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法界體性經
關燈
小
中
大
界無染無淨。
其法界無濁無亂。
其法界中無可滅者。
亦無生者。
爾時世尊。
知而故問文殊師利言。
汝知法界耶。
如是世尊。
我知法界即是我界。
佛複問文殊師利。
汝知世間耶。
文殊師利言。
世尊。
如幻化人所作處。
是世間處。
世尊。
世間者但有名字。
無實物可見。
說名世間行。
世尊。
然我不離法界見于世間。
何以故。
無世間故。
如世尊問言。
世間何處行者。
所謂色性不生不滅。
彼行亦不生不滅。
如是受想行識。
此識性不生不滅。
如是行亦無生無滅。
世尊。
如是一相所謂無相。
佛複問言。
文殊師利。
汝豈不作是念。
若現在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當滅度耶。
文殊師利答言。
世尊。
豈可法界有已修集未修集也。
法界既無修集。
雲何得有滅不現耶。
佛言文殊師利。
于汝意雲何。
過去諸佛。
如恒伽沙等已滅度。
汝豈不信耶。
文殊師利言。
世尊。
我信諸如來皆已涅槃。
見彼出處故。
佛言文殊師利。
于汝意雲何。
欲使諸凡夫死已更生也。
文殊師利言。
世尊。
我尚不見有凡夫。
何有更生耶。
佛問文殊師利言。
汝于佛前樂聽法也。
文殊師利言。
世尊。
我亦不見樂不樂相。
佛言文殊師利。
汝豈不樂法界耶。
文殊師利答言。
世尊。
我不見有一法非法界者。
更何所樂。
佛言文殊師利。
若慢者聞汝說。
生大恐怖。
文殊師利言。
世尊。
若慢者生怖。
實際亦生恐怖。
其實際不恐怖故。
即一切諸法皆無恐怖。
以無修作故。
此是金剛句。
佛言文殊師利。
何故名此為金剛句。
文殊師利言。
世尊。
諸法性不壞。
是故名金剛句。
世尊。
如來不思議句。
是諸法不思議。
是金剛句。
佛言文殊師利。
何故複名此為金剛句。
文殊師利言。
世尊。
諸法無思故。
是金剛句。
世尊。
諸法是菩提。
是金剛句。
佛言文殊師利。
何故複名此為金剛句。
文殊師利言。
世尊。
一切法無所有。
但有名字言說。
諸法無此無彼。
皆無所有。
此彼無所有者。
即是如。
若是如者則是真實。
若是實者彼則是菩提。
是故得名為金剛句。
文殊師利言。
世尊。
一切諸法是如來境界。
是金剛句。
佛言文殊師利。
何故名此為金剛句。
文殊師利言。
世尊。
諸法自性本來寂靜故。
是金剛句。
佛告文殊師利。
汝可喚阿難陀比丘來。
令受持此法本句。
文殊師利言。
世尊。
我于中不見有一法可說可聽。
世尊。
我實不見一字有其說處。
何有多句而可持乎。
佛言。
善哉善哉。
文殊師利。
汝善說此語。
文殊師利。
我見東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
諸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亦說此法本。
爾時長老舍利弗。
從自住處出。
往詣文殊師利童子住處。
到已不見文殊師利。
即詣佛所。
到已在佛别門外邊而住。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童子言。
文殊師利。
是舍利弗比丘。
今在門外。
為欲聽法。
汝令使入。
文殊師利言。
世尊。
若彼舍利弗際。
若法界際。
世尊。
此二際。
豈有在内在外若中間二耶。
佛言不也。
文殊師利言。
世尊。
言實際者。
亦非實際。
如是際非際。
無内無外。
不來不去。
世尊。
長老舍利弗際。
即是實際。
舍利弗界。
即是法界。
世尊。
然此法界。
無出無入。
不來不去。
其長老舍利弗。
從何處來。
當入何所。
佛言。
文殊師利。
若我在内。
共諸聲聞語論。
汝在于外而不聽入。
汝意豈不生苦惱想耶。
文殊師利言。
不也世尊。
何以故。
世尊凡所說法不離法界。
如來說法即是法界。
法界即是如來。
說法界。
如法界言說界。
無二别無所有。
名者說者。
此等皆不離法界。
世尊。
以是義故。
我不苦惱。
世尊。
若我恒河沙劫等。
不來至世尊說法所。
我時不生愛樂。
亦無憂惱。
何以故。
若有二者即生憂惱。
法界無二故無惱耶。
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言。
舍利弗。
汝來入聽。
文殊師利辯才耶。
舍利弗言。
唯然世尊。
我甚樂聞。
今在室外。
欲聽世尊及文殊師利童子所說。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
令長老舍利弗得入聽法。
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言。
舍利弗汝來前入。
舍利弗言善哉世尊。
即前入室頂禮佛足。
退坐一面。
爾時文殊師利言。
長老舍利弗。
汝見何義故而來此耶。
舍利弗言。
文殊師利。
我欲聽法故來此耳。
此處應有最勝法義。
以有文殊師利與世尊共處。
各有論說必有妙美。
當有甚深最勝法義。
時文殊師利言。
如是如是。
舍利弗。
我說甚深最勝法。
舍利弗言。
文殊師利。
此說法以何義為甚深最勝。
文殊師利言。
舍利弗。
此法難知。
以無器故。
凡所說無所發起。
此所說法不為發起故。
凡夫亦不為發起。
