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摩诃衍寶嚴經(一名大迦葉品)
關燈
小
中
大
之所犯知以為過。
十五者見他所犯谏而不怒。
十六者修行一切威儀禮節。
十七者施不望報。
十八者忍辱無礙。
十九者精進求一切善根。
二十者修習禅定出過無色。
二十一者以權攝慧。
二十二者四恩攝權。
二十三者有戒無戒等以慈心。
二十四者至心聞法二十五者專止山澤。
二十六者不樂世榮。
二十七者不樂小乘樂大乘功德。
二十八者遠惡知識親善知識。
二十九者成就四梵居止。
三十者依猗智慧。
三十一者衆生有行無行終不舍離。
三十二者所說無二敬重真言。
菩薩之心最為在前。
是謂迦葉。
菩薩摩诃薩成就三十二法得稱菩薩。
複次迦葉。
我當為汝說喻。
智者以喻得知。
菩薩功德。
譬如地界為一切衆生而無有二。
如是迦葉。
菩薩從初發意以來至于道場。
為一切衆生亦無有二。
譬如水界生于百谷諸藥草木。
如是迦葉。
菩薩至誠清淨慈心覆育一切。
為諸衆生起青白之德。
譬如火界成熟百谷諸藥草木如是迦葉。
菩薩以般若波羅蜜。
成就一切衆生。
譬如風界莊嚴一切諸佛國土。
如是迦葉。
菩薩善權莊嚴一切諸佛國土。
譬如月初日日增長。
如是迦葉。
菩薩至誠清淨增長一切白淨之法。
譬如日出照諸衆生。
如是迦葉。
菩薩以一般若波羅蜜。
照一切衆生。
譬如師子鹿王随其所行。
一切無有恐怖。
如是迦葉。
菩薩住戒功德随其所行。
一切無有恐怖。
譬如象王堪諸重擔終無疲厭。
如是迦葉。
菩薩善調禦心為一切衆生。
堪任重擔而無厭惓。
譬如蓮花生在淤泥而不著水。
如是菩薩生在世間不著世法。
譬如伐樹雖截其枝。
而不伐根複生如故。
如是迦葉。
菩薩以善權心。
雖斷結縛猶生三界。
譬如諸方江河之水。
入于大海悉為一味。
如是迦葉。
菩薩作若幹種善願功德。
當作佛道悉為一味。
譬如四天王三十三天住須彌山。
如是迦葉。
菩薩善根心中。
譬如國王大臣所助。
乃具成辦一切國事。
如是迦葉。
菩薩般若波羅蜜善根所助。
乃具成辦一切佛事。
譬如迦葉天無雲者雨不可得。
如是菩薩。
不多聞者法雨不可得。
譬如迦葉天有雲者雨澤可得。
菩薩如是有大慈雲能降法雨。
譬如聖王出者七寶可得。
如是迦葉。
菩薩出者三十七品道寶可得。
譬如有摩尼珠者。
彼中無量百千種珠悉皆可得。
如是迦葉。
有菩薩心者。
彼中無量百千聲聞緣覺之法悉皆可得。
譬如三十三天遊雜園觀。
一切樂具皆悉同等。
如是迦葉。
菩薩至誠清淨。
為一切衆生方便同等。
悉無差降。
譬如有毒因咒藥故不能為害。
如是迦葉菩薩結毒因智樂故不能為害。
譬如城邑有諸糞壤饒益田用。
如是迦葉。
菩薩因結學薩芸若用。
是故迦葉。
菩薩欲學此寶嚴經者。
當正觀諸法。
雲何為正觀。
謂真實觀諸法。
雲何為真實觀諸法。
謂不觀我人壽命。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複次迦葉。
真實觀者。
謂不觀色有常無常。
亦不觀痛想行識有常無常。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複次迦葉。
雲何為真實觀諸法。
謂不觀地有常無常。
亦不觀水火風界有常無常。
是謂中道。
真實觀法。
複次迦葉。
有常是一邊。
無常為二邊。
此二中間無色。
不可見亦不可得。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有我是一邊。
無我為二邊。
此二中間無色。
不可見亦不可得。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有真實心者。
是謂一邊。
無真實心者。
是為二邊。
無心無思無意無識。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如是不善法。
世間法。
有诤法。
有漏法。
有為法。
有穢污法。
是謂一邊。
如是善法。
出世間法。
無诤法。
無漏法。
無為法。
白淨之法。
是為二邊。
此二中間。
無所有亦不可得。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有者是一邊。
無者為二邊。
此二中間。
無所有亦不可得。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複次迦葉。
我為汝說。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更樂。
更樂緣痛。
