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衆許摩诃帝經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樹。
往波羅奈國鹿野之苑。
時于路次有一仙人。
名烏波誐。
相逆而來。
時彼仙人忽于路次得見世尊。
又見身長丈六金色晃然。
相好端嚴殊特超世。
驚歎良久乃作是言。
瞿昙瞿昙。
睹汝相好湛然清淨。
複如金色非世所同。
何因出家。
歸依何法。
誰為汝師。
今複何去。
爾時世尊乃說伽陀。
答仙人曰。
我今無所師 處世獨無侶 悟正等菩提 為最天人師 知世間諸法 不染亦不斷 具一切智力 當降魔羅軍 烏波誐仙人言。
瞿昙。
實如汝言是佛無疑。
佛言。
如是了知及得漏盡。
降伏罪業故号為佛。
時烏波誐仙人又複問言。
瞿昙今往何處。
佛言。
往波羅奈國擊大法鼓轉大法輪。
當說世間未曾有說。
亦複宣示過去佛敕。
當令世間知法離欲。
佛說是已。
彼烏波誐仙人頂禮世尊随路而去。
爾時世尊即自往彼波羅奈國鹿野之苑。
時彼五人其名灑替梨迦摩斛梨迦未斛羅[口*爾]嚩缽啰賀拏尾婆啰多等。
方新澡沐香油塗身。
廣排飲馔列坐食次。
彼五人等遙見世尊。
知非他人皆大驚怪。
互相議曰。
今此太子居山苦行欲成佛道。
今乃退志還尋我等。
我等安坐勿得迎侍。
世尊遙知默而行詣。
佛身巍巍由如金山。
尊貴吉祥相好具足。
有大威德無能俦匹。
時五人等見佛俯近威德加臨。
無能安坐皆起迎侍。
于是五人鹹言善來。
請當就坐。
是時五人或為佛敷座者。
或汲水洗足者。
或奉上名衣者。
或接手扶侍者。
于是五人承事于佛同于往昔。
是彼世尊安詳就坐。
從容而言謂五人曰。
汝等五人。
初見我時共有要議欲輕于我。
汝等甚愚。
汝等皆是我族當行我戒。
是時世尊複告五人曰。
汝等。
莫于如來生起輕慢。
何以故。
汝等。
若于如來起于輕慢者得無利益。
後于長夜獲大苦惱。
五人白言。
佛于昔時所有威儀最上世法殊妙之事。
後行苦行得最聖清淨無上之智。
通達妙法。
本所觸行今在何處。
佛言。
汝灑替梨迦末斛梨迦末斛羅[口*爾]嚩缽啰賀拏尾娑啰多等。
若于衆生廣大供養廣大之施。
上妙飲食酥乳之味。
食畢沐浴香油塗身。
潔淨諸根嚴好殊麗。
前後顧視容色适悅。
汝等如是為見我者非見于我。
灑替梨迦等言。
如是如是。
時彼五人常行乞食。
世尊到已。
或三人乞食二人奉事。
或二人乞食三人奉事。
互為給侍精進無懈。
佛因制之日。
有二事法。
修行之人而不得行。
雲何二事。
為于色欲生貪。
此輪回根非上人法。
若有人能自正其心修其苦行。
于此五蘊三毒如是諸法無迷無執。
智眼觀察斷彼輪回。
離于苦樂行于中道。
複于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于此八正而廣修習。
獲于神通證于涅槃。
得名中道。
當趣無上正等正覺。
我于是事悉辦無餘。
爾時世尊如是說已。
又複觀知五人堪能受法。
即複告曰此是苦汝須知。
于是五人思惟。
以慧眼觀是法。
于過去世曾所聞聽。
菩提發生而得了知。
又複告曰。
此是集汝應斷。
于是五人複思是法。
以慧眼觀。
于過去世曾所聽聞。
菩提發生而得了知。
又複告曰。
此是滅汝應證。
于是五人又複思惟。
以慧眼觀此法。
過去已曾聞聽。
菩提發生還得了知。
又複告曰。
此是道汝應修。
于是五人又複思惟。
以慧眼觀察此法。
亦于過去之世曾所聞聽。
菩提發生還得了知。
爾時世尊又告五人曰。
苦法我已知。
集法我已斷。
滅法我已證。
道法我已修。
我以是法乃成佛道。
