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經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而進德。
命國内曰。
自今日後恣鹿所食。
敢有犯者罪皆直死。
王還元後聞王放之。
恚盛心碎。
死入太山。
天帝釋聞王建志崇仁。
嘉其若茲。
化為鹿類盈國食谷。
諸谷苗稼掃土皆盡。
以觀其志。
黎庶訟之。
王曰。
兇訛保國。
不若守信之喪矣。
釋曰。
王真信矣。
遣鹿各去。
谷豐十倍。
毒害消歇。
諸患自滅。
佛告諸比丘。
時鹿王者吾身是也。
烏者阿難是也。
王者鹙鹭子是也。
溺人者調達是也。
王妻者今調達妻是。
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五九) 昔者菩薩。
身為馬王。
名曰驅耶。
常處海邊渡漂流人。
時海彼岸有淫女鬼。
其數甚多。
若睹商人。
即化為城郭居處。
田園伎樂飲食。
變為美人。
顔華暐晔。
要請商人。
酒樂娛之。
鬼魅惑人。
皆留匹偶。
一年之間。
淫鬼厭故。
以鐵錞刺其咽。
飲其血食其肉吮其髓。
馬王遙睹淫鬼啖人。
為之流淚。
因飛渡海。
之海彼岸。
獲成搗粳米。
馬王食飲畢。
登山呼曰。
誰欲度者。
如此三矣。
商人聞之喜曰。
常聞神馬哀度危難。
今其瑧乎。
喜而趣之。
曰哀度吾等。
馬曰。
爾等去者。
淫鬼必當提子示爾号呼而追。
有顧戀之心者。
吾去後。
鬼必複以鐵錞錞爾咽。
飲爾血吞爾肉。
正心存善可得全命矣。
夫欲歸者。
騎吾背援吾鬣尾捉頭頸自由所執。
更相攀援。
必活睹親也。
商人信用其言者。
皆獲全命歸睹六親。
淫惑之徒信鬼妖蠱靡不見啖。
夫信正去邪。
現世永康矣。
佛告諸比丘。
時馬王者吾身是也。
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 昔者菩薩。
身為魚王。
有左右臣。
皆懷高行。
常存佛教。
食息不替。
食水生菜。
苟以全命慈育群小。
猶護自身。
尋潮遊戲。
誨以佛戒。
不覺漁人以網挾之。
群魚巨細靡不惶灼。
魚王愍曰。
慎無恐矣。
一心念佛願衆生安。
普慈弘誓。
天祐猶響。
疾來相尋。
吾濟爾等。
魚王以首倒殖泥中。
住尾舉綱。
衆皆馳出。
群魚得活靡不附親。
佛告諸比丘。
時魚王者吾身是也。
左右臣者鹙鹭子大目揵連是。
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一) 昔者菩薩。
身為龜王。
晝夜精進思善方便。
令衆生神得還本無。
又有龜王。
共處深山。
俱睹蝘蜒登樹自投。
如斯無甯。
菩薩占曰。
斯危身之象矣。
吾等宜早避之為善。
其一龜王。
專愚自由。
不從真言。
菩薩盡心濟其從者令得免難。
十日之後。
象王徒衆就樹燕息。
蝘蜒自投堕象耳中。
則驚啼呼。
群象奔赴。
其來縱橫踐殺諸龜。
龜王恚曰。
知事若茲而不指雲。
吾死爾生。
于心善乎。
累劫尋爾。
逢必殘戮。
佛告諸比丘。
善占龜者吾身是也。
自專不去者調達是也。
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二) 昔者菩薩。