痛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苦惱憂悲啼泣。
如是生大苦陰。
無明已盡則行盡。
行盡則識盡。
識盡則名色盡。
名色盡則六入盡。
六入盡則更樂盡。
更樂盡則痛盡。
痛盡則愛盡。
愛盡則取盡。
取盡則有盡。
有盡則生盡。
生盡則老死苦惱憂悲皆盡。
如是滅大苦陰。
無有此二。
亦無二行。
中間可知。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如是行行盡。
識名色六入更樂痛愛取有生老死老死盡。
無有此二。
亦無二行。
中間可知。
如是迦葉。
是謂中道真實觀諸法也。
複次迦葉。
中道真實觀諸法者。
不以空三昧觀諸法空。
諸法自空故。
不以無想三昧觀諸法無想。
諸法自無想故。
不以無願三昧觀諸法無願。
諸法自無願故。
不以無行觀諸法無行。
諸法自無行故。
不以無起觀諸法無起。
諸法自無起故。
不以無生觀諸法無生。
諸法自無生故。
不以如觀諸法如。
諸法自如故。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不以無人觀諸法空。
諸法自空故。
如是本空末空。
現在世空。
當令依空莫依于人。
若有依空。
倚此空者。
我說是人遠離此法。
如是迦葉。
甯猗我見積若須彌。
不以憍慢。
亦不多聞而猗空見者。
我所不治。
譬如良醫應病與藥。
病去藥存。
于迦葉意所趣雲何。
此人苦患甯盡不耶。
答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
藥在體故。
如是迦葉。
空斷一切見。
若有猗空見者。
我所不治。
亦複如是。
譬如有人畏于虛空啼泣而說。
今當為我去此虛空。
于迦葉意所趣雲何。
甯能去不。
答曰不也世尊。
如是迦葉。
若畏空者。
我說此人甚為狂惑。
所以者何。
衆生造空而彼畏之。
譬如畫師作鬼神像即自恐懼。
如是迦葉。
諸凡愚人自造色聲香味細滑之法。
輪轉生死不知此法。
亦複如是。
譬如幻師化作幻人。
而食幻師無有真實。
如是迦葉。
修行比丘。
随所思惟一切虛僞。
而不真實無有堅固。
亦複如是。
譬如二木因之更生火而燒彼木。
如是迦葉。
因真實觀生無漏慧根。
而彼即燒于真實觀。
亦複如是。
譬如然燈諸冥悉除
十五者見他所犯谏而不怒。
十六者修行一切威儀禮節。
十七者施不望報。
十八者忍辱無礙。
十九者精進求一切善根。
二十者修習禅定出過無色。
二十一者以權攝慧。
二十二者四恩攝權。
二十三者有戒無戒等以慈心。
二十四者至心聞法二十五者專止山澤。
二十六者不樂世榮。
二十七者不樂小乘樂大乘功德。
二十八者遠惡知識親善知識。
二十九者成就四梵居止。
三十者依猗智慧。
三十一者衆生有行無行終不舍離。
三十二者所說無二敬重真言。
菩薩之心最為在前。
是謂迦葉。
菩薩摩诃薩成就三十二法得稱菩薩。
複次迦葉。
我當為汝說喻。
智者以喻得知。
菩薩功德。
譬如地界為一切衆生而無有二。
如是迦葉。
菩薩從初發意以來至于道場。
為一切衆生亦無有二。
譬如水界生于百谷諸藥草木。
如是迦葉。
菩薩至誠清淨慈心覆育一切。
為諸衆生起青白之德。
譬如火界成熟百谷諸藥草木如是迦葉。
菩薩以般若波羅蜜。
成就一切衆生。
譬如風界莊嚴一切諸佛國土。
如是迦葉。
菩薩善權莊嚴一切諸佛國土。
譬如月初日日增長。
如是迦葉。
菩薩至誠清淨增長一切白淨之法。
譬如日出照諸衆生。
如是迦葉。
菩薩以一般若波羅蜜。
照一切衆生。
譬如師子鹿王随其所行。
一切無有恐怖。
如是迦葉。
菩薩住戒功德随其所行。
一切無有恐怖。
譬如象王堪諸重擔終無疲厭。
如是迦葉。
菩薩善調禦心為一切衆生。
堪任重擔而無厭惓。
譬如蓮花生在淤泥而不著水。
如是菩薩生在世間不著世法。
譬如伐樹雖截其枝。
而不伐根複生如故。
如是迦葉。
菩薩以善權心。
雖斷結縛猶生三界。
譬如諸方江河之水。
入于大海悉為一味。
如是迦葉。
菩薩作若幹種善願功德。
當作佛道悉為一味。
譬如四天王三十三天住須彌山。
如是迦葉。
菩薩善根心中。
譬如國王大臣所助。
乃具成辦一切國事。
如是迦葉。
菩薩般若波羅蜜善根所助。
乃具成辦一切佛事。
譬如迦葉天無雲者雨不可得。
如是菩薩。
不多聞者法雨不可得。
譬如迦葉天有雲者雨澤可得。
菩薩如是有大慈雲能降法雨。
譬如聖王出者七寶可得。
如是迦葉。
菩薩出者三十七品道寶可得。
譬如有摩尼珠者。
彼中無量百千種珠悉皆可得。
如是迦葉。
有菩薩心者。
彼中無量百千聲聞緣覺之法悉皆可得。
譬如三十三天遊雜園觀。
一切樂具皆悉同等。
