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摩诃衍寶嚴經(一名大迦葉品)
關燈
小
中
大
。
此闇無所從來亦無所至。
不從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而來。
亦不至彼。
如是迦葉。
智慧已生無智即滅。
此無智者。
無所從來亦無所至。
如是迦葉。
燈無此念我當除冥。
而燈然者諸冥即除。
燈闇俱空。
不可獲持無作無造。
亦複如是。
譬如迦葉百歲冥室若然燈者。
彼闇頗有是念。
我當住此而不去耶。
答曰不也世尊。
此闇必滅。
如是迦葉。
若有衆生百千劫中造作結行。
以一正觀無漏智燈即得除盡亦複如是。
譬如空中不生五谷。
菩薩如是不從無為而生佛法。
譬如大地衆穢雜糅而生五谷。
菩薩如是于世雜糅結縛之中。
乃生佛法。
譬如陸地不生蓮花。
菩薩如是不從無為出生佛法。
譬如淤泥之水生雜蓮花。
菩薩如是從邪衆生結縛之中。
乃生佛法。
譬如醍醐滿于四海。
當知菩薩造作善根。
亦複如是。
譬如一毛破為百分。
以一分毛取四大海一渧之水。
當知聲聞造作善根。
亦複如是。
譬如迦葉芥子中空。
當知聲聞造作善根。
亦複如是。
譬如十方虛空。
當知菩薩造作善根。
亦複如是。
譬如刹利頂生。
皇後賤人共會。
若後生子。
于意雲何。
當言此子是王子耶。
答曰非也世尊。
如是迦葉。
此諸聲聞從我法界生。
然彼一切非世尊子。
譬如刹利頂生大王賤女共會。
若後生子。
于意雲何。
賤人所生當言此子非王子耶。
答曰不也世尊。
此是王子。
如是迦葉。
雖從賤生而是王子。
菩薩如是初發道心。
住于生死教化衆生。
而彼一切是如來子。
譬如聖王雖有千子無聖王相。
聖王之意。
起無子想。
如是迦葉。
如來雖有百千聲聞弟子之衆。
無菩薩者。
如來之意。
起無子想。
譬如迦葉聖王皇後持齋七日。
生一童子。
具聖王相。
三十三天鹹共歎之。
而不稱說其餘大者。
所以者何。
童子雖小而不斷于聖王種故。
菩薩如是初發道心。
諸根未具彼諸天衆。
曾見佛者鹹共歎之。
而不稱說諸阿羅漢具八解脫。
所以者何。
雖初發菩薩心諸根未具。
不斷諸佛如來種故。
譬如有小摩尼真珠。
勝于水精如須彌山。
菩薩如是初發道心。
出過一切聲聞之上。
譬如迦葉聖王皇後初生童子。
一切臣屬皆為作禮。
菩薩如是初發道心。
一切天人皆為作禮。
譬如須彌山王。
出諸良藥。
為一切人療治苦患。
無所适莫。
菩薩如是。
學智慧藥為一切人療生死患。
亦無适莫。
譬如禮敬初生之月。
非後盛滿。
如是迦葉。
禮初發意菩薩者。
勝非複得成如來至真等正覺也。
所以者何。
諸佛如來從菩薩生故。
譬如迦葉無有舍月禮星宿者。
如是無有舍具戒德智慧菩薩。
而禮聲聞。
譬如迦葉一切天人不能以水精為摩尼真珠。
聲聞如是成就一切戒清淨行。
不能坐佛樹下成于無上正真之道。
譬如得摩尼真珠者。
獲餘無量百千财寶。
菩薩如是出于世者。
則有無量聲聞緣覺現于世間。
于是世尊。
告尊者大迦葉曰。
菩薩為一切衆生。
求修諸善根具衆智藥。
往至四方随病所應如實治之。
迦葉。
雲何為如實治。
謂以惡露不淨治欲。
慈心治恚。
緣起治癡。
空治一切見。
無想治一切四相。
無願治一切欲界色無色界。
四非颠倒治四颠倒一切行。
無常治非常有常想一切行。
苦治苦有樂想。
無我治無我有我想。
不淨想治不淨有淨想。
四意止者。
治計著身痛心法身。
身觀者不起觀身我見痛。
痛觀者不起觀痛我見心。
心觀者不起觀心我見法。
法觀者不起觀法我見。
四意斷者。
悉斷一切不善之法。
習一切善法。
四神足者。
舍身心真想。
五根五力治不信懈怠亂念無智。
七覺者治諸法無智。
聖八道者此慧所治一切邪道。
是謂迦葉。
随病所應如實治之。
如此迦葉。
菩薩當作是學。
複次迦葉。
假令三千大千國土諸有識者。
悉如耆域醫王。
有人問之。
以何方藥治彼病者。
終無能答。
唯有菩薩能悉答之。