為鹦鹉王。
徒衆三千。
有兩鹦鹉。
力幹逾衆。
口銜竹莖以為車乘。
王乘其上飛止遊戲。
常乘莖車。
上下前後左右鹦鹉各五百衆。
六面輔翼合有三千。
貢獻所珍。
娛樂随時。
王深自惟。
衆歡亂德無由獲定。
吾将權焉托病不食。
佯死棄衆。
其諸衆者以箪覆之。
各捐而去。
王興求食。
諸鹦鹉衆詣他山鹦鹉王所曰。
吾王喪矣。
願為臣仆。
曰爾王死者以屍相示。
若其真喪。
吾将納爾衆。
還取屍霍然不見。
四布行索獲其王矣。
佥然為禮複故供養。
王曰。
吾尚未喪爾等委捐。
諸佛明訓。
睹世無親唯道可宗。
沙門以須發為亂志之穢。
故捐棄之崇無欲行。
爾等歡鬧。
邪聲亂志。
獨而無偶。
上聖齊德。
言畢翻飛。
閑處窈寂。
棄欲無為。
思惟定行。
諸穢都滅。
心如天金。
佛告諸比丘。
時鹦鹉王者吾身是。
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三) 昔者菩薩。
身為鴿王。
徒衆五百。
于國王苑翺翔索食。
國王睹之。
敕令牧夫率網張捕。
其衆巨細無有子遺。
籠而閉之。
食以粳米肥肉。
太官以供肴膳。
鴿王見拘。
一心念佛。
悔過興慈。
願令衆生拘者得解。
疾離八難無如我也。
謂諸鴿曰。
佛經衆戒貪為元首。
貪以緻榮者。
猶餓夫獲毒飲矣。
得志之樂其久若電。
衆苦困己其有億載。
爾等捐食身命可全矣。
衆對之曰。
見拘處籠将欲何冀乎。
王曰。
違替佛教縱情貪欲。
靡不喪身者也。
己自捐食肥體日耗。
間關得出。
顧謂餘曰。
除貪捐食可如我也。
言畢飛去。
佛告諸比丘。
鴿王者吾身是也。
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四)佛說蜜蜂王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佛告諸弟子。
當勤精進聽聞諷誦。
莫得懈怠陰蓋所覆。
吾念過去無數劫時。
有佛名一切度王如來無所著最正覺。
時為一切諸天人民不可計數而說經法。
是時衆中有兩比丘。
其一比丘名精進辯。
一比丘名德樂正。
共聽經法。
精進辯者聞經歡喜。
應時即得阿惟越緻。
神通具足。
德樂正者。
睡眠不覺獨無所得。
時精進辯謂德樂正言。
佛者難值。
億百千世時乃一出耳。
當曼精進為衆作本。
如何睡眠。
夫睡眠者陰蓋之罪。
當自勖勉有覺寤心。
時德樂正。
聞其教诏便即經行。
于祇樹間甫始經行複住睡眠。
如是煩亂不能自定。
詣泉水側坐欲思惟。
複坐睡眠。
時精進辯。
便以善權往而度之。
化作蜜蜂王。
飛趣其眼如欲螫之。
時德樂正驚覺而坐。
畏此蜂王須臾複睡。
時蜜蜂王飛入腋下螫其胸腹。
德樂正驚心中懅悸不敢複睡。
時泉水中有雜色花。
憂昙.拘文。
種種鮮潔。
時蜜蜂王。
飛住華上食甘露味。
時德樂正端坐視之。
畏複飛來不敢複睡。
思惟蜂王觀其根本。
蜂王食味不出華中。
須臾之頃。
蜂王睡眠。
堕污泥中身體沐浴。
已複還飛住其華上。
時德樂正。
向蜜蜂王。
說此偈言。
是食甘露者 其身得安隐 不當複持歸 遍及其妻子 如何堕泥中 自污其身體 如是為無黠 敗其甘露味 又如此華者 不宜久住中 日沒華還合 求出則不能 當須日光明 爾乃複得出 長夜之疲冥 如是甚勤苦 時蜜蜂王。
