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法界體性經

關燈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譯 爾時婆伽婆。

    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于夜初分來詣佛所。

    到已在佛别門而立。

    是時如來住于三昧。

    爾時世尊從三昧起。

    見文殊師利童子住别門外。

    見已告言。

    文殊師利。

    汝來汝來。

    入内莫住于外。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

    聞佛告已。

    白佛言。

    善哉世尊。

    即詣佛所。

    到已頂禮佛足。

    卻住一面。

     爾時世尊。

    告文殊師利童子。

    汝可就坐。

    時文殊師利童子言。

    善哉世尊。

    唯然受教。

    向佛合掌。

    卻坐一面。

    于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

    世尊。

    今者世尊住何三昧而從起耶。

    佛告文殊師利。

    有三昧名曰寶積。

    然我于時。

    行此三昧。

    而從彼起。

    文殊師利複白佛言。

    以何因緣。

    名此三昧為寶積耶。

    佛告文殊師利。

    譬如大摩尼寶。

    善磨瑩已安置淨處。

    随彼地方。

    出諸珍寶。

    不可窮盡。

    如是文殊師利。

    我住此三昧。

    觀于東方。

    見無量阿僧祇世界現在諸佛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如是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如是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

    我皆現見。

    是諸如來住此三昧。

    為衆說法。

    文殊師利。

    我住此三昧。

    不見一法然非法界。

    文殊師利又此三昧。

    名實際印。

    若有純直男子女人。

    行此印者辯才不斷。

    文殊師利言。

    世尊。

    我有辯才。

    修伽陀我知辯才。

    佛言文殊師利。

    汝雲何知辯才。

    文殊師利言。

    世尊。

    譬如彼摩尼寶不依餘處。

    還依寶際而住。

    如是世尊。

    一切諸法更無所住。

    惟依實際而住。

    佛複告文殊師利。

    汝知實際乎。

    文殊師利言。

    如是世尊。

    我知實際。

    佛言文殊師利。

    何謂實際。

    文殊師利言。

    世尊。

    有我所際彼即實際。

    所有凡夫際。

    彼即實際。

    若業若果報。

    一切諸法悉是實際。

    世尊。

    若如是信者。

    即是實信。

    世尊。

    若颠倒信者。

    即是正信。

    若行非行。

    彼即正行。

    所以者何。

    正不正者。

    但有言說。

    不可得也。

    佛言。

    文殊師利。

    行者是何義。

    文殊師利言。

    世尊。

    行者是見實際義。

    佛言。

    文殊師利。

    修道是何義。

    文殊師利言。

    世尊。

    修道者思惟證義。

    佛言。

    文殊師利。

    汝雲何為初行男子女人說法。

    文殊師利言。

    世尊。

    我于彼諸善男子善女人所。

    教發我見即是為其說法。

    世尊。

    我不滅貪欲諸患而為說法。

    所以者何。

    此等諸法。

    本性無生無滅故。

    世尊。

    若能滅實際。

    即能滅我見所生際。

    世尊。

    我為初行善男子善女人。

    如是說法。

    不受佛法。

    不著凡夫法。

    于諸法不舉不舍。

    世尊。

    我為初發意男子女人。

    當如是說法。

    文殊師利言。

    世尊。

    亦為教化衆生時。

    雲何說法。

    佛言文殊師利。

    我不壞色生。

    亦不壞色不生故說法。

    如是受想行識亦不壞不生故說法。

    文殊師利。

    我不壞欲嗔癡等而為說法。

    文殊師利。

    我為諸教化者。

    當令知不思議法。

    我為說法。

    以如是故。

    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

    我無所壞諸法。

    已得成無上菩提。

    亦無有生。

    得成無上菩提。

    文殊師利。

    所言佛者。

    即是法界。

    于彼諸力無畏。

    亦是法界。

    文殊師利。

    我不見法界有其分數。

    我于法界中。

    不見此是凡夫法。

    此是阿羅漢法。

    辟支佛法。

    及諸佛法。

    其法界無有勝異。

    亦無壞亂。

    文殊師利。

    譬如恒河。

    若閻摩那。

    若可羅跋提河。

    如是等大河入于大海。

    其水不可别異。

    如是文殊師利。

    如是種種名字諸法。

    入于法界中無有名字差别。

    文殊師利。

    譬如種種諸谷聚中不可說别。

    是法界中亦無别名。

    有此有彼。

    是染是淨。

    凡夫聖人及諸佛法。

    如是名字不可示現。

    如是法界如我今說。

    如是法界無違逆如是信樂。

    何以故。

    文殊師利。

    其逆順界法界無二相故。

    無來無去。

    不可見故。

    無其起處。

    佛說如是法已。

    文殊師利複白佛言。

    世尊。

    我亦不見法界向惡道。

    亦不見向人天道。

    亦不向涅槃。

    佛複告文殊師利。

    若有人來問汝。

    雲何現在有于六道。

    如是問者。

    汝雲何答。

    文殊師利言。

    世尊。

    如是問者。

    我當解說。

    世尊。

    譬如有人睡眠作夢。

    或見地獄道。

    或見畜生道。

    或見閻摩羅人。

    或見阿修羅身。

    或見天處。

    或見人等。

    世尊。

    彼人所見夢事。

    諸道各各别異。

    又人問者。

    随意而說。

    然實無彼諸衆生等。

    如是世尊。

    我雖說諸道各别。

    然其法界實無差别。

    世尊。

    如彼問者。

    我當為其如實解說。

    彼此無故。

    世尊。

    若行聲聞乘取涅槃者。

    不可為說實義。

    世尊。

    彼等即今現在。

    亦不可為其分别。

    但說名字。

    何以故。

    取法界邊際故。

    世尊。

    譬如大海有七種寶。

    若珂玉珊瑚金銀生色等。

    可以相别。

    此是其寶。

    于法界中。

    不可知其别異之相。

    何以故。

    世尊。

    法界不生不滅。

    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