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衆許摩诃帝經卷第七

關燈
佛所。

    到佛所已。

    頭面著地禮世尊足。

    禮已瞻仰住立一面白言。

    世尊。

    我知聖體小有風病。

    此贍部洲有诃梨勒。

    色妙馨香可療斯恙。

    我今持來奉上世尊。

    唯願大慈納受而食。

    世尊受已尋便服食。

    風病即除體安如故。

    世尊慰勞。

    帝釋乃退還歸天宮。

     爾時世尊又複離菩提樹。

    往彼母唧鱗那龍王宮。

    到彼宮已。

    于一樹下跏趺而坐入于禅定。

    是時彼處七日七夜降霔大雨。

    時母唧鱗那龍王。

    以雨方霔知佛在定。

    恐其風雨之氣互侵佛身。

    又恐蚊蚋虻蠅唼擾聖體。

    遂以自身纏繞七匝卬首上覆。

    如傘蓋相。

    經七晝夜不動不搖。

    佛将出定龍自攝身龍王還宮。

    複以種種花鬘塗香嚴飾其身。

    來至佛所頂禮佛足白言。

    世尊。

    七日已來風雨之氣。

    蚊虻之類侵擾以否。

    聖體雲何。

    于是世尊。

    說伽陀曰。

     觀察于世間  一切衆生等 若得無侵害  歡喜複快樂 離欲斷煩惱  此樂難比喻 無明若調伏  斯為最上樂 爾時世尊說是伽陀答龍王已。

    即離彼處還來菩提樹下。

    結跏趺坐經七晝夜。

    入定觀察十二緣生。

    雲何根本而因得生。

    所謂因于無明乃緣于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由如是因得一大苦蘊集如是。

    根本不生則一切得滅。

    所謂無明滅即行滅。

    行滅即識滅。

    滅識即名色滅。

    名色滅即。

    六入滅。

    六入滅即觸滅。

    觸滅即受滅。

    受滅即愛滅。

    愛滅即取滅。

    取滅即有滅。

    有滅即生滅。

    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

    解如是滅則得一大苦蘊滅。

     爾時世尊于七晝夜。

    在于禅定如是觀察十二緣生已。

    乃出三摩地。

    而說伽陀曰。

     淨行觀察苦相時  知一一法有所因 若知苦相之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滅受時  知滅受法之無盡 若知滅受之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緣生時  乃知緣生法無盡 若知緣生之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有漏時  乃知有漏法無盡 若知有漏法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如是法  知如是法悉無生 如日遍照于世間  行住虛空無所礙 淨行觀察于苦相  知一一苦悉無生 破壞煩惱得無餘  如佛降伏魔羅軍 爾時世尊說伽陀已。

    複說是言。

    若有衆生斷于輪回。

    知甚深法微妙言辭悉能通解。

    如是之人是有智者。

    我為此等人說。

    我令此等人知。

    我今如是獨處林野。

    依相應行見行法樂。

    是時世尊說是語已。

    自在行住無諸系著。

    不雲說法亦不生心。

    是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

    知于世尊不雲說法亦不生心。

    而作斯念若如是者世間滅壞。

    何以故。

    如來應正等覺出于世間。

    如優昙缽花時乃一現。

    今不說法自取法樂。

    當令一切有貪欲者樂邪法者不覺不悟。

    雲何世間而不滅壞。

    我今往彼伸其勸請。

    是時梵王娑婆世界主離彼梵界。

    如展臂頃即至佛所住立佛前。

    說伽陀曰。

     出世摩伽國  過去法無垢 悉開甘露門  演法濟衆生 世尊告言。

    我法甚深難見難了。

    我若辄說速取滅壞。

    何以故。

    世間一切樂邪法者。

    有貪欲者。

    不樂聽受不能覺悟。

    何以故。

    貪欲之者。

    黑闇覆障故。

    梵王白言。

    世尊。

    衆生者。

    世間生世間老有利根鈍根及以中根乃至相好易化。

    塵垢輕微諸異生等。

    世尊。

    譬如青蓮花或白蓮花等生于水中。

    于水而長于水而老。

    其中或有出水者。

    或不出水者。

    亦複如是。

    世尊諸異生等。

    若不為說種種妙法。

    皆趣沉墜。

    唯願善逝。

    賜其法寶。

    唯願善逝。

    降于甘露。

     爾時世尊受于梵王殷勤勸請已。

    默而許之。

    遂以佛眼。

    審谛觀察世間衆生。

    世間生世間老。

    鈍根者利根者。

    乃至于中下。

    顔貌之好醜。

    易化與難化。

    少塵極少塵。

    如是衆生等。

    我若不為說種種之妙法。

    不知諸苦本。

    悉趣于沉墜。

    世尊如是觀察知已。

    而起大悲将演妙法。

    先說偈言。

     我今降法甘露雨  當潤樂聞及一切 從此人間得法因  若見弊魔不廣說 是時梵王娑婆世界主聞此偈已。

    定知世尊演說妙法。

    身心快樂喜不自勝。

    即以頭面禮世尊足。

    右繞三匝隐沒而退。

    爾時世尊即自思惟。

    今者何人先得聞法。

    乃憶往昔阿啰拏迦羅摩等仙人可先聞法。

    何以故。

    我于往昔過彼住處。

    受其妙供及受其囑。

    我今先為彼人說法。

    作是念時乃有天人。

    來白佛言。

    彼阿啰拏迦羅摩等。

    皆已命終方今七日。

    世尊默知。

    又聞天告。

    乃嗟歎曰。

    無常大事世不驚乎。

    又念阿啰拏迦羅摩等。

    薄祐如是。

    不聞正法耶。

     爾時世尊複念。

    何人可先聞法。

    彼噜捺啰迦啰摩子。

    亦曾供我亦曾囑我。

    作是念次彼有天人。

    名曰啰吒。

    又告佛曰。

    彼噜捺啰迦啰摩子亦趣無常。

    世尊默知。

    複聞天告。

    世尊又歎曰。

    正法難聞薄祐乃爾。

    于是世尊思念五人。

    我出王宮入山苦行。

    是等尋來供侍于我。

    我應先為彼人說法。

    于是以淨天眼觀在何處。

    見彼五人在波羅奈國鹿野苑中。

    于是世尊自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