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衆許摩诃帝經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賢子舍令出家侍從世尊以成其美。
時斛飯王有二子。
一名阿你噜馱。
二名摩賀曩摩。
彼摩賀曩摩能理王務。
然貪财利。
阿你噜馱常處宮中随意受樂。
時斛飯王以敕旨宣下。
乃呼摩賀曩摩。
汝可出家以奉王命。
子曰。
我不出家。
彼阿你噜馱常在宮中受其快樂。
可令出家。
父言。
彼子福德汝勿指陳。
子曰。
此是父母愛憐所許。
若實有福當可試驗。
父曰。
當何試驗。
子曰。
常式送食今可空盤送之。
若其有福食自然出。
父即對面封以空盤。
令宮嫔送之。
誡曰。
若問何食但對種種在内。
時天帝釋觀知此事。
阿你噜馱昔曾以食供辟支佛。
今日雲何令其無食。
乃化種種珍美品馔滿彼空盤。
女使至彼。
阿你噜馱問言。
何物。
宮嫔心嗔不依誡敕答言。
無物。
阿你噜馱即思念曰。
父母雲何送空盤耶。
乃開封視之。
異馔滿中人所罕見。
馨香馚馥園苑皆滿。
阿你噜馱意亦深怪。
問彼女言。
本有食耶。
本空盤耶。
女曰。
空盤。
遂卻以此食奉上父母。
父母見食亦大驚怪。
又以此食示摩賀曩摩。
汝看此食是彼化出。
彼阿噜馱人皆愛樂。
我言大福非汝等力。
汝初不信今已驗知。
摩賀曩摩白父母言。
彼既大福可令出家。
我今無福非出家者。
父母即謂阿你噜馱曰。
王今有敕汝出家否。
對曰。
出家有何利益。
在家有何過失。
父母言。
出家之人當證涅槃。
可受天上人間第一供養。
若人在家出家真實離欲。
亦得天上人間供養。
若是在家妄稱出家。
當感三惡道報。
對曰。
出家在家得利失利我已曉了。
今欲出家上副王命。
父母告曰。
汝言大善。
時阿你噜馱有一同年名曰賢王。
最相知見。
乃往彼處而相告白。
至賢王門方聞品琴。
又值弦斷五音不足。
阿你噜馱擅琴之聲止立不進。
待其調品令人入報。
賢王請入謂阿你噜馱曰。
汝來何時。
答曰。
琴弦初斷我已到門。
待其調品方令入報。
賢王稱善執手請坐。
汝今何來。
對曰。
淨飯王有敕。
令釋族出家。
意欲眷屬侍佛左右。
以汝慕善故來相報。
賢王曰敕旨才下尋亦便知。
汝既出家我亦同往。
汝可今夜宿于我舍。
阿你噜馱随言即止。
賢王令人為敷卧處。
至夜眠睡無少安樂。
明晨相見。
賢王問言。
得安睡否。
報言。
不得安睡。
又問。
何故如是。
對曰。
床所鋪者病觸之衣。
是以令我不獲安寝。
賢王即喚所司侍人。
問其緣由自何而得。
對曰。
王初生時敷設餘長。
後因疾患曾已受用。
賢王歎曰。
善哉釋族生此異子。
又言。
我出家者。
提婆達多次當王位。
乃令左右呼提婆達多。
到已問言。
我等奉敕鹹去出家。
未委汝今當何所作。
時提婆達多私自念曰。
若或我言不出家者。
即令賢王亦不出家。
便以诳言。
我亦出家。
時彼賢王速以公文奏淨飯王。
王乃下敕告示内外。
今賢王阿你噜馱及提婆達多等。
釋種五百人出家。
鹹可知悉。
敕出之後中外歡喜。
唯提婆達多獨自苦惱。