是故迦葉。
菩薩當作是念我不應求世間之藥。
當求出世間藥修一切善根。
是衆智藥。
往至四方。
随衆生病如實治之。
複次迦葉。
雲何為出世智藥。
謂因緣智無我人壽命智。
解一切諸法空無恐怖之心。
彼作是觀。
何者心欲。
何者怒癡。
為過去耶。
為未來現在耶。
若過去者去心以滅。
若未來者來心未起。
若現在者現心不住。
如是迦葉。
心未來不在内亦不在外。
亦不在兩中間。
心者非色不可見。
亦無對無見無知無住無餘倚。
迦葉。
心者一切諸佛。
不已見不當見不今見。
若一切諸佛。
不已見不當見不今見者。
雲何知有所行。
但以颠倒想故有諸法行。
諸法者如幻化之法。
受種種生故。
是心如風遠行不可持故。
心如流水不可住故。
心如燈炎緣相續故。
心如電光時不住故。
是心如霧外事穢故。
心如猕猴貪一切境界故。
心如畫師造種種行故。
心不得住随衆結故。
心獨無侶常樂馳走故。
是心如王一切法之首故。
是心如母生一切苦故。
是心如炎聚散一切諸善根故。
是心如魚鈎苦有樂想故。
是心如夢無我有我想故。
是心如蠅不淨有淨想故。
是心如怨家所作不可故。
是心如羅刹常樂求便故。
是心如憎嫉常樂求過故。
是心不可愛恩愛癡故。
是心如賊斷一切善根故。
是心著色如蛾投火故。
是心愛聲如軍樂戰鼓音故。
是心愛香如豕樂臭穢故。
是心著味如使人樂餘食故。
是心愛更樂如蠅樂膻故。
求心無有亦不可得。
設無不可得者。
則無過去未來現在。
設無過去未來現在者則過三世。
設過三世者。
是則不有亦不無。
若不有不無者是為不生。
若不生者是為無性。
若無性者是為無起。
若不起者是亦不滅。
若不滅者則無敗壞。
若無敗壞者則無來無去。
若無來去者則無有生死。
若無去來無生死者是則無行。
若無行者則是無為。
若無為者則是聖賢之性。
若聖性者則無戒不戒。
若無戒不戒者則無威儀行亦無不威儀。
若無行無威儀不威儀者。
是則無心無心數法。
若無心心數法者則無業無報。
若無報者則無苦無樂。
若無苦樂者是聖賢之性。
此闇無所從來亦無所至。
不從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而來。
亦不至彼。
如是迦葉。
智慧已生無智即滅。
此無智者。
無所從來亦無所至。
如是迦葉。
燈無此念我當除冥。
而燈然者諸冥即除。
燈闇俱空。
不可獲持無作無造。
亦複如是。
譬如迦葉百歲冥室若然燈者。
彼闇頗有是念。
我當住此而不去耶。
答曰不也世尊。
此闇必滅。
如是迦葉。
若有衆生百千劫中造作結行。
以一正觀無漏智燈即得除盡亦複如是。
譬如空中不生五谷。
菩薩如是不從無為而生佛法。
譬如大地衆穢雜糅而生五谷。
菩薩如是于世雜糅結縛之中。
乃生佛法。
譬如陸地不生蓮花。
菩薩如是不從無為出生佛法。
譬如淤泥之水生雜蓮花。
菩薩如是從邪衆生結縛之中。
乃生佛法。
譬如醍醐滿于四海。
當知菩薩造作善根。
亦複如是。
譬如一毛破為百分。
以一分毛取四大海一渧之水。
當知聲聞造作善根。
亦複如是。
譬如迦葉芥子中空。
當知聲聞造作善根。
亦複如是。
譬如十方虛空。
當知菩薩造作善根。
亦複如是。
譬如刹利頂生。
皇後賤人共會。
若後生子。
于意雲何。
當言此子是王子耶。
答曰非也世尊。
如是迦葉。
此諸聲聞從我法界生。
然彼一切非世尊子。
譬如刹利頂生大王賤女共會。
若後生子。
于意雲何。
賤人所生當言此子非王子耶。
答曰不也世尊。
此是王子。
如是迦葉。
雖從賤生而是王子。
菩薩如是初發道心。
住于生死教化衆生。
而彼一切是如來子。
譬如聖王雖有千子無聖王相。
聖王之意。
起無子想。
如是迦葉。
如來雖有百千聲聞弟子之衆。
無菩薩者。
如來之意。
起無子想。
譬如迦葉聖王皇後持齋七日。
生一童子。
具聖王相。
三十三天鹹共歎之。
而不稱說其餘大者。
所以者何。
童子雖小而不斷于聖王種故。
菩薩如是初發道心。
諸根未具彼諸天衆。
曾見佛者鹹共歎之。
