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衆許摩诃帝經卷第十三

關燈
頃已在王前。

    王曰。

    佛弟子中更有如尊者否時大目虔連即說偈曰。

     世尊弟子大威德  三明六通皆自在 解脫三界阿羅漢  聲聞牟尼如我多 時淨飯王初謂世尊獨有是事。

    心中常存我執之相。

    及大目虔連現神變已。

    乃知弟子亦有斯證。

    王之我心由此得滅。

    于是世尊即以方便作世間心。

    雲何得梵王帝釋及淨光天來我為說法。

    于意雲何。

    如來之心非聲聞菩薩之所能知。

    所以然者。

    世間之心下至蟻子尚令得知。

    何況諸天。

    于是帝釋告毗首羯磨天子言。

    汝化你也(二合)誐噜馱林作大法會。

    其中台殿樓閣悉安師子之座。

    鹹以衆寶而為嚴飾。

    複開四門各以四寶裝鉸。

    複令四天大王而守護之。

    時毗首羯磨天子承帝釋命。

    變大法會種種嚴飾。

    如帝釋教。

    仍令四王為守門者。

    作變化已。

    白于世尊。

    法會已成。

    請佛往彼。

    是時世尊與自眷屬及梵王帝釋淨光天等無數百千之衆。

    還你也(二合)誐噜馱林。

    佛既到已入于寶殿。

    升師子座即說妙法。

    時尊者大目虔連與淨飯王。

    同詣佛所至法會門。

    尊者直入。

    王即止住。

    王曰。

    何故障我。

    對曰。

    佛為淨光天等說法。

    凡人不得預會。

    王曰。

    汝何賢聖居此守門。

    對曰。

    我是持國天王。

    時王乃問。

    東門即爾南門可否。

    對曰。

    不知。

    既至南門複不得入。

    王乃問言。

    何故如是。

    對曰。

    佛為淨光諸天說法。

    凡人不得預會。

    又問。

    汝何賢聖居此。

    守門對曰。

    我即增長天王故守南門。

    王自惟曰。

    我去西門應恐得入。

    既至于彼亦不得入。

    王又審問。

    何故如是。

    對複如前。

    又問。

    汝何賢聖。

    答曰。

    我是廣目天王。

    淨飯王長息歎曰。

    聖凡相隔雖近至遠。

    既心切見佛。

    更往北門。

    至彼同前止不令入。

    王即厲聲謂守門者曰。

    賢聖勿是北方天王否。

    對曰。

    我即毗沙門也。

    時淨飯王聞此語已迨将悶絕。

    又複思惟。

    我雖至親今則疏遠。

    我親分别從此泯滅。

    于是世尊知無分别又察情極。

    若不時見恐緻無常。

    佛以神力變樓台殿閣乃至垣牆。

    悉成玻[王*(黍-禾+利)]清淨映徹。

    内外相睹無所障礙。

    王得見佛心極歡喜。

    即便禮拜于一面坐。

     爾時世尊種種方便化其父王。

    令無我心及除分别。

    即為廣說苦集滅道四聖谛法。

    王得聞已。

    所有身見如二十山峰以金剛智破滅無餘。

    便證須陀洹果。

    王思念曰。

    我今所證非天非仙非父非母。

    亦非親愛一切眷屬之所獲得。

    當從如來慈孝所緻。

    又複思惟。

    我于過去輪回生死。

    骨聚如山血淚成海。

    或複堕落諸惡趣中。

    今日乃入解脫門預于聖道。

    又複言雲。

    善哉世尊。

    往昔修行無數苦行。

    不顧身命為利衆生。

    我今更求殊勝天報。

    佛即悲念王。

    今雲何求斯報也。

    時淨飯王即從座起。

    合掌頂禮白世尊言。

    今欲請佛及諸聖衆。

    于我宮中來晨受食。

    唯願大慈鹹垂降赴。

    佛即默然。

    王知許已禮謝而歸。

    才至宮中诏白淨飯王。

    告而言曰。

    我已證道不樂王位。

    汝受灌頂代我理國。

    白淨飯王問。

    何時證耶。

    答曰适于你也(二合)誐噜馱林聞法得證。

    白淨飯王曰。

    世尊初到彼林我已得證。

    王雲代位我實不能。

    又诏斛飯王曰。

    汝可灌頂代我理國。

    對曰。

    我于梵現林中聞法證果。

    所言代位誠不樂也。

    又謂甘露飯王曰。

    汝受灌頂代我理國。

    對曰。

    我于噜呬多迦林聞法證果。

    今亦不樂處王位也。

    淨飯王曰。

    若如是者當令何人守宗社也。

    諸王鹹言。

    釋族之中有賢德者可令守之。

    議事已畢。

     淨飯王曰。

    速令所司辦造種種珍馔飲食令極香美。

    又敕潔淨内外除去葷穢。

    于正殿上當以清淨茵褥及上妙衣敷。

    置如來及聖衆坐位。

    複設香花及淨水瓶無使阙備。

    既至來晨遣使白佛。

    今食已辦。

    請佛及衆同賜降臨。

     爾時世尊與諸聖衆前後圍繞。

    行詣王宮受食供養。

    佛至宮門。

    王與眷屬執爐焚香引世尊入。

    佛升座已。

    諸聖衆等次第就坐。

    時淨飯王與諸眷屬禮拜問訊贊歎訖。

    即親手奉上種種飲食而伸供養。

    食畢澡漱供心圓滿。

    時淨飯王即取金瓶灌世尊手。

    白言。

    奉施你也(二合)誐噜馱林精舍。

    願佛随意。

    瓶水出時有五功德聲。

    佛亦施願雲。

    以所施福。

    王及釋族。

    一切所求。

    随意獲得。

    王及眷屬聞是語已。

    歡喜踴躍禮佛而退。

    佛及聖衆回還精舍。

    後于一日世尊複在王宮受食。

    王之眷屬互相謂曰。

    今世尊左右皆是耆年。

    善相威儀誠堪仰重。

    然侍奉世尊未為允當。

    可于釋族選其年少有賢善者。

    便令出家侍佛左右。

    貴得相稱。

    時淨飯王敕下親族内外臣佐。

    今一切義成舍轉輪王位。

    苦行修習為大法王。

    宜各選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