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經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一心得禅。
或以聞太山湯火之毒。
酷裂之痛。
餓鬼饑馑積年之勞。
畜生屠剝割截之苦。
存之愕然。
一心得禅。
或見窮凍餓死。
或見履非之人為王法所戮。
道人念曰。
斯人遭患由無道志。
吾不精進必複如彼也。
一其心得禅。
深惟内觀。
下即為屎尿所迫。
上即為寒熱所脅。
覺身可惡。
一心得禅。
或見惡歲五谷不豐。
民窮為亂更相挌戰。
死屍縱橫。
睹之怆然。
吾不為道必複如之。
一其心得禅。
睹盛有衰榮财難保。
少壯有老病壽猶電光。
憶之愕然。
一其心得禅。
念佛巍巍相難雙矣。
皆由清淨緻為衆祐。
存之欣然。
一其心得禅。
念經深義。
沙門高行。
一其心得禅。
惟身行善。
前後積德。
一其心得禅。
惟愚所求違佛明法勞而益罪。
諸天處世守戒奉齋。
自緻升天榮壽無量。
一其心得禅。
受佛深經反覆思之。
為衆訓導。
中心歡喜。
一其心得禅。
存憶衆生有成辄壞。
壞皆苦痛。
惟之怆然。
一其心得禅。
衆生之性莫能自保。
來始之變。
道人自懼。
命盡卒至。
或堕惡道。
視世榮樂真僞如夢。
志重醒悟。
一其心得禅。
諸食入口與涕唾澆濽。
外好内臭化成屎尿。
憶之可惡。
一其心得禅。
兒在母腹。
初如凝粥。
以漸長大。
三十八七日。
身體皆成。
臨生之難。
多危少安。
既生之後。
諸病并進。
或一或十或五十至百年。
皆當老死無免斯患。
惟己亦然。
一其心得禅。
有存即滅。
尋之無處。
三界皆空。
志無貪慕。
悲念衆生不睹佛經。
邪欲所蔽無知非常。
誓願拯濟。
一其心得禅。
志成行高。
懷四等心愍育衆生。
猶若慈母哀護幼兒。
兒随輩熙戲。
母以慈心行索。
睹兒為泥塵所污。
饑渴啼呼。
睹兒若茲。
悲淚抱歸。
洗浴衣食。
身康心悅。
慈母歡喜。
愛攝徘徊不舍如前。
道人慈悲愛護衆生。
逾彼慈母。
教天下人蜎飛蚑行蠕動之類。
奉佛睹經。
親沙門衆。
采執佛戒懷而行之。
遠離三惡。
心念善。
口言善。
身行善。
仰上三惡。
永興三善。
長不令更太山.地獄.餓鬼.畜生窮苦險處。
安以無極之福堂。
尋複追誨。
懼其處福為之憍蕩。
恣縱惡心還處三塗。
亦榮祿之禍。
非常苦空之變以誡之也。
勸取無為。
如彼慈母攝護之意也。
思十六事。
一其心得禅。
何謂十六。
喘息長短即自知。
喘息動身即自知。
喘息微著即自知。
喘息快不快即自知。
喘息止走即自知。
喘息歡戚即自知。
自惟萬物無常喘息自知。
萬物過去不可追得喘息自知。
内無所思棄捐所惟喘息自知。
放棄軀命不棄軀命喘息自知。
道人深思。
有是即得是無是不得是。
夫生必有老死之患。
魂靈不滅即更受身。
不生即無老。
不老即無死。
念是一其心得禅。
道人以眼觀世生死。
但以十二因緣。
念此一其心得禅。
道人以五事自觀形體。
一曰自觀面類數變。
二曰苦樂數移。
三曰志意數轉。
四曰形體數異。
五曰善惡數改。
是謂五事。
數有變異猶如流水前後相及。
