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曜經卷第三

關燈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入天祠品第六 佛告比丘。

    菩薩适生。

    當爾之時。

    君子梵志長者。

    二萬婦生。

    二親歡悅。

    皆奉菩薩給使左右。

     爾時白淨王。

    供給菩薩。

    二萬婇女走使所當。

    諸家親族二萬婇女貢上菩薩。

    大臣百官複有婇女二萬。

    奉上菩薩。

    尊豪諸釋鹹共集會。

    來至王所。

    前啟白言。

    王當知之。

    宜将太子至于天祠。

    王然可之。

    皆敕城内掃除衢路。

    四徼諸道諸曲裡巷。

    莫有不淨不吉之事。

    瓦石溝坑不淨之地。

    病疾盲聾勿有惡聲。

    散華燒香選吉祥音。

    懸幡缯蓋。

    莊嚴門戶。

    王還入後宮。

    以告大愛道。

    擁護太子将詣天祠。

    太子在座即時微笑。

    面目喜悅。

    頒宣此言。

    吾身和安。

    何緣相将欲詣天祠。

    太子沐浴。

    重加大笑。

    即說偈言。

     初生動三千  釋梵須倫神 日月息天王  來稽頭面禮 何有天過是  将吾到其所 超天天中天  天無比況勝 随俗來現此  現瑞人歡喜 若幹種奉養  過聖天中天 佛告比丘。

    于時嚴飾諸吉祥業長者梵志。

    諸郡縣邑尊者居士。

    妻息侍從大臣散王。

    門吏令吏親族知識。

    散華燒香乘象馬車國王侍臣俱将太子往入天祠。

    适入天祠。

    因住祠上。

    諸天形像無有想念。

    日月諸天。

    息意天王釋梵四王。

    各舍本位尋時來下。

    五體投地禮菩薩足。

    諸天人民百千之衆。

    嘿然歎吒稱揚洪音。

    歎未曾有歡喜踴躍。

    天地大動天雨衆華。

    百千伎樂不鼓自鳴。

    諸天形像現其本身。

    禮菩薩足則在前住于是頌曰。

     須彌比芥子  過天龍王變 日月禮螢耶  慧德豈禮敬 三千界自歸  芥子比須彌 牛迹比大海  上尊喻日月 若能禮其尊  功德不可計 各各得安隐  德豐無限量 菩薩入天祠時。

    三萬二千天子。

    見顯威德。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以是之故。

    将菩薩行入于天祠。

    時有梵志名曰火炎。

    于是其父與五百眷屬圍繞執七寶蓋。

    貢白淨王。

    口說此言。

    以供太子。

    王即受之。

    召五百釋子。

    五百璎珞手腳頭耳。

    臂著璎珞。

    沸宿即時來詣王所而謂王言。

    宜令太子沐浴澡洗乃著璎珞而供養之。

    王報之曰。

    我為太子亦作璎珞。

    太子著之。

    七十七日吾乃應義。

    過此夜已。

    其日月初有一遊觀。

    名離垢淨。

    菩薩出觀。

    其大愛道抱将來出。

    八萬婇女來迎菩薩。

    稽首為禮。

    諸釋一萬人奉迎菩薩。

    五千梵志亦複奉迎。

    其諸釋種作衆璎珞。

    奉菩薩者。

    令菩薩著。

    适被在身。

    即時闇冥。

    菩薩威光令無有耀。

    猶如墨聚在紫金邊。

    有一長者名曰離垢。

    服上好妙英住菩薩前。

    時白淨王及諸釋種。

    以偈贊曰。

     嚴三千世界  遍布清淨寶 皆為紫磨金  不及此光明 雖有紫磨金  不如一毛光 明耀消諸光  在聖邊如墨 以道德莊嚴  璎珞奄無耀 日月明珠光  釋梵明不及 宿相好嚴身  寶英安能勝 莊嚴莫如佛  蔽嚴不及度 道嚴淨安明  适生嚴種姓 演光衆歡喜  長蓋其種族 普曜經現書品第七 佛告比丘。

    爾時太子厥年七歲。

    興顯無數百千吉祥。

    一萬童子。

    一萬女子。

    一萬車乘載若幹種馔具足衆寶。

    至迦夷國置四徼裡。

    諸街曲頭作衆伎樂。

    在諸樹間。

    莊嚴棚閣軒牕門牖。

    其諸婇女文飾璎珞。

    而處其上散華燒香。

    八千婇女淨治道路。

    奉迎菩薩。

    諸天龍神及揵沓和。

    在虛空中各各異形。

    散華燒香垂珠幡彩。

    一切衆釋前後導從。

    白淨王俱行迎菩薩。

    菩薩乘羊車将詣書師。

    适入書堂欲見其師。

    師名選友。

    時見威神光曜。

    不能堪任。

    即僻堕地。

    兜術天上有一天子名曰清淨。

    即前牽手令從地起。

    置于座上。

    在大衆前。

    說此偈言。

     現世釋中生  在俗學伎術 計挍及書疏  無數劫已了 救衆生故現  博學示入師 度無數童子  惠衆入甘露 度世解四谛  了報應因緣 有成必滅盡  況今此書堂 于三世最明  天人第一尊 書堂化若幹  無數劫學斯 衆生心多念  真聖專知本 是色其無念  立或化貪形 爾時菩薩與諸釋童俱住。

    菩薩手執金筆栴檀書隸。

    衆寶明珠成其書狀。

    侍者送之。

    問師選友。

    今師何書而相教乎。

    其師答曰。

    以梵佉留而相教耳。

    無他異書。

    菩薩答曰。

    其異書者有六十四。

    今師何書正有二種。

    師問。

    其六十四書皆何所名。

    太子答曰。

     梵書(一) 佉留書(二) 佛迦羅書(三) 安佉書(四) 曼佉書(五) 安求書(六) 大秦書(七) 護衆書(八) 取書(九) 半書(十)久與書(十一) 疾堅書(十二) 陀比羅書(十三) 夷狄塞書(十四) 施與書(十五) 康居書(十六) 最上書(十七) 陀羅書(十八) 佉沙書(十九) 秦書(二十) 匈奴書(二十一) 中間字書(二十二) 維耆多書(二十三) 富沙 富書(二十四) 天書(二十五)龍 書鬼書(二十六) 揵沓和書(二十七) 真陀羅書(二十八)摩休勒書(二十九) 阿須倫書(三十) 迦留羅書(三十一) 鹿輪書(三十二) 言善書(三十三) 天腹書(三十四) 風書(三十五) 降伏書(三十六) 北方天下書(三十七) 拘 那尼天下書(三十八) 東方天下書(三十九) 舉書(四十) 下書(四十一) 要書(四十二) 堅固書(四十三) 陀阿書(四十四) 得 晝書(四十五) 厭舉書(四十六) 無與書(四十七) 轉數書(四十八) 轉眼書(四十九) 閉句書(五十) 上書(五十一) 次近書(五十二)乃至書(五十三) 度親書(五十四) 中禦書(五十五) 悉滅音書(五十六) 電世界書(五十七) 馳 又書(五十八) 善寂地書(五十九) 觀空書(六十) 一切藥書(六十一) 善受書(六十二)攝取書(六十三) 皆 響書(六十四) 太子謂師。

    是六十四書。

    欲以何書而相教乎。

    時師選友歡然悅豫。

    棄捐自大。

    說是偈言。

     難及真淨尊  在世興悲哀 悉學一切典  現入書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