意雲。
本作方便欲令賢王出家。
今或違言有妄語過。
使我将來不得王位。
于是剛忍随衆出家。
時淨飯王欲令後代知族尊貴。
宣告内外。
凡是街衢迨及城隍。
一切嚴飾皆使殊勝。
布以淨土灑以香水。
複排幢幡傘蓋散花燒香。
以拟賢王等五百釋種出家經過。
彼釋種等各各父母。
于衢路側及城門首。
敷設觀看。
亦命相師各相其子。
誰可出家誰當不可。
賢王先出相師稱歎。
此若出家必證聖道。
阿你噜馱次行出城。
相師亦雲得聖非久。
提婆達多出至城門。
頭上寶冠忽然堕地。
相師見已。
此惡業人定入地獄。
又不善人名曰海壽。
才到門際驢作惡聲。
相者知之。
此有口業曾謗聲聞。
當來果熟定堕惡趣。
烏波難陀次出。
乘象方至門首璎珞堕地。
乃自下象親手收取。
相師言曰。
此鄙吝人當入地獄。
如是五百釋種各各出已。
相師皆見鹹以善惡具告父母。
時釋衆等出迦毗羅城。
複遊園苑次至佛處。
各各白佛雲求出家。
世尊思惟。
今此釋衆雖求出家。
有志樂者。
有不樂者。
佛以四法度為苾刍。
時淨飯王有承事人。
名烏波梨。
善能剃發。
王即遣與釋衆剃發。
既至彼處不肯與剃。
乃作色煩惱又複悲泣。
賢王問言。
何以如是。
烏波梨曰。
我奉一人非衆所使。
可甯舍命發不能剃。
賢王谏曰。
勿作是言。
汝奉王命非衆可使。
此有善利請無煩惱。
賢王複以方便告釋衆曰。
汝等出家寶冠妙衣及裝嚴具。
今日已去鹹無所用。
都置一處與烏波梨。
彼聞得者或可歡喜。
衣冠既集乃成大聚。
時烏波梨即與剃發。
及睹釋衆各各年少舍其富貴。
我今卑族何所戀耶。
宜可棄彼恩愛去離煩惱。
免其輪回生滅之患。
于是榰頤再三忖度。
尊
時斛飯王有二子。
一名阿你噜馱。
二名摩賀曩摩。
彼摩賀曩摩能理王務。
然貪财利。
阿你噜馱常處宮中随意受樂。
時斛飯王以敕旨宣下。
乃呼摩賀曩摩。
汝可出家以奉王命。
子曰。
我不出家。
彼阿你噜馱常在宮中受其快樂。
可令出家。
父言。
彼子福德汝勿指陳。
子曰。
此是父母愛憐所許。
若實有福當可試驗。
父曰。
當何試驗。
子曰。
常式送食今可空盤送之。
若其有福食自然出。
父即對面封以空盤。
令宮嫔送之。
誡曰。
若問何食但對種種在内。
時天帝釋觀知此事。
阿你噜馱昔曾以食供辟支佛。
今日雲何令其無食。
乃化種種珍美品馔滿彼空盤。
女使至彼。
阿你噜馱問言。
何物。
宮嫔心嗔不依誡敕答言。
無物。
阿你噜馱即思念曰。
父母雲何送空盤耶。
乃開封視之。
異馔滿中人所罕見。
馨香馚馥園苑皆滿。
阿你噜馱意亦深怪。
問彼女言。
本有食耶。
本空盤耶。
女曰。
空盤。
遂卻以此食奉上父母。
父母見食亦大驚怪。
又以此食示摩賀曩摩。
汝看此食是彼化出。
彼阿噜馱人皆愛樂。
我言大福非汝等力。
汝初不信今已驗知。
摩賀曩摩白父母言。
彼既大福可令出家。
我今無福非出家者。
父母即謂阿你噜馱曰。
王今有敕汝出家否。
對曰。
出家有何利益。
在家有何過失。
父母言。
出家之人當證涅槃。
可受天上人間第一供養。
若人在家出家真實離欲。
亦得天上人間供養。
若是在家妄稱出家。
當感三惡道報。
對曰。
出家在家得利失利我已曉了。
