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衆許摩诃帝經卷第六

關燈
藥。

    靈禽異獸。

    右旋随轉。

    有如是等十種祥瑞菩薩思念。

    以吉祥草鋪金剛座。

    天主帝釋即時化身。

    往香醉山取吉祥草。

    其草柔軟如兜羅綿。

    詣菩提樹前陳金剛座上。

     爾時菩薩舉相好身。

    登金剛座結跏趺坐。

    而發誓言。

    我不起此座直至漏盡。

    正意系心入三摩地。

    時魔宮中有二種旗。

    一名喜相。

    二名疑相。

    動有所表。

    時疑相旗忽然搖動。

    魔見驚疑慮有不吉即作觀相知淨飯王子悉達多坐金剛座求無上覺。

    時魔波旬生嫉妒心。

    變身為人詐作淨飯王書。

    至菩薩前緻敬問訊。

    雲何住此久不歸還。

    提婆達多入太子宮。

    恣行非法及殺釋種。

    菩薩初聞生三種不善。

    尋思淫欲。

    親裡殺害。

    及起嗔恚。

    知魔所作複成三善。

    一離欲。

    二不殺。

    三無嗔。

    魔複問言。

    雲何坐此菩提樹下。

    佛言。

    我求無上智。

    魔言。

    無上之智汝何得之佛言。

    汝是魔罪之人。

    設一婆羅門供尚得自在報應。

    我經三大阿僧祇劫。

    舍無數百千那由他俱胝頭目髓腦國城妻子金銀珍寶。

    利益衆生求無上智。

    雲何不得。

    魔言。

    我設一婆羅門會得富貴自在。

    汝能與我為證。

    汝經三大阿僧祇劫。

    舍頭目髓腦等。

    利益衆生求無上智。

    誰證于汝。

    爾時世尊于金剛座上。

    即展右手金剛莎帝迦萬字網鞔之相。

    作無畏印觸地面上告言。

    為我證明。

    時地天神從地湧出。

    合掌唱言。

    魔王。

    我佛往昔經三大阿僧祇劫。

    舍無數百千那由他俱胝頭目髓腦國城妻子金銀珍寶。

    利益衆生求無上智。

    真實不虛。

    汝魔勿疑。

    魔王聞已心懷驚怖。

    默自思念。

    若令菩薩成道。

    侵我境界奪我威光。

    旋歸天宮别作魔計。

    即化三女端正莊嚴。

    來于佛前。

    窈窕逶迤詐為瞻仰而欲魔魅。

    佛以神力變成老母。

    發白面皺陋惡尪羸。

    以鏡照之慚赧而退。

    魔王見已恨事不成心生熱惱。

    即時統領三十六俱胝鬼魅兵将。

    身披铠甲手執槍劍及弓弩罥索種種器仗複集毒龍猛獸象馬水牛虎狼野幹等。

    奔聚同行。

    又于空中現雲雷電閃霹靂風雹。

    四面一時逼惱侵害。

    佛眼視之愍彼愚迷。

    入慈心定。

    即時淨光天子。

    于虛空中變大傘蓋。

    覆遍空中。

    遮止風雹刀劍弓箭種種器仗。

    俱作天花。

    所謂優缽羅花。

    缽納摩花。

    俱母那花。

    奔茶利迦花。

    繞金剛座如供養佛。

    即于三摩地運神通力。

    合多成一以一為多。

    上虛空中行住坐卧。

    身上出水身下出火。

    履水如地等。

    種種神變已。

    複觀彼衆布捺誐啰邪見疑惑貪欲嗔恚愚癡等。

    及彼有情離欲著欲。

    有想無想等。

    引近分解脫非解脫。

    如是等法通達明了。

    以宿命通。

    觀魔等有情過去父母。

    一生二生百生千生乃至增劫減劫無數之劫。

    世界國土族姓眷屬。

    富貴貧賤長壽短壽命終生處。

    無不證知。

    以天眼通觀魔等有情未來諸趣。

    生死因果及身語意等。

    善不善業。

    受報好醜究竟明了。

    又複思惟。

    欲界色界無色界。

    苦集滅道四谛行相。

    若染若淨分别俱生根随諸惑。

    如是思已。

    無漏智觀速得現前。

    見修二道頓舍不生。

    成無上覺。

     爾時魔衆即皆退散。

    複告淨飯王曰。

    悉達多太子。

    于金剛座上而得無常。

    王既聞已與諸眷屬悲啼懊惱迷悶倒地。

    時有天人告淨飯王。

    太子已成無上菩提。

    王聞是語心大歡喜。

    及奏王雲。

    甘露飯王生其一子。

    耶輸陀羅亦生一子。

    王諸眷屬皆大踴躍。

     爾時淨飯王敕諸臣僚。

    令街巷道陌掃灑清淨。

    燒衆妙香豎立幢幡真珠璎珞。

    于城四門皆聚金銀珍寶種種财物。

    施諸沙門婆羅門及諸外道貧乞之人。

    為作福祐。

    甘露飯王生子之時。

    眷屬歡喜名阿難陀。

    耶輸陀羅。

    生子之時月有蝕障。

    名羅護羅。

    時淨飯王言。

    耶輸之子非佛之種。

    耶輸聞已恒懷憂惱。

    王宮後園池岸一石。

    名菩薩石。

    羅護羅坐石作戲。

    母忽見之而立誓言。

    若是佛種願水不溺。

    如非佛種即沉水下。

    作是誓已。

    以手推石子亦堕落。

    石浮水面子猶作戲。

    時淨飯王。

    與諸眷屬來至岸上。

    見子如是心大歡喜。

    贊言。

    善哉甚為希有。

    爾時大地振動。

    佛光普照幽闇之處。

    所有衆生互得相睹。

    歸命頂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