如是迦葉。
菩薩至誠清淨。
為一切衆生方便同等。
悉無差降。
譬如有毒因咒藥故不能為害。
如是迦葉菩薩結毒因智樂故不能為害。
譬如城邑有諸糞壤饒益田用。
如是迦葉。
菩薩因結學薩芸若用。
是故迦葉。
菩薩欲學此寶嚴經者。
當正觀諸法。
雲何為正觀。
謂真實觀諸法。
雲何為真實觀諸法。
謂不觀我人壽命。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複次迦葉。
真實觀者。
謂不觀色有常無常。
亦不觀痛想行識有常無常。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複次迦葉。
雲何為真實觀諸法。
謂不觀地有常無常。
亦不觀水火風界有常無常。
是謂中道。
真實觀法。
複次迦葉。
有常是一邊。
無常為二邊。
此二中間無色。
不可見亦不可得。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有我是一邊。
無我為二邊。
此二中間無色。
不可見亦不可得。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有真實心者。
是謂一邊。
無真實心者。
是為二邊。
無心無思無意無識。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如是不善法。
世間法。
有诤法。
有漏法。
有為法。
有穢污法。
是謂一邊。
如是善法。
出世間法。
無诤法。
無漏法。
無為法。
白淨之法。
是為二邊。
此二中間。
無所有亦不可得。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有者是一邊。
無者為二邊。
此二中間。
無所有亦不可得。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複次迦葉。
我為汝說。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更樂。
更樂緣痛。
痛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苦惱憂悲啼泣。
如是生大苦陰。
無明已盡則行盡。
行盡則識盡。
識盡則名色盡。
名色盡則六入盡。
六入盡則更樂盡。
更樂盡則痛盡。
痛盡則愛盡。
愛盡則取盡。
取盡則有盡。
有盡則生盡。
生盡則老死苦惱憂悲皆盡。
如是滅大苦陰。
無有此二。
亦無二行。
中間可知。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如是行行盡。
識名色六入更樂痛愛取有生老死老死盡。
無有此二。
亦無二行。
中間可知。
如是迦葉。
是謂中道真實觀諸法也。
複次迦葉。
中道真實觀諸法者。
不以空三昧觀諸法空。
諸法自空故。
不以無想三昧觀諸法無想。
諸法自無想故。
不以無願三昧觀諸法無願。
諸法自無願故。
不以無行觀諸法無行。
諸法自無行故。
不以無起觀諸法無起。
諸法自無起故。
不以無生觀諸法無生。
諸法自無生故。
不以如觀諸法如。
諸法自如故。
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不以無人觀諸法空。
諸法自空故。
如是本空末空。
現在世空。
當令依空莫依于人。
若有依空。
倚此空者。
我說是人遠離此法。
如是迦葉。
甯猗我見積若須彌。
不以憍慢。
亦不多聞而猗空見者。
我所不治。
譬如良醫應病與藥。
病去藥存。
于迦葉意所趣雲何。
此人苦患甯盡不耶。
答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
藥在體故。
如是迦葉。
空斷一切見。
若有猗空見者。
我所不治。
亦複如是。
譬如有人畏于虛空啼泣而說。
今當為我去此虛空。
于迦葉意所趣雲何。
甯能去不。
答曰不也世尊。
如是迦葉。
若畏空者。
我說此人甚為狂惑。
所以者何。
衆生造空而彼畏之。
譬如畫師作鬼神像即自恐懼。
如是迦葉。
諸凡愚人自造色聲香味細滑之法。
輪轉生死不知此法。
亦複如是。
譬如幻師化作幻人。
而食幻師無有真實。
如是迦葉。
修行比丘。
随所思惟一切虛僞。
而不真實無有堅固。
亦複如是。
譬如二木因之更生火而燒彼木。
如是迦葉。
因真實觀生無漏慧根。
而彼即燒于真實觀。
亦複如是。
譬如然燈諸冥悉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