爾時世尊又告五人曰。
汝等可應學。
吾知于苦斷于集。
證于滅修其道。
汝等。
若能于此四谛真實之道而得了覺。
自然知彼無集無解無明無慧無菩提無不生。
乃至梵界魔界諸天世人。
沙門婆羅門等亦無所住。
離颠倒相心意快然。
當來決證無上正等正覺。
爾時世尊如是三轉十二行法輪。
時尊者鈎抳等。
除去塵垢得法眼淨。
及彼八萬天人得法眼淨。
于是五人既悟道已。
乃白佛言。
我等欲于佛法出家。
願賜聽許。
爾時如來謂五人曰。
善來苾刍。
于是五人須發自落。
袈裟著身成沙門形。
爾時世尊複謂鈎抳等言。
色是常是無常。
是苦是非苦。
是空是非空。
是有我是無我。
受想行識是常是無常。
是苦是非苦。
是空是不空。
是有我是無我。
鈎抳答言。
世尊。
我觀色受想行識。
皆是無常苦空無我之法。
爾時五苾刍聞佛說是五蘊之法。
乃得漏盡證于無學。
時佛謂言。
汝等。
所作已辦梵行已立。
我生已滅永斷輪回。
我與汝等六人。
當為世間第一福田。
三寶之名今已具足。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
有一夜叉名曰菩摩。
高聲唱言。
今日世尊于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住處三轉四谛十二行法輪。
為愍念利益世出世間梵魔天人沙門婆羅門等。
時彼菩摩夜叉作是唱已。
彼四大王天三十三天。
及彼諸天互相告唱。
須臾之間。
乃至梵界諸梵天等。
皆悉聞知。
世尊在彼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住處。
三轉法輪。
三寶出見。
利樂人天及諸有情。
是時地即大動天亦大明。
于是梵王帝釋及諸天等。
各各執持寶幢幡蓋來詣佛所。
雨天妙花作天妓樂歌呗贊歎種種供養。
歡喜踴躍禮佛而退。
往波羅奈國鹿野之苑。
時于路次有一仙人。
名烏波誐。
相逆而來。
時彼仙人忽于路次得見世尊。
又見身長丈六金色晃然。
相好端嚴殊特超世。
驚歎良久乃作是言。
瞿昙瞿昙。
睹汝相好湛然清淨。
複如金色非世所同。
何因出家。
歸依何法。
誰為汝師。
今複何去。
爾時世尊乃說伽陀。
答仙人曰。
我今無所師 處世獨無侶 悟正等菩提 為最天人師 知世間諸法 不染亦不斷 具一切智力 當降魔羅軍 烏波誐仙人言。
瞿昙。
實如汝言是佛無疑。
佛言。
如是了知及得漏盡。
降伏罪業故号為佛。
時烏波誐仙人又複問言。
瞿昙今往何處。
佛言。
往波羅奈國擊大法鼓轉大法輪。
當說世間未曾有說。
亦複宣示過去佛敕。
當令世間知法離欲。
佛說是已。
彼烏波誐仙人頂禮世尊随路而去。
爾時世尊即自往彼波羅奈國鹿野之苑。
時彼五人其名灑替梨迦摩斛梨迦未斛羅[口*爾]嚩缽啰賀拏尾婆啰多等。
方新澡沐香油塗身。
廣排飲馔列坐食次。
彼五人等遙見世尊。
知非他人皆大驚怪。
互相議曰。
今此太子居山苦行欲成佛道。
今乃退志還尋我等。
我等安坐勿得迎侍。
世尊遙知默而行詣。
佛身巍巍由如金山。
尊貴吉祥相好具足。
有大威德無能俦匹。
時五人等見佛俯近威德加臨。
無能安坐皆起迎侍。
于是五人鹹言善來。
請當就坐。
是時五人或為佛敷座者。
或汲水洗足者。
或奉上名衣者。
或接手扶侍者。
于是五人承事于佛同于往昔。
是彼世尊安詳就坐。
從容而言謂五人曰。
汝等五人。
初見我時共有要議欲輕于我。
汝等甚愚。
汝等皆是我族當行我戒。
是時世尊複告五人曰。
汝等。
莫于如來生起輕慢。
何以故。
汝等。
若于如來起于輕慢者得無利益。
後于長夜獲大苦惱。
五人白言。
