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衆許摩诃帝經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胪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诏譯
爾時淨飯王說是語已。
心有所思忽然淚下。
複說伽陀問世尊曰。
往昔住宮中 多人同衛護 山野中怖畏 一身雲何住 世尊答曰。
聖者十種住 我悉已安處 牢系今解脫 非住人王宮 王曰。
象床金寶飾 昔為汝所寝 山野唯草木 雲何得安眠 答曰。
解脫之卧具 菩提分莊嚴 眠睡甚适悅 無一切熱惱 王曰。
象馬及辇輿 昔出入所乘 一切棘刺地 今雲何可行 答曰。
我有神足車 精勤乘往複 雖行一切地 不礙煩惱刺 王曰。
迦釋迦妙衣 嚴身昔自在 今袈裟粗衣 雲何忍被服 答曰。
僧伽梨粗衣 牟尼山中服 著已善相生 見者皆深悅 王曰。
金寶器中食 恒食最上味 今自持應器 所食知雲何 答曰。
等引法味最 食之得出離 已斷世間愛 愍世故行化 王曰。
乳糖水甘美 飲之昔無厭 今所飲冷熱 清濁知雲何 答曰。
王貴盛之水 世間人争飲 飲已或增染 如我無愛樂 王曰。
寶殿及樓閣 昔者随心住 今獨處山林 雲何得無怖 答曰。
已斷煩惱本 諸怖畏不生 極微我亦無 随處得安住 王曰。
清淨妙香水 昔時恒沐浴 今獨山野中 誰浴牟尼王 答曰。
戒香漬法水 有德人恒浴 潔身到彼岸 無量聖所說 王曰。
昔妙香塗身 及著迦釋衣 恒處内宮殿 離彼非相稱 答曰。
戒香最馚馥 用塗身莊嚴 我今非愚迷 離寶衣嚴飾 王曰。
何處得輕慢 何處可怖畏 無事及有事 今問願當說 答曰。
老病死三法 可怖勿輕慢 當求适悅境 無事應愛樂 爾時淨飯王聞是說已。
歡喜無量贊言。
善生釋族。
于世八法而皆不染。
複以頭面禮如來足。
又複思惟。
我得善利。
我子乃證如是功德。
王與眷屬奉送世尊。
入你也(二合)誐噜馱林精舍。
爾時世尊既至精舍登法座已。
王及大臣乃至士庶圍繞瞻仰。
虛空諸天歡喜贊歎。
佛觀會衆各各心意及與根性。
如實知已。
廣為解說四聖谛法。
時白淨飯王及釋衆等。
七十七千人。
皆證須陀洹果。
世尊又觀何處緣熟。
彼梵現林時可說法佛與大衆悉詣彼處。
無量人衆相随聽法。
世尊廣說四谛行相。
彼斛飯王迨于釋衆。
乃至人天有七十六千人。
又證須陀洹果世尊複詣噜呬怛迦林。
亦有無量天人釋衆眷屬人民士庶随佛聽法。
世尊同前廣演四谛。
甘露飯王及釋衆等。
乃至人天有七十五千人。
證須陀洹果。
餘有證斯陀含果者。
有證阿那含果者。
有證阿羅漢果者。
有發聲聞菩提心者。
有發辟支菩提心者。
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亦有出家斷諸煩惱後證阿羅漢果者。
乃至有發三歸心者。
時提婆達多既見世尊現于神變及說妙法。
自無所證乃生妒心。
發不善言謂釋衆曰。
一切盲人樂斯幻化。
此幻化事一切能作。
有一釋衆名缽啰摩拏野。
告提婆達多言。
汝勿于世尊大丈夫所發如是惡言。
提婆達多尋便默然。
時淨飯王起心思惟。
昔者天人阿修羅為世間供養。
今佛出世真是世間恭敬供養。
有釋童子說偈贊佛曰。
釋種大仙大丈夫 能降妙法甘露雨 救濟堕落黑闇者 開解脫門為引導 爾時淨飯王。
聞此童子說偈贊佛深心歡喜。
然于真實而未見谛。
唯雲世尊。
是大丈夫具大威德。
誰有聖子而同我耶。
世尊思惟。
父淨飯王不見真實。
乃為二事。
一者我心。
二者分别心。
若能離此可見真實。
佛觀大目虔連于淨飯王而有宿因。
佛謂大目虔連曰。
汝以方便化淨飯王令離我執。
于是大目虔連即詣王處。
王見尊者心便歡喜。
尊者應時入三摩地。
隐于王前乃出東方虛空之中。
現行立坐卧四威儀相。
又複身中放五色光。
猶如玻[王*(黍-禾+利)]互相映徹。
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
