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是處。
又非處者。
謂離貪人大富斷續。
無有是處。
若不斷續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嗔恚心人不堕地獄。
無有是處。
若其堕者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離嗔人不于善趣天界中生。
無有是處。
若其生者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邪見人積集邪見之因能得聖道。
無有是處。
若邪見人積集邪見之因不得聖道。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正見人積集正見因故不得聖道。
無有是處。
若正見人積集正見因故獲得聖道。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修施行之人若不得淨心分位。
無有是處。
若其得者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持淨戒人。
不得淨心分位無有是處。
若其得者。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起有所得見之人獲順忍者。
無有是處。
若其不得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證空解脫人不得順忍者。
無有是處。
若其得者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惡作之人得住輕安心者。
無有是處。
若其不得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惡作之人。
得心調伏及輕安者。
無有是處。
若其不得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諸女人成轉輪聖王。
無有是處。
若男子得成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諸女人成帝釋天主。
無有是處。
若男子得成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諸女人成梵王者。
無有是處。
若男子得成。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諸女人現成佛果者。
無有是處。
若八人地次第得果。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須陀洹人。
現轉證成第八位者。
無有是處。
若于此蘊中趣涅盤者。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斯陀含人。
現轉第三位者。
無有是處。
若于此蘊中趣涅槃者。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阿那含人還來人間。
無有是處于此蘊中趣涅盤者。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阿羅漢人有結習者。
無有是處。
若其無者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謂諸聖人。
趣求異類師尊教授。
異義所生法者。
無有是處。
若不然者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得無生法忍之人有退轉者。
無有是處。
乃至得證菩提。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諸菩薩坐菩提場已。
而不證成菩提果者。
無有是處。
若諸菩薩坐菩提場已。
決定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然後起座。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諸佛如來于種子習氣有所表現者。
無有是處。
若佛如來所有一切種子習氣悉能除斷。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佛如來智有障礙。
無有是處。
若佛如來智無障礙。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能觀見諸佛如來最勝頂相。
無有是處。
若不能見佛頂相者。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能知佛心所行者。
無有是處。
若不能知諸佛如來心所行者。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佛如來住等引心有所得相者。
無有是處。
若佛如來常住等引心者。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謂如來語言虛妄不決定者。
無有是處。
若佛如來言無虛妄。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謂如來有其過失。
無有是處。
諸佛如來離諸過失。
斯有是處。
舍利子。
如是等法。
如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中廣說。
複次舍利子。
若謂諸佛如來于現在世中若知若見有障礙者。
無有是處。
若諸佛如來于現在世中。
若知若見。
無障礙者。
斯有是處。
舍利子。
如是所說。
如來所有處非處智力無有邊際。
若欲知其邊際之者。
譬如虛空。
所可知耶。
若其虛空不知邊際。
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處非處智力邊際亦然。
諸住信菩薩得聞如來不可思議處非處智力。
已發生淨信超越分别離諸疑惑。
後複生起身喜心喜适悅之相。
發希有想。
爾時世尊。
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十方虛空無邊量處非處智力亦然 智力真實遍世間廣說最上真實法 若人圓具解脫器知彼所行為說法 彼圓法器諸衆生知處非處住舍行 虛空大地尚可動佛說果報無虛妄 處非處智若圓成世出世間十力具 舍利子。
此是如來第一智力。
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以具如是勝智力故。
了知勝處。
于大衆中。
能師子吼轉妙梵輪。
乃至世間無與如來同其法者。
複次舍利子。
雲何名為如來業報
又非處者。
謂離貪人大富斷續。
無有是處。
若不斷續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嗔恚心人不堕地獄。
無有是處。
若其堕者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離嗔人不于善趣天界中生。
無有是處。
若其生者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邪見人積集邪見之因能得聖道。
無有是處。
若邪見人積集邪見之因不得聖道。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正見人積集正見因故不得聖道。
無有是處。
若正見人積集正見因故獲得聖道。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修施行之人若不得淨心分位。
無有是處。
若其得者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持淨戒人。
不得淨心分位無有是處。
若其得者。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起有所得見之人獲順忍者。
無有是處。
若其不得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證空解脫人不得順忍者。
無有是處。
若其得者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惡作之人得住輕安心者。
無有是處。
若其不得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惡作之人。
得心調伏及輕安者。
無有是處。
若其不得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諸女人成轉輪聖王。
無有是處。
若男子得成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諸女人成帝釋天主。
無有是處。
若男子得成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諸女人成梵王者。
無有是處。
若男子得成。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諸女人現成佛果者。
無有是處。
若八人地次第得果。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須陀洹人。
現轉證成第八位者。
無有是處。
若于此蘊中趣涅盤者。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斯陀含人。
現轉第三位者。
無有是處。
若于此蘊中趣涅槃者。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阿那含人還來人間。
無有是處于此蘊中趣涅盤者。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阿羅漢人有結習者。
無有是處。
若其無者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謂諸聖人。
趣求異類師尊教授。
異義所生法者。
無有是處。
若不然者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得無生法忍之人有退轉者。
無有是處。
乃至得證菩提。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諸菩薩坐菩提場已。
而不證成菩提果者。
無有是處。
若諸菩薩坐菩提場已。
決定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然後起座。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諸佛如來于種子習氣有所表現者。
無有是處。
若佛如來所有一切種子習氣悉能除斷。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佛如來智有障礙。
無有是處。
若佛如來智無障礙。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能觀見諸佛如來最勝頂相。
無有是處。
若不能見佛頂相者。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能知佛心所行者。
無有是處。
若不能知諸佛如來心所行者。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謂佛如來住等引心有所得相者。
無有是處。
若佛如來常住等引心者。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謂如來語言虛妄不決定者。
無有是處。
若佛如來言無虛妄。
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
若謂如來有其過失。
無有是處。
諸佛如來離諸過失。
斯有是處。
舍利子。
如是等法。
如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中廣說。
複次舍利子。
若謂諸佛如來于現在世中若知若見有障礙者。
無有是處。
若諸佛如來于現在世中。
若知若見。
無障礙者。
斯有是處。
舍利子。
如是所說。
如來所有處非處智力無有邊際。
若欲知其邊際之者。
譬如虛空。
所可知耶。
若其虛空不知邊際。
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處非處智力邊際亦然。
諸住信菩薩得聞如來不可思議處非處智力。
已發生淨信超越分别離諸疑惑。
後複生起身喜心喜适悅之相。
發希有想。
爾時世尊。
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十方虛空無邊量處非處智力亦然 智力真實遍世間廣說最上真實法 若人圓具解脫器知彼所行為說法 彼圓法器諸衆生知處非處住舍行 虛空大地尚可動佛說果報無虛妄 處非處智若圓成世出世間十力具 舍利子。
此是如來第一智力。
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以具如是勝智力故。
了知勝處。
于大衆中。
能師子吼轉妙梵輪。
乃至世間無與如來同其法者。
複次舍利子。
雲何名為如來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