念此一其心得禅。
道人念禅當雲何。
目見死人自頭至足。
谛思熟視存想著心。
行坐卧起飯飲萬役。
常念著心以固其志。
得禅自在所念。
譬如人炊數斛米飯欲知熟未。
直取一米撚[〦/(火*羊*火)/火]視之。
一米熟者明餘者皆熟。
道志若茲。
心之回走。
猶水之流。
道人直念一事。
心停意淨。
應儀真道。
滅度可得。
第一之禅。
欲得應儀可得不。
曰中有得者有不得者。
何行能得。
何行不得。
于一禅中。
有念有愛道則不成。
天地無常。
虛空難保。
盡内穢垢。
無貪愛念。
志淨如斯。
應真可得。
二三至四。
執心當如一禅。
志存一禅未得應儀。
命終可趣。
即上七天受壽一劫。
在二禅終上十一天受壽二劫。
處三禅終上十五天受壽八劫。
處四禅終上十九天壽十六劫。
道人自觀内體惡露都為不淨。
發膚髑髅皮肌。
眼瞬涕唾。
筋脈肉髓。
肝肺腸胃。
心膽脾腎。
屎尿膿血。
衆穢共合乃成為人。
猶若以囊盛五谷也。
有目潟囊。
分别視之。
種種各異。
明人如此内觀其身。
四大種數各自有名都為無人。
以無欲觀乃睹本空。
一其心得禅。
道人深觀别身四大。
地水火風。
發毛骨齒。
皮肉五藏。
斯即地也。
目淚涕唾。
膿血汗肪。
髓腦小便。
斯即水也。
内身溫熱主消食者。
斯即火也。
喘息呼吸。
斯即風也。
譬如屠兒殺畜刳解别作四分具知委曲。
道人内觀分别四大。
此地彼水。
火風俱然。
都為無人。
念之志寂。
一其心得禅。
道人自覺喘息長短。
遲疾巨細皆别知之。
猶人削物自知深淺。
念息如此。
一其心得禅。
菩薩禅度無極一心如是。
(七七) 太子出遊。
王敕國内無令衆穢當彼王道。
太子
或以聞太山湯火之毒。
酷裂之痛。
餓鬼饑馑積年之勞。
畜生屠剝割截之苦。
存之愕然。
一心得禅。
或見窮凍餓死。
或見履非之人為王法所戮。
道人念曰。
斯人遭患由無道志。
吾不精進必複如彼也。
一其心得禅。
深惟内觀。
下即為屎尿所迫。
上即為寒熱所脅。
覺身可惡。
一心得禅。
或見惡歲五谷不豐。
民窮為亂更相挌戰。
死屍縱橫。
睹之怆然。
吾不為道必複如之。
一其心得禅。
睹盛有衰榮财難保。
少壯有老病壽猶電光。
憶之愕然。
一其心得禅。
念佛巍巍相難雙矣。
皆由清淨緻為衆祐。
存之欣然。
一其心得禅。
念經深義。
沙門高行。
一其心得禅。
惟身行善。
前後積德。
一其心得禅。
惟愚所求違佛明法勞而益罪。
諸天處世守戒奉齋。
自緻升天榮壽無量。
一其心得禅。
受佛深經反覆思之。
為衆訓導。
中心歡喜。
一其心得禅。
存憶衆生有成辄壞。
壞皆苦痛。
惟之怆然。
一其心得禅。
衆生之性莫能自保。
來始之變。
道人自懼。
命盡卒至。
或堕惡道。
視世榮樂真僞如夢。
志重醒悟。
一其心得禅。
諸食入口與涕唾澆濽。
外好内臭化成屎尿。
憶之可惡。
一其心得禅。
兒在母腹。
初如凝粥。
以漸長大。
三十八七日。
身體皆成。
臨生之難。
多危少安。
既生之後。
諸病并進。
或一或十或五十至百年。
皆當老死無免斯患。
惟己亦然。
一其心得禅。
有存即滅。
尋之無處。
三界皆空。
志無貪慕。
悲念衆生不睹佛經。
邪欲所蔽無知非常。
誓願拯濟。