阿羅漢法亦不為發起。
如來法
其法界無濁無亂。
其法界中無可滅者。
亦無生者。
爾時世尊。
知而故問文殊師利言。
汝知法界耶。
如是世尊。
我知法界即是我界。
佛複問文殊師利。
汝知世間耶。
文殊師利言。
世尊。
如幻化人所作處。
是世間處。
世尊。
世間者但有名字。
無實物可見。
說名世間行。
世尊。
然我不離法界見于世間。
何以故。
無世間故。
如世尊問言。
世間何處行者。
所謂色性不生不滅。
彼行亦不生不滅。
如是受想行識。
此識性不生不滅。
如是行亦無生無滅。
世尊。
如是一相所謂無相。
佛複問言。
文殊師利。
汝豈不作是念。
若現在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當滅度耶。
文殊師利答言。
世尊。
豈可法界有已修集未修集也。
法界既無修集。
雲何得有滅不現耶。
佛言文殊師利。
于汝意雲何。
過去諸佛。
如恒伽沙等已滅度。
汝豈不信耶。
文殊師利言。
世尊。
我信諸如來皆已涅槃。
見彼出處故。
佛言文殊師利。
于汝意雲何。
欲使諸凡夫死已更生也。
文殊師利言。
世尊。
我尚不見有凡夫。
何有更生耶。
佛問文殊師利言。
汝于佛前樂聽法也。
文殊師利言。
世尊。
我亦不見樂不樂相。
佛言文殊師利。
汝豈不樂法界耶。
文殊師利答言。
世尊。
我不見有一法非法界者。
更何所樂。
佛言文殊師利。
若慢者聞汝說。
生大恐怖。
文殊師利言。
世尊。
若慢者生怖。
實際亦生恐怖。
其實際不恐怖故。
即一切諸法皆無恐怖。
以無修作故。
此是金剛句。
佛言文殊師利。
何故名此為金剛句。
文殊師利言。
世尊。
諸法性不壞。
是故名金剛句。
世尊。
如來不思議句。
是諸法不思議。
是金剛句。
佛言文殊師利。
何故複名此為金剛句。
文殊師利言。
世尊。
諸法無思故。
是金剛句。
世尊。
諸法是菩提。
是金剛句。
佛言文殊師利。
何故複名此為金剛句。
文殊師利言。
世尊。
一切法無所有。
但有名字言說。
諸法無此無彼。
皆無所有。
此彼無所有者。
即是如。
若是如者則是真實。
若是實者彼則是菩提。
是故得名為金剛句。
文殊師利言。
世尊。
一切諸法是如來境界。
是金剛句。
佛言文殊師利。
何故名此為金剛句。
文殊師利言。
世尊。
諸法自性本來寂靜故。
是金剛句。
佛告文殊師利。
汝可喚阿難陀比丘來。
令受持此法本句。
文殊師利言。
世尊。
我于中不見有一法可說可聽。
世尊。
我實不見一字有其說處。
何有多句而可持乎。
佛言。
善哉善哉。
文殊師利。
汝善說此語。
文殊師利。
我見東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
諸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亦說此法本。
爾時長老舍利弗。
從自住處出。
往詣文殊師利童子住處。
到已不見文殊師利。
即詣佛所。
到已在佛别門外邊而住。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童子言。
文殊師利。
是舍利弗比丘。
今在門外。
為欲聽法。
汝令使入。
文殊師利言。
世尊。
若彼舍利弗際。
若法界際。
世尊。
此二際。
豈有在内在外若中間二耶。
佛言不也。
文殊師利言。
世尊。
言實際者。
亦非實際。
如是際非際。
無内無外。
不來不去。
世尊。
長老舍利弗際。
即是實際。
舍利弗界。
即是法界。
世尊。
然此法界。
無出無入。
不來不去。
其長老舍利弗。
從何處來。
當入何所。
佛言。
文殊師利。
若我在内。
共諸聲聞語論。
汝在于外而不聽入。
汝意豈不生苦惱想耶。
文殊師利言。
不也世尊。
何以故。
世尊凡所說法不離法界。
如來說法即是法界。
法界即是如來。
說法界。
如法界言說界。
無二别無所有。
名者說者。
此等皆不離法界。
世尊。
以是義故。
我不苦惱。
世尊。
若我恒河沙劫等。
不來至世尊說法所。
我時不生愛樂。
亦無憂惱。
何以故。
若有二者即生憂惱。
法界無二故無惱耶。
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言。
舍利弗。
汝來入聽。
文殊師利辯才耶。
舍利弗言。
唯然世尊。
我甚樂聞。
今在室外。
欲聽世尊及文殊師利童子所說。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
令長老舍利弗得入聽法。
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言。
舍利弗汝來前入。
舍利弗言善哉世尊。
即前入室頂禮佛足。
退坐一面。
爾時文殊師利言。
長老舍利弗。
汝見何義故而來此耶。
舍利弗言。
文殊師利。
我欲聽法故來此耳。
此處應有最勝法義。
以有文殊師利與世尊共處。
各有論說必有妙美。
當有甚深最勝法義。
時文殊師利言。
如是如是。
舍利弗。
我說甚深最勝法。
舍利弗言。
文殊師利。
此說法以何義為甚深最勝。
文殊師利言。
舍利弗。
此法難知。
以無器故。
凡所說無所發起。
此所說法不為發起故。
凡夫亦不為發起。
阿羅漢法亦不為發起。
如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