊敬持戒常生清淨。

    自所修行得清淨已。

    超越一切惡趣怖畏。

    歡喜安慰一切衆生。

    諸來惡語起觸娆者歡喜忍受。

    施諸眼目及身分時。

    歡喜甘忍。

    心無間斷常生悅樂起歡喜心。

    尊重師長。

    尊勝己者不生輕慢。

    面常熙怡含笑先言。

    離諸颦蹙谄曲心意。

    雜亂語言歡喜悉除。

    喜心愛樂諸出離法。

    仰敬師尊如諸菩薩。

    頂重正法猶護己身。

    尊奉如來如惜其命。

    欽承師範如其父母。

    愛念一切衆生如所生子。

    遵軌範師如護眼目。

    敬修行者如護頭頂。

    信受諸波羅蜜多如固手足。

    重說法師如愛妙寶。

    勤求正法如重良藥。

    贊奉醫王如水上善。

    太子。

    如是所說是為菩薩喜心。

    若住喜心菩薩摩诃薩。

    于一切時常得歡喜。

    勤求正法曾無懈倦。

    起歡喜心修菩薩行。

     複次太子。

    雲何是為菩薩舍心。

    所謂舍者。

    有其三種。

    何等為三。

    一煩惱舍。

    二自他随護舍。

    三時随時舍。

    雲何名煩惱舍。

    謂恭敬不高。

    不恭敬不下。

    得利無領納。

    失利無惱恚。

    見諸持戒及毀戒者平等其心。

    稱贊不喜。

    譏謗不恚。

    毀辱能安。

    譽美無動。

    于諸苦法善能決擇。

    于諸樂法常所伺察。

    随順不著違害不斷。

    于善惡友住平等心。

    善作惡作亦複無二。

    愛非愛境平等而舍。

    多聞無聞悉無領受。

    善說惡說都無違順。

    安慰過失二俱平等。

    等心愛念自他衆生不惜身命。

    于上中下一切衆生平等照明。

    于美惡相住平等法。

    于真妄中自實清淨。

    太子如是所說。

    菩薩自無種類舍心清淨。

    此說是為諸煩惱舍。

    雲何名為自他随護舍。

    所謂菩薩當段取身肉。

    行布施時住于舍心悉無所求。

    身無所作。

    語無所作。

    中亦無動。

    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