向德樂正。
說偈報言。
佛者譬甘露 聽聞無厭足 不當有
命國内曰。
自今日後恣鹿所食。
敢有犯者罪皆直死。
王還元後聞王放之。
恚盛心碎。
死入太山。
天帝釋聞王建志崇仁。
嘉其若茲。
化為鹿類盈國食谷。
諸谷苗稼掃土皆盡。
以觀其志。
黎庶訟之。
王曰。
兇訛保國。
不若守信之喪矣。
釋曰。
王真信矣。
遣鹿各去。
谷豐十倍。
毒害消歇。
諸患自滅。
佛告諸比丘。
時鹿王者吾身是也。
烏者阿難是也。
王者鹙鹭子是也。
溺人者調達是也。
王妻者今調達妻是。
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五九) 昔者菩薩。
身為馬王。
名曰驅耶。
常處海邊渡漂流人。
時海彼岸有淫女鬼。
其數甚多。
若睹商人。
即化為城郭居處。
田園伎樂飲食。
變為美人。
顔華暐晔。
要請商人。
酒樂娛之。
鬼魅惑人。
皆留匹偶。
一年之間。
淫鬼厭故。
以鐵錞刺其咽。
飲其血食其肉吮其髓。
馬王遙睹淫鬼啖人。
為之流淚。
因飛渡海。
之海彼岸。
獲成搗粳米。
馬王食飲畢。
登山呼曰。
誰欲度者。
如此三矣。
商人聞之喜曰。
常聞神馬哀度危難。
今其瑧乎。
喜而趣之。
曰哀度吾等。
馬曰。
爾等去者。
淫鬼必當提子示爾号呼而追。
有顧戀之心者。
吾去後。
鬼必複以鐵錞錞爾咽。
飲爾血吞爾肉。
正心存善可得全命矣。
夫欲歸者。
騎吾背援吾鬣尾捉頭頸自由所執。
更相攀援。
必活睹親也。
商人信用其言者。
皆獲全命歸睹六親。
淫惑之徒信鬼妖蠱靡不見啖。
夫信正去邪。
現世永康矣。
佛告諸比丘。
時馬王者吾身是也。
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 昔者菩薩。
身為魚王。
有左右臣。
皆懷高行。
常存佛教。
食息不替。
食水生菜。
苟以全命慈育群小。
猶護自身。
尋潮遊戲。
誨以佛戒。
不覺漁人以網挾之。
群魚巨細靡不惶灼。
魚王愍曰。
慎無恐矣。
一心念佛願衆生安。
普慈弘誓。
天祐猶響。
疾來相尋。
吾濟爾等。
魚王以首倒殖泥中。
住尾舉綱。
衆皆馳出。
群魚得活靡不附親。
佛告諸比丘。
時魚王者吾身是也。
左右臣者鹙鹭子大目揵連是。
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一) 昔者菩薩。
身為龜王。
晝夜精進思善方便。
令衆生神得還本無。
又有龜王。
共處深山。
俱睹蝘蜒登樹自投。
如斯無甯。
菩薩占曰。
斯危身之象矣。
吾等宜早避之為善。
其一龜王。
專愚自由。
不從真言。
菩薩盡心濟其從者令得免難。
十日之後。
象王徒衆就樹燕息。
蝘蜒自投堕象耳中。
則驚啼呼。
群象奔赴。
其來縱橫踐殺諸龜。
龜王恚曰。
知事若茲而不指雲。
吾死爾生。
于心善乎。
累劫尋爾。
逢必殘戮。
佛告諸比丘。
善占龜者吾身是也。
自專不去者調達是也。
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二) 昔者菩薩。
為鹦鹉王。
徒衆三千。
