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四

關燈
有支亦複不起。

    彼即無生彼即決定。

    若其決定即調伏義。

    是即勝義。

    勝義谛中即無補特伽羅義若無補特伽羅義。

    即是不可說義。

    若不可說義即緣生義。

    若緣生義即正法義。

    若正法義即如來義。

    由如是故。

    當觀諸法皆從緣生。

    若能見法即見如來。

    如其所見若如實伺察。

    即無少法可見。

    若無法可見。

    即見無相及無所緣。

    若如是見即真實見。

    如來由此法故現成正覺。

    平等故平等。

    如是無漏無取之法。

    愚夫異生不能了知。

    如來為令一切衆生悉覺了故。

    乃于衆生轉大悲心。

     又舍利子。

    菩提清淨無垢無著。

    何名清淨何名無垢何名無著。

    謂空是清淨。

    無相是無垢。

    無願是無著。

    無生是清淨。

    無作是無垢。

    無起是無著。

    自性是清淨。

    圓淨是無垢。

    明亮是無著。

    無戲論是清淨。

    離戲論是無垢。

    戲論近寂是無著。

    真如是清淨。

    法界是無垢。

    實際是無著。

    虛空是清淨。

    寥廓是無垢。

    廣大是無著。

    知内是清淨。

    外無所行是無垢。

    内外無所得是無著。

    知蘊是清淨。

    界自性是無垢。

    處離諸業是無著。

    過去盡智是清淨。

    未來無生智是無垢。

    現在法界安住智是無著。

    舍利子。

    此清淨無垢無著。

    有其一法而能普攝。

    謂寂靜句。

    若寂靜即遍寂。

    若遍寂即近寂。

    若近寂即無寂。

    此是牟尼聖尊所說。

     又舍利子。

    如虛空故菩提亦然。

    如菩提故諸法亦然。

    如諸法故衆生亦然。

    刹土亦然。

    涅盤亦然。

    此即名為涅盤平等。

    是一切法畢竟邊際清淨正因。

    無所對治離對治因。

    本來清淨。

    本來無垢。

    本來無著如來了知彼一切法若色無色本如是故。

    現成正覺。

    觀諸衆生界清淨無垢無著故。

    即起遊戲神通。

    乃于衆生轉大悲心。

    舍利子當知。

    如來大悲之心清淨無垢無著。

    于諸衆生常所運行。

    然無發悟。

    無所生起。

    無所觀矚。

    普盡十方一切世界。

    舒坦無礙。

    舍利子。

    如來大悲無邊無際與虛空等。

    若欲知其虛空邊際。

    即知如來大悲邊際。

    諸住信菩薩得聞如來不可思議大悲心已。

    應生淨信超越分别離諸疑惑。

    乃至發希有想。

     爾時世尊。

    重明斯義。

    說伽陀曰。

     以無根本無住法現證菩提佛所宣 如所覺了亦複然為諸衆生廣宣說 知内眼根名為空知外色法空亦然 寂靜近寂妙法門佛證菩提如是說 彼諸衆生不覺了毗缽舍那奢摩他 開覺句義為衆生佛大悲心方便轉 諸法自性本明亮菩提清淨等虛空 為彼衆生不了知佛大悲心方便轉 一切衆生多執取不能如理而相應 無入無出妙法門佛證菩提如是說 為諸衆生不了故如來乃起大悲心 諸法無相無所緣此是諸聖之境界 諸愚夫為非境界佛證菩提方便宣 而諸異生不了知為開覺故由斯說 如來為諸衆生故随應所起大悲心 無為自性妙法門本來不生亦不滅 當知彼法無所住時中三種相應相 而諸愚夫不了知諸法有為自性故 随應所起大悲心為令了知此理法 菩提非身所覺知非心覺故亦如是 身本自性無知覺心如幻法亦複然 而彼愚夫不了知如是身心自性故 随應所起大悲心為令了知此理法 佛證最上勝菩提自然智尊坐道樹 坐已普觀衆生界旋轉種種惡趣中 佛見極生哀愍心生死輪中大悲轉 憍慢等法所迷著見網纏覆苦計樂 無常不淨我衆生此等颠倒而計執 佛見極生哀愍故于取著中大悲轉 癡蓋遍覆三有中暗冥悉無光明照 如日光明雲所覆無垢智光悉隐蔽 佛見極生哀愍心生死輪中大悲轉 貪愛故生諸惡趣破壞正道而極壞 地獄傍生餓鬼中衆生業故皆堕落 如先佛說諸正道開明顯示為衆生 佛見極生悲愍心生死輪中大悲轉 了知諸法如實性廓然明照等虛空 如佛所說諸世間不知最上清淨法 舍利子。

    如是所說。

    是為如來不可思議大悲之法。

    諸住信菩薩聞是法已。

    應生淨信超越分别離諸疑惑。

    後複生起身喜心喜發希有想。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