或身上出火身下出水。
如是種種現于神變。
東方若此。
南西北方亦複如是。
作神變已沒于虛空。
如彈指
心有所思忽然淚下。
複說伽陀問世尊曰。
往昔住宮中 多人同衛護 山野中怖畏 一身雲何住 世尊答曰。
聖者十種住 我悉已安處 牢系今解脫 非住人王宮 王曰。
象床金寶飾 昔為汝所寝 山野唯草木 雲何得安眠 答曰。
解脫之卧具 菩提分莊嚴 眠睡甚适悅 無一切熱惱 王曰。
象馬及辇輿 昔出入所乘 一切棘刺地 今雲何可行 答曰。
我有神足車 精勤乘往複 雖行一切地 不礙煩惱刺 王曰。
迦釋迦妙衣 嚴身昔自在 今袈裟粗衣 雲何忍被服 答曰。
僧伽梨粗衣 牟尼山中服 著已善相生 見者皆深悅 王曰。
金寶器中食 恒食最上味 今自持應器 所食知雲何 答曰。
等引法味最 食之得出離 已斷世間愛 愍世故行化 王曰。
乳糖水甘美 飲之昔無厭 今所飲冷熱 清濁知雲何 答曰。
王貴盛之水 世間人争飲 飲已或增染 如我無愛樂 王曰。
寶殿及樓閣 昔者随心住 今獨處山林 雲何得無怖 答曰。
已斷煩惱本 諸怖畏不生 極微我亦無 随處得安住 王曰。
清淨妙香水 昔時恒沐浴 今獨山野中 誰浴牟尼王 答曰。
戒香漬法水 有德人恒浴 潔身到彼岸 無量聖所說 王曰。
昔妙香塗身 及著迦釋衣 恒處内宮殿 離彼非相稱 答曰。
戒香最馚馥 用塗身莊嚴 我今非愚迷 離寶衣嚴飾 王曰。
何處得輕慢 何處可怖畏 無事及有事 今問願當說 答曰。
老病死三法 可怖勿輕慢 當求适悅境 無事應愛樂 爾時淨飯王聞是說已。
歡喜無量贊言。
善生釋族。
于世八法而皆不染。
複以頭面禮如來足。
又複思惟。
我得善利。
我子乃證如是功德。
王與眷屬奉送世尊。
入你也(二合)誐噜馱林精舍。
爾時世尊既至精舍登法座已。
王及大臣乃至士庶圍繞瞻仰。
虛空諸天歡喜贊歎。
佛觀會衆各各心意及與根性。
如實知已。
廣為解說四聖谛法。
時白淨飯王及釋衆等。
七十七千人。
皆證須陀洹果。
世尊又觀何處緣熟。
彼梵現林時可說法佛與大衆悉詣彼處。
無量人衆相随聽法。
世尊廣說四谛行相。
彼斛飯王迨于釋衆。
乃至人天有七十六千人。
又證須陀洹果世尊複詣噜呬怛迦林。
亦有無量天人釋衆眷屬人民士庶随佛聽法。
世尊同前廣演四谛。
甘露飯王及釋衆等。
乃至人天有七十五千人。
證須陀洹果。
餘有證斯陀含果者。
有證阿那含果者。
有證阿羅漢果者。
有發聲聞菩提心者。
有發辟支菩提心者。
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亦有出家斷諸煩惱後證阿羅漢果者。
乃至有發三歸心者。
時提婆達多既見世尊現于神變及說妙法。
自無所證乃生妒心。
發不善言謂釋衆曰。
一切盲人樂斯幻化。
此幻化事一切能作。
有一釋衆名缽啰摩拏野。
告提婆達多言。
汝勿于世尊大丈夫所發如是惡言。
提婆達多尋便默然。
時淨飯王起心思惟。
昔者天人阿修羅為世間供養。
今佛出世真是世間恭敬供養。
有釋童子說偈贊佛曰。
釋種大仙大丈夫 能降妙法甘露雨 救濟堕落黑闇者 開解脫門為引導 爾時淨飯王。
聞此童子說偈贊佛深心歡喜。
然于真實而未見谛。
唯雲世尊。
是大丈夫具大威德。
誰有聖子而同我耶。
世尊思惟。
父淨飯王不見真實。
乃為二事。
一者我心。
二者分别心。
若能離此可見真實。
佛觀大目虔連于淨飯王而有宿因。
佛謂大目虔連曰。
汝以方便化淨飯王令離我執。
于是大目虔連即詣王處。
王見尊者心便歡喜。
尊者應時入三摩地。
隐于王前乃出東方虛空之中。
現行立坐卧四威儀相。
又複身中放五色光。
猶如玻[王*(黍-禾+利)]互相映徹。
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
或身上出火身下出水。
如是種種現于神變。
東方若此。
南西北方亦複如是。
作神變已沒于虛空。
如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