有兩鹦鹉。
力幹逾衆。
口銜竹莖以為車乘。
王乘其上飛止遊戲。
常乘莖車。
上下前後左右鹦鹉各五百衆。
六面輔翼合有三千。
貢獻所珍。
娛樂随時。
王深自惟。
衆歡亂德無由獲定。
吾将權焉托病不食。
佯死棄衆。
其諸衆者以箪覆之。
各捐而去。
王興求食。
諸鹦鹉衆詣他山鹦鹉王所曰。
吾王喪矣。
願為臣仆。
曰爾王死者以屍相示。
若其真喪。
吾将納爾衆。
還取屍霍然不見。
四布行索獲其王矣。
佥然為禮複故供養。
王曰。
吾尚未喪爾等委捐。
諸佛明訓。
睹世無親唯道可宗。
沙門以須發為亂志之穢。
故捐棄之崇無欲行。
爾等歡鬧。
邪聲亂志。
獨而無偶。
上聖齊德。
言畢翻飛。
閑處窈寂。
棄欲無為。
思惟定行。
諸穢都滅。
心如天金。
佛告諸比丘。
時鹦鹉王者吾身是。
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三) 昔者菩薩。
身為鴿王。
徒衆五百。
于國王苑翺翔索食。
國王睹之。
敕令牧夫率網張捕。
其衆巨細無有子遺。
籠而閉之。
食以粳米肥肉。
太官以供肴膳。
鴿王見拘。
一心念佛。
悔過興慈。
願令衆生拘者得解。
疾離八難無如我也。
謂諸鴿曰。
佛經衆戒貪為元首。
貪以緻榮者。
猶餓夫獲毒飲矣。
得志之樂其久若電。
衆苦困己其有億載。
爾等捐食身命可全矣。
衆對之曰。
見拘處籠将欲何冀乎。
王曰。
違替佛教縱情貪欲。
靡不喪身者也。
己自捐食肥體日耗。
間關得出。
顧謂餘曰。
除貪捐食可如我也。
言畢飛去。
佛告諸比丘。
鴿王者吾身是也。
菩薩銳志度無極精進如是。
(六四)佛說蜜蜂王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佛告諸弟子。
當勤精進聽聞諷誦。
莫得懈怠陰蓋所覆。
吾念過去無數劫時。
有佛名一切度王如來無所著最正覺。
時為一切諸天人民不可計數而說經法。
是時衆中有兩比丘。
其一比丘名精進辯。
一比丘名德樂正。
共聽經法。
精進辯者聞經歡喜。
應時即得阿惟越緻。
神通具足。
德樂正者。
睡眠不覺獨無所得。
時精進辯謂德樂正言。
佛者難值。
億百千世時乃一出耳。
當曼精進為衆作本。
如何睡眠。
夫睡眠者陰蓋之罪。
當自勖勉有覺寤心。
時德樂正。
聞其教诏便即經行。
于祇樹間甫始經行複住睡眠。
如是煩亂不能自定。
詣泉水側坐欲思惟。
複坐睡眠。
時精進辯。
便以善權往而度之。
化作蜜蜂王。
飛趣其眼如欲螫之。
時德樂正驚覺而坐。
畏此蜂王須臾複睡。
時蜜蜂王飛入腋下螫其胸腹。
德樂正驚心中懅悸不敢複睡。
時泉水中有雜色花。
憂昙.拘文。
種種鮮潔。
時蜜蜂王。
飛住華上食甘露味。
時德樂正端坐視之。
畏複飛來不敢複睡。
思惟蜂王觀其根本。
蜂王食味不出華中。
須臾之頃。
蜂王睡眠。
堕污泥中身體沐浴。
已複還飛住其華上。
時德樂正。
向蜜蜂王。
說此偈言。
是食甘露者 其身得安隐 不當複持歸 遍及其妻子 如何堕泥中 自污其身體 如是為無黠 敗其甘露味 又如此華者 不宜久住中 日沒華還合 求出則不能 當須日光明 爾乃複得出 長夜之疲冥 如是甚勤苦 時蜜蜂王。
向德樂正。
說偈報言。
佛者譬甘露 聽聞無厭足 不當有