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衆許摩诃帝經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者舍利弗見而問曰。
汝何榰頤似有不樂。
答言。
非是不樂有所思念。
具以情實告舍利弗。
舍利弗謂曰。
世尊度脫非間尊卑。
今正是時。
宜其猛利。
世尊預知專期根熟。
舍利弗将烏波梨來至佛前。
五體投地伸其禮敬。
白言。
世尊。
今烏波梨欲于正法出家。
願佛哀愍。
佛告烏波梨言。
汝得梵行。
世尊言訖。
須發自落袈裟著身。
後七日中須發再出儀威庠序。
如百臘苾刍。
自說伽陀曰。
我今于如來 正法求出家 佛言得梵行 須發尋自落 袈裟亦著身 此即從善本 今日方成熟 故我為苾刍 爾時世尊告大衆言。
今出家者。
可依夏臘次第守其尊卑。
乃至未來禮不得阙。
于是烏波梨平視諸釋。
時彼賢王次第禮衆。
至烏波梨前不肯禮拜。
來白世尊。
今烏波梨是承事人。
今我禮者是不順也。
佛言。
汝既出家當除我相。
彼是上臘宜伸禮敬。
賢王才禮地六振動。
次提婆達多亦不肯禮。
又來白佛。
佛言。
出家之人當除我相。
彼是上臘宜可禮足。
于是諸釋無不禮者。
諸苾刍等各各心疑。
今賢王禮拜。
地六種動有何因緣。
唯願世尊。
解諸疑網。
佛言。
過去世時此閻浮提波羅奈國。
有王統禦。
名曰梵壽。
國界豐盛人民快樂。
時彼城中有一娼女。
名跋捺啰。
色相端嚴人所愛羨。
有一男子。
名孫那啰摩拏嚩迦。
往彼女處言意相慕。
女即報雲。
備五百金錢可來相見。
是人貧匮莫副所言。
别以方便而親附之。
遂移居相鄰時奉花果。
後因節序男女作樂。
嚴身戴花各炫其美。
時跋捺啰起思念曰。
孫那啰摩拏嚩迦。
彼人若來共作喜樂。
須臾來至。
女即喜曰。
可取花來與汝作樂。
孫那啰摩拏嚩迦此日有事。
心極煩惱通宵無睡。
及天将曉熟寐不覺。
衆人取花好者已盡。
乃得屍利沙花将與彼女。
彼女不悅。
即說偈言。
戒不精進業 怠堕重睡眠 衆采好花去 得屍利沙花 又複告言。
汝求别花。
時初秋月暑氣猶郁。
乃再去尋花。
以至中午采花唱歌都不覺熱。
值梵壽王入草詣林避熱。
忽聞歌唱令人尋求。
見已呼來乃謂之曰。
日光下照如火燒腦。
雲何歌唱都無所苦。
即以伽陀對曰。
我心迷故 非日不照 為事有少 故不知苦 時王思惟。
此采花人能言。
乃留與語。
王曰。
我出值熱來此求涼。
汝可以言解我熱惱。
孫那啰摩拏嚩迦。
本有智慧所言稱旨。
乃說征伐之利。
投王心機王。
聞歎奇即忘熱惱宣。
問大臣有。
于刹帝利灌頂王所假身命難者。
最上之賜國有何典。
大臣對曰。
可與儲君。
即敕大臣冊居其位。
告報内外準式備儀。
禮赴春宮尊處儲貳。
凡日受用無非珍寶。
寝卧之所茵褥異常。
孫那啰摩拏嚩迦私自惟曰。
儲君若此尊極可知。
便起貪心欲謀大寶。
才發斯念便自覺知。
我或如斯堪雲來報。
由是追悔寝不安處。
乃施粗席卧于地上。
至明旦已。
王即遣使觀其動止。
乃見孫那啰摩拏嚩迦卧于地上。
速來白王。
此非儲君乃賤人爾。
王曰。
何知。
具事上聞。
王曰。
此大智人非是賤士。
乃令诏來詢問其故。
王曰。
夜不寝床卧于地者何意。
對曰。
貴非究竟所以不樂。
王曰。
汝意如何。
今欲出家。
王複言曰。
未知此事雲何出家有何功德。
答言。
于寂靜處苦節修行。
亦無聖師亦不求侶。
觀緣究理證獨覺菩提。
王即稱善放令出家。
後證道果來至王前。
于虛空中現神變相。
王睹是事深生歸信。
五體投地以伸敬禮。
即說伽陀曰。
善哉智慧人 非惡業能系 求寂靜修行 證獨覺菩提 說伽陀已。
又複言雲。
若有諸摩拏嚩迦。
出家求道我即随喜。
時有近臣名殑誐波羅。
聞此偈已忻樂非常。
記憶在心誡其貪愛。
王因此後亦自勖勵。
乃疏宮室多樂寂靜。
殑誐波羅後接王喜遂求出家。
王既允許拜辭而出。
即詣深山逢苦行仙人。
便随學道精勤策勵。
亦證五通。
徑來王前現其神變。
王乃問曰。
汝得如是功德耶。
答曰。
我證。
王謂證聖。
便禮其足。
頭才至地地即振動。
是時王母察此非真。
乃為殑誐波羅。
說伽陀曰。
若根本出家 禮事于沙門 寂默及精進 苦行成緣覺 一切罪永滅 一切福業生 後于諸世間 廣利樂衆生 佛告諸苾刍。
昔梵壽王者今賢王是。
殑誐波羅者烏波梨是。
往昔禮拜地已振動。
今日緻禮與本無殊。
諸苾刍。
此過去現在種種之事。