而不稱說諸阿羅漢具八解脫。
所以者何。
雖初發菩薩心諸根未具。
不斷諸佛如來種故。
譬如有小摩尼真珠。
勝于水精如須彌山。
菩薩如是初發道心。
出過一切聲聞之上。
譬如迦葉聖王皇後初生童子。
一切臣屬皆為作禮。
菩薩如是初發道心。
一切天人皆為作禮。
譬如須彌山王。
出諸良藥。
為一切人療治苦患。
無所适莫。
菩薩如是。
學智慧藥為一切人療生死患。
亦無适莫。
譬如禮敬初生之月。
非後盛滿。
如是迦葉。
禮初發意菩薩者。
勝非複得成如來至真等正覺也。
所以者何。
諸佛如來從菩薩生故。
譬如迦葉無有舍月禮星宿者。
如是無有舍具戒德智慧菩薩。
而禮聲聞。
譬如迦葉一切天人不能以水精為摩尼真珠。
聲聞如是成就一切戒清淨行。
不能坐佛樹下成于無上正真之道。
譬如得摩尼真珠者。
獲餘無量百千财寶。
菩薩如是出于世者。
則有無量聲聞緣覺現于世間。
于是世尊。
告尊者大迦葉曰。
菩薩為一切衆生。
求修諸善根具衆智藥。
往至四方随病所應如實治之。
迦葉。
雲何為如實治。
謂以惡露不淨治欲。
慈心治恚。
緣起治癡。
空治一切見。
無想治一切四相。
無願治一切欲界色無色界。
四非颠倒治四颠倒一切行。
無常治非常有常想一切行。
苦治苦有樂想。
無我治無我有我想。
不淨想治不淨有淨想。
四意止者。
治計著身痛心法身。
身觀者不起觀身我見痛。
痛觀者不起觀痛我見心。
心觀者不起觀心我見法。
法觀者不起觀法我見。
四意斷者。
悉斷一切不善之法。
習一切善法。
四神足者。
舍身心真想。
五根五力治不信懈怠亂念無智。
七覺者治諸法無智。
聖八道者此慧所治一切邪道。
是謂迦葉。
随病所應如實治之。
如此迦葉。
菩薩當作是學。
複次迦葉。
假令三千大千國土諸有識者。
悉如耆域醫王。
有人問之。
以何方藥治彼病者。
終無能答。
唯有菩薩能悉答之。
是故迦葉。
菩薩當作是念我不應求世間之藥。
當求出世間藥修一切善根。
是衆智藥。
往至四方。
随衆生病如實治之。
複次迦葉。
雲何為出世智藥。
謂因緣智無我人壽命智。
解一切諸法空無恐怖之心。
彼作是觀。
何者心欲。
何者怒癡。
為過去耶。
為未來現在耶。
若過去者去心以滅。
若未來者來心未起。
若現在者現心不住。
如是迦葉。
心未來不在内亦不在外。
亦不在兩中間。
心者非色不可見。
亦無對無見無知無住無餘倚。
迦葉。
心者一切諸佛。
不已見不當見不今見。
若一切諸佛。
不已見不當見不今見者。
雲何知有所行。
但以颠倒想故有諸法行。
諸法者如幻化之法。
受種種生故。
是心如風遠行不可持故。
心如流水不可住故。
心如燈炎緣相續故。
心如電光時不住故。
是心如霧外事穢故。
心如猕猴貪一切境界故。
心如畫師造種種行故。
心不得住随衆結故。
心獨無侶常樂馳走故。
是心如王一切法之首故。
是心如母生一切苦故。
是心如炎聚散一切諸善根故。
是心如魚鈎苦有樂想故。
是心如夢無我有我想故。
是心如蠅不淨有淨想故。
是心如怨家所作不可故。
是心如羅刹常樂求便故。
是心如憎嫉常樂求過故。
是心不可愛恩愛癡故。
是心如賊斷一切善根故。
是心著色如蛾投火故。
是心愛聲如軍樂戰鼓音故。
是心愛香如豕樂臭穢故。
是心著味如使人樂餘食故。
是心愛更樂如蠅樂膻故。
求心無有亦不可得。
設無不可得者。
則無過去未來現在。
設無過去未來現在者則過三世。
設過三世者。
是則不有亦不無。
若不有不無者是為不生。
若不生者是為無性。
若無性者是為無起。
若不起者是亦不滅。
若不滅者則無敗壞。
若無敗壞者則無來無去。
若無來去者則無有生死。
若無去來無生死者是則無行。
若無行者則是無為。
若無為者則是聖賢之性。
若聖性者則無戒不戒。
若無戒不戒者則無威儀行亦無不威儀。
若無行無威儀不威儀者。
是則無心無心數法。
若無心心數法者則無業無報。
若無報者則無苦無樂。
若無苦樂者是聖賢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