一其心得禅。
志成行高。
懷四等心愍育衆生。
猶若慈母哀護幼兒。
兒随輩熙戲。
母以慈心行索。
睹兒為泥塵所污。
饑渴啼呼。
睹兒若茲。
悲淚抱歸。
洗浴衣食。
身康心悅。
慈母歡喜。
愛攝徘徊不舍如前。
道人慈悲愛護衆生。
逾彼慈母。
教天下人蜎飛蚑行蠕動之類。
奉佛睹經。
親沙門衆。
采執佛戒懷而行之。
遠離三惡。
心念善。
口言善。
身行善。
仰上三惡。
永興三善。
長不令更太山.地獄.餓鬼.畜生窮苦險處。
安以無極之福堂。
尋複追誨。
懼其處福為之憍蕩。
恣縱惡心還處三塗。
亦榮祿之禍。
非常苦空之變以誡之也。
勸取無為。
如彼慈母攝護之意也。
思十六事。
一其心得禅。
何謂十六。
喘息長短即自知。
喘息動身即自知。
喘息微著即自知。
喘息快不快即自知。
喘息止走即自知。
喘息歡戚即自知。
自惟萬物無常喘息自知。
萬物過去不可追得喘息自知。
内無所思棄捐所惟喘息自知。
放棄軀命不棄軀命喘息自知。
道人深思。
有是即得是無是不得是。
夫生必有老死之患。
魂靈不滅即更受身。
不生即無老。
不老即無死。
念是一其心得禅。
道人以眼觀世生死。
但以十二因緣。
念此一其心得禅。
道人以五事自觀形體。
一曰自觀面類數變。
二曰苦樂數移。
三曰志意數轉。
四曰形體數異。
五曰善惡數改。
是謂五事。
數有變異猶如流水前後相及。
念此一其心得禅。
道人念禅當雲何。
目見死人自頭至足。
谛思熟視存想著心。
行坐卧起飯飲萬役。
常念著心以固其志。
得禅自在所念。
譬如人炊數斛米飯欲知熟未。
直取一米撚[〦/(火*羊*火)/火]視之。
一米熟者明餘者皆熟。
道志若茲。
心之回走。
猶水之流。
道人直念一事。
心停意淨。
應儀真道。
滅度可得。
第一之禅。
欲得應儀可得不。
曰中有得者有不得者。
何行能得。
何行不得。
于一禅中。
有念有愛道則不成。
天地無常。
虛空難保。
盡内穢垢。
無貪愛念。
志淨如斯。
應真可得。
二三至四。
執心當如一禅。
志存一禅未得應儀。
命終可趣。
即上七天受壽一劫。
在二禅終上十一天受壽二劫。
處三禅終上十五天受壽八劫。
處四禅終上十九天壽十六劫。
道人自觀内體惡露都為不淨。
發膚髑髅皮肌。
眼瞬涕唾。
筋脈肉髓。
肝肺腸胃。
心膽脾腎。
屎尿膿血。
衆穢共合乃成為人。
猶若以囊盛五谷也。
有目潟囊。
分别視之。
種種各異。
明人如此内觀其身。
四大種數各自有名都為無人。
以無欲觀乃睹本空。
一其心得禅。
道人深觀别身四大。
地水火風。
發毛骨齒。
皮肉五藏。
斯即地也。
目淚涕唾。
膿血汗肪。
髓腦小便。
斯即水也。
内身溫熱主消食者。
斯即火也。
喘息呼吸。
斯即風也。
譬如屠兒殺畜刳解别作四分具知委曲。
道人内觀分别四大。
此地彼水。
火風俱然。
都為無人。
念之志寂。
一其心得禅。
道人自覺喘息長短。
遲疾巨細皆别知之。
猶人削物自知深淺。
念息如此。
一其心得禅。
菩薩禅度無極一心如是。
(七七) 太子出遊。
王敕國内無令衆穢當彼王道。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