今為汝等再分别說。
汝等聞者宜其谛信。
時諸苾刍聞此說已。
歡喜踴躍禮佛而退。
汝何榰頤似有不樂。
答言。
非是不樂有所思念。
具以情實告舍利弗。
舍利弗謂曰。
世尊度脫非間尊卑。
今正是時。
宜其猛利。
世尊預知專期根熟。
舍利弗将烏波梨來至佛前。
五體投地伸其禮敬。
白言。
世尊。
今烏波梨欲于正法出家。
願佛哀愍。
佛告烏波梨言。
汝得梵行。
世尊言訖。
須發自落袈裟著身。
後七日中須發再出儀威庠序。
如百臘苾刍。
自說伽陀曰。
我今于如來 正法求出家 佛言得梵行 須發尋自落 袈裟亦著身 此即從善本 今日方成熟 故我為苾刍 爾時世尊告大衆言。
今出家者。
可依夏臘次第守其尊卑。
乃至未來禮不得阙。
于是烏波梨平視諸釋。
時彼賢王次第禮衆。
至烏波梨前不肯禮拜。
來白世尊。
今烏波梨是承事人。
今我禮者是不順也。
佛言。
汝既出家當除我相。
彼是上臘宜伸禮敬。
賢王才禮地六振動。
次提婆達多亦不肯禮。
又來白佛。
佛言。
出家之人當除我相。
彼是上臘宜可禮足。
于是諸釋無不禮者。
諸苾刍等各各心疑。
今賢王禮拜。
地六種動有何因緣。
唯願世尊。
解諸疑網。
佛言。
過去世時此閻浮提波羅奈國。
有王統禦。
名曰梵壽。
國界豐盛人民快樂。
時彼城中有一娼女。
名跋捺啰。
色相端嚴人所愛羨。
有一男子。
名孫那啰摩拏嚩迦。
往彼女處言意相慕。
女即報雲。
備五百金錢可來相見。
是人貧匮莫副所言。
别以方便而親附之。
遂移居相鄰時奉花果。
後因節序男女作樂。
嚴身戴花各炫其美。
時跋捺啰起思念曰。
孫那啰摩拏嚩迦。
彼人若來共作喜樂。
須臾來至。
女即喜曰。
可取花來與汝作樂。
孫那啰摩拏嚩迦此日有事。
心極煩惱通宵無睡。
及天将曉熟寐不覺。
衆人取花好者已盡。
乃得屍利沙花将與彼女。
彼女不悅。
即說偈言。
戒不精進業 怠堕重睡眠 衆采好花去 得屍利沙花 又複告言。
汝求别花。
時初秋月暑氣猶郁。
乃再去尋花。
以至中午采花唱歌都不覺熱。
值梵壽王入草詣林避熱。
忽聞歌唱令人尋求。
見已呼來乃謂之曰。
日光下照如火燒腦。
雲何歌唱都無所苦。
即以伽陀對曰。
我心迷故 非日不照 為事有少 故不知苦 時王思惟。
此采花人能言。
乃留與語。
王曰。
我出值熱來此求涼。
汝可以言解我熱惱。
孫那啰摩拏嚩迦。
本有智慧所言稱旨。
乃說征伐之利。
投王心機王。
聞歎奇即忘熱惱宣。
問大臣有。
于刹帝利灌頂王所假身命難者。
最上之賜國有何典。
大臣對曰。
可與儲君。
即敕大臣冊居其位。
告報内外準式備儀。
禮赴春宮尊處儲貳。
凡日受用無非珍寶。
寝卧之所茵褥異常。
孫那啰摩拏嚩迦私自惟曰。
儲君若此尊極可知。
便起貪心欲謀大寶。
才發斯念便自覺知。
我或如斯堪雲來報。
由是追悔寝不安處。
乃施粗席卧于地上。
至明旦已。
王即遣使觀其動止。
乃見孫那啰摩拏嚩迦卧于地上。
速來白王。
此非儲君乃賤人爾。
王曰。
何知。
具事上聞。
王曰。
此大智人非是賤士。
乃令诏來詢問其故。
王曰。
夜不寝床卧于地者何意。
對曰。
貴非究竟所以不樂。
王曰。
汝意如何。
今欲出家。
王複言曰。
未知此事雲何出家有何功德。
答言。
于寂靜處苦節修行。
亦無聖師亦不求侶。
觀緣究理證獨覺菩提。
王即稱善放令出家。
後證道果來至王前。
于虛空中現神變相。
王睹是事深生歸信。
五體投地以伸敬禮。
即說伽陀曰。
善哉智慧人 非惡業能系 求寂靜修行 證獨覺菩提 說伽陀已。
又複言雲。
若有諸摩拏嚩迦。
出家求道我即随喜。
時有近臣名殑誐波羅。
聞此偈已忻樂非常。
記憶在心誡其貪愛。
王因此後亦自勖勵。
乃疏宮室多樂寂靜。
殑誐波羅後接王喜遂求出家。
王既允許拜辭而出。
即詣深山逢苦行仙人。
便随學道精勤策勵。
亦證五通。
徑來王前現其神變。
王乃問曰。
汝得如是功德耶。
答曰。
我證。
王謂證聖。
便禮其足。
頭才至地地即振動。
是時王母察此非真。
乃為殑誐波羅。
說伽陀曰。
若根本出家 禮事于沙門 寂默及精進 苦行成緣覺 一切罪永滅 一切福業生 後于諸世間 廣利樂衆生 佛告諸苾刍。
昔梵壽王者今賢王是。
殑誐波羅者烏波梨是。
往昔禮拜地已振動。
今日緻禮與本無殊。
諸苾刍。
此過去現在種種之事。
今為汝等再分别說。
汝等聞者宜其谛信。
時諸苾刍聞此說已。
歡喜踴躍禮佛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