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五

關燈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诏譯 如來不思議品第四之九 複次舍利子。

    如來所有十八不共佛法。

    諸住信菩薩聞是說已。

    應生淨信超越分别離諸疑惑。

    乃至發希有想。

    而是十八種法。

    如來以具足故了知勝處。

    于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餘諸沙門婆羅門悉不能轉。

    所有一切世間天人魔梵。

    無與如來同其法者。

    雲何名為如來十八種法。

    一者如來三業無諸過失。

    所謂身無過失故。

    若智若愚無與如來同法語者何以故。

    佛世尊者身業清淨無諸過失。

    如來身相端直。

    諸威儀道進止可觀。

    若向若背若屈若伸都無缺失。

    被僧伽梨執持應器。

    而僧伽梨衣離地四指。

    毗藍婆風不能吹鼓舉足下足行住坐卧威儀如法。

    于城邑聚落。

    若入若出下足按地。

    而不損觸千輻輪相。

    于虛空中。

    雨衆蓮華及諸妙香。

    又複如來足按地時。

    傍生趣中諸衆生類。

    于七夜中悉得快樂。

    命終之後得生天界。

    佛身光明普遍照耀。

    下至阿鼻地獄。

    彼諸衆生蒙光照觸皆獲樂受。

    此名如來身無過失。

    又複如來語無過失。

    此語無過失者。

    若智若愚無與如來同法語者。

    何以故。

    舍利子。

    如來所出語言悉知時故。

    是如實語。

    誠谛語。

    平等語。

    如說能行語。

    無衆雜語。

    令諸衆生歡喜語。

    無重複語。

    善文善義妙莊嚴語。

    以一語言音聲。

    随諸衆生種種意樂。

    鹹生歡喜語。

    此名如來語無過失。

    又複如來心無過失。

    此心無過失者。

    若智若愚無與如來同法語者。

    何以故。

    舍利子。

    如來雖常住等引心。

    而不舍離一切佛事。

    常所施作心無所觀。

    于一切法。

    無礙知見而常運轉。

    此名如來心無過失。

    即以如是心無過失之法。

    為諸衆生亦然宣說。

    普令斷除諸心過失。

    此等是名如來第一不共佛法。

     舍利子。

    如來心無愛著。

    所有一切魔及魔衆。

    并餘邪異外道。

    于佛如來伺不得便。

    何以故。

    如來若順若逆若尊重若損害。

    皆已離故。

    一切衆生若起尊重。

    心亦不高。

    若不尊重。

    心亦不恚。

    如來諸所作事已作見作。

    悉無流散不起愛著。

    亦複不與世間相違。

    以如來心無愛著故。

    修無诤行。

    如來無我無執無取離諸結縛。

    是故如來無所愛著。

    以其無故。

    為諸衆生亦然宣說斷愛著法。

    此是如來第二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

    如來無失念。

    若有失念即有癡暗以其如來無癡暗故。

    即于禅定解脫等持等至。

    悉無障礙。

    所有一切衆生心行動轉。

    普觀察已。

    即為如應宣說法要。

    由無忘失故。

    于諸法義樂說辯才。

    及無礙解皆無忘失。

    如來于過去未來現在。

    具無礙智見故。

    自解了已即為衆生。

    廣大宣說過去未來現在無礙智見無忘失法。

    此是如來第三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

    如來常住三摩呬多。

    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食。

    食已或複默然。

    心無所得。

    如來已得甚深三摩地法及最上波羅蜜多。

    能觀所觀悉無障礙。

    所有一切衆生及衆生聚中。

    悉不能觀如來之心。

    唯除如來加持力故。

    如來常住三摩呬多心已。

    即為衆生。

    如應宣說三摩地中清淨舍法。

    此是如來第四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

    如來無種種想。

    不于種種想及諸境界而住其心。

    何以故。

    如來于刹土中。

    無種種想。

    刹土如虛空。

    無有盡故。

    于衆生中無種種想。

    衆生自性無種種故。

    于諸佛中無種種想。

    法界無差别平等智故。

    于諸法中無種種想。

    離貪法故。

    如來于衆生中。

    見具戒者不起敬心。

    見毀戒者不起慢心。

    不饒益者現起饒益。

    無不饒益普饒益故。

    不調伏者平等調伏。

    邪定聚者亦不輕慢。

    如來于一切法中。

    起平等行。

    此名如來無種種想。

    即以此法為諸衆生。

    宣說斷除種種之想。

    此是如來第五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

    如來于諸舍法無不決擇。

    何以故。

    如來于修道者而行舍法。

    非修道者亦不棄舍。

    于修心者而行舍法。

    非修心者亦不棄舍。

    于修戒者而行舍法。

    非修戒者亦不棄舍。

    于修慧者而行舍法。

    非修慧者亦不棄舍。

    于智行舍不棄愚癡。

    舍出世間不棄世間。

    于聖出離者而行舍法。

    非聖出離者亦不棄舍。

    如來轉妙梵輪而行舍法。

    于諸衆生亦不舍離大悲之心。

    如來自所證成平等舍法。

    不假對治而能随順。

    舍利子。

    又複如來于舍法中無高無下。

    亦無所住。

    已得不動離于二法。

    無出無入。

    依時而舍不越于時。

    無動搖無别異無分别無所觀。

    無和合無表示。

    無實無虛。

    無誠無妄。

    亦無領納。

    如是如來舍法具足。

    即以是法為諸衆生。

    廣大宣說令舍法圓滿。

    此是如來第六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

    如來所欲無減。

    何名為欲。

    謂善法欲。

    複何名無。

    謂即如來大慈心欲無減。

    大悲心欲無減。

    說法欲無減。

    化度衆生欲無減。

    成熟衆生欲無減。

    伺察欲無減。

    教示菩薩欲無減。

    令三寶種不斷欲無減。

    如來所欲所向智為先導。

    如是等如來所欲。

    皆為令彼一切衆生。

    圓滿無上一切智果。

    如其所應宣說法要。

    此是如來第七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

    如來精進無減。

    以其如來精進力故。

    普為化度一切衆生不舍精進。

    令聽法者不生疲倦。

    如來于聽法者亦無所得觀其法器。

    如來随應為說法要。

    不生疲懈亦無中止。

    當說法時不念飲食。

    于其中間不舍衆生。

    如來過度殑伽沙數等諸佛刹。

    其中若有一衆生未化度者。

    如來身語心業悉無疲倦。

    三業輕安發起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