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衆許摩诃帝經卷第八

關燈
門相必無憂苦。

    乃發問言。

    俱梨迦。

    汝何因緣來至于此。

    俱梨迦長者具以上事告于世尊。

    佛呼苾刍耶舍即出。

    是時長者見耶舍出作沙門形。

    複知漏盡證無學果。

    乃作是言。

    我子快哉。

    初能自利又能利他。

    使我得聞殊妙之法。

    遠離塵垢法眼清淨。

    皆由我子獲斯妙利。

    于是俱梨迦複白佛言。

    我今住家願佛垂戒。

    佛言。

    善哉善哉。

    我今為汝受于三歸。

    汝當谛受。

     佛言。

    俱梨迦。

    汝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伽。

    汝盡形壽不得違悔。

    俱梨迦言。

    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伽。

    佛言。

    俱梨迦。

    汝今于吾受得三歸依竟。

    當為世間第一優婆塞。

    爾時俱梨迦蒙佛為說種種之法。

    乃得遠塵離垢法眼清淨。

    又蒙與受三自歸已。

    心意泰然歡喜無量。

    即白佛言。

    我于來日就自居舍備齋供養。

    唯願世尊及聖衆等慈悲愍念同賜降赴。

    佛即默然。

    時俱梨迦知佛受請歡喜踴躍。

    旋繞三匝禮佛而退。

    彼俱梨迦既請佛已。

    速至家中告彼妻子男女并諸眷屬。

    彼耶舍夜出渡嚩[口*邏]迦河。

    投佛出家已作沙門。

    兼已得證阿羅漢果。

    我尋耶舍亦到于彼。

    便蒙世尊為我說法。

    獲離塵垢得法眼淨。

    又為我受三自歸法。

    我已請佛來日供養。

    佛與聖衆必來降赴。

    汝諸眷屬今當為我速淨舍宅香水灑地無令塵坌。

    及速備辦種種飲食乃至香花供養之具。

    汝等專至亦獲大利。

    既至來朝明相現已。

    家内營辦一一皆畢。

    俱梨迦長者即于庭際執爐焚香。

    遙白世尊。

    飲食已辦願佛垂降。

     爾時世尊即告拘抳。

    諸羅漢等可共往赴俱梨迦請。

    又告耶舍曰。

    汝歸本家形服非舊。

    母親眷屬心必悲惱。

    汝今出家已證無學。

    宜以方便化令歡喜。

    佛誡敕已。

    即與同詣家中受食。

    時俱梨迦長者立于門首颙望佛至。

    佛既至門。

    俱梨迦長者頂禮佛足。

    焚香迎引至第二門。

    時耶舍母及乳母眷屬悉出迎接。

    初睹世尊相好端嚴威光殊異。

    又見耶舍及諸羅漢法服嚴身威儀詳審。

    凡諸進止有殊異道。

    圍繞瞻仰歡喜無極。

    俱梨迦長者請佛就座。

    諸羅漢等亦複就座。

    是時長者與諸眷屬次第禮足。

    禮畢瞻仰各住一面。

     爾時世尊為耶舍母及諸眷屬。

    如應說法使其歡喜。

    又令發起菩提之心。

    乃告之曰。

    布施持戒得生天上。

    雖複快樂未出輪回。

    欲出輪回當斷煩惱。

    于生滅法而須了知。

    汝等谛聽深心思惟。

    我今為汝分别廣說。

     佛言。

    色是無常是苦是空是無我法。

    又言。

    受想行識是無常是苦是空是無我法。

    汝等知否。

    如是世尊廣為分别時。

    耶舍母及乳母等皆已宿植善本。

    今遇世尊為說妙法。

    如潔白衣染成衆色。

    随其所染皆得鮮妙。

    耶舍母等亦複如是。

    世尊乃至廣為演說苦集滅道四聖谛法。

    耶舍母等不起于座得法眼淨。

    斷除貪愛離諸疑惑。

    而于諸法知見無礙。

    即從座起住立佛前白言。

    世尊。

    五蘊三毒苦空無我無常之法。

    我已實知。

     爾時世尊即為受其三歸。

    受三歸竟歡喜踴躍禮謝于佛。

    而又白言。

    食時已至。

    佛即默然。

    于是長者及耶舍母。

    悉持所辦上妙香美種種飲食。

    自手奉上佛及聖衆。

    佛與聖衆食畢澡盥清淨已竟。

    是時長者及耶舍母。

    即于佛前各坐卑座請佛說法。

    佛即化利令心歡喜。

    時俱梨迦長者與耶舍母等。

    複白佛言。

    我有少疑欲伸啟問。

    願佛開說斷我等疑。

    今我子耶舍。

    當有何因而獲是果。

    乃于家中忽發此心會遇世尊為說妙法。

    而得法服莊嚴其身。

    獲諸漏盡證羅漢果。

     爾時世尊告長者等言。

    過去世時波羅奈國。

    不近不遠有一仙人。

    于彼而住。

    有慈悲心利益衆生。

    恒入城中持缽乞食。

    時彼仙人會于一日于四衢道見一死蟲。

    睹其壞爛又複臭穢。

    過往之者不可瞻近。

    彼仙忽起思念。

    我身無常不異于此。

    遂于輪回而生厭離。

    當此之時有一童子。

    亦見死蟲同彼仙人厭輪回苦。

    而彼仙人及以童子既厭輪回。

    後勤修習解脫正道。

    彼仙人者即我身是。

    彼童子者即耶舍是。

    是故耶舍今遇于我。

    得聞妙法證無學果。

    于是俱梨迦長者及諸眷屬。

    聞佛說已歡喜信受禮謝而退。

    于是世尊将諸聖衆還歸鹿野仙人住處。

     爾時俱梨迦複有四子。

    一名布啰努。

    二名尾摩羅。

    三名誐鑁缽帝。

    四名蘇摩斛。

    見彼耶舍投佛出家證羅漢果。

    鹹作斯念。

    我等雲何猶戀貪愛不求解脫。

    又複思惟。

    若今世間無最上覺。

    複有何人說最上法。

    我等輪回無能斷絕。

    今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