今欲出家上副王命。
父母告曰。
汝言大善。
時阿你噜馱有一同年名曰賢王。
最相知見。
乃往彼處而相告白。
至賢王門方聞品琴。
又值弦斷五音不足。
阿你噜馱擅琴之聲止立不進。
待其調品令人入報。
賢王請入謂阿你噜馱曰。
汝來何時。
答曰。
琴弦初斷我已到門。
待其調品方令入報。
賢王稱善執手請坐。
汝今何來。
對曰。
淨飯王有敕。
令釋族出家。
意欲眷屬侍佛左右。
以汝慕善故來相報。
賢王曰敕旨才下尋亦便知。
汝既出家我亦同往。
汝可今夜宿于我舍。
阿你噜馱随言即止。
賢王令人為敷卧處。
至夜眠睡無少安樂。
明晨相見。
賢王問言。
得安睡否。
報言。
不得安睡。
又問。
何故如是。
對曰。
床所鋪者病觸之衣。
是以令我不獲安寝。
賢王即喚所司侍人。
問其緣由自何而得。
對曰。
王初生時敷設餘長。
後因疾患曾已受用。
賢王歎曰。
善哉釋族生此異子。
又言。
我出家者。
提婆達多次當王位。
乃令左右呼提婆達多。
到已問言。
我等奉敕鹹去出家。
未委汝今當何所作。
時提婆達多私自念曰。
若或我言不出家者。
即令賢王亦不出家。
便以诳言。
我亦出家。
時彼賢王速以公文奏淨飯王。
王乃下敕告示内外。
今賢王阿你噜馱及提婆達多等。
釋種五百人出家。
鹹可知悉。
敕出之後中外歡喜。
唯提婆達多獨自苦惱。
意雲。
本作方便欲令賢王出家。
今或違言有妄語過。
使我将來不得王位。
于是剛忍随衆出家。
時淨飯王欲令後代知族尊貴。
宣告内外。
凡是街衢迨及城隍。
一切嚴飾皆使殊勝。
布以淨土灑以香水。
複排幢幡傘蓋散花燒香。
以拟賢王等五百釋種出家經過。
彼釋種等各各父母。
于衢路側及城門首。
敷設觀看。
亦命相師各相其子。
誰可出家誰當不可。
賢王先出相師稱歎。
此若出家必證聖道。
阿你噜馱次行出城。
相師亦雲得聖非久。
提婆達多出至城門。
頭上寶冠忽然堕地。
相師見已。
此惡業人定入地獄。
又不善人名曰海壽。
才到門際驢作惡聲。
相者知之。
此有口業曾謗聲聞。
當來果熟定堕惡趣。
烏波難陀次出。
乘象方至門首璎珞堕地。
乃自下象親手收取。
相師言曰。
此鄙吝人當入地獄。
如是五百釋種各各出已。
相師皆見鹹以善惡具告父母。
時釋衆等出迦毗羅城。
複遊園苑次至佛處。
各各白佛雲求出家。
世尊思惟。
今此釋衆雖求出家。
有志樂者。
有不樂者。
佛以四法度為苾刍。
時淨飯王有承事人。
名烏波梨。
善能剃發。
王即遣與釋衆剃發。
既至彼處不肯與剃。
乃作色煩惱又複悲泣。
賢王問言。
何以如是。
烏波梨曰。
我奉一人非衆所使。
可甯舍命發不能剃。
賢王谏曰。
勿作是言。
汝奉王命非衆可使。
此有善利請無煩惱。
賢王複以方便告釋衆曰。
汝等出家寶冠妙衣及裝嚴具。
今日已去鹹無所用。
都置一處與烏波梨。
彼聞得者或可歡喜。
衣冠既集乃成大聚。
時烏波梨即與剃發。
及睹釋衆各各年少舍其富貴。
我今卑族何所戀耶。
宜可棄彼恩愛去離煩惱。
免其輪回生滅之患。
于是榰頤再三忖度。
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