佛于昔時所有威儀最上世法殊妙之事。
後行苦行得最聖清淨無上之智。
通達妙法。
本所觸行今在何處。
佛言。
汝灑替梨迦末斛梨迦末斛羅[口*爾]嚩缽啰賀拏尾娑啰多等。
若于衆生廣大供養廣大之施。
上妙飲食酥乳之味。
食畢沐浴香油塗身。
潔淨諸根嚴好殊麗。
前後顧視容色适悅。
汝等如是為見我者非見于我。
灑替梨迦等言。
如是如是。
時彼五人常行乞食。
世尊到已。
或三人乞食二人奉事。
或二人乞食三人奉事。
互為給侍精進無懈。
佛因制之日。
有二事法。
修行之人而不得行。
雲何二事。
為于色欲生貪。
此輪回根非上人法。
若有人能自正其心修其苦行。
于此五蘊三毒如是諸法無迷無執。
智眼觀察斷彼輪回。
離于苦樂行于中道。
複于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于此八正而廣修習。
獲于神通證于涅槃。
得名中道。
當趣無上正等正覺。
我于是事悉辦無餘。
爾時世尊如是說已。
又複觀知五人堪能受法。
即複告曰此是苦汝須知。
于是五人思惟。
以慧眼觀是法。
于過去世曾所聞聽。
菩提發生而得了知。
又複告曰。
此是集汝應斷。
于是五人複思是法。
以慧眼觀。
于過去世曾所聽聞。
菩提發生而得了知。
又複告曰。
此是滅汝應證。
于是五人又複思惟。
以慧眼觀此法。
過去已曾聞聽。
菩提發生還得了知。
又複告曰。
此是道汝應修。
于是五人又複思惟。
以慧眼觀察此法。
亦于過去之世曾所聞聽。
菩提發生還得了知。
爾時世尊又告五人曰。
苦法我已知。
集法我已斷。
滅法我已證。
道法我已修。
我以是法乃成佛道。
爾時世尊又告五人曰。
汝等可應學。
吾知于苦斷于集。
證于滅修其道。
汝等。
若能于此四谛真實之道而得了覺。
自然知彼無集無解無明無慧無菩提無不生。
乃至梵界魔界諸天世人。
沙門婆羅門等亦無所住。
離颠倒相心意快然。
當來決證無上正等正覺。
爾時世尊如是三轉十二行法輪。
時尊者鈎抳等。
除去塵垢得法眼淨。
及彼八萬天人得法眼淨。
于是五人既悟道已。
乃白佛言。
我等欲于佛法出家。
願賜聽許。
爾時如來謂五人曰。
善來苾刍。
于是五人須發自落。
袈裟著身成沙門形。
爾時世尊複謂鈎抳等言。
色是常是無常。
是苦是非苦。
是空是非空。
是有我是無我。
受想行識是常是無常。
是苦是非苦。
是空是不空。
是有我是無我。
鈎抳答言。
世尊。
我觀色受想行識。
皆是無常苦空無我之法。
爾時五苾刍聞佛說是五蘊之法。
乃得漏盡證于無學。
時佛謂言。
汝等。
所作已辦梵行已立。
我生已滅永斷輪回。
我與汝等六人。
當為世間第一福田。
三寶之名今已具足。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
有一夜叉名曰菩摩。
高聲唱言。
今日世尊于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住處三轉四谛十二行法輪。
為愍念利益世出世間梵魔天人沙門婆羅門等。
時彼菩摩夜叉作是唱已。
彼四大王天三十三天。
及彼諸天互相告唱。
須臾之間。
乃至梵界諸梵天等。
皆悉聞知。
世尊在彼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住處。
三轉法輪。
三寶出見。
利樂人天及諸有情。
是時地即大動天亦大明。
于是梵王帝釋及諸天等。
各各執持寶幢幡蓋來詣佛所。
雨天妙花作天妓樂歌呗贊歎種種供養。
歡喜踴躍禮佛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